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一同喝酒承擔責任的法律依據

一同喝酒承擔責任的法律依據

發布時間: 2022-02-22 22:02:47

A. 喝酒連帶責任法律條文都有哪些解釋

法律分析:連帶責任亦稱連帶債務。民事責任的一種。指數個債務人就同一債務各負全部給付的一種責任形式。

喝酒承擔連帶責任的法律條文的相關解釋,首先承擔「酒責」的幾種常見情況如下:

1.故意灌酒型。在灌酒導致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由於灌酒者明知過量飲酒會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而仍然實施這種行為,因此造成損害後果發生的,可認定為直接故意的主觀過錯,根據有關法律規定,灌酒者應當承擔賠償的主要法律責任

2.放縱型飲酒。對於該酒友的生命和安全不管不問、任其發展因而導致該酒友人身損害後果發生的,應認定為與受害人對飲的人具有間接故意的過錯,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對對飲者應區別不同情況責令其承擔1/3以上賠償的法律責任。

3.不予救助型。同飲人之間對於發現有不良反應情況後,均具有及時通知、及時協助救護、及時照顧和幫助等法律和道德上的義務。

4.雙方均無過錯型。酒友飲用了少量的酒,結果卻誘發了對方疾病甚至死亡後果的發生,而勸酒者先前不知其病情,被勸酒者也認為少量飲酒不會發生危險,根據公平責任,可酌情判令勸酒者適當承擔補償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條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B. 一起喝酒出現意外事故參與者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根據具體情節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

第一,一起喝酒的人是否有勸酒等過錯;第二,發生的意外是否因飲酒有直接關系;第三,發生的意外與飲酒是否有因果關系。

不當勸酒、強行勸酒會產生損害後果。如果由於不當勸酒產生了損害後果,除了飲酒人自己負責自擔風險外,勸酒人也要承擔相應的民事甚至刑事責任。過量飲酒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是一個基本常識。

任何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均須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如果飲酒者對勸酒不加拒絕而造成飲酒過量,並對自己的身體或他人造成傷害,應當首先由他個人負責。即應首先實行飲酒人的自己責任原則。

所以在責任分配時,一般認定由醉酒人承擔主要責任,勸酒人承擔次要責任,即勸酒人一般應在10%至30%的范圍內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以下四種情況,必須承擔法律責任:

1、強迫性勸酒

明知對方不能喝酒,或明知對方身體有疾病,對方已經明確表示身體不適的情況下仍勸對方飲酒者,要承擔由勸酒引起的一切責任;

2、未將醉酒者安全送達

明知對方喝醉已經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在無人照顧的情況下存在危險,清醒酒友未將醉酒者安全送達,醉酒者一旦出事清醒者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3、酒後駕車、洗澡、劇烈運動未勸阻

對於醉酒的酒友其他人應當勸阻其不得駕車,如果未加勸阻則就有可能承擔由此引發的相應法律責任。

4、宴會的主人應當確保參加宴會的每個人的安全

醉酒者一旦出現意外事故,酒宴召集者就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2)一同喝酒承擔責任的法律依據擴展閱讀:

相關案例:

2017年6月15日晚上,賴某、陳某德、陳某鴻、林某,4人在燒烤攤店包廂喝酒。此時張某與陳某香邀請包某,也在該燒烤攤上吃燒烤,因陳某鴻與張某相識,便邀請張某進包廂喝酒。約10時許,包某到達燒烤攤,包廂內的人邀請包某一起進包廂喝酒。

後因朋友間互邀,包某、張某、林某明、陳某鴻、陳某德、賴某、鍾某、江某、林某、藍某聚在包廂一起喝酒。10人喝酒至凌晨1時許,陳某鴻等陸續回家。

此時,包某已明顯處於酒醉狀態,林某明和包某一起離開,包某提出要到足浴城找人,林某明騎著摩托車在前,包某騎摩托車在後,行至上杭縣臨江鎮瓦子街步行街北側入口路段時,包某摩托車碰到步行街用於隔離步行街與上杭縣臨江鎮人民路的大理石石礅,頭部撞擊在石礅上,大量出血。

包某受傷後,被送至醫院急救,因傷勢嚴重經搶救無效死亡。

上杭縣公安局交警大隊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本事故系當事人包某一方違法過錯行為所導致發生,包某負事故的全部責任。事故發生後,包某父母以張某等人作為請客的邀請人並相互勸酒,勸酒行為與包某醉酒有關,應該承擔包某死亡的相應責任為由將共同飲酒的9人告上法院

本院審理後認為,包某作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應當意識到醉酒後駕駛機動車具有高度危險性,過於自信放任事故發生,造成肇事死亡結果,包某對損害事實和損害後果的發生具有明顯過錯,應對損害承擔主要過錯責任,確定包某自行承擔90%的責任。

張某、林某明、陳某鴻、陳某德、賴某、鍾某、江某、林某、藍某系共同飲酒者,應當意識到酒後駕駛摩托車是一項危險活動,而未對包某進行勸阻、提醒、制止或護送,違反善良風俗和道德要求,具有一定的過錯,應承擔包某父母損失的10%的責任。

張某、林某明、陳某鴻、陳某德、賴某、鍾某、江某、林某、藍某共同飲酒,造成包某死亡,構成共同侵權行為,對包某父母因包某死亡所造成損害承擔共同連帶賠償責任。遂作出如上判決。

C. 喝酒喝出人命,一起喝酒的人要負法律責任嗎

喝酒喝出人來命,如果一起喝酒的自人有以下行為要負法律責任:

1、強迫性勸酒,如故意灌酒;

2、明知飲酒者不能喝酒或身體不適仍勸其飲酒;

3、共同飲酒後未將醉酒者安全護送;

4、明知駕車人飲酒而唆使其酒後駕車;

D. 喝酒連帶責任法律條文

可以看下一生為大家法律網站

E. 喝酒連帶責任的2021法律規定

摘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規定,多數情況下應由發生人身損害的飲酒人自負損失。但如果親朋好友在共同飲酒過程中存在以下情節,則共同飲酒人也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F. 喝酒致死連帶責任的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和人一起喝酒中,如果飲酒出事,有四種情況勸酒者需承擔法律責任:

1、強迫性勸酒,比如用「不喝不夠朋友」等語言刺激對方喝酒,或在對方已喝醉意識不清沒有自製力的情況下,仍勸其喝酒的行為;

2、明知對方不能喝酒仍勸其飲酒,比如明知對方身體狀況,仍勸其飲酒誘發疾病等;

3、未將醉酒者安全護送,如飲酒者已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無法支配自身行為時,酒友沒有將其送至醫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4、酒後駕車未勸阻導致發生車禍等損害的。

以上就是共同飲酒需要承擔責任的四種情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條 民事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G. 共同喝酒的承擔責任

法律分析:作為共同飲酒人,對醉酒者負有照顧、護送或通知家屬的義務,尤其在明知共同飲酒人中有駕駛機動車情形的,更應當盡到提醒、勸阻、甚至制止該飲酒人駕駛機動車的義務,如果未盡到上述義務,最終導致發生交通事故給該飲酒人造成重大損害的,共同飲酒人應當對遭受重大損害的共飲者承擔一定的民事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八十六條 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依照法律的規定由雙方分擔損失。

H. 一起喝酒後出了事故承擔多大責任

法律分析:一起喝酒的人承擔多少責任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認定的,如果已經盡到了安全保障義務,那麼不用承擔責任,如果沒有,需要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如下:

1、第二十四條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雙方分擔損失。

2、第二十五條損害發生後,當事人可以協商賠償費用的支付方式。協商不一致的,賠償費用應當一次性支付;一次性支付確有困難的,可以分期支付,但應當提供相應的擔保。

3、第三十七條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管理人或者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I. 飲酒案賠償法律依據

1、共同飲酒人的行為是否構成侵權行為,首先從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看,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是指某行為構成侵權行為,必須具備的條件。共同飲酒侵權屬於一般侵權行為的范疇,它的構成要件有:加害行為、損害後果,加害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主觀上存在過錯等。
2、加害行為是指行為人做出的侵害他人的民事權利的行為;我國現行法律對侵權行為有明確的定義,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 規定:「侵權行為是指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他人的財產、人身,依法應承擔的民事責任的行為,以及法律特別規定應當對受害人承擔民事責任的其他致害行為」。
3、《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規定:「侵害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因此,共同飲酒出現意外,如發生人身傷亡等情況下,共同飲酒人之間存在侵權民事法律關系。酒友出現意外,造成健康權、財產權受到損害的,其它共同飲酒人之間存在侵權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對於損害後果不會無緣無故的發生,其與特定的加害行為相聯系。

熱點內容
2017治安管理條例 發布:2025-05-24 12:33:24 瀏覽:834
王征強律師 發布:2025-05-24 12:30:08 瀏覽:462
躁鬱症婚姻法 發布:2025-05-24 12:18:02 瀏覽:71
二十一條條例 發布:2025-05-24 12:13:31 瀏覽:931
希音道德經 發布:2025-05-24 11:56:29 瀏覽:494
勞動法上特殊崗位津貼 發布:2025-05-24 11:34:40 瀏覽:992
公司道德講堂 發布:2025-05-24 11:32:16 瀏覽:344
深圳勞動法節假日 發布:2025-05-24 11:26:55 瀏覽:939
淮安經濟開發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5-24 11:26:07 瀏覽:7
2016安徽省勞動法實施細則 發布:2025-05-24 11:25:58 瀏覽: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