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抬法律責任
『壹』 疫情期間,哄抬物價要承擔哪些責任
借疫情哄抬物價
,是一種嚴重的違法行為!
根據《刑法》、「兩高」《關於辦理妨害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和「兩高兩部」《關於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的規定,在疫情防控期間哄抬物價、牟取暴利,構成犯罪的,以非法經營罪定罪,依法從重處罰。
根據《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第五條規定:「經營者違反價格法規定,哄抬價格,推動商品價格過高上漲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給予警告,可以並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
且在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後囤積居奇、哄抬物價行為,涉嫌違反《突發事件應對法》,情節嚴重的可構成非法經營罪。
根據《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非法經營罪」規定,違反國家規定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貳』 疫情期間哄抬物價法律責任是什麼
法律分析:根據法律規定,如果在疫情期間哄抬物價,違法數額較大或者造成嚴重的後果,可能構成非法經營罪。另外,如果對政府指導價拒不履行者,會責令整改並沒收違法所得。
法律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違反國家規定,有下列非法經營行為之一,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未經許可經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專營、專賣物品或者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的;
(二)買賣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原產地證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經營許可證或者批准文件的;
(三)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非法經營證券、期貨、保險業務的,或者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的;
(四)其他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
『叄』 疫情期間哄抬物價法律責任是什麼
如果在疫情期間哄抬物價,違法數額較大或者造成嚴重的後果,可能構成非法經營罪。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法律依據】《刑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違反國家規定,有下列非法經營行為之一,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未經許可經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專營、專賣物品或者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的;
(二)買賣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原產地證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經營許可證或者批准文件的;
(三)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非法經營證券、期貨、保險業務的,或者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的;
(四)其他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
『肆』 哄抬物價的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第四十條規定,經營者有本法第十四條所列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予以警告,可以並處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
一、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二、在依法降價處理鮮活商品、季節性商品、積壓商品等商品外,為了排擠競爭對手或者獨占市場, 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傾銷,擾亂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損害國家利益或者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三、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哄抬價格,推動商品價格過高上漲的;
四、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
五、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務,對具有同等交易條件的其他經營者實行價格歧視;
六、採取抬高等級或者壓低等級等手段收購、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變相提高或者壓低價格;
七、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牟取暴利;
八、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不正當價格行為。
《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第五條「經營者違反價格法第十四條的規定: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哄抬價格,推動商品價格過高上漲的,或者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給予警告,可以並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
《國務院關於修改〈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的決定》已經2010年11月29日國務院第134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修改後的《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增加一條,作為第五條∶「經營者違反價格法第十四條的規定,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造成商品價格較大幅度上漲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10萬元(人民幣,下同)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較重的處1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
『伍』 哄抬物價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疫情期間哄抬物價,要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予以警告,可以並處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
第十四條 經營者不得有下列不正當價格行為:
(一)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二)在依法降價處理鮮活商品、季節性商品、積壓商品等商品外,為了排擠競爭對手或者獨占市場,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傾銷,擾亂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損害國家利益或者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三)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哄抬價格,推動商品價格過高上漲的;
(四)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
(五)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業務,對具有同等交易條件的其他經營者實行價格歧視;
(六)採取抬高等級或者壓低等級等手段收購、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業務,變相提高或者壓低價格;
(七)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牟取暴利;
(八)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不正當價格行為。
第四十條 經營者有本法第十四條所列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予以警告,可以並處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有關法律對本法第十四條所列行為的處罰及處罰機關另有規定的,可以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執行。
有本法第十四條第(一)項、第(二)項所列行為,屬於是全國性的,由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認定;屬於是省及省以下區域性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認定。
『陸』 深圳南山住建局:中介參與哄抬房價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4月9日,深圳市南山區住房和建設局發布《關於嚴禁惡意炒作哄抬房價,維護房地產市場平穩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於房地產中介機構及從業人員參與惡意炒作、哄抬房價的,主管部門將聯合相關執法部門依法嚴格查處,嚴肅追究其法律責任。
《通知》提到,近日收到相關投訴,反映個別中介從業人員涉嫌惡意炒作、哄抬房價,對此情況南山區住房和建設局高度關注。
南山區住建局表示,各中介機構及從業人員切勿背離中央關於「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應恪守國家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按照中央、省、市相關法律與政策為房屋買賣雙方提供專業意見及合理建議。凡房地產中介機構及從業人員參與惡意炒作、哄抬房價的,主管部門將聯合相關執法部門依法嚴格查處,嚴肅追究其法律責任,請各中介機構及從業人員切勿以身試法。
3月24日,有網友在社交平台上爆料,深圳有樓盤雖然對外號稱售罄,實際現在轉為內部消化,要繳納所謂的「喝茶費」才能買房。而這筆喝茶費,動輒高達100萬。
同時,爆料網友還給出了一份喝茶費內部報價單:其中一個樓盤116平方米4房戶型總價1120萬元,喝茶費100萬元;89平方米3房戶型總價816萬元,喝茶費85萬元。而另一個樓盤97-100平方米2房,喝茶費75萬元。
所謂的「喝茶費」就是好處費、回扣。即不良中介以保證有內部人員提前鎖定房源,能為購房者提前選房為借口,非法收取購房者的「喝茶費」作為拿房傭金。
事實上,深圳市寶安區住建局曾在4月3日發布《關於堅決打擊房地產開發企業和中介機構收取「喝茶費」「更名費」等價外費用違法行為的通知》,其中提到,寶安區房地產市場近期相繼出現購房繳納「喝茶費」「更名費」的負面輿論,涉及新錦安海納公館、雲璽錦庭、潤恆都市名薈等多個樓盤。
對此,寶安住建局將從4月3日起開展打擊房地產開發企業、中介機構收取「喝茶費」「更名費」等價外費用違法行為的行動。
寶安區住建局稱,一旦發現房地產開發企業、中介機構收取「喝茶費」「更名費」等價外費用違法行為,寶安區住建局將採取以下措施:
一、列為房地產掃黑除惡和「樓霸」專項整治線索,聯合市場監管、公安、稅務等相關部門進行查處。二、暫停涉案樓盤全部房源網簽許可權。三、從嚴進行誠信懲戒。四、有變相強制服務並收取費用的,按照《深圳市房地產市場監管辦法》相關規定,按違法行為涉及商品房數量每套處10萬元罰款。五、有其他價格違法行為的,我局將移交市場監管部門進行查處。
寶安區住建局要求各房地產開發企業嚴格按照《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規定》、《深圳市房地產市場監管辦法》相關規定,立即開展自查自糾,即日起在營銷中心顯著位置張貼溫馨提示,嚴格按照備案價格銷售,接受購房人和社會監督,杜絕收取「喝茶費」、「更名費」等價外費用違法行為。
『柒』 哄抬物價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違反國家在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期間有關市場經營、價格管理等規定,哄抬物價、牟取暴利,嚴重擾亂市場秩序,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依照相關法律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從重處罰。
《關於辦理妨害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
違反國家在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期間有關市場經營、價格管理等規定,哄抬物價、牟取暴利,嚴重擾亂市場秩序,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四)項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依法從重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
【非法經營罪】違反國家規定,有下列非法經營行為之一,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 未經許可經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專營、專賣物品或者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的;
(二) 買賣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原產地證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經營許可證或者批准文件的;
(三) 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非法經營證券、期貨、保險業務的,或者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的;
(四) 其他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