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論無過錯輸血感染的法律責任

論無過錯輸血感染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1-10 17:21:49

❶ 哪些情形不認定為醫療事故

法律規定不予認定為醫療事故的情形有:1、採取未超出診療規范的緊急醫學措施造成不良後果的;2、由於患者病情異常或者患者體質特殊而發生醫療意外的;3、在現有醫學科學技術條件下,發生無法預料或者不能防範的不良後果的;4、無過錯輸血感染或患方不配合造成不良後果的;5、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後果的。
【法律依據】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三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屬於醫療事故:(一)在緊急情況下為搶救垂危患者生命而採取緊急醫學措施造成不良後果的;(二)在醫療活動中由於患者病情異常或者患者體質特殊而發生醫療意外的;(三)在現有醫學科學技術條件下,發生無法預料或者不能防範的不良後果的;(四)無過錯輸血感染造成不良後果的;(五)因患方原因延誤診療導致不良後果的;(六)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後果的。

❷ 無過錯輸血感染造成不良後果的,屬於不屬於醫療事故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了6種情況不屬於醫療事故,其中就包括無過錯輸血感染造成不良後果的。

❸ 侵權責任法 規定哪些情況下可以免除醫療行為的法律責任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
第三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屬於醫療事故:
(一)在緊急情況下為搶救垂危患者生命而採取緊急醫學措施造成不良後果的;
(二)在醫療活動中由於患者病情異常或者患者體質特殊而發生醫療意外的;
(三)在現有醫學科學技術條件下,發生無法預料或者不能防範的不良後果的;
(四)無過錯輸血感染造成不良後果的;
(五)因患方原因延誤診療導致不良後果的;
(六)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後果的。

《侵權責任i法》
第六十條患者有損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患者或者其近親屬不配合醫療機構進行符合診療規范的診療;
(二)醫務人員在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下已經盡到合理診療義務;
(三)限於當時的醫療水平難以診療。
前款第一項情形中,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也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❹ 醫療事故處理程序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1、和解所謂和解是沒有第三方介入,雙方當事人自己協商談判,對各自訴訟權利和內實體權利的處分。可分是訴容訟前或訴訟中和解。如果是訴訟中和解的,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撤訴後結束訴訟,雙方當事人再達成和解協議。2、調解調解是指在衛生行政機關、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著在法院的主持下,對當事人之間的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3、訴訟民事訴訟是在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經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對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

❺ 無過錯輸血感染有哪些情況

目前醫學的發展水平有限,對於一些病毒的檢測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艾滋病吧,如果一個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目前的醫療水平在其感染的2周左右是無法檢測出來的,也就是說血站發給醫院的血艾滋病檢測是陰性的,但這樣的血輸給病人會造成輸血的人感染艾滋病。這叫著無過錯輸血。所以醫院是不能承擔這種責任的。而且國家規定醫院是不承擔這種責任的。但醫院在輸血前必須將這種風險告知家屬,由家屬決定是否輸血和承擔這種風險。另外國家規定醫院是不能采血的,就是說醫院臨床上用的血都是從國家規定的血庫取來的,血製品的質量醫院是沒辦法掌控的。

❻ 醫療事故的責任要包括哪些

醫療責任事故不包括以下情形:
1、因患方原因延誤診療導致不良後果的,不屬於醫療事故;
2、無過錯輸血感染造成不良後果的,不屬於醫療事故;
3、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醫療機構及其人員因過錯造成患者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三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屬於醫療事故:
(一)在緊急情況下為搶救垂危患者生命而採取緊急醫學措施造成不良後果的;
(二)在醫療活動中由於患者病情異常或者患者體質特殊而發生醫療意外的;
(三)在現有醫學科學技術條件下,發生無法預料或者不能防範的不良後果的;
(四)無過錯輸血感染造成不良後果的;
(五)因患方原因延誤診療導致不良後果的;
(六)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後果的。

❼ 在輸血感染病毒案中,醫療機構和血站分別承擔什麼責任我國相關法律如何規定

關於無過錯輸血造成感染造成不良後果的情形
血液是重要的醫療用品,無法人工生產,只能從人體身上採集。雖然,在采血之前要對獻血員進行體檢,但是目前仍然存在難以解決的窗口期問題,即有5%左右的獻血員在感染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的早期,雖然實施了目前的檢查方法卻無法檢測出病毒指標,這種血液被當做正常的血液輸給了患者,造成了患者感染血源性疾病。在這種情況下,血液提供機構(主要是血站)以及醫療機構是否要承擔責任。對這個問題的爭論在《侵權責任法》第59條的制定過程中就表現出來了。
首先是關於血站在采供血過程中無過錯的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爭議。在這種情況下,對於血站依法是否應當承擔無過錯責任,有不同意見。目前沒有法律明確規定血站對民事損害應當承擔無過錯責任。依照《產品質量法》第四41條的規定,缺陷產品的生產者應當承擔無過錯責任。因此,對血站責任問題的不同意見就主要反映在對於血液是否屬於「產品」的爭議上,大體有三種意見:
1、認為血液不是產品,輸血是醫療搶救和治療病人的重要手段,不同於普通的商品買賣,對血液不應當作為「產品」適用《產品質量法》。《產品質量法》第2條規定:「本法所稱產品,是指經過加工、製作,用於銷售的產品」。將從供血者身體抽取的血液,進行分裝、貯存、保管、運輸以及加入抗凝劑等,這些工序尚不構成加工和製作。血液的本質特徵不是生產勞動的成果,血站也不能生產、製造血液。「製造」血液是人類的一種身體機能,血液是從獻血者身上採集而來。輸血不同於普通的商品銷售,而類似於人體組織的移植,其目的是為了滿足患者治療的需要。獻血法規定,國家實行無償獻血制度。血站是採集、提供臨床用血的機構,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益性組織。無償獻血的血液必須用於臨床,不得買賣。血站、醫療機構不得將無償獻血的血液出售給單采血漿站或者血液製品生產單位。公民臨床用血時只交付用於血液的採集、儲存、分離、檢驗等費用。根據這些規定,結合《產品質量法》第2條的規定,應當認為輸血用的血液不屬於「產品」,血站不應承擔無過錯責任。
2、認為血液是產品,無過錯輸血感染疾病案件應適用《產品質量法》, 由血液提供者向受害人承擔無過錯責任。輸血用血液( 包括全血與成分血) 與人體內的血液不同, 它經過了加工、製作,盡管過程相對要簡單一些,但如果不經過器械采血、分離、加入抗凝劑等工藝流程, 人體內流出的血液不能自動成為輸血用血液。而且,輸血用血液是血站通過等價交換的方式銷售給醫院, 患者又通過等價交換的方式向醫院支付相關費用後才使用的。
3、認為應當將血液視為「產品」,使血液提供者承擔與血液製品生產者相同的責任。相對於輸血用血液,普遍認為血液經過提取分離而形成的血液製品,如凍干血漿、白蛋白、丙種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等屬於產品。血液與血液製品的來源相同, 都是獻血者體內自然流動的血液( 或血漿) , 只是輸血用血液由血液提供者以較為簡單的工藝流程加工而成, 而血液製品由企業以較為復雜的工藝流程加工製作。如果對「窗口期」等原因造成的輸血感染事件按照不同的規則處理,對血站適用過錯責任原則, 對血液製品生產企業則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 不符合法律公平公正的理念。因此在無過錯輸血感染疾病案件中,對於血液是否為產品不宜機械考慮,即使血液不是產品,亦應將其視為產品,適用產品質量法由血液提供機構承擔無過錯責任。
其次是在無過錯輸血患者感染通過血液傳播的病毒性疾病的情況下,醫療機構如何承擔責任的爭議。與血站的情形相似,也有上述三種意見。主張醫療機構不應承擔責任的意見進一步提出,醫療機構只是血站提供血液的使用者。在輸血過程中,醫療機構僅負責檢測患者的血型,以及將血站取得的血液與患者的血樣進行交叉配血檢測。對於從血站取來的血液,醫療機構沒有義務進行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病毒檢測。醫療機構對血液本身並未收取任何費用。在輸血過程中,醫療機構向患者收取三項費用,包括血站供應價格、儲血費和配血費。其中血站供應價格是由醫療機構代為收取的,要全款支付給血站,屬於患者支付給血站的費用。患者支付給醫療機構的費用只有儲血費和配血費兩項,分別是血液儲存費用和為患者輸血進行血型試驗和交叉配血試驗的檢驗項目費用。主張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責任的意見進一步提出,醫療機構與其他銷售者相比,更具專業性,對於血液和血液製品,醫療機構都應負有最終的把關責任,這種責任關系著患者的生死存亡,作為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員,醫院和醫生有能力和責任對血液和血液製品進行鑒別,而患者比一般消費者而言,在專業性方面更處於劣勢。因此,醫療機構的責任不應當比一般銷售者的責任更低。8
我們認為,輸血感染案件中的受害人與血液提供機構及醫療機構相比是處於被動接受地位的弱者。對於無過錯輸血感染這一不可預料的風險,血液提供者和醫療機構更有控制風險、承擔風險和分散風險的能力。合理保護受害患者的利益,有利於體現公平正義的法律精神,有利於減少醫患糾紛。因此,在「無過錯輸血造成感染造成不良後果」的理解和適用上,不應該將這種情形歸入「限於當時的醫療水平難以診療」。由於法律對此沒有明確規定,需要將來的司法解釋對此進行細化。在相關規定出台之前,以下兩種做法值得參考:
1、適用《侵權責任法》59條的規定。依據《侵權責任法》59條,血液提供機構和醫療機構承擔無過錯責任的前提是輸入不合格的血液,而在「無過錯輸血造成感染造成不良後果」情形下,如前所述的處於「窗口期」的血液,雖然實施了目前的檢查方法卻無法檢測出病毒指標,這種血液是被當做正常的血液輸給了患者。因此,應該對「不合格的血液」作寬泛的理解,即包括處於「窗口期」的血液。正是從這個角度分析,有學者認為,對輸血感染,《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九條規定醫療機構應向患者承擔無過錯責任,即患者可以向生產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請求賠償,也可以向醫療機構請求賠償。醫療機構賠償後,有權向負有責任的生產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追償。《侵權責任法》顯然改變了《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調整方法,無過錯輸血感染的不屬於醫療機構的免責事由。
2、適用公平分擔損失原則。《侵權責任法》第24條規定,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雙方分擔損失。一般認為該條規定不是該侵權損害賠償中的一個獨立歸責原則,而只是對損害結果的分擔原則。對於無過錯輸血感染疾病的糾紛,如果醫療機構及血液中心均無過錯,但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又對受害人明顯不公平時,可以適用公平分擔損失的原則,由各方當事人分擔損害結果,即由醫療機構和血站給予患者一定的補償,以適當保護患者的利益,或者達到社會穩定的目的。

❽ 醫療糾紛有過錯無損害應承擔何賠償

如果沒有損壞後果一般是沒有賠償的。北京姜德福律師

❾ 急救失敗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取決於是否存在過抄錯。

一、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二條規定:本條例所稱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
二、需要進行鑒定。第二十條 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醫療機構關於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報告或者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要求處理醫療事故爭議的申請後,對需要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應當交由負責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組織鑒定;醫患雙方協商解決醫療事故爭議,需要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由雙方當事人共同委託負責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組織鑒定。
三、不負法律責任的情形:
第三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屬於醫療事故:
(一)在緊急情況下為搶救垂危患者生命而採取緊急醫學措施造成不良後果的;
(二)在醫療活動中由於患者病情異常或者患者體質特殊而發生醫療意外的;
(三)在現有醫學科學技術條件下,發生無法預料或者不能防範的不良後果的;
(四)無過錯輸血感染造成不良後果的;
(五)因患方原因延誤診療導致不良後果的;
(六)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後果的。

❿ 什麼是醫療事故,認定醫療事故須具備哪些條件

您好,
一、什麼是醫療事故
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行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屬於醫療事故:
(一)在緊急情況下為搶救垂危患者生命而採取緊急醫學措施造成不良後果的;
(二)在醫療活動中由於患者病情異常或者患者體質特殊而發生醫療意外的;
(三)在現有醫學科學技術條件下,發生無法預料或者不能防範的不良後果的;
(四)無過錯輸血感染造成不良後果的;
(五)因患方原因延誤診療導致不良後果的;
(六)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後果的。
二、認定醫療事故須具備哪些條件
醫療事故是特定的職業事故。認定醫療事故,必須具備下列四項基本條件:
(一)醫療事故的主體必須是經過衛生行政機關批准,發給《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和個人的執業資格並注冊的資質。比如:注冊執業醫師、執業護士、執業葯師等。沒有這些資質按非法行醫論處,發生損害公民身體健康或造成死亡的,按非法行醫罪論處,不能按醫療事故處理。
(二)醫療事故的責任者,必須具有主觀上的醫療過失。這種過失表現為疏忽大意或者過於自信。如果是故意不構成醫療事故。如果是無法預見或者不可抗力原因也不構成醫療事故。
(三)醫務人員必須有違反醫療衛生法律、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診斷護理規范、常規,即「違規」的行為。
(四)給病人造成的不良後果,這種後果是指死亡、殘疾、和明顯人身損害。這種損害結果與過失行為有必然的因果關系。
認定醫療事故是非常嚴肅的事,必須堅持構成要件,缺一不可。國家對醫療事故首先注意定性,原來的責任事故和技術事故的劃分已無實際意義。統稱為醫療事故。根據危害程度,又分為四個等級。一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殘疾的;二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嚴重功能障礙的;三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輕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一般功能障礙的;四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明顯人身損害的其他後果的。認定醫療事故,必須經設區市級以上醫學會鑒定,並非隨意定性。
患者一方未經醫學會鑒定,以「醫療事故」為借口向醫方索要賠償或者採取擺花圈、設靈堂、燒紙或毆打、慢罵等行為以達到勒索錢財的屬於違法行為。不能按事故對待。根據衛生部門的要求,「未鑒定前,不得給付醫鬧賠償」,對於「醫鬧」要配合公安部門給予堅決的打擊。

熱點內容
勞動法立法發展 發布:2025-07-04 13:05:54 瀏覽:268
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管理辦法 發布:2025-07-04 13:03:34 瀏覽:322
道德經國學 發布:2025-07-04 13:01:44 瀏覽:962
道德利劍 發布:2025-07-04 13:01:39 瀏覽:214
3條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04 13:00:02 瀏覽:879
台灣民法研究 發布:2025-07-04 12:32:14 瀏覽:913
勞動法社保條款 發布:2025-07-04 12:27:29 瀏覽:377
天津知名律師 發布:2025-07-04 12:18:40 瀏覽:900
法院的訴訟義務 發布:2025-07-04 12:17:02 瀏覽:662
什麼是經濟法主體 發布:2025-07-04 11:58:51 瀏覽: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