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派遣的法律效力
1. 單位逆向派遣!我申請了勞動仲裁!
勞動仲裁裁決後,單位不服向法院提起訴訟,這個仲裁結果要等法院判決之後才有效力的,勞動仲裁的裁決用人單位起訴之後,就不會發生法律效力的。現在要等法院判決。
2. 逆向派遣的逆向派遣的違法性
劉繼臣部長指出:「《勞動合同法》特別規定了一條,我們國家的勞務派遣工主要適用於臨時性、替代性、輔助性的工作崗位,本來你就是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工作崗位,你要把他改成一個勞務派遣工,那就是說國家法律提倡什麼,你就反對什麼,你想想這樣的用人單位,這樣的企業家,坦率地說,你好不了。你在勞動用工問題上,和法律對著干,你在生產經營管理的其他問題上,你也有可能規避國家的法律。這樣的單位、這樣的經營者很難會使企業興旺發達。」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出版的相關法律解釋從書來看,法院在司法實踐中已經對逆向派遣行為引發的部份案例作出了用工單位敗訴的判決。根據最高院相關法律叢書定義,「逆向派遣」是指勞動者已經有了工作,用人單位卻偏偏不與他簽訂勞動合同,而是找一家勞務派遣公司簽訂勞動力派遣合同,勞動者以派遣員工的名義從事勞動。在此情況下,實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存在事實上的勞動關系,通過簽訂勞動力派遣合同,將責任轉嫁給派遣單位,變成與勞動者沒有勞動關系的第三方。實際上,這是一種借用勞動力派遣名義、逃避法律責任的「逆向派遣」,或叫「反向勞務派遣」,其實就是假派遣。
3. 逆向勞務派遣合法嗎
合法肯定合法的,要找規范專業的勞務派遣公司去做,不建議去做異地派遣。
4. 單位規避責任逆向派遣承擔什麼責任
。所謂逆向派遣,是指單位與部分或者大部分勞動者先解除勞動合同,讓這些職工另與本單位指定的派遣機構重新訂立勞動合同,再由該派遣機構將這些職工派回單位工作。
《勞動合同法》實施後,很多用人單位為了規避法律,採用逆向派遣的方式逃避責任,特別是逃避《勞動合同法》規定的勞動者的種種權益,這種做法是違法的。合法的派遣應當是先由勞務公司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勞務公司再與用人單位簽訂派遣合同,之後,由勞務公司將勞動者派遣至用人單位工作的用工形式勞務派遣,「逆向派遣」以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為目的,是不能得到法律認可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九十一條用人單位招用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給其他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九十二條勞務派遣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以每人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並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5. 我已被逆向派遣了七年了,現在想打官司,過了時效期了嗎
還在職 就沒有 總有一個 說法 人善被人欺
6. 什麼是逆向勞動派遣
逆向勞務派遣,是針對勞動法中對勞務派遣進行規避的一種形象說法,而非正式的法律術語。所謂逆向勞務派遣,是指單位與部分或者大部分勞動者先解除勞動合同 ,讓這些職工另與本單位指定的勞務派遣機構重新訂立勞動合同,再由該派遣機構將這些職工派回單位工作。這種逆向勞務派遣的方式侵犯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的,是違法的。 相關法律可參考:《勞動合同法》第六十七條用人單位不得設立勞務派遣單位向本單位或者所屬單位派遣勞動者。
7. 逆向派遣的逆向派遣的定義
勞動合同法第六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不得設立勞務派遣單位向本單位或者所屬單位派遣勞動者。這也就是禁止有些單位鑽法律空子搞所謂的「逆向派遣」。
8. 逆向派遣是否違法,有無明確的定義
肯定是違法的,你自己看看!
逆向派遣」又叫「逆向勞務派遣」,這是針對勞動法中對勞務派遣進行規避的一種形象說法,而非正式的法律術語。根據全國總工會法律工作部部長劉繼臣所述:「逆向派遣,即與本單位部分或者大部分職工解除勞動合同後,讓這些解除勞動合同的職工再與本單位指定的某一勞務派遣機構重新訂立勞動合同,然後由該派遣機構將這些職工再派回本單位繼續工作。」
勞動合同法第六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不得設立勞務派遣單位向本單位或者所屬單位派遣勞動者。這也就是禁止有些單位鑽法律空子搞所謂的「逆向派遣」。
9. 事業單位逆向派遣屬於行政訴訟還是勞動關系民事訴訟
摘要 《勞動合同法》第三條:「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由於現行法律法規對逆向勞務派遣無明確規定,因此不能簡單否定這種倒簽勞務派遣合同的效力。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和協商一致、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深入探究。如果行政相對人覺得派出所處理的是不合法的,可以進行投訴,如果派出所及其民警存在違法違紀行為,可以打110投訴。 110除了接受報警以外,還會轉接對警察的投訴舉報,撥打110求轉警務督察即可投訴。
10. 逆向派遣,是違法行為嗎
法律不允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