贈與協議和遺贈協議的法律效力
❶ 贈與合同與遺贈合同的區別是什麼
一、贈與合同:贈與人把自己的財產無償地送給受贈人,受贈人同意接受的合同。
從性質上看:
(1)贈與合同是雙方行為。贈與合同須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如果贈與人有贈與的表示,但受贈人並沒有接受的意思,則合同仍不能成立,故與饋贈這種單方行為不同。贈與合同是諾成行為。多數國家承襲羅馬法的傳統,規定贈與合同在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時即告成立,不必等待交付贈與物,即為諾成行為。但根據中國的司法實踐,贈與合同必須交付贈與物後方能成立。僅有將要贈送某項財物的預約,不能認為贈與合同已成立。在交付贈與物前,贈與人有權撤銷贈與,即為實踐行為。
(2)贈與合同時無償行為。原則上受贈人並不因贈與合同而承擔義務,故為單務合同。
二、遺贈協議:是指遺贈人與受贈人達成的在遺贈人死亡後將其財產贈送給受贈人,受贈人負責遺贈人生前生活費用或者其他附帶條件的協議。遺贈協議是雙務的,它是公民生前處理自己財產的行為。通常用於無生活來源的人與社會組織之間的互助扶養關系。
從性質上看:
(1)遺贈撫養協議是一種協議行為.
(2)遺贈撫養協議雙方,互相權利,互負義務。撫養人負有對遺贈人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接受遺贈人遺贈財產的權利;遺贈人享有接受撫養的權利,負有將其遺產遺贈給撫養人的義務。因此是一種雙務合同。
(3)遺贈撫養協議必須是書面形式,不能為口頭形式。
❷ 贈與協議怎麼寫才有法律效應
有效的贈與協議需要寫明贈與人姓名住址、受贈人姓名住址、贈與的標的物及所有權證明、贈與物的交割時間地點、其他約定,最後贈與人與受贈人簽字並寫明贈與日期。與協議有法律效力,應按照如下原則進行簽訂:一、協議當事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即贈與人真實表示將自己所有財產贈與他人,並未受到脅迫、欺詐等手段簽署贈與合同,受贈人真實表示接受財產贈與;三、協議內容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或損害社會、國家、公共利益。 綜上所述:只要贈與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不能力、對所贈與的財產擁有處分權、自願贈與他人,由贈與人與受贈人簽名確認後,該贈與合同即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五條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
第一百八十六條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
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
第一百八十七條贈與的財產依法需要辦理登記等手續的,應當辦理有關手續。
第一百八十八條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贈與人不交付贈與的財產的,受贈人可以要求交付。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六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❸ 贈與合同與遺贈有何區別
遺贈與生前贈與,都是無償轉讓財產的行為,兩者有相同處,但兩者的差別也十分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兩者的法律行為性質不同。遺贈是一種單方法律行為。遺贈人在立遺囑時,不必徵求受遺贈人的同意,即可在其遺囑中作出遺贈的規定。此遺囑在遺贈人死亡後即發生法律效力,並不受受遺贈人接受遺贈與否的影響。而生前贈與則是雙方法律行為,是一種合同關系。贈與的成立與否,取決於兩方面的意見表示,一方面是贈與人把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的意思表示,另一方面還要有受贈人同意接受贈與的意思表示。
二、兩者發生法律效力的時間不同。遺贈必須在遺贈人死亡之後才能發生法律效力,而生前贈與只能在贈與人生前發生法律效力。
三、兩者生效的條件不完全相同。遺贈只要有遺贈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並且其他條件符合法律的規定,即可生效。而生前贈與除此之外,還必須以交付贈與物為條件,否則不能生效。
四、兩者的方式不同。遺贈必須以遺囑的方式進行,要符合訂立遺囑的法定條件。而生前贈與則沒有嚴格的方式,可以書面方式也可以口頭方式。
五、接受一方負有的義務不同。遺贈在特定條件下可以附帶條件,而生前贈與則不附帶任何義務。
❹ 房屋贈與合同的法律效力問題。
1、實際上沒必要簽訂贈與合同,寫一份書面文件,把當初以房屋買賣的內形式實際上是容為A辦理貸款的事說清楚,並明確房產過戶回來的條件就可以保證將來要回房產。
你寫贈與合同,而贈與合同又是得在完成贈後才能確保有效的,否則在贈與物實際交付前,可以反悔,單憑一份贈與合同,沒把握要回房子。
2、涉及抵押貸款,無法過戶,得還清貸款解除抵押。解除抵押後,願意的話,以贈與或買賣的形式過戶都可以。
3、參考1的內容,不建議現在按贈與的形式處理。
4、參考1的內容。
❺ 贈與合同跟遺囑的法律效率一樣嗎
不一樣
遺囑是指遺囑人生前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對其遺產或其他事務所作的個人處分,並於遺囑人死亡時發生效力的法律行為,是公民生前對其死後遺產所作的處分和處理其他事務的囑咐或囑托。《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六條明確規定:「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立遺囑處分個人財產,並可以指定遺囑執行人。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的一人或者數人繼承。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贈給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因為遺囑是遺囑人生前以遺囑方式對其死亡後的財產歸屬問題所作的處分,死亡前還可以加以變更、撤銷,所以,遺囑必須以遺囑人的死亡作為生效的條件。如果遺囑人沒有事實死亡,而是在具備相關的法律條件下,經有關利害關系人的申請,由人民法院宣告死亡後,遺囑也發生法律效力,利害關系人可以處分遺囑當事人的財產。如果在短期內遺囑人重新出現,那相應的財產可以退還遺囑人;如果時間較長,類如超過兩年以上以及財產出現了無法退還的情況,則受益人應當對遺囑人的基本生活在其受益的范圍內提供幫助,但法定義務人不受此限。
贈與合同一般具有以下性質:①雙方行為。贈與合同須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如果贈與人有贈與的表示,但受贈人並沒有接受的意思,則合同仍不能成立,故與饋贈這種單方行為不同。②諾成行為。多數國家承襲羅馬法的傳統,規定贈與合同在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時即告成立,不必等待交付贈與物,即為諾成行為。③無償行為。原則上受贈人並不因贈與合同而承擔義務,故為單務合同。
第十一章贈與合同[1]第一百八十五條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
第一百八十六條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
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
第一百八十七條贈與的財產依法需要辦理登記等手續的,應當辦理有關手續。
第一百八十八條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贈與人不交付贈與的財產的,受贈人可以要求交付。
第一百八十九條因贈與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贈與的財產毀損、滅失的,贈與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第一百九十條贈與可以附義務。
贈與附義務的,受贈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義務。
第一百九十一條贈與的財產有瑕疵的,贈與人不承擔責任。附義務的贈與,贈與的財產有瑕疵的,贈與人在附義務的限度內承擔與出賣人相同的責任。
贈與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證無瑕疵,造成受贈人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第一百九十二條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
(一)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
(二)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
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
第一百九十三條因受贈人的違法行為致使贈與人死亡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銷贈與。
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六個月內行使。
第一百九十四條撤銷權人撤銷贈與的,可以向受贈人要求返還贈與的財產。
第一百九十五條贈與人的經濟狀況顯著惡化,嚴重影響其生產經營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不再履行贈與義務。
❻ 房屋贈與協議書怎樣才有法律效力
您好,房屋轉讓協議是關於房產轉讓的合同,只要符合合同成立的條件,就是有效的。簽訂房屋轉讓協議書時,雙方意思表示應當真實,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不得以欺詐、脅迫等方式訂立合同,對房屋坐落、面積、年限、價款、履行期限和方式、違約責任、解決爭議的方法等主要內容作出約定,只要符合這些條件,那麼房屋轉讓協議就是有效的。
法律上沒有明文規定贈與合同必須為書面形式,所以一般情況下並不要求贈與合同必須是書面形式。但是特殊情況下,譬如贈與房屋的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41條規定:「房地產轉讓,應當簽訂書面轉讓合同,合同中應當載明土地使用權取得的方式。」該法第37條規定:「房地產轉讓,是指房地產權利人通過買賣、贈與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將其房地產轉移給他人的行為。」贈與房屋必須遵守這一規定。
二、房屋贈與的定義及其特殊屬性 1、房屋贈與的定義: 房屋贈與合同是指贈與人將屬於自已所有的房屋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2、由於房屋的特殊性,使得該贈與除具有一般贈與合同的基本屬性外,還具有以下幾個特殊屬性:(一)要式性。根據《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的相關規定,房地產轉讓的,應當簽訂書面轉讓合同,合同中應當載明土地使用權的取得方式。這里的房地產轉讓,是指房地產權利人通過買賣、贈與或者其他方式將房地產轉移給他人的行為。因此,贈與房屋的合同,必須採用書面的形式。
(二)如須辦理過戶應公證。根據《司法部、建設部關於房產登記管理中加強公證的聯合通知》的規定,受贈人應持「贈與公證書」和「接受贈與公證書」,或持雙方共同辦理的「贈與合同公證書」,以及房屋所有權證、契稅,到房地產管理部門辦理過戶手續。如果沒有相關公證文件,房地產管理部門可以拒絕辦理。
【法律依據】《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條__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當事人均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合同成立。在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❼ 贈與協議如何具有法律效力,可以不公證嗎
只要贈與人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協議內容體現了當事人的真實意專思,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屬性規定與公序良俗的,表述完整與清楚,協議即有法律效力。公證不是協議生效的必須條件,可以不公證。但公證的協議承載公證法律效力,一般是推翻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