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食品安全事故的法律責任

食品安全事故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3-10 19:19:37

1. 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後,根據《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結合自身談談你應如何處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第十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有權舉報食品生產經營中違反本法的行為,有權向有關部門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建議有關部門做風險評估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向國務院有關部門通報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結果。

第十六條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是制定、修訂食品安全標准和對食品安全實施監督管理的科學依據。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得出食品不安全結論的,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據各自職責立即採取相應措施,確保該食品停止生產經營,並告知消費者停止食用;需要制定、修訂相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立即制定、修訂。

當然了要是消費者還可以要求索賠

2. 食品安全事故當事工人要付法律責任

食品生產廠家,銷售商,以及檢驗人員都有責任。向工商部門進行舉報,然後根據情節嚴重程度進行賠付。以下是具體法律條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第一百四十二條違反本法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造成嚴重後果的,其主要負責人還應當引咎辭職:

(一)對發生在本行政區域內的食品安全事故,未及時組織協調有關部門開展有效處置,造成不良影響或者損失;

(二)對本行政區域內涉及多環節的區域性食品安全問題,未及時組織整治,造成不良影響或者損失;

(三)隱瞞、謊報、緩報食品安全事故;

(四)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特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連續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第一百四十三條違反本法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造成嚴重後果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

(一)未確定有關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未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監督管理工作機制和信息共享機制,未落實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責任制;

(二)未制定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或者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後未按規定立即成立事故處置指揮機構、啟動應急預案。

第一百四十四條違反本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衛生行政、質量監督、農業行政等部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造成嚴重後果的,其主要負責人還應當引咎辭職:

(一)隱瞞、謊報、緩報食品安全事故;

(二)未按規定查處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食品安全事故報告未及時處理,造成事故擴大或者蔓延;

(三)經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得出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不安全結論後,未及時採取相應措施,造成食品安全事故或者不良社會影響;

(四)對不符合條件的申請人准予許可,或者超越法定職權准予許可;

(五)不履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導致發生食品安全事故。

第一百四十五條違反本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衛生行政、質量監督、農業行政等部門有下列行為之一,造成不良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在獲知有關食品安全信息後,未按規定向上級主管部門和本級人民政府報告,或者未按規定相互通報;

(二)未按規定公布食品安全信息;

(三)不履行法定職責,對查處食品安全違法行為不配合,或者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

第一百四十六條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質量監督等部門在履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過程中,違法實施檢查、強制等執法措施,給生產經營者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予以賠償,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一百四十七條違反本法規定,造成人身、財產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生產經營者財產不足以同時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和繳納罰款、罰金時,先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第一百四十八條消費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損失,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損失。接到消費者賠償要求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實行首負責任制,先行賠付,不得推諉;屬於生產者責任的,經營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經營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經營者追償。

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標簽、說明書存在不影響食品安全且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瑕疵的除外。

第一百四十九條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 食品安全事故發生時為什麼總出現相關部門推卸責任的問題

政府各個部門的監管力度,企業的問題,還有公民維權意識的問題等等以致發生很多食品安全方面的事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統一投訴電話12331

4. 作為食品經營第一責任人,要承擔什麼法律風險和後果

根據國家食葯總局2015.10.1實施的《食品安全法》法律責任章節的規定,食品經營第一責任人及其他責任人需承擔以下法律風險和後果:
第一百三十六條食品經營者履行了本法規定的進貨查驗等義務,有充分證據證明其不知道所采購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並能如實說明其進貨來源的,可以免予處罰,但應當依法沒收其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造成人身、財產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一百三十七條違反本法規定,承擔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風險評估工作的技術機構、技術人員提供虛假監測、評估信息的,依法對技術機構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技術人員給予撤職、開除處分;有執業資格的,由授予其資格的主管部門吊銷執業證書。
第一百三十八條違反本法規定,食品檢驗機構、食品檢驗人員出具虛假檢驗報告的,由授予其資質的主管部門或者機構撤銷該食品檢驗機構的檢驗資質,沒收所收取的檢驗費用,並處檢驗費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檢驗費用不足一萬元的,並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依法對食品檢驗機構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食品檢驗人員給予撤職或者開除處分;導致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食品檢驗人員給予開除處分。
違反本法規定,受到開除處分的食品檢驗機構人員,自處分決定作出之日起十年內不得從事食品檢驗工作;因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受到刑事處罰或者因出具虛假檢驗報告導致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受到開除處分的食品檢驗機構人員,終身不得從事食品檢驗工作。食品檢驗機構聘用不得從事食品檢驗工作的人員的,由授予其資質的主管部門或者機構撤銷該食品檢驗機構的檢驗資質。
食品檢驗機構出具虛假檢驗報告,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應當與食品生產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第一百三十九條違反本法規定,認證機構出具虛假認證結論,由認證認可監督管理部門沒收所收取的認證費用,並處認證費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認證費用不足一萬元的,並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直至撤銷認證機構批准文件,並向社會公布;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負有直接責任的認證人員,撤銷其執業資格。
認證機構出具虛假認證結論,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應當與食品生產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第一百四十條違反本法規定,在廣告中對食品作虛假宣傳,欺騙消費者,或者發布未取得批准文件、廣告內容與批准文件不一致的保健食品廣告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的規定給予處罰。
廣告經營者、發布者設計、製作、發布虛假食品廣告,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應當與食品生產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個人在虛假廣告或者其他虛假宣傳中向消費者推薦食品,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應當與食品生產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違反本法規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等部門、食品檢驗機構、食品行業協會以廣告或者其他形式向消費者推薦食品,消費者組織以收取費用或者其他牟取利益的方式向消費者推薦食品的,由有關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大過、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對食品作虛假宣傳且情節嚴重的,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決定暫停銷售該食品,並向社會公布;仍然銷售該食品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銷售的食品,並處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第一百四十一條違反本法規定,編造、散布虛假食品安全信息,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媒體編造、散布虛假食品安全信息的,由有關主管部門依法給予處罰,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依法承擔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
第一百四十二條違反本法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造成嚴重後果的,其主要負責人還應當引咎辭職:
(一)對發生在本行政區域內的食品安全事故,未及時組織協調有關部門開展有效處置,造成不良影響或者損失;
(二)對本行政區域內涉及多環節的區域性食品安全問題,未及時組織整治,造成不良影響或者損失;
(三)隱瞞、謊報、緩報食品安全事故;
(四)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特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連續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第一百四十三條違反本法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造成嚴重後果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
(一)未確定有關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未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監督管理工作機制和信息共享機制,未落實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責任制;
(二)未制定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或者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後未按規定立即成立事故處置指揮機構、啟動應急預案。
第一百四十四條違反本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衛生行政、質量監督、農業行政等部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造成嚴重後果的,其主要負責人還應當引咎辭職:
(一)隱瞞、謊報、緩報食品安全事故;
(二)未按規定查處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食品安全事故報告未及時處理,造成事故擴大或者蔓延;
(三)經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得出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不安全結論後,未及時採取相應措施,造成食品安全事故或者不良社會影響;
(四)對不符合條件的申請人准予許可,或者超越法定職權准予許可;
(五)不履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導致發生食品安全事故。
第一百四十五條違反本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衛生行政、質量監督、農業行政等部門有下列行為之一,造成不良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在獲知有關食品安全信息後,未按規定向上級主管部門和本級人民政府報告,或者未按規定相互通報;
(二)未按規定公布食品安全信息;
(三)不履行法定職責,對查處食品安全違法行為不配合,或者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
第一百四十六條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質量監督等部門在履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過程中,違法實施檢查、強制等執法措施,給生產經營者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予以賠償,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一百四十七條違反本法規定,造成人身、財產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生產經營者財產不足以同時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和繳納罰款、罰金時,先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第一百四十八條消費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損失,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損失。接到消費者賠償要求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實行首負責任制,先行賠付,不得推諉;屬於生產者責任的,經營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經營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經營者追償。
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標簽、說明書存在不影響食品安全且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瑕疵的除外。
第一百四十九條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5. 食品安全事故時,責任報告人是誰

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沒有行業准入門檻,生產經營者良莠難分,特別是原來食品免檢制度的存在,放任企業胡作非為,留下了諸多監管空白。加上目前我國的法律對於違規企業的處罰力度較輕,不痛不癢的起不到「殺雞儆猴」的...

6. 有人知道食品安全事故認定與法律處理是怎樣的嗎

按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質、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圍,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分為四級:
一、特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級)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 特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級):
(1)事故危害范圍跨越省級行政轄區,並有進一步擴大趨勢的;
(2)超出省處置范圍的;
(3)需要報請國務院或國務院授權部門負責處置的。
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級)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級):
(1)事故危害嚴重,影響范圍涉及省內兩個以上市級行政區域的;
(2)造成傷害人數100人以上,並出現死亡病例的;
(3)造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
(4)學校發生食物中毒事故、造成傷害人數50人以上的;
(5)在全國性或地區性重大活動、重要會議造成傷害人數50人以上的;
(6)省級政府認定的其他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三、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級)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 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級):
(1)事故影響范圍涉及市級行政區域內2個以上縣級行政區域,給人民群眾飲食安全帶來嚴重危害的;
(2)造成傷害人數100人以上、或出現死亡病例的;
(3)市級政府認定的其他較大食品安全事故。
四、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級)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 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級):
(1)事故影響范圍涉及縣級行政區域內2個以上鄉鎮,給大眾飲食安全帶來嚴重危害的;
(2)造成傷害人數30人以上、100人以下、未出現死亡病例的;
(3)縣級政府認定的其他一般食品安全事故。

7. 食品安全事故的處置

食品安全事故的處置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對食品安全事故的處置如下:
第七十一條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單位應當立即予以處置,防止事故擴大。事故發生單位和接收病人進行治療的單位應當及時向事故發生地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在日常監督管理中發現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關食品安全事故的舉報,應當立即向衛生行政部門通報。
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接到報告的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按照規定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縣級人民政府和上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按照規定上報。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對食品安全事故隱瞞、謊報、緩報,不得毀滅有關證據。
第七十二條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食品安全事故的報告後,應當立即會同有關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進行調查處理,並採取下列措施,防止或者減輕社會危害:
第七十三條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立即會同有關部門進行事故責任調查,督促有關部門履行職責,向本級人民政府提出事故責任調查處理報告。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涉及兩個以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依照前款規定組織事故責任調查。
第七十四條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縣級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協助衛生行政部門和有關部門對事故現場進行衛生處理,並對與食品安全事故有關的因素開展流行病學調查。
第七十五條調查食品安全事故,除了查明事故單位的責任,還應當查明負有監督管理和認證職責的監督管理部門、認證機構的工作人員失職、瀆職情況。

8. 查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責任部門是

直接責任部分是衛生局。其他相關部門有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在日常監督管理中發現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關食品安全事故的舉報,應當立即向衛生行政部門通報。
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接到報告的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按照規定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縣級人民政府和上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按照規定上報。
《關於貫徹落實省政府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意見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分解任務、落實責任。
《意見》要求,要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監管責任,簽訂食品安全目標任務責任書,落實監管責任,加強督查,確保食品安全各領域、各環節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負責。要建立嚴格的監管責任制,凡是在本部門監管領域內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責任領導一律先免職後查處;要依法從嚴從重查處食品安全案件,各監管部門發現食品生產經營違法行為涉嫌犯罪的線索,要在第一時間通知公安機關,並積極配合公安機關做好證據保全和偵查工作,務必使犯罪嫌疑人受到法律嚴懲。要及時曝光典型案件,形成強大震懾,讓食品安全真正成為不能碰觸的高壓線;建立「黑名單」制度,建立全區統一、各級監管部門共享的禁止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管理工作人員信息庫。
建立健全群眾舉報和獎勵制度,示範區財政部門拿出專項資金,對食品安全案件舉報實行重獎。堅持專項整治與日常監管相結合,繼續深入開展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行動、豬肉和辣椒製品專項整治。加快完善規范性食品產銷體系和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和誠信建設,切實加強食品安全監管隊伍建設,深入推進農村食品安全「三網」(監管責任網、社會監督網和現代流通網)建設,使食品安全工作在基層真正落到實處。

9. 違反法律規定,對食品安全事故隱瞞·謊報·謊報或毀滅有關證據的單位或個人,如何處罰

第八十八條違反本法規定,事故單位在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後未進行處置、報告的,由有關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毀滅有關證據的,責令停產停業,並處二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造成嚴重後果的,由原發證部門吊銷許可證。

10. 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承擔主體責任的應當為誰

這個要看事故的主因。如果能夠定責到具體崗位的操作者,那就應該是操作者承擔主責。如果是管理原因,那就是企業負責安全管理的領導主責。也要視情況判定企業法人承擔連帶責任。

熱點內容
法學會章程 發布:2025-05-17 06:23:59 瀏覽:753
社會保障一法一條例貫徹落實情況 發布:2025-05-17 06:23:15 瀏覽:46
2019年9月1日實施的行政法規 發布:2025-05-17 06:20:02 瀏覽:601
法律知識大全網 發布:2025-05-17 06:07:54 瀏覽:934
流是什麼刑法 發布:2025-05-17 06:01:49 瀏覽:122
守好條例 發布:2025-05-17 06:01:46 瀏覽:609
民法是不是 發布:2025-05-17 05:56:00 瀏覽:772
中心組學習條例 發布:2025-05-17 05:53:49 瀏覽:756
陳印法規2014 發布:2025-05-17 05:53:43 瀏覽:105
刑法120條第三款 發布:2025-05-17 05:53:13 瀏覽: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