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瞞報新型冠狀病毒法律責任

瞞報新型冠狀病毒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1-09 00:14:27

1. 隱瞞接觸史致88人被隔離男子被判刑,男子隱瞞接觸史的原因是什麼

確診後隱瞞病史,導致88人被隔離!安徽一人被判刑!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人民法院近日開庭審理了一起妨害傳染病防治案。安徽蚌埠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後,楊某故意瞞著從武漢回來的女兒家人的接觸史,導致懷遠市人民醫院27名醫務人員和61名患者被隔離。此案在懷遠縣法院宣判。楊某的行為已構成阻礙傳染病防治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緩刑二年。

司法機關要充分發動群眾,建立與其他部門的信息共享機制,對每一個隱瞞接觸史的人進行處罰,堅決堵塞因隱瞞而造成的疫情防控漏洞。在全國同心協力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范某等人不由自主地製造事端。我們應該責罵他們糊塗了!隱蔽性並不能避免病毒的入侵,反而會延誤治療,損害自身,由於他們的過錯,更多的人被隔離甚至感染,不僅危害他人健康,而且浪費社會資源。

2. 影響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的單位和個人,使病毒傳播,給他人造成損害的,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一切單位和個人,必版須接受疾病預防權控制機構、醫療機構有關傳染病的調查、檢驗、採集樣本、隔離治療等預防、控制措施,如實提供有關情況。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向附近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醫療機構報告。
單位和個人違反本法規定,導致傳染病傳播、流行,給他人人身、財產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3. 個人瞞報疫情怎麼處罰

明知自身已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而故意傳播,危害公共安全的,涉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法律依據】
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條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過失犯前款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4. 女子瞞報病情回國後確診被判刑了嗎

這個得看後果,如果造成嚴重後果,造成大范圍傳播,那會按照故意傳播傳染疾病罪,判處有期徒刑

5. 入境時,勿瞞報,防疫期間你可知道不遵守法律法規的後果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年初,新型冠狀病毒傳染的越來越厲害,尤其是武漢地區,當這件事傳開後,武漢地區有的人慌慌張張的想要逃離武漢,因此,他們有的出國,有的想轉移到別的城市,這樣一來,就給地區與地區之間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尤其是在出入境時,很有可能導致這種新型冠狀病毒從一國傳播到另一國,那這種風險就是極大的。那麼,倘若真的有人在疫情嚴重期間來我國境內,並且還隱瞞了自己的行蹤及所接觸的人員,他們會承擔很嚴重的法律後果,我認為最主要的有以下幾點:

1.判刑。

在國家防疫法中,國家有明確的規定,對於明知道自己有攜帶這種新型冠狀病毒還故意傳播,四處遊走的人,國家應根據情形進行適當的量刑。這一規定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不加以整治,那麼就會造成一傳十,十傳百的現象,那麼後果將很難想像。整個國家的局面也會十分混亂。這將很不利於防疫工作的開展,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麻煩。

6. 緩報、瞞報、漏報疫情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在預防、控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期間,相關工作人員在代表政府衛生行政部門門行使職權時,有緩報、瞞報、漏報等嚴重不負責任行為,導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播或者流行,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409條的規定,以傳染病防治失職罪定罪處罰。
法律依據:《刑法》
第四百零九條 【傳染病防治失職罪】從事傳染病防治的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導致傳染病傳播或者流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7. 醫療機構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過程中履職行為的法律責任的相關規定

醫療機構違反《傳染病防治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內 政府衛生行容政部門責令改正,通報批評,給予警告;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或者 其他嚴重後果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 撤職、開除的處分,並可以依法吊銷有關責任人員的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 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按照規定承擔本單位的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醫院感染控制任務和責任區域內的傳染病預防工作的;
(二)未按照規定報告傳染病疫情,或者隱瞞、謊報、緩報傳染病疫情的; (三)發現傳染病疫情時,未按照規定對傳染病病人、疑似傳染病病人提供醫療救護、現場救援、接診、轉診的,或者拒絕接受轉診的;
(四)未按照規定對本單位內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場所、物品以及醫療廢物實施消毒或者無害化處置的;
(五)未按照規定對醫療器械進行消毒,或者對按照規定一次使用的醫療器具未予銷毀,再次使用的;
(六)在醫療救治過程中未按照規定保管醫學記錄資料的;
(七)故意泄露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涉及個人隱私的有關信息、資料的。

熱點內容
2010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7-05 18:21:14 瀏覽:133
行政處罰與刑法 發布:2025-07-05 16:48:45 瀏覽:743
民法典ar 發布:2025-07-05 16:24:45 瀏覽:846
勞動法對公司繳納社保規定 發布:2025-07-05 15:30:35 瀏覽:119
公司法原理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100
刑法免罪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417
xx縣信訪局法律顧問合同書 發布:2025-07-05 15:16:36 瀏覽:507
胡功群律師 發布:2025-07-05 14:44:32 瀏覽:468
部門規章公布 發布:2025-07-05 14:03:47 瀏覽:244
雙方互不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5 14:02:15 瀏覽: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