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批捕法律責任
❶ 檢察院作出「不予批准逮捕決定」是否有法律依據
對不符合逮捕條件或具有下列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或者可以作出不批准逮捕的決定或者不予逮捕:
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
初犯、偶犯、未成年人,可能判處三年以下刑罰的;
對應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患有嚴重疾病,或者正在懷孕、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符合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作沒有逮捕必要不捕直訴的案件,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批準的決定或者不予逮捕。
❷ 檢察院批捕了是不是一定被定罪要判刑了的
批捕不代表被定罪!!批准逮捕是一個程序工作,批準是檢察機關的許可權,逮捕一般是偵查機關(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的偵查部門)的工作。犯罪嫌疑人最終有沒有罪,是由法院來進行判決,因此在法院沒有作出絕對的有罪判決之前,任何人不得確定被批捕的人有罪。
1、批捕是不是就是定罪了?
不是批捕就會被判刑。是否定罪被判刑是需要法院來認定,在法院沒有判決的時候,任何機關都不能給被逮捕的人定下罪名。檢察機關行使自己的許可權,先由檢察機關對於公安機關所提請批准逮捕的案件進行審查後,向公安機關作為批准逮捕或是不批准逮捕的決定,偵查機關(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的偵查部門)將根據批捕的指示選擇立即執行逮捕,並及時將執行情況通知人民檢察院,若是不批准逮捕的情況,人民檢察院需要說明不批准逮捕的理由,如有偵查補充,再及時通知公安機關。
2.批捕後多久才會判刑?
最短時間為4個月,最長為15個半月。首先公安機關逮捕以後應當進行偵察,時間一般為2-7個月;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時間為1個月,可以有半個月的延長時間,可以交公安機關補充偵察2次,每次1個月,但不得退回補充偵察2次。進入法院審理階段,一般為一個月,可以延長半個月,重大疑難再延長一個月,簡易程序20天內審結。如果有一方對一審不服則需要進入二審程序。二審也是一般一個月,延長半個月,重大疑難再延長一個月。最後判決生效。因此最短時間為4個月,最長為15個半月。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二條
人民檢察院對於監察機關、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作出決定,重大、復雜的案件,可以延長十五日;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符合速裁程序適用條件的,應當在十日以內作出決定,對可能判處的有期徒刑超過一年的,可以延長至十五日。
第二百零八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於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❸ 錯誤逮捕應承擔賠償責任嗎,逮捕的條件有哪些
錯誤逮捕應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並給予當事人國家賠償。
逮捕的條件就是已經掌握了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且可能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不逮捕可能對社會發生危害。
❹ 對於定性錯誤的案件在批捕程序中,己刑事拘留37天,會有什麼結果
是結果錯誤吧,一般公安機關可以拘留犯罪嫌疑人多少天的吧,你可以在刑法中找到條款,最好問一下律師之類的,你可以申請行政復議,然後申請賠償吧
❺ 法律的批捕是不是就是要判刑啊
不是逮捕就會被判刑。被判刑是有法院來認定,也就是說沒有法院的判決任何機關不能定誰誰有罪,逮捕只是公安機關在偵查案件過程中採取的一種手段,所以還是要看具體案情。建議委託律師提供法律幫助,進行辯護,爭取從輕或減輕處罰。
❻ 什麼是錯誤逮捕
逮捕是將被告人正式羈押,依法較長時間地剝奪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措施。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有權決定逮捕,人民檢察院有權批准和決定逮捕。逮捕人犯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主要犯罪事實清楚。
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至於事實上是否判處則在所不同。
採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逮捕必要的。我國《國家賠償法》中的錯誤逮捕僅指對沒有犯罪事實的人錯誤逮捕的情況。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根本不存在犯罪事實而卻予以逮捕的;.捕錯對象的;.逮捕後經訊問發現捕錯了人或者不應當逮捕的,但卻拒絕釋放或延期釋放的;.逮捕前認為存在犯罪事實,但逮捕後經偵查根本沒有違法犯罪行為的;.公安局錯拘,拘報後檢察院沒有核實就予以批準的;.人民法院判決無罪,但檢察院仍堅持不肯釋放被羈押的人的。
公安機關並未經檢察院批准逮捕了有犯罪事實的人,雖然屬於違法逮捕,但由於被逮捕人有犯罪事實這一事實存在,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對符合逮捕條件,但正患嚴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懷孕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實行逮捕的,無論是否根據《刑事訴訟法》的人道主義規定使用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因其犯罪事實的存在,也不發生國家賠償。對並沒有查清是否有犯罪事實的公民實施逮捕,是違法的,但只要在逮捕後查明其確有犯罪事實的,也不屬於《國家賠償法》中的錯捕。只有在逮捕前後均未查清其有犯罪事實,才屬於錯捕,國家才承擔賠償責任。對於重大嫌疑人,從情理上分析可以推測其為犯罪,但苦於無證據不能定案,能不能視為錯捕?應當視為錯捕。因為沒有證據證明他有犯罪事實,只能認為他沒有犯罪事實,國家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明知公民存在輕微違法行為尚不構成犯罪,仍然對其實施逮捕的,是不是《國家賠償法》中的錯捕?應當屬於錯捕。因為,這種羈押是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故意造成的,對這種羈押國家承擔賠償責任,與《國家賠償法》第17條第(3)項和《刑事訴訟法》第11條第(1)項並不矛盾。至於明知公民的犯罪事實尚不足以判處徒刑卻仍然對其實施逮捕的,是否認定為錯捕,因涉及「可能判處刑以上刑罰」較難界定,宜按照《國家賠償法》第15條第(2)項的規定確定為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
❼ 犯罪嫌疑人正式批捕是不是就已經對案件定性了
一旦被批捕,案件基本定性了:涉嫌刑事犯罪。
司法機關在審批逮捕程序中是非常謹慎的。一旦被批准逮捕,就意味著要追究刑事責任、要被判刑。如果錯誤逮捕,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所以,被批捕就基本定性刑事犯罪了。
❽ 錯誤逮捕可以得到國家賠償嗎
對公民採取逮捕措施後,決定撤銷案件、不起訴或者判決宣告無罪終止追究刑事責任的。
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十七條行使偵查、檢察、審判職權的機關以及看守所、監獄管理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人身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一)違反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公民採取拘留措施的,或者依照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對公民採取拘留措施,但是拘留時間超過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時限,其後決定撤銷案件、不起訴或者判決宣告無罪終止追究刑事責任的;(二)對公民採取逮捕措施後,決定撤銷案件、不起訴或者判決宣告無罪終止追究刑事責任的;(三)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刑罰已經執行的;(四)刑訊逼供或者以毆打、虐待等行為或者唆使、放縱他人以毆打、虐待等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五)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