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頂漏水法律責任劃分
❶ 頂樓漏水的責任是誰有誰知道相關的法律條例嗎
情況一:有產權、有物業的私產私家露台漏水應自己修
李女士家的客廳棚角出現了水漬,她擔心越漏越大,李女士家的房子是躍層的,漏水地方是業主自家露台上的積雪造成的,而露台是購房時贈給業主的,屬業主自有財產。現在房子已過了維保期,應由業主負責清雪或維修,物業只能協助。
情況二:有物業公司的可求助物業
房屋超過維保期的,物業會視情況對防水層進行維修,如果漏水面積過大,則需要居民配合,啟動維修基金,物業是否應及時清理樓頂的積雪要看物業合同,以及樓的建築結構,對物業公司來說,要先保證人員的安全。一些坡頂居民樓應由專業的高空作業人士清雪。
情況三:單位宿舍可找產權單位
很多單位的宿舍樓的產權都在所屬單位,房屋維修應由所屬單位負責。大通花園A區9棟為東光集團的居民樓,東光集團後勤部負責人趙先生說,集團每年都會維修樓頂防水,待天氣條件轉好,會重新維修。
情況四:物業棄管小區找社區協調
被棄管的居民樓出現漏水,老百姓都會找到社區。社區會把相關問題直接反映給主管部門,由主管部門幫助居民解決問題。社區沒有相應的人力、財力,只能為居民們反映情況、協調解決問題。
根據《物業管理條例》和《住宅專項維修基金管理辦法》,商品房住宅小區繳納有專項維修基金,屬於業主所有,專項用於物業保修期滿後物業共有部分、共用設施設備的維修和更新、改造。物業公司是負責管理專項維修基金的部門,如果商品房住宅的共有部分需要維修,可以動用專項維修基金。根據相關法規,樓頂屬於住宅的共有部分,是可以使用專項維修基金的。
如果維修基金不足或者根本沒有收取維修基金,按照《物權法》相關規定,樓頂是業主的共有部分,出現漏水需要維修時,維修費應由所有業主共同承擔。
❷ 房頂漏水,誰的責任
如果房屋還沒有過保修期,應該由開發商承擔維修的責任;如果過了保修期的,則應該由該樓房的所有業主承擔維修的費用。
對於商品房,樓頂防水層的質保期是5年。因此,購買的樓盤頂層如果在防水保質期內漏水,開發商有義務免費維修。一定要盡快跟開發商聯系,要求開發商立即修補,防止被開發商拖延超出保質期。
如果是人為破壞導致樓頂漏水,即使是在質保期內,開發商也沒有義務給與免費修繕。這樣的情況就只有找破壞人來提供維修服務,或是由物業提供維修而讓破壞人負擔維修費用,具體的維修勞務和費用可以跟破壞者商量決定,如果對方拒不賠償損失,可以走司法途徑。
《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規定規定規定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商品住宅實行住宅質量保證書和住宅使用說明書制度的規定規定》第六條規定:國家對住宅工程質量保修期另有規定的,保修期限按照國家規定執行。
《建築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四十條規定:在正常使用條件下,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衛生間、房間和外牆面的防滲漏,保修期限為5年。
(2)樓頂漏水法律責任劃分擴展閱讀:
國家法律規定了建築商對房地產開發商的低保護期。這一期限是建築商對房地產開發商的保修期限,從工程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計算。但是,等房子銷售到消費者手中,上述規定的保修期限很可能已經過了大半。
開發商對住戶承諾的房屋住宅保修期限,大多是以自己同建築商所定期限為基礎,扣除房子驗收合格到銷售給住戶的這段時間確定。因此,這一期限要比上面規定的房屋保修期限要短許多,有時可能住戶拿到房子,一些保修期已經過了。
其實,房屋的保修期限是可以同開發商商定的,因此住戶在訂立購房合同時,一定要注意作為合同附件的《住宅質量保證書》,看清楚上面所承諾的保修時間長短和起算時間;如果住戶覺得保修時間太短,可向開發商提出補充約定。
❸ 樓頂漏水誰的責任
法律分析:1、如果是房屋問題造成的漏水,且房屋還沒有過保修期的,應該由開發商承擔維修的責任。2、如果過了保修期的,應該由該樓房的所有業主承擔維修的費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准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准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
❹ 樓頂下水管漏水如何劃分責任
您好,1.下水道漏水有幾種原因?
2.不同的原因下,樓上與樓下的維修責任是怎樣劃分的?
3.相應的責任有什麼文件規定?
謝了
98年建成。樓上廁所和廚房用水時漏水,好象是管道問題
樓上無地漏,地面干
2007-02-19 23:42 提問者採納
新樓現在一般採用塑料下水管,老樓一般是築鐵入水管
1、建設施工中,下水管的連結不好
2、水管與地面有縫隙
3、水管本身有漏點
4、樓上住戶入戶時防水做的不好,用水時水從水管與地面有縫隙漏出
5、用電動管道疏通機將下水管打漏
6、下水管中有異物,下水不通暢,用水時水從水管與地面有縫隙漏出
責任劃分比較難,文件好象沒有,民法里可能有。
一般的做法是,你自己出錢找工人,去修樓上的下水管,這樣水就漏不到你家了
你應該說的再詳細點,你說的無物業是不是老樓?如果是樓上洗澡時大面積漏水,那就得要求樓上的修防水了。望採納
❺ 小區樓頂漏水應該誰承擔這個責任
法律分析:1、如果是人為原因導致的樓頂漏水,例如有的業主私自對樓頂進行改造導致的樓頂漏水,應由破壞者負責把樓頂漏水維修好。
2、如果是非人為原因導致的,那麼要確定樓頂防水是不是還處於保質期。根據相關規定,屋面防水工程最低質保五年,在保修期內存在漏水,應由開發商負責將其維修好。如果過了保修期間,我們可要求物業或請專業施工隊進行維修,其維修費用由這棟樓小區全體業主承擔。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七十一條 業主對建築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等專有部分享有所有權,對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條 建築區劃內符合下列條件的房屋,以及車位、攤位等特定空間,應當認定為物權法第六章所稱的專有部分:
(一)具有構造上的獨立性,能夠明確區分;
(二)具有利用上的獨立性,可以排他使用;
(三)能夠登記成為特定業主所有權的客體。
規劃上專屬於特定房屋,且建設單位銷售時已經根據規劃列入該特定房屋買賣合同中的露台等,應當認定為物權法第六章所稱專有部分的組成部分。
本條第一款所稱房屋,包括整棟建築物。
❻ 樓頂漏水 到底誰的責任
樓頂漏水,是物業的修復責任;
房子都是有維修基金的,樓頂是業主的公共承擔部分,物業可以動用房屋維修基金維修樓頂的。
❼ 房頂漏水,是誰的責任
你家屋頂漏水,一定是樓上的責任。不承認也不行。根據民法通則它損害了你的相鄰權。先不管最終的責任是誰,眼前的損失是要他家賠償的。關於相關損失的賠償問題先找他家協商,再找社區調解。如都沒用就只好訴諸法律。他家要做的是賠償損失,重做防水,杜絕以後漏水。
房屋漏水原因主要有三種:一是房屋本身存在質量問題;二是業主使用或裝修不當;三是正常使用、老化造成漏水。依據漏水原因不同,相關的責任也有不同。
根據建設部頒布的《房屋建築工程質量保修辦法》第七條及《住宅質量保證書》的規定,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衛生間、房間和外牆面的防滲漏,保修期為5年。如房屋在保修期內,開發商應當承擔免費維修責任。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規定,開發商拒絕修復或者在合理期限內拖延修復的,業主可以自行或者委託他人修復,修復費用及修復期間造成的其他損失由開發商承擔。
(7)樓頂漏水法律責任劃分擴展閱讀:
物業管理是指業主對區分所有建築物共有部分以及建築區劃內共有建築物、場所、設施的共同管理或者委託物業服務企業、其他管理人對業主共有的建築物、設施、設備、場所、場地進行管理的活動;物權法規定,業主可以自行管理物業,也可以委託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它管理者進行管理。物業管理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的物業管理是指業主委託物業服務企業依據委託合同進行的房屋建築及其設備,市政公用設施、綠化、衛生、交通、生活秩序和環境容貌等管理項目進行維護,修繕活動;廣義的物業管理應當包括業主共同管理的過程,和委託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進行的管理過程。
❽ 高層頂樓漏雨時,該怎麼劃分責任
漏水造成的損失都要拍照,形成文字材料,能有物業、開發商的簽章更好。
新房的防水保修期都是5年,通知物業來維修,賠償你的裝修損失,建議你有理有據和對方商談,合理的賠償一般都會給你的,最好不要走法律這條路,太漫長,最終你得到的補償比你的投入少很多。
把漏水問題解決了,把你的損失賠了就好。
❾ 樓頂漏水責任誰負
要看造成滲漏的原因,如果是樓上裝修造成的,則依法應當由樓上負責維修,並賠償損失;如果是房屋質量問題造成的,則由開發商負責維修,並賠償損失。
房子漏水解決辦法:
先在漏水最嚴重的位置進行原因排查,分析出具體是什麼原因漏水。
1、外牆漏水。那必須找物業解決問題,因為外牆漏水修補起來很麻煩
2、衛生間、廚房、陽台漏水,那就是防水沒做好,那就要將地面地磚或者衛生間沉箱拆掉,重新找平做防水,再貼磚,貼磚的時候盡量小心,不要將防水層刮掉,還有就是需要注意地面與牆面介面位置防水的介面位置,盡量往上刷點,不要就只是刷地面
3、水管漏水,那要排查出哪個位置水管破了,找出自己當初水電鋪設的竣工圖,對照找出水管走向,然後排查漏水位置,將小范圍的地磚拆除,然後將水管重新修補好,水壓測試,沒問題的話那就可以重新鋪磚了。(注意最好還有多餘地磚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建議看下打大一點,不然只修補一兩塊很難看)
總之,根據實際產生漏水的原因,是因為防水問題、還是水管滲水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再進行修補方案確定,不要盲目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