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14到17歲相關法律知識

14到17歲相關法律知識

發布時間: 2022-03-10 18:52:54

Ⅰ 有關法律的知識

日常生活中,涉及的法律和民法相關比較多,另外比較重要的就是工作中涉及的勞動法

如果是非上述原因解除合同,公司必須提供賠償,賠償標准如下: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而女性員工在勞動合同存續期間,還享有三期(孕期、產期和哺乳期)的保障。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61條規定:"不得安排女職工在懷孕期間從事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孕期禁忌從事的勞動。對懷孕七個月以上的女職工,不得安排其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勞動。

Ⅱ 青少年法律知識有哪些

保護青少年的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家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家庭寄養管理暫行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 、《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

青少年保護法是青少年法規的一種。

這類法規重點規定了對青少年和兒童的教育保護。如青少年的就業、受教育的法律保護,婚姻和家庭的法律保護以及凈化青少年的社會環境等保護性規定。

許多國家對青少年犯罪的處理方面也規定了許多福利性和保護性措施。

如對未成人犯罪不得判處死刑;設立少年法庭審理少年案件;少年犯在條件、設施較好的青少年教養院、少年院等機構中教育改造等。

(2)14到17歲相關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把他們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對未成年人進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教育。

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反對資本主義的、封建主義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蝕。

保護未成年人,是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責任。

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權予以勸阻、制止或者向有關部門提出檢舉或者控告。

網路-青少年保護法

Ⅲ 法律上14歲意味著什麼

14周歲是一個花一樣的年紀,在這美好的年紀里,我們需要了解以下基本的法律知識。一,民法角度。已滿14周歲未滿18周歲的,意味著你仍然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從事與年齡、智力及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行為。已滿14周歲,享有憲法和法律賦予公民的各項基本權益,如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等。從監護角度,你的父母仍然是當然的監護人,要盡到扶養和監護的職責。民事訴訟過程中,已滿14周歲,不具有完全的民事訴訟行為能力,需要父母或監護人作為其代理人參加訴訟。二,從社會保護方面已滿14周歲,屬於《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的范圍,依法享有受教育權,接受九年義務教育。遇到家庭暴力,家庭成員虐待,毆打,遺棄的,有向相關部門或婦女兒童保護協會請求保護和救濟的權利。國家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經營者應當在顯著位置設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的標志;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招用已滿十六周歲未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的,應當執行國家在工種、勞動時間、勞動強度和保護措施等方面的規定,不得安排其從事過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勞動或者危險作業。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 對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隱匿、毀棄;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依法進行檢查,或者對無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代為開拆、查閱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開拆、查閱。

Ⅳ 關於年滿14歲不滿16歲的法律知識犯故意傷害致人死亡

1、《刑法》第17條第2款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2、《刑法》第234條規定:對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3、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4、由於不清楚犯罪情節、是否自首、是否賠償損失取得被害人諒解等情況,所以不好判斷是否還有從輕的問題。

Ⅳ 青少年法律知識法律是什麼

1、與青少年有關的法律有哪些?

專門保護未成年人有: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義務教育法;

內容中有關於未成年人的法律:刑法、民法通則、繼承法、婚姻法、收養法。

2、法律對青少年的重要性

(1)學習法律知識有利於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2)學習法律可以對未成年人起到保護作用,比如《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未成年人的相關合法權益。

(3)學習法律當自身遇到不法侵害或自己的權利受到侵犯時,可以提起法律訴訟,追回損失。

3、青少年如何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1)不要輕信陌生人,與陌生人交流要時刻保持警惕。

(2)要學會分辨真偽,對新鮮事物不能一昧的盲從,首先要做的是分辨其利弊。

(3)避免誤入困境並學會擺脫困境。遇到困難或發生意外時,應保持鎮靜,並積極想辦法尋求幫助。

4、青少年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法律?

(1)應該掌握最基本的法律知識,深入了解有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法規。

(2)要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用法律武器武裝自己。

(3)要具堅韌不拔的意志力,具有挫折意識。

(4)要有勤奮的精神和執著的追求。

(5)要具有堅強的自製力,具有健康的情感。

5、青少年獲得法律幫助的途徑有哪些?

未成年人獲得法律幫助和途徑主要包括:

訴訟途徑:打官司;

非訴訟途徑:投訴,調解,裁決,仲裁,復議,申訴等。

法律服務的主要機構是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所。還有就是可以找當地居委會,婦聯,公安局等等。

6、為什麼要研究青少年的法律意識?

我國的青少年犯罪,已呈現出了低齡化、團伙型、暴力型、智能化的趨勢,已成為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青少年犯罪大多出於法律認知水平低下。由此可見青少年法律意識的培養顯得十分緊迫和重要。

7、為什麼青少年普法意識不足?

造成青少年普法意識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和學校不重視,學校在高中才將具體的法律知識。再者法律和政治一樣枯燥無味不生動。雙面造成法律意識的淡薄。

8、怎麼增強青少年的法律意識?

(一)提高認識,切實重視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

(二)建立機構,健全網路,構建普法教育服務體系

(三)抓防範,推進社區青少年犯罪預防計劃

(四)抓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識

9、青少年的法律概念是什麼?

青少年的年齡界限定在13周歲至25周歲。它既包括一部分1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法學界關於青少年犯罪是界定於此年齡段);也包括一部分19—25周歲的已成年人(統計青少年犯罪率即界定於13—25周歲)。

10、開展普法活動對青少年有什麼意義?

可以增加青少年對法律的認知,同時可以減少青少年犯罪率。因為青少年處於成長階段,對法律,對社會的認知感很模糊,所以可能會產生不健康的心裡,如果受 到不法之徒的誘使,還可能會導致犯罪!所以開展普法活動對青少年對社會都是很有意義的,因為這樣可以使社會更安定,而且還可以使青少年有良好的心裡素質。

11、青少年如何培養自己的法律意識?

從身邊的小事和細節就培養起保護自己的法律意識,可以通過網路、書籍、電視、課堂學習法律法規的理論知識,在生活中和城市的各個角落都加以實踐,不斷樹立起保護自己的法律意識。 從點滴細節學起,充分發揮青少年的好奇、好動、求知的特性。

12、青少年應該如何加強自我防範、遠離犯罪?

(1)學習掌握法律知識,熟悉法律條款。

(2)提高鑒別是非的能力,弘揚傳統美德。

(3)培養健康工作、生活、學習習慣,遠離黃賭毒。

(4)遵守法律法規,帶頭宣傳法律基本常識。

13、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的不良因素有哪些?

1)不良家庭教育的影響:父母沖突、破碎家庭、家庭教育方法不當;2)不良學校教育的影響:重智育輕德育;3)不良交往的影響:不良交往促使未成年人形成犯罪動機。

14、網路對青少年的正面影響有哪些?

青少年通過網路的使用逐步掌握信息技術,提高其整體素質。此外,互聯網為青少年提供了查詢學習、生活、工作信息的新的便捷的渠道,大大擴展了知識面;提供游戲、電影、音樂等娛樂項目,豐富生活;提供教友、聊天渠道,擴大交往范圍;提供更多自主活動空間,有助於增強青少年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獨立能力。

15、哪些機構和人員具有保護未成年人的責任?

(1)國家機關。(2)家庭。(3)學校。(4)社會。(5)全體成年公民。

16、未成年人的主要合法權利有哪些?

生命健康權、人身自由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財產所有權、財產繼承權、著作權、專利權、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檢舉權、取得國家賠償權、宗教信仰自由權、民族風俗習慣自由權、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權、受教育權。

17、青少年面對身邊的不法侵害應該怎麼辦呢?

面對不法侵害,最重要的是利用不法侵害人的心理弱點化險為夷,或者拖延時間等待時機擺脫困境。再者,在受到不法侵害後,要積極尋找一切可以維護自身權益的法律援助途徑,讓侵害者最終受到法律的制裁。

18、學生傷害事故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1)須學生在校期間發生人身傷害事故:2)學校的教育、管理和保護行為違反《教育法》的規定;3)學校違反《教育法》規定的教育、管理和保護行為與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間有因果關系;4)學校在施教、管理和保護行為時有疏忽職責的過失或重大過失。

19、什麼是學生傷害事故?

學生傷害事故是指在學校實施的教育教學活動或者學校組織的校外活動中,以及在學校負有管理責任的校舍、場地、其他教育教學設施、生活設施內發生的,造成在校學生人身損害後果的事故。

20、校園暴力的防治對策有哪些?

1)加大宣傳和教育力度;2)控制暴力文化的傳播;3)學校與當地公安機關建立聯動機制;4)加強對學校領導、管理人員以及老師的教育和管理力度;5) 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和對學生家長的教育指導;6)從小對未成年人進行責任意識的教育;7)加強在校學生自我保護方面的教育;8)清理學校周邊環境;9) 學校加強門衛制度。

Ⅵ 有什麼關於中學生的法律知識

中學生屬於未成人,對於其保護的法律主要是《未成年保護法》,《義務教育法》。其中關於中學生在學校的法律條款介紹如下:

《未成年保護法》第三章

第十三條 學校應當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對未成年學生進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以及社會生活指導和青春期教育。

學校應當關心、愛護學生;對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當耐心教育、幫助、不得歧視。

第十四條 學校應當尊重未成年學生的受教育權,不得隨意開除未成年學生。

第十五條 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第十六條 學校不得使未成年學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學設施中活動。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擾亂教學秩序,不得侵佔、破壞學校的場地,房屋和設備。

第十七條 學校和幼兒園安排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參加集會,文化娛樂、社會實踐等集體活動,應當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防止發生人身安全事故。

第十八條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送工讀學校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工讀學校應當對其進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勞動技術教育和職業教育。

(6)14到17歲相關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副標題中推搡學生 ,把學生攆出教室,未經允許私自翻抽屜行為不合法。

沒收手機若學校有規定,學生不能攜帶手機進校;老師發現後也只能是代為保管,在一定時間後需要歸還學生,另外老師在保管期間不能去打開手機看學生的信息。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四十三條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權利:

(一)參加教育教學計劃安排的各種活動,使用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圖書資料;

(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獲得獎學金、貸學金、助學金;

(三)在學業成績和品行上獲得公正評價,完成規定的學業後獲得相應的學業證書、學位證書;

(四)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對學校、教師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提出申訴或者依法提起訴訟;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熱點內容
社會學觀察法有哪幾種 發布:2025-05-17 05:35:41 瀏覽:370
非法本過司法 發布:2025-05-17 05:35:38 瀏覽:684
道德經寵辱若驚 發布:2025-05-17 05:26:39 瀏覽:926
東方電子舞弊案注會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7 05:12:05 瀏覽:268
治安行政法的適用主體 發布:2025-05-17 05:03:35 瀏覽:940
面字道德 發布:2025-05-17 04:55:11 瀏覽:264
律師在刑事訴訟中的作用 發布:2025-05-17 04:52:23 瀏覽:792
內存外貸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7 04:51:48 瀏覽:985
中國食品銷售法律法規 發布:2025-05-17 04:51:08 瀏覽:941
條例5開獎 發布:2025-05-17 04:46:52 瀏覽: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