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虛假存單的法律效力

虛假存單的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2-03-08 05:25:25

『壹』 偽造銀行存單構成什麼罪數額怎麼定,量刑這么判

可能構成偽造金融票證罪,即偽造、變造匯票、本票、支票、委託收款憑證、匯款憑證、銀行存單、信用證或者附隨的單據、文件,以及偽造信用卡等金融票證的行為。 量刑一般是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法律分析
偽造銀行存單構成金融憑證詐騙罪,其行為既侵犯了國家金融管理秩序又侵犯了公共財物的所有權,從普通詐騙罪分離出來。我國刑法已設立專項規定了金融憑證詐騙罪,在法律適用中使用變造的銀行存摺騙取銀行,故符合金融憑證詐騙罪的構成要件,構成詐騙罪,如果是詐騙銀行的,應遵循特別條款優於普通條款的原則,因此應認定為詐騙罪。如果是騙取個人或其他單位的一個欺騙工具,偽造變造的存摺是金融憑證,那麼詐騙罪所侵犯的客體僅是公私財物所有權。在這個問題上就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分析,不同法人情況構成的犯罪類型是不一樣的,那麼在處罰上也就不同。如果偽造存摺是用來騙取個人或者是其他單位的話,那麼這個就只構成一個詐騙罪,量刑以情節輕重而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七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偽造、變造金融票證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一)偽造、變造匯票、本票、支票的;(二)偽造、變造委託收款憑證、匯款憑證、銀行存單等其他銀行結算憑證的;(三)偽造、變造信用證或者附隨的單據、文件的;(四)偽造信用卡的。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第一百七十七條之一有下列情形之一,妨害信用卡管理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一)明知是偽造的信用卡而持有、運輸的,或者明知是偽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運輸,數量較大的;(二)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數量較大的;(三)使用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信用卡的;(四)出售、購買、為他人提供偽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的。竊取、收買或者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資料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犯第二款罪的,從重處罰。

『貳』 分析虛假存摺(單)的法律效力

虛假存摺是哪種虛假?合同法上應該一般情況就是隱藏行為(陰陽合同),還有專欺詐行為。第一種行為的話,屬是隱藏行為,被隱藏的合同有效,明面上的用於隱藏真實合同的合同無效,如果是第二種情況,欺詐的合同是可撤銷的合同,如果被欺詐的人主張撤銷,那麼合同溯及到訂立合同那一刻,自始無效

『叄』 如何從合同法角度分析虛假存摺的法律效力

從2000年4月1日起,《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規定》開始實行,假名存摺的法律效力在審判實踐中就凸顯出來,成為審理案件應當首先解決的問題。實名是指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的身份證件上使用的姓名。《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規定》第六條規定「個人在金融機構個人存款賬戶時,應當出示本人身份證件,使用實名。」第七條規定「在金融機構開立個人存款賬戶的,金融機構應當要求其出示本人身份證件,進行核對,並登記其身份證件上的姓名和號碼。」

第九條規定「金融機構違反本規定第七條規定的,由中國人民銀行給予警告,可以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並處責令停業整頓,對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依法給予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當開戶人不使用自己的真實身份證而使用虛假的身份證即虛假的名字和身份證號碼開立賬戶而銀行又審查不能時,所辦理存摺是否具備法律效力?對此問題存在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假名存摺具有法律效力,為有效憑證;第二種意見認為,假名存摺不具有法律效力,為無效憑證。

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一是假名存款違反了《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規定》。《個人存款帳實名制規定》是必須嚴格執行的,是強制性規定,依照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不用實名辦理的存摺是無效的。二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存單糾紛案件的若干規定》中的有關規定,審理一般存款糾紛案件,除應審查存單等存款合同憑證的真實性外,還應審查持有人與金融機構之間的存款關系的真實性。認定儲戶和銀行之間的存款關系時法院必須堅持「雙重真實性」原則。在這一原則下,存摺作為儲戶與銀行之間的存款關系的債權憑證,就成為證明雙方存款關系存在的一個重要證據。但對於假名存摺而言,存摺上記載的假名所對應的人並不存在,相應地也就無法證明銀行與該假名所對應的人發生了存款法律關系。三是如果將存摺作為違法行為的工具,如本案中的存摺就更不具備法律效力。因而假名存摺在證明存款關系時不應當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假名存摺是一種無效憑證。
二、存摺的效力與存款合同的效力

當實名存款時,二者的效力是等同的。存摺作為有效憑證,其內容清楚無誤地證明所體現的存款合同關系,存款主體、存款數額、存款時間、存款種類等。當假名存款時,假名存摺的效力與存款合同的效力就是不同的概念。首先在存款主體上假名存摺就不能反映和證明存款合同法律關系的主體。如果認為假名存摺具有法律效力就要按照存摺支取存款,而假名人根本就不存在,從而導致取款不能,存款合同將無法履行的尷尬後果。相對應的是假名存摺不具備效力,不能憑其所證明的存款合同關系主體履行存款合同的權利於義務。假名存摺是物證,否認其自身的法律效力,並不能否認存摺的物證效力,也並不等於否認儲戶與銀行之間存在合法的存款合同法律關系。存摺作為物證,可以從一個側面證明存款人的真實存款行為,也就證明了存款人與銀行之間產生的存款合同關系。在這種情況下,假名存款能否用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而為行為仍有行為人承擔該行為後果呢?應該是不能的。這是因為,沒有代理權而為的行為是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存款人使用假名或者化名不存在被代理人。所以,假名行為與沒有代理權是不同的。假名存摺是無效憑證,他可以證明的事實是實際存款人的存款行為。假如存款人存款的意思表示真實,除存款主體外,無效存摺作為物證所證明的存款數額、利率、時間等都是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應予以認定,存款人和銀行之間就形成存款合同法律關系,銀行應當根據存摺作為物證所證明的存款事實支付存款。如果被欺騙存款,那麼存款行為也硬實有效的。如本案中的存款行為就是重大誤解。
三、掉包存摺之存款法律關系分析。

正如上面所分析,利用盜取他人的個人信息所辦理的用於騙取他人款項的存摺是無效的存摺。一是違反了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二是其所辦理的存摺是為了進行詐騙違法犯罪活動,違反了他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三是不具有真實的存款法律關系。存款人用自己真實姓名所辦理的存摺是真實的存款合同法律關系,存款人把自己的款項交給銀行,讓銀行支配和管理,存款人和銀行享有存款合同約定的權利和義務。現實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的多樣性,發生了多種多樣的案例。當存款人誤將自己款項存到他人存摺賬戶上時,如果該存摺合法有效,存款行為人就與存摺賬戶所有人發生了不當得利之法律關系,存摺所有人應當返還該不當得利。銀行有按照規章制度協助的義務。如果該存摺是自己用化名辦理的存摺,就要在銀行的協助下證明自己是行為人,按照合同法和民法通則的行為人行為自己承擔的規定,證明自己是真實的存款合同關系的主體。如果是為了犯罪活動盜用他人的名字所辦理的存摺,就產生以下三種法律關系。①在盜用人與銀行之間,由於此存摺是無效憑證,存摺簽發後也不能作為證明盜用人與銀行之間的存款合同法律關系成立。其所證明的存款合同法律關系是無效和不真實的,不能證明其所反映的存款合同法律關系,當然不能作為辦理假存摺人享有存款合同權利的憑證。②在盜用人和被盜用人之間,盜用人依據存摺支取被盜用人誤存入該存摺的款項,侵犯了被盜用人的利益,應當返還。③在被盜用人和銀行之間,由於該存摺無效,被盜用人誤存款項的行為也是無效的,銀行接受存款的行為也應是無效的。銀行作為無效存款的接受方和管理方,也不應依據無效存摺向開戶人支取款項,有向開戶人拒付義務和向存款人返還義務。這是侵權行為和無效返還行為的竟合。在侵權法律關系中,侵權人承擔的是完全返還責任。在無效合同法律關系中,是按照被盜用人和銀行之間的過錯程度大小,承擔返還責任。

通常的情況是盜用人查找不到,在侵權法律關系就無法處理而導致返還不能。此時被盜用人的利益受損,就引起被盜用人和銀行之間責任的劃分。關於這類案件,審判實踐中存在兩種處理方法和意見。一種意見是不分析各存款關系的效力,只分析廠被盜用人將款項存到掉包存摺上的行為與銀行之間不形成存款合同法律關系,但形成什麼關系不予認定,就判決認定銀行不承擔責任。另一種意見是也不分析各存款法律關系的效力,分析銀行和被掉包人之間的過錯責任大小,二者分擔被盜用人的損失。筆者認為這兩種判決的說理都比較片面,不分析法律關系的效力即做出判決處理應該是極不恰當的。在本文的前面部分關於各法律關系的性質與效力已經作了比較詳細的分析,不在重復。下面主要分析在銀行與被盜用人之間,二者責任的大小。
四、無效行為與損害結果之因果關系分析

在銀行和被盜用人之法律關系中,區分二者的責任大小是一件比較艱難的事情。掉包存摺是無效憑證,銀行不能依據無效存摺進行存取款業務,被盜用人也不能用無效存摺存款。按照因果關系理論,銀行辦理無效存摺與損害之間具有因果關系。被盜用人用無效存摺與損害之間也具有因果關系,款項損失是由銀行和被盜用人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銀行方面的原因是不能審查身份證真偽及存款制度缺陷,辦理無效存摺並讓用無效存摺存取款;被盜用人的原因是個人信息被盜用,疏忽大意存摺被掉包,不能辨別存摺之不同,並利用無效存摺存款。雙方都把無效的行為作為「有效行為」進行了辦理。比較被盜用人與銀行之間關於無效原因的過失程度輕重,是劃分責任的基本依據。雙方的共同點是均遵守了誠信原則而被欺騙。銀行被騙開戶,個人被騙存摺掉包。被盜用人與銀行各自能力的缺陷是,銀行不能審查同名身份證,被盜用人不能看出同名存摺。從具體業務來說,銀行相對的是不相識的公眾,而被盜用人相對的則僅僅是盜用人一人,比銀行更容易防範,因此個人應當承擔主要責任。從現行法律規定看,實行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後,在現行法律法規對銀行的身份證審查責任規定不明的情況下,銀行辦理無效存摺的責任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因此銀行的責任也不應免除,應當承擔次要責任。

『肆』 銀行存錢給了一個假存單怎麼辦

銀行存錢給了一個假存單應該立馬保留好假的存單,到派出所去舉報,讓警方涉入調查。

之前就有過一個報道,長白山農商行的一名員工,通過製作虛假存單來非法侵佔了7名客戶存款的247萬元,將這些錢全部都拿去買了彩票。之後客戶在取定期存款的時候,發現的銀行系統裡面並沒有自己的存單信息,因此這件事情就被查出來了。這位員工是怎麼作案的呢?

據記者采訪銀行的工作人:整存整取業務和普通存取業務的審核流程類似。「銀行是會有復核看一下業務,金額大就上集中授權,但是如果不大的話就沒有復核」。這就讓人鑽了空子。

『伍』 私人存單有法律效力嗎

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只要利率明顯小於國家允許的最大限度,就會受到一定的保護。
錢存到私人,其 「存單」只能以一般欠條對待。為了安全起見,不要把錢存給私人。

『陸』 利用偽造的銀行存單貸款構成犯罪嗎

肯定構成犯罪,提供虛假資料詐騙貸款!但實際操作中是實現不了的。大多數都是存單在哪個銀行貸款就在哪做!應該是一個常識。是不是想多了!!!

『柒』 以虛開的存單設定質押的效力如何認定

以虛開的存單設定質押的,質押合同無效,質押權不成立。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存單糾紛案件的若干規定》第八條:對存單質押的認定和處理存單可以質押。存單持有人以偽造、變造的虛假存單質押的,質押合同無效。

『捌』 我做了一張假的定期存單來應付朋友借錢,被公安機關發現了並上訴了檢查機關,但假存單上註明(本存單限頷

利用虛假憑證騙取國家資金的行為應該屬於刑事犯罪中的詐騙罪。

『玖』 提供假銀行存單是否構成犯罪

提供假銀行存單是否構成犯罪還要看具體情況,如果是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當事人提供假銀行存款單可能涉嫌偽證罪。
如果是民事糾紛或者民事訴訟過程中,不構成犯罪,只是這個證據沒有法律效力。

熱點內容
以下屬於法律效力的范圍的是 發布:2025-05-18 04:24:18 瀏覽:767
執行法律知識包括什麼 發布:2025-05-18 04:21:33 瀏覽:135
山東計劃生育條例罰款 發布:2025-05-18 04:14:57 瀏覽:877
法律服務采購河南 發布:2025-05-18 04:10:37 瀏覽:956
富寧縣律師 發布:2025-05-18 03:56:57 瀏覽:608
人身侮辱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8 03:56:52 瀏覽:714
教育局貫徹勞動合同法情況匯報 發布:2025-05-18 03:35:02 瀏覽:844
法律碩士對英語的要求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916
公司合夥人之間的法律協議有效嗎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208
抵押司法拍賣 發布:2025-05-18 03:25:11 瀏覽: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