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選其他村民的法律效力
『壹』 沒有另選他人空格的村民選票是否合法
答:《憲法》第三十四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如果選舉只印有候選人而沒有另選人空格,那就相當於限定只能選舉候選人,從而剝奪了其他人的被選舉權,也同時也剝奪了選舉除候選人之外其他人的權利。因此不等額設另選人空格的選票是違反憲法的!
『貳』 村選舉辦法規定不是黨員不允許我參加村主任競選,村民們通過另選他人,投票給我過半,全部視為無效票。求
摘要 沒有黨員證的人員可以參加村主任選舉,村民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
『叄』 村民參與分配的權利被削奪,除了走法律程序外還有其它好辦法嗎能否
哪些人可以享受土地徵用補償分配款? 從征地補償款的分類看,征地補償款可分為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地上物及青苗補償費。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
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徵用土地的安置補助費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需要安置的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安置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助費發放給被安置人員個人或者徵得被安置人員同意後用於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
當前,糾紛爭執的主要焦點是對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分配有意見而引發的,尤其是個別村民在特殊情況下能否分配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情形,更是焦點中的焦點。
除了一般的村民能享有徵地補償款外,以下你種特殊人群也可以
1、對於出嫁女及其子女要求分配征地補償款的情形:
根據《婦女權益保障法》第30條:「農村劃分責任田、口糧田等,以及批准宅基地,婦女與男子享有平等權利,不得侵害婦女的合法權益。婦女結婚、離婚後、其責任田、口糧田和宅基地等,應當受到保障。」以及福建省實施婦女保障法的有關規定,農村婦女與城鎮男子結婚,戶口沒轉移,未能享受城鎮居民低保費等待遇的,其及子女所在村不得注銷其戶口,不得收回其口糧、責任田等,應作為該村村民仍享有集體所有的土地為其提供社會保障的權益。
因此出嫁女及其子女享有與其他村民同等的來源於集體所有的土地被徵用而獲得補償的權利,對其分配征地補償款的請求應予以支持。
2、對於農村入贅女婿要求分配征地補償款的情形:
作為村民自治的產物,村規民約效力的發生必須以不違反國家法律的規定和不損害公民的基本權利為前提,否則就是對村民自治權力的濫用。而其關於入贅男子及其子女不能享有土地承包及收益權的規定,恰恰違反了《憲法》、《婚姻法》以及《土地承包法》的規定。
因此,入贅女婿也與其他村民一樣,有權參與征地補償款的分配。
3、對於農村超生子女要求分配征地補償款的情形:
一方面,超生子女是其父母違反計劃生育政策情況下出生的,經行政機關處罰、審批後上戶,具有村民身份。但是這種村民身份上的瑕疵導致超生子女作為村集體成員與其他村民應當有所區別。否則,如果不加區分地對超生子女和普通村民一律給予分配土地征地補償款,無形中就成了對「超生行為」的鼓勵。
另一方面,超生子女是否享有村民待遇、享有同等數額的土地分配款影響村集體其他成員的直接利益,應當在村民個人利益與村集體其他成員整體利益之間尋找平衡點,保護超生子女依法享有的民事權利。
因此,目前法律法規尚未明確的情況下,應尊重農村集體組織自治權的行使,是否分給、分給多少由村民按照民主議定的原則決定。
4、對於鎮辦企業單位退養人員回到本村和全家從外地遷回老家居住且戶口也遷回本村落戶的人員要求分配征地補償款的情形:
由於一些特殊原因,這些「回遷」人員既沒有退休養老金,也不享有城鎮居民所享有的「低保」和「社保」,其基本生活沒有保障。而依據《土地承包法》的立法宗旨精神和有關的政策規定,土地是村民的基本生活資料和生活保障,按戶口屬地原則,他們應享有戶口所在村的土地承包權和土地補償分配權,作為他們的的基本生活資料和生活保障。
因此,對於「回遷」居住而原先承包的土地被原所在村收回的人員,應當給予分配征地補償款。
5、對於全家移居城鎮生活但戶口尚在農村的人員要求分配征地補償款的情形:
根據《民法通則》中的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和平等原則,對於「遷出」人員要求分配征地補償款的,應區分對待。
平等不是平均。對於「遷出」人員,不能一味地適用戶口屬地原則:履行了村民義務的,應當參與分配征地補償款;而未盡村民義務的應當少分獲不分。
6、對於新生兒和死亡人員的家屬要求分配征地補償款的情形:
根據《民法通則》第九條規定,公民的民事權利始於出生滅於死亡,新生兒從出生開始就是該村的一份子,就應與村民享有同等的民事權利和待遇,在分配時嬰兒已出生就應該分給。而村民在分配時已死亡,民事權利也隨之滅失,其家屬要求死亡人員繼續享有民事權利和村民待遇,有悖法律規定,不應分給征地款。
因此,新生兒要求分配征地補償款的應予支持,死亡人員的家屬要求分配征地補償款的不予支持。
徵用土地的補償費有幾項,怎樣計算各項補償費?
徵用土地的補償費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等。
⑴土地補償費:徵用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
⑵安置補助費:徵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人口數,按照被徵用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用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4至6倍。最高不超過15倍;
⑶徵用其它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按徵用耕地的一半計算;
⑷地上附著物、構築物和青苗補償費,參照宜賓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標准予以補償;
⑸徵用土地方案經批准後,自公告之日起,除依法婚嫁、生育的人口外,新遷入人員不予安置,搶種搶栽搶建的不予補償。
『肆』 一張全村村民的聯名簽字是否具有法律效應能否在官司上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據
無論什麼訴訟,都講究「孤證」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所以,即使是中共中央簽字蓋章回的文書都不答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唯一證據。
全村村民聯名簽字的文書可以作為證據使用,只是其證據效力還需要其他方面的證據來映證,只有所有的證據形成一個不矛盾的整體,才能證明其相應的案件事實。
也就是說,這個文書有它的法律意義,可以作為有效的判決依據,但是,單憑一個孤立的證據不能作出判決,其法律意義也是有限的。
『伍』 我們村選舉村民代表,臨時住戶和戶籍不在本地的村民有選舉權嗎最好有相關的法律依據,謝謝!
戶籍不在本村,在本村居住一年以上,本人申請參加選舉,並且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同意參加選舉的公民,滿足以上條件有選舉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十三條年滿十八周歲的村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村民委員會選舉前,應當對下列人員進行登記,列入參加選舉的村民名單:
(一)戶籍在本村並且在本村居住的村民;
(二)戶籍在本村,不在本村居住,本人表示參加選舉的村民;
(三)戶籍不在本村,在本村居住一年以上,本人申請參加選舉,並且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同意參加選舉的公民。
已在戶籍所在村或者居住村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不得再參加其他地方村民委員會的選舉。
『陸』 村民代表推翻另選,原選村民代表有資格參選嗎
另選表示重新選舉過,之前選舉產生的結果無效了,但是你參選資格還是有的,因為你沒有被剝脫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所以是有資格再參選的。
『柒』 村民小組之間的協議在法律上有效嗎
你好,只要沒有違法違規等使合同無效的情形,村民小組之間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捌』 村民代表所決定的重大事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在不與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相抵觸情況下,具有法律效力。
村民內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根據有關容法律、法規政策,結合本村實際,所決定的村規民約等重大事項,其內容主要涉及集體財產處置、公共秩序、治安管理、鄰里關系等各個方面,它反映了村民自治的內在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十條第一款規定:「村民會議可以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並報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備案。」因此,村規民約是法律約束下制定的,其所產生的民事行為是有其合法性的,所以,是有法律效力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同時規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以及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討論決定的事項不得與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相抵觸,不得有侵犯村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合法財產權利的內容。」。可見,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所決定的事項,如果與國家法律相抵觸的,也必然沒有法律效力。
『玖』 依照民法通則規定民事行為被人民法院認定為部分無效後其他部分的法律效力情狀
民事行為被人民法院認定為部分無效後,如果不影響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內仍然有效。《容民法通則》第六十條 民事行為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民事行為是公民或者法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行為。民事行為包括民事法律行為、無效民事行為、可變更或者撤銷民事行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為。合法的民事行為稱為"民事法律行為"。不具備民事法律行為所必需的條件的民事行為,是非法的,無效的。如果民事行為被人民法院認定為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拾』 另選人被選上村民主任鎮黨委不承認怎麼辦
村民主任有村民選舉產生。村民有自己的權力選出負責村務的負責人。鎮政府無權干涉。除非被選舉人沒有資格參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