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樓脆脆事件的法律責任

樓脆脆事件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3-04 03:29:43

Ⅰ 樓歪歪的原因

「樓歪歪」不僅暴露出住宅工程質量管理上的薄弱環節,還顯現出周圍施工安全質量管理上的缺位。值得慶幸的是,「樓歪歪」事件中尚未發生人員傷亡。但面對「樓歪歪」事件,公眾不會僅想知道「樓歪歪」的技術原因,更多的是想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這類事故的更深層次的原因。
有人認為,「樓歪歪」事件具有極端個別性。不錯,這樣的樓房傾斜事件確實是極個別,不是每個地方都會發生的,除了2005那年地鐵4號線開挖至近黃浦江段時發生地基下沉造成幾棟樓房傾斜的嚴重事故之外,極少發生如此離奇的「樓歪歪」事件。
偶然傾斜的「樓歪歪」事件不排除其必然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樓歪歪」事件雖屬個別,但個別之事絕非偶然。某一事件發生總是「偶然」,然而「偶然」多了就成了「必然」。偶然性中隱藏著必然性,必然性存在於偶然性之中。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現形式,任何偶然性都服從於內部隱藏著的必然性,沒有脫離必然性的偶然性。
不止是樓房質量問題,建築工程施工過程中連續發生了如湖南鳳凰沱江大橋垮塌、杭州地鐵地面塌陷、湖南株洲高架橋坍塌等重大責任事故,事故發生的原因都屬於人為的責任事故,並不是不可抗力或者意外事故。「樓歪歪」事件在建築工程中發生重大質量責任事故雖然是個別的,但是違規違章行為、質量安全隱患問題則是大面積的存在。正如有律師所言,「樓歪歪」事件應該先弄清房屋傾斜的原因,進而確定法律責任,筆者認為這是比較客觀理性的善後方式。
英國君主立憲政體的理論奠基人霍布斯在《利維坦》中寫道:「不帶劍的契約不過是一紙空文,它毫無力量去保障一個人的安全。」但願「樓脆脆」、「樓歪歪」事件之後,我們的職能部門在樓房安全契約上也能配上一柄利劍,以此維護和捍衛業主應得的權益。
「樓歪歪」傾斜雖然扶不起來,但是,它以整體傾斜的方式拷問我國的樓房工程質量監管制度,對於杜絕類似事件發生,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向國[人尤其是向建築行政管理機關的高層領導敲響了警鍾,具有積極的警示作用。

Ⅱ 「樓脆脆」到「樓歪歪」引發的思考

並非偶然
深究「樓歪歪」事件不能止於偶然性 7月中旬的一場大雨後,四川成都「校園春天」小區原來距離就很近的兩棟樓房居然微微傾斜,靠在了一起。兩棟樓的業主們恐慌萬分,因為害怕樓房倒塌,有人甚至准備了遺書。業主稱肇事者是隔壁小區「德馨苑」,因為開挖基坑,影響了「校園春天」小區樓房的穩定性。(8月18日《中國青年報》) 前有上海「樓脆脆」,後有成都「樓歪歪」,樓房安全問題牽動著公眾的目光。無論是「樓脆脆」還是「樓歪歪」,都給高熱的樓市敲響了質量的警鍾。對這種「樓歪歪」傾斜的方式非常詫異,這到底是偶然的因素,還是必然的因素?筆者認為,深究「樓歪歪」事件不能止於偶然性。 「校園春天」小區住宅樓在成都,算是一幢建築結構簡單、技術要求不高的普通住宅樓,它競然在交房不到5年整體傾斜。說明什麼問題?在筆者看來,這不僅暴露出住宅工程質量管理上的薄弱環節,還顯現出周圍施工安全質量管理上的缺位。值得慶幸的是,「樓歪歪」事件中尚未發生人員傷亡。但面對「樓歪歪」事件,公眾不會僅想知道「樓歪歪」的技術原因,更多的是想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這類事故的更深層次的原因。 有人認為,「樓歪歪」事件具有極端個別性。不錯,這樣的樓房傾斜事件確實是極個別,不是每個地方都會發生的,除了2005那年地鐵4號線開挖至近黃浦江段時發生地基下沉造成幾棟樓房傾斜的嚴重事故之外,極少發生如此離奇的「樓歪歪」事件。 在筆者看來,偶然傾斜的「樓歪歪」事件不排除其必然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樓歪歪」事件雖屬個別,但個別之事絕非偶然。某一事件發生總是「偶然」,然而「偶然」多了就成了「必然」。偶然性中隱藏著必然性,必然性存在於偶然性之中。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現形式,任何偶然性都服從於內部隱藏著的必然性,沒有脫離必然性的偶然性。 不止是樓房質量問題,近年來在建築工程施工過程中連續發生了如湖南鳳凰沱江大橋垮塌、杭州地鐵地面塌陷、湖南株洲高架橋坍塌等重大責任事故,事故發生的原因都屬於人為的責任事故,並不是不可抗力或者意外事故。「樓歪歪」事件在建築工程中發生重大質量責任事故雖然是個別的,但是違規違章行為、質量安全隱患問題則是大面積的存在。正如有律師所言,「樓歪歪」事件應該先弄清房屋傾斜的原因,進而確定法律責任,筆者認為這是比較客觀理性的善後方式。 英國君主立憲政體的理論奠基人霍布斯在《利維坦》中寫道:「不帶劍的契約不過是一紙空文,它毫無力量去保障一個人的安全。」但願「樓脆脆」、「樓歪歪」事件之後,我們的職能部門在樓房安全契約上也能配上一柄利劍,以此維護和捍衛業主應得的權益。 「樓歪歪」傾斜雖然扶不起來,但是,它以整體傾斜的方式拷問我國的樓房工程質量監管制度,對於杜絕類似事件發生,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向國人尤其是向建築行政管理機關的高層領導敲響了警鍾,具有積極的警示作用

Ⅲ 釣魚執法丑聞是怎麼回事

即將舉辦世人矚目的世博會的上海,繼在建期房發生整體離奇倒覆的「樓脆脆」事件,最近又爆出「釣魚執法」丑聞——盡管官方召見媒體聲稱不存在此類事件,但當今畢竟不是上世紀50~70年代了,「釣魚執法」的丑惡行為已逐步浮出水面——良知與邏輯思維使我們無法相信有錢買車的白領一族、老闆們乃至政府部門的職員西裝革履卻要冒險掙那「非法營運」的幾十塊錢。

卑鄙的「釣魚執法」

何謂「釣魚執法」?即布下誘餌,賣個破綻,將對方引入圈套中——這還不卑鄙嗎?某些影視作品中描寫的營造服務小姐賣淫的環境,引導欲加陷害的對象進入此環境,然後拍攝之捉拿之敲詐之,這不也是可以稱為「釣魚」嗎?我們在看到這些場面時往往會氣憤之極。請教上海城管執法大隊的人員,假如你或你的家人遭遇如此「釣魚」你會有怎樣的反應?這是何等卑劣、醜陋的下三濫作為!作為政府部門、執法部門,何以淪落如此?

更有甚者,「釣魚」者剛上車,對方還沒有發動車輛,就被埋伏的「執法隊」人員不問三七二十一抓住,帶回執法隊,開出5000元至10000元的罰單不等,不交來罰金,就別想要回你的車。你要打官司嗎?必輸無疑。央視報道中倒是說到有一個人官司打贏了,但卻要交出車輛「保管費」數千元!

央視非政府職能部門,也是媒體,但進步中的央視,對新聞報道和評論愈來愈注重其客觀性,這是可喜可賀的,我們看一看10月22日的「新聞1+1」《釣魚執法再調查:誰還誰清白?》,對這種卑鄙的構陷公民的「釣魚」行為會有更直觀的了解,我們也可以欣賞到上海的所謂「調查組」對此懼怕陽光、諱莫如深的丑態。

「釣魚執法」涉嫌組織犯罪

雖然對「釣魚執法」案件再調查還未有最終結果,但我們從早前白岩松在節目中曾出示的「城管行政執法大隊」有關工作總結中的語句,已經可以毫無懸念地推斷出「釣魚執法」的存在——閔行區交通行政執法大隊在《2007-2008年度創建文明單位工作總結》中提到,在兩年時間里,該大隊「查處非法營運車輛5000多輛」,「罰沒款達到5000多萬元」,「超額完成市總隊和區建管局下達的預定指標任務」。(據《中國青年報》/另見《廣州日報》作者:劉放)

如果還有一丁點常識,所謂「上級」可以下達查處違法罰沒款的「指標」和「任務」嗎?對一個區域內可能發生的違法違規行為是可以預計和規定的嗎?對於罰沒款的多少是可以「定指標」的嗎?納稅人就用血汗錢供養這樣一批頭腦簡單、心中沒有人民利益和科學發展觀的專橫跋扈的「公務員」?這與國民黨有何區別?

其實,所謂「釣魚執法」這種模式在上海及全國各地一直普遍存在,各地程度不同而已,這幾年有愈演愈烈之勢,究其原因,是因為「釣魚執法」的背後有巨大的利益鏈條,龐大的處罰金額支撐起了一個畸形的執法平台,「讓許多交通執法部門不擇手段地陷害合法公民於非法的狀態。」有法律工作者認為,「釣魚執法」已涉嫌有組織犯罪。——此說絕不是危言聳聽。

央視新聞中出示了采訪錄像和錄音,這些釣魚者大多為無業閑散人員,他們坦呈:做這個行當比做苦力來錢快多了。在這個人群中有「釣頭」領導一幫「釣手」,隨時接受行政執法隊的召喚。每「釣到」一個,獎勵500元,釣手可得200元,釣頭得200元,還有100元——這位釣頭支支吾吾地說「這應該屬於『那些人』的回扣吧」——這與組織犯罪有何區別?有媒體披露:專業「釣鉤」月賺可達數千元。有一點社會經驗和常識的人都可以理解到,最起碼,行政執法隊公然豢養這么一批人做這樣一種構陷他人的齷齪勾當,是絕對有利並助長黑社會組織形成的。

「釣魚執法」之類:破壞社會和諧的罪魁禍首

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把維穩及構建和諧社會喊得震天響。但是,是老百姓不想穩定、不想和諧嗎?老百姓的真的就是「不明真相」而極容易被「不法之徒」利用的嗎?中國的百姓都是弱智?從各地出現的群體性事件來看,除了有些民族分裂分子外,有幾起事件不是因為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問題引起的?到上海才兩天的孫中界遭到「釣魚執法」被罰款萬元,他如何交得出這一萬元?憤怒之下為證清白他揮刀斷指自殘,我們可以想像面對如此不公,他的心情是怎樣的。政府如此作為還想構建「和諧社會」?筆者篤信:法律、司法公正是一個社會公民討要正義和公道的最後底線,如果它也不公正、不公平、缺失了正義,這個社會想和諧恐怕就很難了。

為此,筆者要求上海對此案件的調查必須公開:人員公開、人員的組成辦法公開、調查過程公開——這些不是什麼「國家機密」,沒有什麼可保密的。否則,如何體現「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為了調查的順利進行,我們可以允許某些調查進程滯後公開,但絕不應諱莫如深!對調查組的組成情況以及組成辦法為什麼不能公開?否則,我們如何相信此次調查的公正性?我們拭目以待。

「釣魚執法」、野蠻執法、動輒抓人、寬容強勢群體違法欺壓百姓卻對維權人員動輒施以苛政嚴法……這些是造成社會不穩定、不和諧的罪魁禍首。毛澤東早就說過:壓服的結果總是壓而不服。構建和諧社會,政府應負主要責任。中國的老百姓是忍受慣了的(如遭受「釣魚執法」之害的公民大多選擇了忍受),但總有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草的臨界點,這一點我們的政府首腦、執法部門的人員應當很清楚。一個地方如果出現什麼「不穩定」的事件,該地方首腦無疑責無旁貸。因為,一個真正代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人民利益的政府,是絕不會做出上述一類事情的。中國的老百姓是知好歹的,重慶打黑除惡幹得好,百姓自己掏錢10萬元做廣告表示敬意;解放軍在解救汶川地震受難群眾中做得好,老百姓自發地冒雨打著手電筒送他們離開汶川,下跪懇求他們收下百姓送來給他們充飢的餅干……在那裡,不論群眾如何聚集,我們無需為「維穩」而如臨大敵。

結語

世人矚目的世博會即將在上海舉辦,上海——你將代表中國,你要以怎樣的形象面對世界?剛剛發生在建期房整體倒覆的「樓脆脆」事件,又出現如此「釣魚執法」的丑聞,這難道沒有辱沒上海的形象?閔行區交通行政執法大隊如此《2007—2008年度創建文明單位工作總結》難道沒有辱沒中國的形象?卑鄙的「釣魚執法」,可笑而可悲的閔行區交通行政執法大隊《2007—2008年度創建文明單位工作總結》,政府執法部門何以淪落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還有沒有「人民」二字?還有沒有一丁點兒「為人民服務」的意識?他們是否還記得他們拿的工資是所有納稅人的血汗?

Ⅳ 樓脆脆對中國樓房的影響

媒體有評論:

很多中國人不理解,為什麼一些普通的外國老百姓,尤其是西方國家的老百姓,對中國的發展不大理解,他們心中的中國形象也很負面。原因可能是多種多樣的,但有一個因素需要我們給予更多的理解,那就是中國的形象更多地與他們的直接感受聯系在一起。

前不久,我和一位剛剛從美國回來探親的華裔學者聊天,得知上海發生的「樓脆脆」事件在國外引起了廣泛關注。上網查了一下,果不其然,且不說眾多媒體報道了這件事,相關的博客文章和留言也為數不少。從這些文章與留言中,多少可以看出外國人是如何通過這件事情來看中國的。

尖酸一點的,寫的是「『中國製造』忘了剽竊地基」,用的是「中國魔術」、「中國奇跡」這樣的標題,還有「長城的時代一去不復返」。隱諱一點的,則借「地基」發揮,稱「這真是證明地基重要性的一個再好也不過的例子」。在一個建築新聞的網站上,有一則留言這樣寫道:「據見證人講,這幢樓房雖然倒塌卻基本完好無損,沒有一扇窗戶破碎。中國人當然應該打好地基,但對這幢樓房的其餘部分,你卻不能不承認,他們幹得還是非常出色的。」

這些充滿諷刺意味的話聽起來很不舒服,很難讓我們接受。但卻說明了一個事實:在我們熱情擁抱世界的時候,我們身上的一些毛病,特別是一些在我們看來是雞毛蒜皮、司空見慣的小毛病,也會很輕易地暴露在人家面前。

以往我們談到國家形象,習慣於在形象前加上「打造」兩個字。事實上,形象有時是很難刻意打造的。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變成了他們看到的中國,感受到的中國。

我們相信,有學問、講戰略的外國政治家們大概是不會被「樓脆脆」這樣的「小事情」所左右的,但很多老百姓並不那麼看重發展戰略之類的東西,他們偏偏就是從這些「小事情」上來看中國的。在信息傳播如此之廣泛、如此之快速的世界中,眼見為實具有了比以往更為獨特的含義。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人家記住的可能不是我們說了些什麼,而是我們做了什麼。從這個角度看,恐怕只有不斷地減少「樓脆脆」這樣的事情,才有可能逐步轉變外國人對中國發展的負面看法。

Ⅳ 2010年7月1日國家頒布的法律是什麼

2010年7月1日《侵權責任法》開始實施。

《侵權責任法》,2009年10月27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中,《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草案)》提交本次會議三審。草案擬進一步對侵害人身權如何賠償作出規定。同年12月26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侵權責任法》,明確規定: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侵權責任法》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2009年12月26日通過的《侵權責任法》共12章、92條,對公民民事權益進行了全方面、多層次、立體化保護,堪稱保護公民人身、財產權益的集大成者,其內容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與公眾利益息息相關。 有法學專家評價稱,《侵權責任法》是繼<合同法>、<物權法>之後,中國民事領域的又一部重要法律,它是法治社會中一部重要法律,也是構建法治社會的基礎。
醫療事故、產品責任、交通事故這些侵權事件幾乎每天都在發生,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新的侵權類型不斷出現。據統計,2007年,全國法院受理侵權糾紛等一審案件98萬多件,2008年達到103萬多件。即將過去的2009年,「人肉搜索」、「樓脆脆」、「河北艾滋女」等新型侵權事件也成為社會關注熱點。
然而,中國現行法律有些規定較為原則,不少規定分散在單行法律中,缺少對侵權責任共性問題的規定,現有法律規定已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生活和審判實踐的需要。為了更好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有必要對現實生活中迫切需要規范的侵權責任作出規定,制定一部較為完備的侵權責任法。《侵權責任法》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Ⅵ 樓脆脆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豆腐渣工程」的根源有哪些呢?因素固然很多,最主要的有幾點:
一是反科學搶工。明明要兩年才能幹完非要壓縮到一年完工,中國人好象很喜歡這樣干。什麼「大幹三十天、確保任務完」、「出大力、流大汗,干群同心爭奉獻」、「決戰三天不睡覺、國慶完工放鞭炮」等等,你都在用吃奶的力氣拚命了,還顧得上施工質量嗎?真應驗了一句順口溜「上級放個屁,下邊跑斷氣」。然而中國有句古話叫「欲速則不達」,施工速度雖然快了,可忙了半天卻是個「豆腐渣工程」,這錯到底該記在誰的頭上?
二是資金不到位。這種現象在建築行業比比皆是,明明只有一千萬元資金,卻要上報立項一億元的工程,用發包商的行話說「慢慢籌吧」。於是開工不久的工程由於資金不到位,要麼暫停施工,要麼由承包商自己墊支,發包商再慢慢還。這種方式導致的必然後果是偷工減料,甚至滋生腐敗,因為找人還錢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中標的施工單位或廠家在騎虎難下之際,哪還能想到「建優質工程」諾言?

監管
對於公共工程的質量監管,作為真正的業主——當地民眾往往不在場,他們對政府的工程招標、工程驗收過程缺乏監督權與話語權,對在工程質量監管上失職的公共部門缺乏責任追究權,這種權利缺失又反過來促使人們淡漠了對公共工程質量的監督熱情與問責自覺。

Ⅶ 樓脆脆的上海樓脆脆

2009年6月27日清晨5時30分左右,上海閔行區蓮花南路、羅陽路口西側「蓮花河畔景苑」小區內一棟在建的13層住宅樓全部倒塌,由於倒塌的高樓尚未竣工交付使用,所以,事故並沒有釀成特大居民傷亡事故。但是造成一名施工人員死亡。
事故發生後,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市委副書記、市長韓正當即做出重要批示,要求立即組建由市建設交通委、市安監局、市公安局等部門和有關專家組成的聯合調查組,迅速徹底查清事故原因,嚴肅追究事故責任。 發生倒塌的一棟13層在建住宅樓由上海眾欣建設有限公司承建,開發商為上海梅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該棟樓整體朝南側倒下,13層的樓房在倒塌中並未完全粉碎,樓房底部原本應深入地下的數十根混凝土管樁被「整齊」地折斷後裸露在外。該小區現場施工的工人稱,死者是6月27日早上到倒塌大樓安裝門窗的。另一位工人早上5時30分正在距倒塌大樓20多米處工作,他親眼目睹了大樓倒塌的過程:「一開始看到大樓向南傾倒,不到半分鍾,就整個兒倒了下來,工人們都拚命往外逃。」工人朱師傅說,當時他正在距離大樓20多米處的地方捆紮鋼筋。「我抬頭一看,這棟樓正向南面傾倒,我看情況不妙,拚命往邊上逃。」
居民薛阿姨說,當天早上5時37分左右,她還在睡夢中,感覺到床體在震動,當時還以為是地震。 6月27日上午9時15分許,救護車已到達現場,消防人員從倒塌樓房中抬出一名工人,該工人已宣告不治。警方透露,在事故中喪生的工人為安徽籍民工,事發時正在樓里取工具。
與工地臨近的一學校已經進行了緊急疏散,附近小區的135戶居民也已被疏散,有關部門在閔行區羅陽小學設立了臨時安置點,安置此次事故中受影響的居民。
當天下午2點30分許,羅陽七村居委會工作人員開始統計轉移安置的名單,將居民從羅陽小學安置點轉移到附近的酒店。每天每戶安置費100元,每頓餐飯標准10元。 可能存在「偷工減料」現象
2009年6月27日,已從事土木工程研究53年的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呂志濤教授對上海13層樓房倒塌事件感到震驚。呂教授表示「不太可能吧」。隨後他仔細分析了幾張樓房倒塌的圖片。「簡直不敢相信,13層的樓房連根拔起,整體倒塌,卻沒有散架。從1956年開始研究房屋結構到現在,還沒有見過房子這么倒下的。」呂教授感到不可思議。「如果經過正常的設計、施工,根本不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從圖片上分析,唯一能解釋的理由應該是在房屋設計或施工的重要環節出了問題,而且很可能在打地基時出了問題。但8幢房子中另外7幢暫時沒問題,原因一時很難說。」由於沒有到現場勘查,呂教授表示不宜過早下判斷,但據他猜測,施工方很可能偷工減料了。
上海樓房倒塌事故
在大城市,小高層、高層建築林立,上海樓房倒塌事件引起部分身居高樓市民的擔憂。有網友猜測房屋倒塌是否因為這幢樓房位於河畔?此話一出,網友們紛紛擔憂起自家的房子。呂教授認為這種猜測毫無根據,上海樓房倒塌只是偶發事件。高層建築的設計、施工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只要基礎打得牢,施工過程中按部就班符合規定,房子不管在不在河邊,正常情況下,造得再高也倒不了。
2009年6月27日,同濟大學相關專業的教授也表示,在建樓房整體倒塌的事情一直較為罕見,尤其是在上海。他表示,這種高層建築的樁基都會深達20-30米,並且都是鋼筋混凝土建成,一般情況下不可能倒塌。該教授認為,從技術上講,這棟樓必須全部拆除掉,並且查明倒塌原因。如果要在此地重建樓房,必須重新做設計,並考慮地質方面的情況。 在2009年7月3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事故調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現代建築設計集團總工程師江歡成說,事發樓房附近有過兩次堆土施工:第一次堆土施工發生在半年前,堆土距離樓房約20米,離防汛牆10米,高3到4米。第二次堆土施工發生在6月下旬。6月20日,施工方在事發樓盤前方開挖基坑,土方緊貼建築物堆積在樓房北側,堆土在6天內即高達10米。
專家組成員、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技術總監顧國榮說,第二次堆土是造成樓房倒覆的主要原因。土方在短時間內快速堆積,產生了3000噸左右的側向力,加之樓房前方由於開挖基坑出現臨空面,導致樓房產生10厘米左右的位移,對PHC樁(預應力高強混凝土)產生很大的偏心彎矩,最終破壞樁基,引起樓房整體倒覆。
針對部分樁基是空心水泥管的疑問,江歡成表示,空心樁是很好的樁型,節省材料,垂直承載力很強。同時,從設計角度來說,建築物通常不依靠樁基來抵抗水平推力。 網友對此原因十分不滿,故非議頗多:
(1) 中國驚世大發現,環保拆樓法:十米堆土拆樓法!
(2) 節能環保政策貫徹的很好很徹底
(3) 給我一堆黃土 我能推倒一棟大樓!
(4) 專家快幫幫我,我家邊上正在造13層樓。估計比這土堆重,我現在都不敢住了。
(5) 人從土堆邊經過,豈不是要被推倒?
(6) 如果照專家的理論,挖地鐵不知道要倒多少房子
(7) 有一市民想在泰山腳下蓋一棟房子,當時有磚家說:你不可在此地蓋房子,市民問,為什麼呢?磚家說:因房子後邊山太高,在水平力的作用下房子肯定會倒塌。市民不聽磚家勸說,房屋蓋好後,果然倒塌。損失慘重....
(8)1樓:比薩塔斜了幾百年了,咋還不倒呀
2樓:因為旁邊沒有「10米土堆」啊
(9)1樓:看FLASH,防汛牆沒倒,樓倒了 2樓:防汛牆是超標工
程 哦耶 原因一:建地下車庫導致
樓房倒下的南側地面下方,原本是一個在建地下車庫,土建已基本完成,防汛牆邊的大量渣土就是從這里挖出的。有人分析猜測認為,很有可能是地下車庫挖得過頭了,一旁的樓房地基松垮後,房子就倒了。
原因二:防汛牆損毀導致
2009年6月26日,距離倒塌樓房百米遠的該小區范圍內一堵長70多米的淀浦河防汛牆發生損毀。現場勘查,損毀原因很可能與渣土重量過大,造成地面沉降後擠壓防汛牆體有關。
2009年6月27日臨河的這排小高層與淀浦河防汛牆之間仍然堆積著大量渣土。不過,倒塌事故發生地和防汛牆損毀地中間有百餘米的距離。
對於防汛牆導致樓房倒塌的說法,網友handson021在搜房網發帖稱,自己是學結構設計的,防汛牆的問題是借口,房屋設計時要考慮沉降的,包括不均勻沉降,如果與防汛牆有關,那麼倒塌的方向應該是向著防汛牆方向,但是實際卻是相反的。
原因三:房子有質量問題
網友handson021懷疑該房的基礎施工有問題。還有建築業內人士在看了現場圖片後分析認為,最有可能是地基出現問題,因為蓮花河畔景苑所在的區域屬於上海流沙比較嚴重的區域,如果沒有牢固地基,很容易引起房屋傾斜。該人士認為有可能是對土芯取樣出現問題,導致設計存在偏差;或者是打樁不深、水泥標號等存在問題,因為地樁的水泥有高標要求,如果沒有達到會發生斷裂。 「蓮花河畔景苑」,繫上海梅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開發,該公司注冊資金800萬元,持有三級房地產開發企業資質證書,「蓮花河畔景苑」原定於2010年5月交房。
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主介紹說,蓮花河畔小區樓房一直銷售得很好,據說幾乎全部銷售出去了。她交款時的價格還在1.2萬-1.3萬元每平方米,最近已經漲到了1.7萬-1.8萬元。
樓盤總面積為65666平方米,共有629套房源,房型以66平方米的1房和93-103平方米的二房為主。截至6月27日,該樓盤共計售出489套房,累計合同均價為14297元/平方米,其中2009年5月銷售出186套房。 上海閔行區蓮花河畔景苑一個在建的13層樓全部倒塌,事件發生以後,上海市委市政府領導迅速作出重要的批示,要求上海的各個建築管理部門、安監局、閔行區的政府有關部門和專家立即成立了聯合調查小組,徹底查清事故的原因,並從規劃和施工許可,招投標資金的管理,施工圖的審核等各個環節進行審查,並依法法作出嚴肅的處理。
2009年06月28日上午,上海市建築管理部門發出緊急通知,立即要求對全市的建築工程進行全面的普查。據了解,在建住宅樓的開發商是上海梅都房地產開發公司,它的資質有效從00年10月1號到2004年的12月31號,即開發商的資質已經過期,目前政府相關部門也停止了該樓盤的銷售,至於目前的事故的原因還在核實當中。
據有關質檢和調查部門初定:上海樓盤倒覆事故誘因之一是工地過高堆積建築土方。
在大樓倒覆的前一天,由於工地施工造成大量堆土,附近的淀浦河防汛牆曾出現了70餘米塌方險情,有關方面連夜組織搶險工作。發生事故後,現場依然可以看到防汛牆邊的堆土高達一層樓,部分防汛牆斷裂,向河邊移出數十厘米。「這是否是導致事故的原因?」事發當天,有關部門表示「尚不能確定」。不過,當天就有專家表示,「這可能是原因之一」。因為堆土過高可能壓迫地基,導致地下土層移位、沉降,樓房地樁承受不了而斷裂。
2009年8月12日,閔行區檢察院對上海梅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張志琴等7名責任人以涉嫌重大責任事故罪批准逮捕。同時被批捕的另外6人為:上海梅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秦永林,上海眾欣建築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長張耀傑及工作人員夏建剛、陸衛英,無業人員張耀雄和上海光啟建設監理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兼「蓮花河畔景苑」總監理喬磊等。
2010年2月1日上午9時整,上海閔行區法院刑事審判庭將在該院的第二法庭公開開庭審理「倒樓事件」的7名直接責任人。 蓮花河畔景苑除了倒覆的七號樓以外,其他在建的還有10棟樓。截止到2009年06月27日晚上6點鍾,上海蓮花河畔景苑倒覆的7號樓以外其他在建的10棟樓均沒有發現傾斜以及沉降的問題。目前,以上海建築科學院、上海市地質勘察研究院為主體的權威部門也已經進行了一個前期的檢測,對周邊發生事故的周邊小區,道路還有地下的煤氣管道,電纜水管檢查,確認是否出現滲透,斷裂,移位的問題。據了解,目前完全符合安全的標准,發生再次災害的可能性比較小。
目前,搶險施工隊正在集中精力清理現場的土方,回填基坑,消除隱患,還將對其餘的10棟樓以及沿線的防汛牆,周邊居民的房屋、管線等進行不間斷的監測。
上海塌樓事故死者家屬與善後人員發生沖突
2009年7月4日7時40分許,該倒樓事故中死者肖德坤之母在閔行區虹梅南路莘朱路口西側與梅隴鎮政府負責事故善後處置的工作人員發生糾紛,進而引發肢體沖突。
閔行分局梅隴派出所接到報警後,立即派出民警趕赴現場處置。考慮到現場圍觀群眾較多,影響交通,加上死者家屬當時情緒激動,民警到達現場後,將雙方人員勸至派出所調解接待室內了解情況,並安排人員為雙方人員製作詢問筆錄。
死者家屬離開派出所時情緒平穩,該事件警方正在進一步調查處理之中。上海塌樓事故死者家屬獲賠77.5萬
2009年7月7日下午2時左右,肖德坤的父親透露,當天上午兒子生前工作的裝潢公司已答應賠償,並表示家屬已願意簽署賠償協議。
2009年7月7日下午5時,這家裝潢公司一位王姓負責人說,雙方已經在梅隴鎮司法人員的調解下簽署了賠償協議,並由肖德坤的父親親自簽字。具體賠償金額為77.5萬元。
對主要人員的判決結果
在2月11日,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法院分別以重大責任事故罪,判處秦永林有期徒刑5年、張耀傑有期徒刑5年、夏建剛有期徒刑4年、陸衛英有期徒刑3年、張耀雄有期徒刑4年、喬磊有期徒刑3年。不過,截至目前,秦永林、陸衛英、張耀雄3人已提請上訴。
3月1日,倒樓事故的主要責任人原上海梅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闕敬德及該公司董事張志琴在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第一法庭審理。據悉,闕敬德及張志琴被指控涉嫌貪污4246萬元,同時,張志琴還被控挪用蓮花河畔景苑4.4億元購買金融理財產品置於個人賬戶及重大責任事故兩項罪名。 據《上海商報》報道,2009年6月29日,閔行蓮花河畔景苑發生倒樓事件。2010年5月30日是小區集中交付新房的最後一天,售出的437戶房屋中已有421戶業主辦妥了交付手續。小區業主已協商決定,小區仍以蓮花河畔景苑命名。「重生」後的蓮花河畔景苑小區內,原先倒覆的7號樓處已被改造成一片大面積的綠化水景,還配有噴泉等各種景觀設施。據萬科相關負責人稱,目前小區建築面積有42000平方米,先前倒覆樓區域的面積為6000平方米,已全部用於綠化建設,因此小區綠化率從36%提升至37%。此外,樓盤的外立面和內部裝飾都比過去有所提升,比如門廳外立面加鋪了大理石,門廳增加了吊頂和鏡面牆等等。
按照之前的購房合同規定,小區的物業費為每平方米1.59元,但萬科物業的收費是2.5元以上。因此,在小區業委會成立之前,其中的物業費差價由小區開發商梅都公司自行承擔。

Ⅷ 樓脆脆的結構類型是什麼和此結構的類型背景是什麼和這個建築物的背景。

此結構為剪力牆結構。
結構的類型背景。指什麼。沒有聽說過。可能你指的是為什麼用這樣的結構?還是?
聊二句吧。高層建築小開間的。常用剪力牆結構。剛度大。變形小。
建築物功能是住宅。

Ⅸ 樓脆脆的介紹

2009年6月27日,上海的一棟竣工未交付使用的高樓整體倒覆,官方以兩次堆土施工為原由,遭網友抨擊,故得此稱號。2011年,河南鄭州再現樓脆脆事件。

熱點內容
伊春市律師 發布:2025-05-20 09:21:45 瀏覽:2
公司發的郵件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0 09:07:25 瀏覽:47
蘇格蘭法學家 發布:2025-05-20 09:06:25 瀏覽:189
南京移民律師 發布:2025-05-20 09:05:43 瀏覽:195
刑事訴訟法39 發布:2025-05-20 09:04:49 瀏覽:971
耦合刑法 發布:2025-05-20 09:04:46 瀏覽:477
個人相關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0 08:44:10 瀏覽:138
法碩非法學題型 發布:2025-05-20 08:27:09 瀏覽:962
行政法規設定的證明 發布:2025-05-20 08:12:52 瀏覽:538
未成年人刑事責任與法律後果 發布:2025-05-20 08:08:02 瀏覽: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