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和解法律效力
首先,法律有規定 ,允許執行中當事人和解,即申請執行人與被執行人就法院裁判義務達成協議,被執行人全部或部分履行義務 ,或分期分段履行義務,經法院同意後執行程序完畢,法院作執行完華結案處理。
② 法院執行和解協議的法律效力是怎麼規定的呢
《民事訴訟法》來第自211條明確規定:在執行中,雙方當事人自行和解達成協議的,執行員應當將協議內容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恢復對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其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66條、267條以及《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86條、87條又就執行和解制度作了細化規定,進一步增強了其在司法實踐中的可操作性。
③ 執行和解協議沒有法院蓋章能有法律效力嗎
執行和解協議沒有法院蓋章,只要由案件執行法官記入筆錄,就具有法律效力。
當然內,這種法律效容力是有限的,當事人可以不履行。
如果被執行人履行了和解協議,執行案件就執結了;如果被執行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申請人和法院不能採取什麼措施,只能按照原來的判決書執行。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條規定: 在執行中,雙方當事人自行和解達成協議的,執行員應當將協議內容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
申請執行人因受欺詐、脅迫與被執行人達成和解協議,或者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恢復對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
④ 民事糾紛執行和解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和解協議不具有法律文書的「名義」和具備可執行的生效法律文書的強制力,其不具版有強制執行依權據的效力。只有在當事人已將和解協議全部履行完畢的情況下,法院才能認為雙方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消滅,從而終結案件的執行。當事人一方反悔,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該和解協議,則協議不再具有約束力,對方當事人只能在合理的期限內向法院申請恢復原判決的執行,不能依據執行和解協議強制執行。
⑤ 強制執行,雙方和解後是否可以撤銷,法院必須執行嗎
強制執行雙來方達成和解之後源不可以撤銷執行但是可以中止執行,如果你們公司沒有按照和解協議履行約定,對方可以就調解協議內容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最高法院關於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四百六十七條
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在執行中雙方自願達成的和解協議,對方當事人申請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的,人民法院應當恢復執行,但和解協議已履行的部分應當扣除。和解協議已經履行完畢的,人民法院不予恢復執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條 執行和解
在執行中,雙方當事人自行和解達成協議的,執行員應當將協議內容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 申請執行人因受欺詐、脅迫與被執行人達成和解協議,或者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恢復對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
⑥ 執行和解協議書 不經法院 私下簽訂 是否發生法律效力
私下簽訂執行和解協議是有效的,如果對方按和解協議約定履行了相關義務的,該案件視為執行完畢,如果對方未履行協議約定的義務,則向對方當事人可以在強制執行的申請期限內請求法院強制執行。
⑦ 執行和解協議被執行人有兩個其中一方沒有簽字還有法律效力嗎
這要看被執行的兩個人是否處在同一個案件中,如果各有各的執行標的,那麼其中一個不簽字不影響另一個的執行。如果兩人是同一標的的被執行人,那麼這個協議意義就不大了。
⑧ 和解協議有無法律效力,調解協議有法律效力對嗎
執行和解,是指在執行中雙方當事人就執行標的的一部或全部,自願協商達成如何執行的協議。
對執行和解協議的效力,有的學者認為「執行和解協議不具有法律效力」,理由是執行和解協議是當事人之間自行和解的結果,
如果一方當事人不履行仍要按原法律文書執行,只有原法律文書才具有法律意義上的約束力。
簽訂協議書就是為了解決問題,達成和解,至於和解協議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在法律上是有明確規定的。雙方在自願的情形下簽訂的協議書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是,大家在簽訂協議書的時候也要看清和寫明協議書的基本內容,確保自身合法權益不受損。
《調解協議》與《民事調解書》不同。調解協議系案件各當事人自行判斷各方利益後,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達成的協議,提交給法院,法院據《調解協議》製作《民事調解書》。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89條的規定,法院調解書的內容包括以下三項:
一是訴訟請求。即原告向被告提出的實體權利請求。
如果被告向原告提出反訴的,調解書中也應當列明。有第三人參加訴訟的,還應當寫明第三人的主張和理由。
二是案件事實。即當事人之間有關民事權利義務爭議發生、發展的全過程和雙方爭執的問題。
三是調解結果。即當事人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達成的調解協議的內容,其中包括訴訟費用的負擔。
拓展資料:
和解協議,是指債務人與債權人會議之間就債務清償、避免破產清算所達成的書面契約。和解程序開始後,為達成和解協議,債務人須向債權人會議提交和解協議草案,供其審査討論。
債權人會議表決通過和解協議,交法院裁定是否認可。法院裁定認可後,發布公告,中止破產程序。和解協議自公吿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通常,和解協議包括對債務人減免清償債務的數額,債務清償期限,清償方式,債務清償的擔保等內容。
由債務人提出草案、債權人會議表決通過、法院認可的關於清償債務的協議。債務人提交的和解協議草案的內容應當包括:清償債務的財產來源;清償債務的辦法;清償債務的期限等。
1.雙方債務糾紛的情況、金額。
2.債務人承認的債務事實。
3.債務人償付債務的期限與金額。
4.債務支付的優惠。
5.延遲付款的後果。
6.雙方簽字、生效。
⑨ 和解的法律效力來自哪裡
執行和解協議是雙方當事人行使處分權並達成合意的結果,除雙方當事人外,任何第三人都無權對法律文書確定的實體權利義務行使處分權。執行和解協議中約定變更、增加履行義務主體的(主要指涉及第三人執行中擔保的問題),也必須有原生效法律文書所確定的權利義務關系人的參與。
2、主觀要件執行和解協議的簽訂應當具備主觀要件,即要求和解主體在處分實體權利義務時,必須是發自內心的真實意思表示,這種真實意思表示還應當是雙方面的,而不得是單方面的。任何受制於對方或第三方的壓力、脅迫、不當干預而表達出的執行和解的願望,任何在發生重大誤解、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等情形下所為的執行和解的意思表示,都是不真實的,都破壞了執行和解的主觀基礎,因而也是不合法的,即為無效的。
3、內容要件執行和解協議的內容必須合法。和解主體在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一致基礎上所為的執行和解行為,其內容必須正當合法。雖意思表示一致,卻系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第三人的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以及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的,都足以導致執行和解協議的無效。
4、時限要件執行和解協議的簽訂只能發生在執行程序啟動之後至終結之前這個特定的時段,執行程序尚未啟動或者業已結束時,均無執行和解的可能和必要。
5、形式要件當事人達成的執行和解協議所具備或應當具備的形式規范特徵,執行和解的形式與效力的關系因國而異。在大陸法系國家,訴訟中和解包括執行和解的具體形式一般不影響和解的法律效力,只要依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將和解協議記入法院的有關手續中,和解即可發生終局的法律效力。但在英美法系國家,訴訟中和解的形式,則對和解的法律效力有著直接的影響,在英美法系國家,訴訟中的和解主要有和解契約和和解裁判兩種,英國的和解契約許多是由組織和解的律師負責進行的,律師代表當事人將和解的有關條款記載在律師所寫的案情大綱上,就意味著和解作為契約的成立,這種和解契約是純粹私法意義上的,相當於成立一個取代原先訴訟原因的新合同,不具有訴訟法上的強制執行力,當事人若有違反,對方只能以違約為由請求新的救濟,在美國的民事訴訟中,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並不當然終結訴訟,要想終結正在系屬的訴訟程序,根據美國《聯邦地區法院民事訴訟規則》第41條第1款1項的規定,當事人須向法院書記室提交雙方當事人簽署的終結訴訟的書面協議,以此來終結訴訟程序。[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第207條規定,執行員應將執行和解協議的內容記入筆錄,《執行
⑩ 執行庭執行和解有法律效力嗎
執行和解是案件執行過程中權利人與義務人之間的妥協,不具有必然的法律效力,可以反悔和拒絕,重新恢復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