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關於賣葯的法律責任

關於賣葯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1-10 18:29:54

A. 關於銷售假葯的法律問題。

第一百四十一條生產、銷售假葯,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
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致人死亡或者對人體健康造成特別嚴重危害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對於生產、銷售假葯的處罰,本條分為三個檔次:對於生產、銷售假葯,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是指生產、銷售的假葯被使用後,造成輕傷、重傷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致人死亡或者對人體健康造成特別嚴重危害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對人體健康造成特別嚴重危害」,是指生產、銷售的假葯被使用後,致人嚴重殘疾,三人以上重傷、十人以上輕傷或者造成其他特別嚴重後果的。具體還要視情節而定。

B. 葯房賣假葯觸犯了哪些法律

銷售假葯罪。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生產、銷售假葯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內拘役,並容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本條所稱假葯,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的規定屬於假葯和按假葯處理的葯品、非葯品。

C. 生產、銷售假葯應當承擔何種法律責任

根據《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
生產、銷售假葯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本條所稱假葯,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的規定屬於假葯和按假葯處理的葯品、非葯品。

根據《刑法》第150條的規定,單位犯生產、銷售假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按個人犯生產、銷售假葯罪的法定刑處罰。

生產、銷售的假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立案:

(一)含有超標準的有毒有害物質的;

(二)不含所標明的有效成份,可能貽誤診治的;

(三)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可能造成貽誤診治的;

(四)缺乏所標明的急救必需的有效成份的。


(3)關於賣葯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根據《葯品管理法》48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假葯:

(一)葯品所含成份與國家葯品標准規定的成份不符的;

(二)以非葯品冒充葯品或者以他種葯品冒充此種葯品的。」

另《葯品管理法》49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葯品,按假葯論處:

(一)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禁止使用的;

(二)依照本法必須批准而未經批准生產、進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須檢驗而未經檢驗即銷售的。

(三)變質的;

(四)被污染的;

(五)使用依照本法必須取得批准文號而未取得批准文號的原料葯生產的;

(六)所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的。」

也就是說,《葯品管理法》中規定的假葯類型共有八種,功能上的假葯和以假葯論的葯品的差別在於,前者至始不具有應當具有的葯品功能,而後者具有一定的葯品功能,但是不具備葯品審批的程序性要件,或者因其他因素介入喪失了葯品的服用條件。無論是哪一類假葯,在刑法中的地位都是等同的,都是生產、銷售假葯罪的犯罪對象。

D. 個人販賣三無葯品應該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面臨罰款、沒收違法所得處罰,販賣三無葯品金額較大或造成嚴重後果,還需依法承擔刑事責任。

E. 違規銷售葯品怎麼處罰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現行食品葯品相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依法追究相關人員行政法律責任。

(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實施行政處罰的具體情形

一是未依法取得許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食品添加劑生產,葯品生產經營,第二類、第三類醫療器械生產,第三類醫療器械經營,化妝品生產等活動的(《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二條、《葯品管理法》第七十二條、《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第六十三條、《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第二十四條);

二是明知他人無證生產經營食品,或者無證生產食品添加劑,而為其提供生產經營場所或者其他條件的(《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二條);

三是生產、銷售假葯、劣葯的(《葯品管理法》第七十三條、第七十四條、第七十五條);

四是進口或者銷售未經批准或者檢驗的進口化妝品,或者生產、銷售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化妝品的(《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

五是偽造、變造、買賣、出租、出借葯品生產經營許可證、葯品批准證明文件或者相關醫療器械許可證件的(《葯品管理法》第八十一條、《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第六十四條);

六是葯品檢驗機構出具虛假檢驗報告的(《葯品管理法》第八十六條);

七是食品葯品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其他情形。

(二)依法實施禁業限制的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現行食品葯品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一定期限內不得申請行政許可,不得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管理工作,不得擔任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食品安全管理人員,不得從事葯品醫療器械生產經營活動,不得從事食品、醫療器械檢驗工作等禁業限制:

一是食品生產經營者從事食品安全違法行為,被吊銷許可證的(《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條、第一百二十四條、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百二十六條、第一百二十八條、第一百三十二條、第一百三十三條、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百三十五條等);

二是單位從事生產、銷售假葯及生產、銷售劣葯情節嚴重的(《葯品管理法》第七十五條);

三是提供虛假資料或者採取其他欺騙手段取得醫療器械注冊證、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廣告批准文件等許可證件的(《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第六十四條);

四是醫療器械備案時提供虛假資料,情節嚴重的(《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第六十五條);

五是醫療器械檢驗機構出具虛假檢驗報告的(《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第七十條);

六是行政許可申請人隱瞞有關情況或者提供虛假材料申請行政許可,或者被許可人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行政許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七十八條、第七十九條);

七是食品葯品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給予禁業限制的其他情形。

(5)關於賣葯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公安機關依法實施行政拘留的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屬於《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的「情節嚴重」,尚不構成犯罪的,公安機關可以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5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

一是違法行為涉及的產品貨值金額2萬元以上的;

二是違法行為持續時間3個月以上的;

三是造成食源性疾病並出現死亡病例,或者造成30人以上食源性疾病但未出現死亡病例的;

四是因違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受到行政處罰後1年內又實施同一性質的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或者受到刑事處罰後又實施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

五是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F. 銷售假葯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刑法》第一復百四十一條【生產制、銷售假葯罪】生產、銷售假葯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 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G. 葯店賣葯出事責任問題

因為是消費商品(非處方葯),所以,可以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面,分析法律問題:回
1.生產商,已明確答過敏症狀,及慎用提示的,相關機關認可並允許生產銷售的,則葯店做為經
銷商不任何法律責任。
2.但如果涉及葯品的過期、失效、變質、假葯、無葯品許可證等問題時,就司於
非法銷售,應負全部責任。包含受害者的治療費用等。
3.從本案例來看,存在以下事實:
1)葯店並沒有對患者開葯的資質。如果是葯店建議,並要求患者用葯的,葯店有非法行醫責任。
2)如果是個人直接去買,則葯店道義上,需要對購買者進行提示,但無此義務,因為說明書上已有合法提示。
3)如果葯品雖有不良反應提示,但是不良反應過大,甚至影響到了患者正常生活,或後遺證,則葯店有義務協助患者進行維權。
以上。

H. 簡述關於生產、銷售假葯、劣葯的法律責任(簡述,簡單明了,不要太長)

我國《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三條規定,將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一款修改為:版「生產、銷售假葯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根據《刑法》第150條的規定,單位犯生產、銷售假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按個人犯生產、銷售假葯罪的法定刑處罰。

I. 私賣葯定什麼罪

如果買的是假葯,劣葯,足以危害人體健康,那就是銷售假葯,劣葯罪
第一百四十一條 生產、銷售假葯,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致人死亡或者對人體健康造成特別嚴重危害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本條所稱假葯,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的規定屬於假葯和按假葯處理的葯品、非葯品。

第一百四十二條 生產、銷售劣葯,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本條所稱劣葯,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的規定屬於劣葯的葯品。

如果是真葯,那就很可能被定為非法經營了……
第二百二十五條 違反國家規定,有下列非法經營行為之一,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未經許可經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專營、專賣物品或者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的;
(二)買賣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原產地證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經營許可證或者批准文件的;
(三)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非法經營證券、期貨、保險業務的,或者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的;
(四)其他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

熱點內容
勞動法立法發展 發布:2025-07-04 13:05:54 瀏覽:268
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管理辦法 發布:2025-07-04 13:03:34 瀏覽:322
道德經國學 發布:2025-07-04 13:01:44 瀏覽:962
道德利劍 發布:2025-07-04 13:01:39 瀏覽:214
3條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04 13:00:02 瀏覽:879
台灣民法研究 發布:2025-07-04 12:32:14 瀏覽:913
勞動法社保條款 發布:2025-07-04 12:27:29 瀏覽:377
天津知名律師 發布:2025-07-04 12:18:40 瀏覽:900
法院的訴訟義務 發布:2025-07-04 12:17:02 瀏覽:662
什麼是經濟法主體 發布:2025-07-04 11:58:51 瀏覽: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