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隸法律效力
㈠ 檢察院反貪部門轉隸監察委工資會下降嗎
檢察院是世界各國普抄遍設立的國家機關,人民檢察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法律監督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軍事檢察院等專門人民檢察院。這種自上而下的排列反映了檢察機關上下級是領導和被領導的關系及其集中統一的特點,這與人民法院上下級之間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有顯著不同。為了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檢察機關必須一體化,必須具有很強的集中統一性。[1]
㈡ 法律,軍事。
公安邊防部隊現役編制全部轉為人民警察編制。
根據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要求公安邊防部隊不再列武警部隊序列,全部退出現役。
公安邊防部隊轉到地方後,成建制劃歸公安機關,並結合新組建國家移民管理局進行適當調整整合。公安消防部隊改制。公安消防部隊不再列武警部隊序列,全部退出現役。
公安消防部隊轉到地方後,現役編制全部轉為行政編制,成建制劃歸應急管理部,承擔滅火救援和其他應急救援工作,充分發揮應急救援主力軍和國家隊的作用。
(2)轉隸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公安警衛部隊轉到地方後,警衛局(處)由同級公安機關管理的體制不變,承擔規定的警衛任務,現役編制全部轉為人民警察編制。
海警隊伍轉隸武警部隊。按照先移交、後整編的方式,將國家海洋局(中國海警局)領導管理的海警隊伍及相關職能全部劃歸武警部隊。
武警部隊不再領導管理武警黃金、森林、水電部隊。按照先移交、後整編的方式,將武警黃金、森林、水電部隊整體移交國家有關職能部門,官兵集體轉業改編為非現役專業隊伍。
㈢ 監察委員會成立之後,人民檢察院的職能發生了哪些變化
檢察院的反貪職責整體劃入監察委員會,檢察院的主要職責是審檢起訴。
㈣ 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說明檢察機關如何做好監察法規的制定工作
如何學習好、落實好、執行好監察法,全方位開展監察工作是當前監察委員會亟待研究解決的課題。筆者通過學習監察法,開展基層監察工作調研,並進行深入思考,歸納出以下幾點工作對策。
學習貫徹監察法,深刻認識監察體制改革的重大意義。要認真學習監察法,以上率下、突出重點、把握要義、學懂弄通,增強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敗,實現黨內監督和國家監督、黨的紀律檢查和國家監察、依規治黨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要結合開展「七五」普法,組織形式多樣的宣傳貫徹監察法活動,加大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力度,提升公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思想和行動自覺,為開創新時代振興發展新局面提供堅強保證。
深化監察體制改革,建立法治、高效的工作運行機制。要建立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監察工作運行機制,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發揮紀法雙劍合璧戰鬥力,提高反腐敗效率,實現執紀審查與依法調查有序對接、紀法貫通、法法銜接。要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機制,深入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加強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強化監督問責,有效制約和監督權力。要建立監察辦案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模式,加強與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執法部門的相互配合、相互制約,依法獨立行使監察權,確保案件質量。要建立監察機關內設機構對問題線索處置、調查、審理相互協調、互相制約的協作配合機制,抓好公務流程監控和行政執法監督,完善監察信息反饋制度,構建全新的監察體系。要依法履行監督、調查、處置職責,遵守監察許可權和監察程序,認真執行向上級請示匯報制度,防止擅自擴大范圍和濫用調查權,提升監察工作規范化、法治化水平。
堅持問題導向,全方位、全覆蓋開展監察工作。要依法適用監察建議,做好紀法銜接,堅持紀在法前,立足於教育挽救幹部,開展預防警示教育活動,懲戒與教育相結合,寬嚴相濟,最大限度減少存量腐敗、遏制增量腐敗,堅決維護紀律的權威性和法律的嚴肅性。要強化對財政資金分配使用、國有資產監管、政府投資建設、公共資源交易等重點領域的監察,對握有行政審批、行政執法權的行政部門、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關鍵少數、關鍵崗位、關鍵環節」做到全方位監察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要瞄準農村基層反腐敗存在的短板,深化扶貧領域腐敗問題的治理,深挖細查危房改造、涉林、涉農等領域侵害民生民利的職務犯罪案件,做到監察全覆蓋,無盲區,以反腐敗的成效取信於民。要堅持程序公正與實體正義相統一,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做好法法銜接。依法使用12種調查措施,嚴把事實關、程序關、法律適用關,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提高證據標准,形成相互印證、完整穩定的證據鏈,真正辦成鐵案,讓每一個案件都經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
強化自身監督,建設忠誠、干凈、擔當的監察隊伍。要認真落實監察官制度,進一步整合監察力量,優化配置人員、科學定崗定責,促進檢察機關轉隸人員與監察委人員的深度融合,增強監察人員做好監察工作的光榮感、責任感和使命感。要開展監察崗位培訓和業務練兵活動,從嚴教育、從嚴管理、從嚴監督、從嚴問責,全面提升政治素質和監察能力,特別是提升發現問題線索、調查取證能力;提升准確分析案情、突破案件能力;提升運用法律、法規、政策的能力,維護憲法和法律尊嚴。要建立監察工作接受監督機制。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主動接受民主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加強對監察人員執行職務和遵守法律情況的監督,依法公開監察工作信息,提升監察工作透明度,提高監察效能。
㈤ 檢察院的實際權力有多大
檢察院的實際權力:
一、偵查權。
人民檢察院組織法規定,各級人民檢察院「對於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進行偵查」。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主要是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犯罪。反貪污賄賂局、反瀆職侵權局等職能部門,主要從事此類偵查工作。偵查權,帶有鮮明的行政執法色彩。
二、批准或決定逮捕權。
法律規定,公安機關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時候,由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由公安機關執行;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由人民檢察院作出決定,由公安機關執行。
三、公訴權。
法律規定,公訴權由人民檢察院代表國家統一行使。每個檢察機關,都有一個強大的公訴部門。在上海市二分檢,公訴處是第一大處。法庭上的公訴人,其對應方就是犯罪嫌疑人的「辯護人」,一般是刑事辯護律師。公訴人、辯護人以及法官這三方具體職責不同,但努力方向都是維護公正司法,是法律職業共同體。
四、法律監督權。
這項權力的實施范疇非常廣。例如,對公安機關偵查活動進行監督;對人民法院的刑事、民事、行政審判活動進行監督;對監獄、看守所等監所是否依法履職實行監督等。
(5)轉隸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檢察院中的檢察長的權利:
檢察機關依法律規定權力運行中的「行政首長負責制」特色,比法院要濃厚得多。法律規定,下級法院的審判工作受上級法院的監督。在法院內部,院長原則上也不能否定合議庭、法官的判決。
法律規定,在檢察委員會中,「如果檢察長在重大問題上不同意多數人的決定,可以報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而法院的審判委員會實行「一人一票」,院長也只有一票。
檢察長的權力分兩類:一類,是專屬權力,必須由檢察長行使而不得讓渡,如「迴避的決定權」「決定、批准逮捕權及抗訴權」等;另一類,是其他權力,檢察長是第一責任人,可以視情授權給其他檢察官行使。
㈥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什麼管轄對訴訟活動實施法律監督中發現的司法工作人員利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於訴訟活動中實施監督中發現的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回務便利事答實的犯罪行為,可以由檢察機關進行立案偵查,這也是在監察體制改革後,檢察機關職務犯罪偵查權轉隸到監察委員會後,檢察機關保留的一部分偵查權,可以對訴訟活動中發現的司法機關工作人員職務犯罪行為進行偵查,同時該類職務犯罪應用也可以由監察機關立案調查。
㈦ 您好!我是2019年因機構改革由民政局轉隸到應急管理局,從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現想寫份三八紅旗手個
摘要 申報三八紅旗手事跡材料
㈧ 我於1988年轉隸到監察委是按監察委退休還是按檢查官退休
摘要 本人在基層檢察院反貪瀆部門、即將面臨轉隸,非黨員、非員額。我想做業務,想繼續學習業務,畢竟學的法律。監察委可能比較苦,經常出差、但是升職機會多、是未來受重視的單位。假如去了監察委也有可能被分在鄉鎮監察室、住宿交通生活都會不方便。而檢察院業務范圍稍廣,相對清閑自在、未來競爭員額檢察官特別激烈,滿了最低服務年限、我有意願想考回家鄉。
㈨ 新消防法2019解讀
一、何謂法律修正?
《立法法》中並沒有法律「修正」的說法,《立法法》第二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制定、修改和廢止,適用本法。在立法實務中,法律的修改一般分為「修訂」和「修正」。兩者的區別,簡而言之,主要有兩方面:,法律「修訂」是指法定機關對法律進行全面的修改,是整體的修改。如2008年消防法的修訂,是對整部法律進行大面積修改;而「修正」一般指法定機關對法律的部分條款進行的修改,是局部的或者個別的修改。而且「修正」的部分條款不影響其他條款的效力,修正後的條款單獨產生法律效力。如本次的《消防法》修正案、《刑法》修正案等,後者共有10個修正案。第二,立法機關審議的內容不同。法律修正案中,立法機關的審議是針對修正案草案進行審議的,未作修改的部分不作審議。法律修訂中,通常立法機關審議草案文本的全部內容。
在清楚「法律修正」後,我們回頭看此次的消防修正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等8部法律的修正案(草案)》的說明,《消防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為「根據關於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精簡審批環節的要求和《中共中央辦公廳辦公廳關於調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職責機構編制的通知》等文件中關於將部指導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職責劃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規定,草案對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等9個條款進行了修改,調整了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的主管部門,並對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的具體規定進行了調整和完善。」可見,本次修正主要是為配合機構職能劃轉而進行的法律上的銜接,另外從實際修改的內容看,還有一部分是在消防隊伍轉隸後機構稱謂的調整。
二、本次修正的主要內容及解讀
(一)將第十條修改為:「對按照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准需要進行消防設計的建設工程,實行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制度。」
法律原文:第十條按照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准需要進行消防設計的建設工程,除本法第十一條另有規定的外,建設單位應當自依法取得施工許可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將消防設計文件報機關消防機構備案,機關消防機構應當進行抽查。
解讀:本條修改主要是概括式規定,明確了「按照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准需要進行消防設計的建設工程」這類建設項目需要按照本法實行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制度。同時,由於施工許可證是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辦理,因此刪除了有關「消防設計備案」的規定。
(二)將第十一條修改為:「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規定的特殊建設工程,建設單位應當將消防設計文件報送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審查,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依法對審查的結果負責。」
「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建設工程,建設單位申請領取施工許可證或者申請批准開工報告時應當提供滿足施工需要的消防設計圖紙及技術資料。」
法律原文:第十一條部門規定的大型的人員密集場所和其他特殊建設工程,建設單位應當將消防設計文件報送機關消防機構審核。機關消防機構依法對審核的結果負責。
解讀:除了審批部門變更外,此條主要有兩處重要修改:一是法律給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的授權范圍更大,刪除了原來所限定的「大型的人員密集場所和其他特殊建設工程」;二是由於不需要「設計備案」,因此增加本條的第二款,規定了「特殊工程」以外的工程,建設單位申請領取施工許可證或者申請批准開工報告時,應當提供滿足施工需要的消防設計圖紙及技術資料。也就是說,雖然取消了「設計備案」,建設單位對「按照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准需要進行消防設計的建設工程」仍然有提供「消防設計圖紙及技術資料」的義務。
(三)將第十二條修改為:「特殊建設工程未經消防設計審查或者審查不合格的,建設單位、施工單位不得施工;其他建設工程,建設單位未提供滿足施工需要的消防設計圖紙及技術資料的,有關部門不得發放施工許可證或者批准開工報告。」
法律原文:第十二條依法應當經機關消防機構進行消防設計審核的建設工程,未經依法審核或者審核不合格的,負責審批該工程施工許可的部門不得給予施工許可,建設單位、施工單位不得施工;其他建設工程取得施工許可後經依法抽查不合格的,應當停止施工。
解讀:與原規定改動不大,僅是辦理機關的變化和「審核」變「審查」。從法律上明確未經「消防設計審查」或者「審查不合格的」,建設單位、施工單位不得施工,以及未提供滿足施工需要的消防設計圖紙及技術資料的,有關部門不得發放施工許可證或者批准開工報告。
(四)將第十三條修改為:「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規定應當申請消防驗收的建設工程竣工,建設單位應當向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申請消防驗收。
「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建設工程,建設單位在驗收後應當報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備案,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進行抽查。
「依法應當進行消防驗收的建設工程,未經消防驗收或者消防驗收不合格的,禁止投入使用;其他建設工程經依法抽查不合格的,應當停止使用。」
法律原文:第十三條按照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准需要進行消防設計的建設工程竣工,依照下列規定進行消防驗收、備案:
(一)本法第十一條規定的建設工程,建設單位應當向機關消防機構申請消防驗收;
(二)其他建設工程,建設單位在驗收後應當報機關消防機構備案,機關消防機構應當進行抽查。
依法應當進行消防驗收的建設工程,未經消防驗收或者消防驗收不合格的,禁止投入使用;其他建設工程經依法抽查不合格的,應當停止使用。
解讀:本條共有3個條款,總體精神與原來規定大致相同,主要是主管機關的變化。
(五)將第十四條修改為:「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消防驗收、備案和抽查的具體辦法,由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規定。」
法律原文:第十四條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核、消防驗收、備案和抽查的具體辦法,由部門規定。
解讀:法律重新授權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規定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消防驗收、備案和抽查的具體辦法。
(六)將第五十六條修改為:「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消防救援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應當按照法定的職權和程序進行消防設計審查、消防驗收、備案抽查和消防安全檢查,做到公正、嚴格、文明、。
「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消防救援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進行消防設計審查、消防驗收、備案抽查和消防安全檢查等,不得收取費用,不得利用職務謀取利益;不得利用職務為用戶、建設單位指定或者變相指定消防產品的品牌、銷售單位或者消防技術服務機構、消防設施施工單位。」
法律原文:第五十六條機關消防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應當按照法定的職權和程序進行消防設計審核、消防驗收和消防安全檢查,做到公正、嚴格、文明、。
機關消防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進行消防設計審核、消防驗收和消防安全檢查等,不得收取費用,不得利用消防設計審核、消防驗收和消防安全檢查謀取利益。機關消防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利用職務為用戶、建設單位指定或者變相指定消防產品的品牌、銷售單位或者消防技術服務機構、消防設施施工單位。
解讀:本條修改主要是執法主體發生變化。
(七)將第五十七條、第七十一條款中的「機關消防機構」修改為「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消防救援機構」;將第七十一條中的「審核」修改為「審查」,刪去第二款中的「建設」。
法律原文:第五十七條機關消防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應當自覺接受社會和公民的監督。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對機關消防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執法中的違法行為進行檢舉、控告。收到檢舉、控告的機關,應當按照職責及時查處。
第七十一條機關消防機構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有下列行為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
(一)對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消防設計文件、建設工程、場所准予審核合格、消防驗收合格、消防安全檢查合格的;
(二)無故拖延消防設計審核、消防驗收、消防安全檢查,不在法定期限內履行審批職責的;
(三)發現火災隱患不及時通知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整改的;
(四)利用職務為用戶、建設單位指定或者變相指定消防產品的品牌、銷售單位或者消防技術服務機構、消防設施施工單位的;
(五)將消防車、消防艇以及消防器材、裝備和設施用於與消防和應急救援無關的事項的;
(六)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行為。
建設、產品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等其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在消防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
解讀:本條修改主要是執法主體發生變化,其他內容對比原規定沒有變化。
(八)將第五十八條修改為:「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消防救援機構按照各自職權責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或者停產停業,並處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款:
「(一)依法應當進行消防設計審查的建設工程,未經依法審查或者審查不合格,擅自施工的;
「(二)依法應當進行消防驗收的建設工程,未經消防驗收或者消防驗收不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
「(三)本法第十三條規定的其他建設工程驗收後經依法抽查不合格,不停止使用的;
「(四)公眾聚集場所未經消防安全檢查或者經檢查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擅自投入使用、營業的。
「建設單位未依照本法規定在驗收後報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備案的,由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五千元以下罰款。」
法律原文:第五十八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或者停產停業,並處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款:
(一)依法應當經機關消防機構進行消防設計審核的建設工程,未經依法審核或者審核不合格,擅自施工的;
(二)消防設計經機關消防機構依法抽查不合格,不停止施工的;
(三)依法應當進行消防驗收的建設工程,未經消防驗收或者消防驗收不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
(四)建設工程投入使用後經機關消防機構依法抽查不合格,不停止使用的;
(五)公眾聚集場所未經消防安全檢查或者經檢查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擅自投入使用、營業的。
建設單位未依照本法規定將消防設計文件報機關消防機構備案,或者在竣工後未依照本法規定報機關消防機構備案的,責令限期改正,處五千元以下罰款。
解讀:此條變化相對較大。一是從違法情形看,少了一個,刪除的為「消防設計備案經抽查不合格且不停止施工的」,是因為前面已經解讀了,新法已經沒有「消防設計備案」的規定。二是執法主體發生了變化。在本條規定的4種違法情形中,僅有「(四)公眾聚集場所未經消防安全檢查或者經檢查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擅自投入使用、營業的」由消防救援機構承辦,其他的均由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辦理。因此,在以後的消防監督檢查中發現有本條規定的其他三種情形時,消防救援機構應當將違法線索移交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
(九)將第五十九條中的「責令改正或者停止施工」修改為「由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或者停止施工」。
法律原文:第五十九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或者停止施工,並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一)建設單位要求建築設計單位或者建築施工企業降低消防技術標准設計、施工的;
(二)建築設計單位不按照消防技術標准強制性要求進行消防設計的;
(三)建築施工企業不按照消防設計文件和消防技術標准施工,降低消防施工質量的;
(四)工程監理單位與建設單位或者建築施工企業串通,弄虛作假,降低消防施工質量的。
解讀:本條修改主要是執法主體發生變化,其他內容原規定沒有變化。
(十)將第七十條修改為:「本法規定的行政處罰,除應當由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決定的外,由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消防救援機構按照各自職權決定。
「被責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產停業的,應當在整改後向作出決定的部門或者機構報告,經檢查合格,方可恢復施工、使用、生產、經營。
「當事人逾期不執行停產停業、停止使用、停止施工決定的,由作出決定的部門或者機構強制執行。
「責令停產停業,對經濟和社會生活影響較大的,由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或者應急管理部門報請本級人民政府依法決定。」
法律原文:第七十條本法規定的行政處罰,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由機關消防機構決定;其中拘留處罰由縣級以上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決定。
機關消防機構需要傳喚消防安全違法行為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被責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產停業的,應當在整改後向機關消防機構報告,經機關消防機構檢查合格,方可恢復施工、使用、生產、經營。
當事人逾期不執行停產停業、停止使用、停止施工決定的,由作出決定的機關消防機構強制執行。
責令停產停業,對經濟和社會生活影響較大的,由機關消防機構提出意見,並由機關報請本級人民政府依法決定。本級人民政府組織機關等部門實施。
解讀:本條主要是配合58條、59條關於「三停」的執法主體的變化。同時授予作出「三停」決定的部門或者機構的強制執行權。
(十一)將第四條、第十七條、第二十四條、第五十五條中的「機關消防機構」修改為「消防救援機構」,「部門」、「機關」、「部門消防機構」修改為「應急管理部門」;將第六條第三款中的「機關及其消防機構」修改為「應急管理部門及消防救援機構」,第七款中的「機關」修改為「機關、應急管理」;將第十五條、第二十五條、第二十九條、第四十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五條、第五十一條、第五十三條、第五十四條、第六十條、第六十二條、第六十四條、第六十五條中的「機關消防機構」修改為「消防救援機構」;將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九條中的「消防隊」修改為「綜合性消防救援隊」。
解讀:本條主要為稱謂的修改,值得注意的是,以後執法的稱謂為「消防救援機構」,而滅火救援機構稱謂為「綜合性消防救援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