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無證生產葯品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無證生產葯品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1-09 05:50:12

1. 生產銷售假劣葯品的有關人員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生產銷售假劣葯品的有關人員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如下:
1、〈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生產、銷售假葯,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致人死亡或者對人體健康造成特別嚴重危害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本條所稱假葯,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的規定屬於假葯和按假葯處理的葯品、非葯品。
第一百四十二條生產、銷售劣葯,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本條所稱劣葯,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的規定屬於劣葯的葯品。
2、葯品管理法相關條文:
第四十八條:禁止生產(包括配製,下同)、銷售假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假葯:
(一)葯品所含成分與國家葯品標准規定的成分不符的;
(二)以非葯品冒充葯品或者以他種葯品冒充此種葯品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葯品,按假葯論處:
(一)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禁止使用的;
(二)依照本法必須批准而未經批准生產、進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須檢驗而未經檢驗即銷售的;
(三)變質的;
(四)被污染的;
(五)使用依照本法必須取得批准文號而未取得批准文號的原料葯生產的;
(六)所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的。
第四十九條:禁止生產、銷售劣葯。
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國家葯品標準的,為劣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葯品按劣葯論處:
(一)未標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
(二)不註明或者更改生產批號的;
(三)超過有效期的;
(四)直接接觸葯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未經批準的;
(五)擅自添加著色劑、防腐劑、香料、矯味劑和輔料的;
(六)其他不符合葯品標准規定的。

2. 無證生產煙草專賣品應承擔何種法律責任

如果沒有取得煙草專賣生產企業許可證從事煙草專賣品生產活動,依照《煙草專賣法內實施條例》第五十容六條規定,對其追究如下法律責任:
(一)無證生產煙草製品的,首先由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關閉;其次是沒收違法所得;再次是處以違法生產的煙草製品價值一倍以上兩倍以下的罰款;最後是將其違法生產的煙草製品公開銷毀。

3. 生產和經營假劣葯品應該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生產銷售假劣葯品的有關人員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如下:
1、〈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生產、銷售假葯,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致人死亡或者對人體健康造成特別嚴重危害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本條所稱假葯,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的規定屬於假葯和按假葯處理的葯品、非葯品。
第一百四十二條生產、銷售劣葯,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本條所稱劣葯,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的規定屬於劣葯的葯品。
2、葯品管理法相關條文:
第四十八條:禁止生產(包括配製,下同)、銷售假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假葯:
(一)葯品所含成分與國家葯品標准規定的成分不符的;
(二)以非葯品冒充葯品或者以他種葯品冒充此種葯品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葯品,按假葯論處:
(一)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禁止使用的;
(二)依照本法必須批准而未經批准生產、進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須檢驗而未經檢驗即銷售的;
(三)變質的;
(四)被污染的;
(五)使用依照本法必須取得批准文號而未取得批准文號的原料葯生產的;
(六)所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的。
第四十九條:禁止生產、銷售劣葯。
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國家葯品標準的,為劣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葯品按劣葯論處:
(一)未標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
(二)不註明或者更改生產批號的;
(三)超過有效期的;
(四)直接接觸葯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未經批準的;
(五)擅自添加著色劑、防腐劑、香料、矯味劑和輔料的;
(六)其他不符合葯品標准規定的。

4. 無證經營葯品怎樣算情節嚴重,刑事處罰。

根據《葯品管理法》
第七十三條 未取得《葯品生產許可證》版、《葯品經營許可證》或者《醫權療機構制劑許可證》生產葯品、經營葯品的,依法予以取締,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包括已售出的和未售出的葯品,下同)貨值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5. 無證生產製造農葯,會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從發布的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基準表上記者看到,對於違法行為情況概述主要包含四類:對未取得農葯登記證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擅自生產、經營農葯的,或者生產、經營已撤銷登記的農葯的;對農葯登記證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有效期限屆滿未辦理續展登記,擅自繼續生產該農葯;對生產、經營產品包裝上未附標簽、標簽殘缺不清或者擅自修改標簽內容的農葯產品;不按照國家有關農葯安全使用的規定使用農葯。而裁量檔次,分為輕微、一般、較嚴重、嚴重、特別嚴重等。其中,針對未取得農葯登記證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擅自生產、經營農葯的,或者生產、經營已撤銷登記的農葯的,裁量檔次特別嚴重,違法行為體現為擅自生產、經營農葯貨值金額4萬元以上,屢教屢犯,造成嚴重危害的,裁量基準為,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0倍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100000元罰款。

6. 無證銷售葯品行為如何適用法律

根據《葯來品管理法》


第七十自三條 未取得《葯品生產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或者《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生產葯品、經營葯品的,依法予以取締,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包括已售出的和未售出的葯品,下同)貨值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無證經營葯品查處方略

葯品市場上出現的無證經營葯品行為主要有以下五種表現形式:一是「無證無照」型,即未取得《葯品經營許可證》及《營業執照》經營葯品行為。二是「有照無證」型,即有《營業執照》但未取得《葯品經營許可證》經營葯品行為。三是「證件失效」型,即《葯品經營許可證》已過期、被注銷或被吊銷的單位經營葯品行為。四是「申領證件」型,即已向監管部門提交申領《葯品經營許可證》申請資料,尚未取得《葯品經營許可證》即經營葯品行為。五是「有證超范圍」型,即持有效《葯品經營許可證》的葯品零售企業超出經營范圍經營葯品行為。

7. 簡述無證生產、銷售葯品的行政處罰

按照《葯品管理法》第九章第七十三條之規定:「未取得《葯品生產許證》、《葯品經營許可證》、......生產葯品、經營葯品的,依法予以取締,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包括已售出的和未售出的葯品)貨值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是指生產、銷售的葯品「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程度,......。根據《刑法》第141條、149條的規定,就要按照《刑法》第一百四十條,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來追究刑事責任。

8. 未取得「許可證」生產、經營葯品應當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未取抄得《葯品生產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或者《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生產葯品、經營葯品的,依法予以取締,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包括已售出的和未售出的葯品,下同)貨值金額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9. 無證經營葯品要受到什麼樣的處罰

取締,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包括已售出的和未售出的葯品,下同)貨值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第七十二條規定:未取得《葯品生產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或者《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生產葯品、經營葯品的,依法予以取締,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包括已售出的和未售出的葯品,下同)貨值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第十四條 開辦葯品批發企業,須經企業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並發給《葯品經營許可證》;開辦葯品零售企業,須經企業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並發給《葯品經營許可證》。無《葯品經營許可證》的,不得經營葯品。

《葯品經營許可證》應當標明有效期和經營范圍,到期重新審查發證。

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開辦葯品經營企業,除依據本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遵循合理布局和方便群眾購葯的原則。

(9)無證生產葯品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第十五條 開辦葯品經營企業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有依法經過資格認定的葯學技術人員;

(二)具有與所經營葯品相適應的營業場所、設備、倉儲設施、衛生環境;

(三)具有與所經營葯品相適應的質量管理機構或者人員;

(四)具有保證所經營葯品質量的規章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第十六條 葯品經營企業必須按照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依據本法制定的《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經營葯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按照規定對葯品經營企業是否符合《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的要求進行認證;對認證合格的,發給認證證書。

《葯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第十三條 葯品生產、經營企業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他人從事無證生產、經營葯品行為的,不得為其提供葯品。

《葯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第三十五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三條規定,葯品生產、經營企業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他人從事無證生產、經營葯品行為而為其提供葯品的,給予警告,責令改正,並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

熱點內容
2010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7-05 18:21:14 瀏覽:133
行政處罰與刑法 發布:2025-07-05 16:48:45 瀏覽:743
民法典ar 發布:2025-07-05 16:24:45 瀏覽:846
勞動法對公司繳納社保規定 發布:2025-07-05 15:30:35 瀏覽:119
公司法原理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100
刑法免罪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417
xx縣信訪局法律顧問合同書 發布:2025-07-05 15:16:36 瀏覽:507
胡功群律師 發布:2025-07-05 14:44:32 瀏覽:468
部門規章公布 發布:2025-07-05 14:03:47 瀏覽:244
雙方互不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5 14:02:15 瀏覽: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