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公約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公約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2-01-08 18:44:42

『壹』 業主公約的法律效力

(一) 地域效力。業主公約的地域效力是整個物業管理區域,包括業主物業的專有部分、共有部分、共有設備設施等,具體應以城市房地產登記部門登記的四至界限為准。 由於在一個物業管理區域內的物業共有部位、共有設備設施等在構造和權利歸屬上的整體性,為了保障廣大業主的民主意志能夠得到統一的體現,法律規定一個物業 管理區域內只能成立一個業主大會組織,因此業主公約只對物業管理區域以內的人的行為發生效力,包括居住區、大廈區、工業區等。因此,很難對物業管理區域作 一個統一並且具體的規定,為了便於各地針對具體的情況進行管理,物業管理區域的具體劃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但是,目前很少有地方出 台詳細專門的物業管理區域劃分辦法,造成事實上的一個物業管理區域多家管理問題,我們應該注意。
(二)對人的效力。由於業主公約必須經過物業管理區域內業主簽字承諾,因此業主公約的效力范圍當然涉及全體業主。在這里,有如下幾點值得說明:
1、業主公約對業主的效力僅限於業主進行的有關物業管理的行為,對其他行為沒有效力。如業主出租自有物業,應受業主公約的約束,但業主出租自己的其他物品,則不受業主公約的約束。
2、 業主公約對非業主物業使用人也發生法律效力。非業主物業使用人一般指物業的承租人、借用人、代管人、典用人等實際使用物業的人,由於業主公約的一項核心的 內容是規范對物業的使用秩序,而非業主使用人基於其實際的物業的使用,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物業的狀態,而且業主委員會或者物業管理企業對物業進行管理勢必 要直接的與非業主物業使用人打交道,因此客觀上需要將其納入到物業管理活動中來。作為物業管理區域內最高自治規范的業主公約當然能約束非業主物業使用人。
3、 業主公約對物業的繼受人(即新業主)自動產生效力。在物業的轉讓和繼承中,物業的所有權要發生變動移轉給受讓人。但業主公約無須新入住的繼受人作出任何形 式上的承諾,就自動地對其產生效力。在這一點上可以理解為繼受人在取得物業時,對已經生效的業主公約存在默示,自願接受業主公約的約束。
4、 業主公約對物業管理事務的具體承擔者物業管理企業具有約束力。物業管理企業獲得物業管理許可權的法律基礎是物業管理服務合同。一般認為物業管理服務合同屬於 委託合同的一種。在物業管理合同關系中,業主處於委託人的地位,而物業管理企業屬於受託人的地位。在邏輯上,物業管理企業是業主管理意志的延伸。在實務 中,作為管理依據的業主公約是物業管理企業的進行管。
業主公約是業主做出的一個承諾,在享受權利的時候要承擔一定的義務,很顯然這涉及到了業主的利益,因此在簽業主公約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哪些是自己可以處理 的,哪些是要受物業的限制,把這些搞清楚了,才可以保護自己的利益,需要提醒的是,如果物業的服務與公約不一樣,那我們就不是必須的遵守了。

『貳』 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應該是沒有效力的
第一,從司法實踐的情況來看,跟單位簽定的協回議必須加蓋單位公章才有效力答。
第二,買土地修路這件事,對於一個村來說,是件大事,不是僅僅一個隊長及幾個社員代表就有權決定的,這種事應該由全體村民大會決定。他們必須召開村民大會通過,你也最好要有這方面的證據,比如他們的會議紀錄什麼的,以備不時之需。另外,也因為這個原因,所以還是得村支部和村委會加蓋公章才能確認協議對雙方生效。

『叄』 民辦學校簽自律公約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學校簽安全責任書,如果有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的,該條款無效。
我國《合同法》第40條規定:格式條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條和第五十三條規定的情形,或者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這種明顯免除自己責任或明顯排除對方當事人主要權利的免責條款,造成了當事人事實上的訴訟地位偏差和不平等,也就是明顯失去公正即顯失公平,必須確認其無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七條 對未成年人依法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學校、幼兒園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職責范圍內的相關義務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三人侵權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學校、幼兒園等教育機構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

『肆』 制定公約有用嗎

制定公允是非常有用的,他那個約制職工或者什麼人,他必須遵守我這個規章制度,一般哪個單位都應該有制定公約,因為家有家法頗有富貴,規律不成方圓

『伍』 公約與法律的區別

公約 (convention) 是指國際間有關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等方面的多邊條約。公約通常為開回放性的,答非締約國可以在公約生效前或生效後的任何時候加入。有的公約由專門如集的國際會議制定。
法律就是國家按照統治階級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包括憲法、法律(就狹義而言)、法令、行政法規(新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條例、規章、判例、習慣法等各種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法屬於上層建築范疇,決定於經濟基礎,並為經濟基礎服務。法的目的在於維護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是統治階級實現其統治的一項重要工具。所以,法是階級社會特有的社會現象,它隨著階級、階級斗爭的產生、發展而產生和發展,並將隨著階級、階級斗爭的消滅而自行消亡。

「法」拉丁文jus,法文droit,德文Recht,俄文право,都兼有「公平」、「正義」的含義。從「法」的詞源看,雖都喻意公平和正義,但在階級社會里,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公平、正義觀,法所體現的,只能是不同統治階級的公平、正義觀。

『陸』 規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首先說,以上問題抄有法律條文支持襲
你們公司後來下發的相關規定,是已經簽訂合同後的一個補充。
根據合同法61條,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也就是說,這個規定是合法的,但是需要對方同意。雙方協商解決。
既然是雙方協商解決,當然要雙方簽字了。

『柒』 國際協議,公約,條約哪些具有法律效益

對簽約國都有法律效力。
採納謝謝

『捌』 銀行與銀監會簽的自律公約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沒有。但有問題可以向協會反映。

『玖』 公約與法律的具體含義和區別法律是否屬於公約請詳解。

公約(convention) 是條約的一種,通常指國際間為關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等重大國際問題而舉行國際會議,最後締結的多方面的條約。公約通常為開放性的,非締約國可以在公約生效前或生效後的任何時候加入。有的公約由專門如集的國際會議制定。 公約除了傾向於立法形式的多邊條約以外,它與條約並無實質性差別。它的內容一般是專門性的,不如條約的內容重大。 需要說明的是,通常國際上由若干國家共同締結的多邊條約,也叫公約,如聯合國通過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這是一種用來維護國際生活的正常秩序和國與國之間的正常關系的國際性文書,不在我們所討論的范圍之內。 通常我們所說的公約主要是指在國內一定范圍內使用的、帶有公共性和督促性的文書。 法律即人類在社會層次的規則,社會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規范,以正義為其存在的基礎,以國家的強制力為其實施的手段者。法治和法律要逐漸變得適當寬容以利於社會和諧.法一般限於憲法、法律。法屬於上層建築范疇,決定於經濟基礎,並為經濟基礎服務。法的目的在於維護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是統治階級實現其統治的一項重要工具。所以,法是階級社會特有的社會現象,它隨著階級、階級斗爭的產生、發展而產生和發展,法律將隨著階級、階級斗爭的消滅而自行消亡。 廣義的法律是指法的整體,包括法律、有法律效力的解釋及其行政機關為執行法律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規章)。 狹義的法律專指擁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在三權分立的國家,由行政機關為執行法律而制定的行政命令僅對該行政機關之公務員有拘束力,除法規命令外,原則上行政機關所制訂之行政規則對於人民均不發生拘束力。而限制人民自由權利之法律必須由人民所選舉之立法機關制定之(即後者)。 法律和公約的關系,應該說公約也要遵循法律、、、

『拾』 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協議書具有法律效力。協議書有效的條件主要有: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當事人各方意思表示真實且一致;
3、協議書內容與簽訂程序均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九十條
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當事人均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合同成立。在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熱點內容
2010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7-05 18:21:14 瀏覽:133
行政處罰與刑法 發布:2025-07-05 16:48:45 瀏覽:743
民法典ar 發布:2025-07-05 16:24:45 瀏覽:846
勞動法對公司繳納社保規定 發布:2025-07-05 15:30:35 瀏覽:119
公司法原理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100
刑法免罪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417
xx縣信訪局法律顧問合同書 發布:2025-07-05 15:16:36 瀏覽:507
胡功群律師 發布:2025-07-05 14:44:32 瀏覽:468
部門規章公布 發布:2025-07-05 14:03:47 瀏覽:244
雙方互不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5 14:02:15 瀏覽: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