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水軍有沒有法律責任
Ⅰ 在網上請水軍刷好評之類犯法嗎
刪改網路購物評價、破壞智能手機操作系統、超出授權范圍進入計算機信息系統、騙取網約車平台補貼……隨著互聯網新業態出現的這些行為應該如何定性?10月16日,最高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第九批指導性案件,給出答案:這些行為都可能構成犯罪!
“對於危害網路生態、破壞網路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公安機關絕不姑息,堅決依法打擊。”在“凈網2018”專項行動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嘉興公安局網警支隊支隊長潘祖宏說。“網路水軍”從事編造虛假信息、誹謗攻擊、非法推廣、非法刪帖等違法活動,危害互聯網生態,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法律明確是違法的行為,無論是從業者還是提出需求的客戶,均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Ⅱ 浙江兩網路水軍有償刪帖,幾月獲利近25萬元,他們會被怎麼判
他們有償刪帖的行為觸犯了法律,該當事人因非法經濟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兩年零十個月、三年,並處罰金22萬元,要求其上繳非法所得。
Ⅲ 「網路水軍有償刪帖」,他們這些人是怎樣進行非法獲利的
完全是依靠自身的流量來獲取收益的,只要能夠達到條件就能夠獲取收益。
Ⅳ 你覺得作為水軍犯法嗎
網路水軍是不是違法,要結合具體情況來判定。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網路水軍原本雖然是指那些受人僱傭在網上發表支持或者反對言論的人,但是由於網路營銷產業的發展,現在水軍已經分化成了機器人水軍和真人水軍兩部分,機器人水軍經常頂著各種頭像出沒在各大互聯網社區的評論區,由於價格便宜量又足,深受某些無良商家喜愛;而真人水軍,其實就是“營銷號”,隨著近幾年移動互聯網和自媒體的快速發展,專業進行商業營銷的自媒體也迎來了自己的春天,但是使用營銷號費用高昂,一般是有實力注重口碑的大企業才會選擇,例如《孤芳不自賞》在微博被短時間大量水軍刷屏,可以推斷99%是僱傭的網路刷量公司用機器人水軍進行了刷口碑的操作,而由於沒有及時結清款項,現在遭到了網路刷量公司的報復。
最後還要特別強調一點,如果是僱傭營銷號發布故意貶低其他人產品的內容,則屬於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行為。不過誇誇自己的話,別吹到天上去就沒有太大的問題,這里的吹到天上,是以共識為基礎的,同樣是一個較為客觀的標准而不是主觀標准。
Ⅳ 網路暴力算犯法嗎如何去追究責任
網路上人身攻擊犯法,依據我國民法典的規定,利用網路對他人實施人身攻擊的,是屬於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行為,攻擊者要承擔侵權的責任。
所謂人身攻擊就是侮辱他人、故意捏造事實,誹謗他人、侵犯他人隱私,而使得他人在精神上、生活中受到了侵害並造成了嚴重後果。這種行為法律上稱之為侵犯名譽權。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條,網路用戶、網路服務提供者利用網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Ⅵ 兩名網路水軍有償刪帖非法獲利25萬,他們將面臨什麼刑事處罰
首先,他們利用了網路的漏洞進行非法盈利,這件事情本來就是受到法律保護,並且不應該這樣做,非凡獲得這樣的財產他們會被法律制裁
Ⅶ 請問作為網路水軍違法嗎
請問作為網路水軍違法嗎?
在當下互聯網發達的社會當中,有這樣一種職業讓人膽寒,他們推動著輿論導向的發展,甚至在某個時刻對於輿論還起著一定的主導地位,因為他們的存在,大批的事實真相變得撲朔迷離,很多當事人被網路水軍捏造成為了另一種模樣,這種顛倒黑白的能力讓人十分害怕,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就是網路水軍。網路水軍在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了一種職業,在網路上他們擔任著一柄尖刀,只要有人給出合適的價錢,那他們就會聞風而動,各種造謠誹謗,不良風氣充斥著網路當中。
我們國家對於這種行為有著明確的規定,不管是水軍行為還是僱傭網路水軍都存在嚴重的違法現象,他們讓我們原本干凈的網路環境充斥著各種烏煙瘴氣,危害著我們的輿論導向。
Ⅷ 水軍刷單屬於故意犯罪嗎
水軍刷單嚴重擾亂正常的網路管理運營秩序,是一種新型的犯罪形式,如果查證屬實可以舉報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