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互聯網宗教管理的法律知識

互聯網宗教管理的法律知識

發布時間: 2022-03-07 06:59:50

Ⅰ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管理辦法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管理辦法:
為了規范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從事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規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我國宗教獨立自主自辦原則,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維護宗教和順、社會和諧、民族和睦。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宗教事務部門依法對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進行監督管理,網信部門、電信主管部門、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等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負責有關行政管理工作。

法律依據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管理辦法》
第六條 通過互聯網站、應用程序、論壇、博客、微博客、公眾賬號、即時通信工具、網路直播等形式,以文字、圖片、音視頻等方式向社會公眾提供宗教教義教規、宗教知識、宗教文化、宗教活動等信息的服務,應當取得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並具備下列條件:
(一)申請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法人組織或者非法人組織,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是具有中國國籍的內地居民;
(二)有熟悉國家宗教政策法規和相關宗教知識的信息審核人員;
(三)有健全的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管理制度;
(四)有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可控的技術保障措施;
(五)有與服務相匹配的場所、設施和資金;
(六)申請人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近3年內無犯罪記錄、無違反國家宗教事務管理有關規定的行為。
境外組織或者個人及其在境內成立的組織不得在境內從事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

Ⅱ 關於宗教的法律有哪些

《中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宗教事務條例

(2)互聯網宗教管理的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中人民共和國憲法》總綱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

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第十五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和上一級國家行政機關負責並報告工作, 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

各民族自 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國務院統一領導下的國家行政機關,都服從國務院。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的組織和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 或者單行條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第四十八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保障本地方內各民族都享有平等權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團結各民族的幹部和群眾,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共同建設民族自治地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第五十三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 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對本地方內各民族公民進行愛國主義、共產主義和民族政策的教育。

教育各民族的幹部和群眾互相信任,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尊重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共同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各民族的團結。

《宗教事務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維護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規范宗教事務管理,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應當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第三條 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

第四條 國家依法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維護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宗教和睦與社會穩定。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等違法活動。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在不同宗教之間、同一宗教內部以及信教公民與不信教公民之間製造矛盾與沖突,不得宣揚、支持、資助宗教極端主義,不得利用宗教破壞民族團結、分裂國家和進行恐怖活動。

第五條 各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在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在對外經濟、文化等合作、交流活動中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條件。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宗教工作,建立健全宗教工作機制,保障工作力量和必要的工作條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行政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負責有關的行政管理工作。

鄉級人民政府應當做好本行政區域的宗教事務管理工作。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依法協助人民政府管理宗教事務。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聽取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意見,協調宗教事務管理工作,為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和宗教活動場所提供公共服務。

第二章 宗教團體

第七條 宗教團體的成立、變更和注銷,應當依照國家社會團體管理的有關規定辦理登記。

宗教團體章程應當符合國家社會團體管理的有關規定。

宗教團體按照章程開展活動,受法律保護。

第八條 宗教團體具有下列職能:

(一)協助人民政府貫徹落實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維護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

(二)指導宗教教務,制定規章制度並督促落實;

(三)從事宗教文化研究,闡釋宗教教義教規,開展宗教思想建設;

(四)開展宗教教育培訓,培養宗教教職人員,認定、管理宗教教職人員;

(五)法律、法規、規章和宗教團體章程規定的其他職能。

第九條 全國性宗教團體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宗教團體可以根據本宗教的需要按照規定選派和接收宗教留學人員,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選派和接收宗教留學人員。

第十條 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教職人員應當遵守宗教團體制定的規章制度。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參考資料:網路-宗教事務條例

Ⅲ 一宗教事務條例第48條規定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的內容應當符合什麼的相關規定

宗教事務條例第四十七條是關於宗教網路服務的規定,即從事互聯網宗教信息內服務容,應當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審核同意後辦理。

根據《宗教事務條例》第四十七條從事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應當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審核同意後,按照國家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有關規定辦理。

第四十八條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的內容應當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宗教事務管理的有關規定。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的內容不得違反本條例第四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

(3)互聯網宗教管理的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第四十條集體宗教公民的宗教活動,一般來說,在舉行宗教活動的地方,由宗教組織、宗教機構、組織主持宗教人員或其他人員符合他們自己的宗教的規定,並進行了符合宗教的原則和規則。

第四十一條非宗教組織、非宗教機構、非宗教活動場所和非指定臨時活動場所,不得組織、舉行宗教活動,不得接受宗教捐贈。非宗教組織、高等學校和非宗教活動場所不得進行宗教教育、培訓,不得組織公民出境參加與宗教有關的培訓、會議和活動。

Ⅳ 在新修訂宗教事務條例中哪兩項對從事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作出了規定

在新修訂《宗教事務條例》中,第四十七、四十八條兩項對從事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作出了規定。

第四十七條從事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應當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審核同百意後,按照國家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有關規定辦理。

第四十八條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的內容應當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宗教事務管理的相關規定。

(4)互聯網宗教管理的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宗教事務條例》明確了宗教事務管理要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條例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宗教界合法權益,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管理。

條例對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宗教活動、宗教財產的管理作了具體規定。

Ⅳ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內容

法律分析: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適用本辦法。本辦法所稱互聯網宗教信息,是指通過互聯網站、應用程序、論壇、博客、微博客、公眾賬號、即時通訊工具、網路直播等形式,以文字、圖片、音視頻等方式傳播的有關宗教教義教規、宗教知識、宗教文化、宗教活動等涉及宗教的信息。本辦法所稱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法人組織、非法人組織發布互聯網宗教信息或者提供互聯網宗教信息傳播平台。

法律依據:《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第一條 為了規范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活動,維護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宗教事務條例》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Ⅵ 哪兩項對從事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作出了規定

在新修訂《宗教事務條例》中,第四十七、四十八條兩項對從事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作出了規定。
該條例明確了宗教事務管理要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條例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宗教界合法權益,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管理。
正常的宗教活動是指在憲法、法律、法規允許范圍內的宗教活動。具體地講,正常的宗教活動應具備如下三個條件:
1、宗教活動應該在核准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和經宗教事務所部門認可的場所內進行;
2、宗教活動應當按照各教的教義、教規和傳統習慣;
3、宗教活動必須由宗教教職人員或者符合規定條件的人員主持。
以上三條,缺了哪條都不行,正常的宗教活動受法律保護,否則不予保護。
宗教活動本身,是一種精神美化的活動,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是如果完全脫離生活,就可能造成世俗生活的混亂。所以必須在一定范圍內去開展,去實踐。

法律依據
《宗教事務條例》
第四十七條 從事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應當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審核同意後,按照國家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有關規定辦理。第四十八條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的內容應當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宗教事務管理的相關規定。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的內容,不得違反本條例第四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第四十條 信教公民的集體宗教活動,一般應當在宗教活動場所內舉行,由宗教活動場所、宗教團體或者宗教院校組織,由宗教教職人員或者符合本宗教規定的其他人員主持,按照教義教規進行。第四十一條 非宗教團體、非宗教院校、非宗教活動場所、非指定的臨時活動地點不得組織、舉行宗教活動,不得接受宗教性的捐贈。
非宗教團體、非宗教院校、非宗教活動場所不得開展宗教教育培訓,不得組織公民出境參加宗教方面的培訓、會議、活動等。

Ⅶ 我國關於宗教管理的法律有哪些

只有國務院出的宗教事務條例,沒有任何相關的法律出台,因為政府是無神論

Ⅷ 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宗教的法律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宗教事務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
中共中央關於印發《關於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的通知,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宗教工作若干問題的通知,
宗教院校設立辦法,
宗教院校聘用外籍專業人員管理辦法,
宗教教職人員備案辦法,
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任職備案辦法,
藏傳佛教活佛轉世管理辦法,
中國穆斯林出國朝覲報名排隊辦法(試行)等

Ⅸ 宗教教職人員發布互聯網宗教信息應當遵守的有關規定

法律分析:根據相關規定,宗教教職人員發布互聯網宗教信息,應當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服務的有關規定。

法律依據:《宗教教職人員管理辦法》第八條 宗教教職人員發布互聯網宗教信息,應當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服務的有關規定。

熱點內容
以下屬於法律效力的范圍的是 發布:2025-05-18 04:24:18 瀏覽:767
執行法律知識包括什麼 發布:2025-05-18 04:21:33 瀏覽:135
山東計劃生育條例罰款 發布:2025-05-18 04:14:57 瀏覽:877
法律服務采購河南 發布:2025-05-18 04:10:37 瀏覽:956
富寧縣律師 發布:2025-05-18 03:56:57 瀏覽:608
人身侮辱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8 03:56:52 瀏覽:714
教育局貫徹勞動合同法情況匯報 發布:2025-05-18 03:35:02 瀏覽:844
法律碩士對英語的要求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916
公司合夥人之間的法律協議有效嗎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208
抵押司法拍賣 發布:2025-05-18 03:25:11 瀏覽: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