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公司法律責任
Ⅰ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對檢測機構規定了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第四十四: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偽造檢測結果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撤銷其檢測資格;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Ⅱ 第三方檢測機構該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1.民事責任。拿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舉例來說,《產品質量法》第五十七條專規定,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認屬證機構出具的檢驗結果或者認證證明不實,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不實」是指出具的檢驗結果或者認證證明與檢驗、認證對象的實際情況不相符合。產品質量檢驗機構出具的檢驗結果不實,極有可能給被檢驗人和消費者造成損失,對此損失,產品質量檢驗機構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國家產品質量監督部門認可的認證機構和由國家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授權的部門認可的認證機構是獨立於生產方和購買方之外的第三方認證機構。企業進行產品質量認證,可以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素質,擴大企業的知名度,增大產品的銷售量。如果認證機構出具的證明不實,會對企業的產品造成不良影響,乃至會造成損失,也會對廣大消費者的利益造成損害。對被認證企業和消費者的損失,作為第三方認證機構理所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2.行政責任。檢驗機構、認證機構出具的檢驗結果或者證明不實,造成重大損失的,除承擔相應賠償責任外,相關的行政機關可撤銷其檢驗資格、認證資格。
Ⅲ 機動車檢測站質量負責人的法律責任
主要的崗位是制定實驗室的文件並實施。如質量手冊,程序文件等。負責內審與管審。他一般不負太大的法律責任。比如實驗室的設備和檢測程序集試驗結果有一定責任。主要的責任是授權簽字人。
Ⅳ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對檢測機構規定了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第四十四: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偽造檢測結回果的,責令改正,沒收答違法所得,並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撤銷其檢測資格;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Ⅳ 個人偽造企業檢測證書,被查出來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第九十三條違抄反本法規襲定,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及其檢驗、檢測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對機構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機構資質和有關人員的資格:
……
(三)出具虛假的檢驗、檢測結果和鑒定結論或者檢驗、檢測結果和鑒定結論嚴重失實的;
Ⅵ 工程質量檢測的法律責任,請懂法律和工程的朋友們進!
1.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根據刑法規定,構成犯罪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回徒刑或者拘役,答並處罰金;對後果特別嚴重的,即造成多人傷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等,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只有在重大事故才定罪
根據司法實踐經驗和有關規定,所謂重大傷亡事故,一般是指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傷三人以上。所謂嚴重後果,既包括重大人身傷亡,也包括重大的直接經濟損失。直接經濟損失的數額,一般掌握在五萬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雖不足上述規定的數額,但情節嚴重。使生產、工作受到重大損失的,也應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你字都簽了 只能期望這樓還是比較結實的就可以了
或者說是領導指示的雲雲
不過天天簽說自己什麼都不知道就說不過去了
祈禱吧
Ⅶ 第三方檢測機構責任心不強,應付等現象,我該怎麼辦
第三方檢測的確存在很多不負責任的現象,比如:樣品處理不規范,數據不準,檢測報告編制不合理等,這些相比較還能糾正,有些檢測機構甚至編造更改數據,出具的報告超出資質范圍,客戶拿到一份無效報告,造成很大負面影響。面對這些問題,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改觀:
1、有檢測需求時,一定聯系具備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最低要求具備所在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頒發的計量認證(CMA)。
2、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范圍需包含所要委託檢測的相關檢測項目和技術指標,否則技術具備檢測能力,也無法出具具備法律效力的檢測報告。
3、檢測報告封面必須加蓋資質認定(CMA、CNAS等)相關資質印章,如果只是檢測章或者公章,法律效力會受限,亦可以看報告數據出存在偏離資質認定范圍的可能。
4、出現第三方暗箱操作、弄虛作假的情況,如果有足夠證據,可以向省級質量技術監督局投訴。
5、需有一定的備樣意識,就是給自己留一份備樣,以便在產生糾紛時進行復測或者提交高級別實驗室仲裁檢測。
6、檢測需求如果只是需要技術參數,為了得到更准確的數據,一定要找相關領域檢測比較全面的第三方檢測機構。
以上建議,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Ⅷ 消防檢測公司會承擔什麼責任
如果虛假檢測的話,會承擔法律責任,這算作是出具假的文件證明的犯罪(無論是否發生火災)。
如果檢測報告與實際檢測情況差異較大,是要承擔吊銷營業執照和法律方面的風險。
提示:一般情況下沒有什麼事情。
Ⅸ 檢驗機構從事食品檢驗工作應當承擔什麼行政法律責任
食品檢驗機構接受企業委託和政府委託進行檢驗工作,其檢驗資格內是經質量技術監容督部門審查核准,並經國家質檢總局向社會公布的。因此,其檢驗工作的開展必須遵守有關行政法律規范的約束。主要有二個方面:第一,必須在國家審查核準的范圍內開展檢驗工作。超范圍檢驗的,其檢驗結果不具有法律上的證明效力。第二,必須按照檢驗方法標准,如實進行檢驗。不得偽造檢驗結果,不得出具虛假證明。所謂偽造檢驗結果,是指對未經檢驗的產品出具檢驗報告或未經檢驗的項目出具檢驗結論。所謂出具虛假證明,是指出具事實並存在的證明性文件,或與原檢驗結論不相符合的檢驗報告。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和《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實施意見》的規定,檢驗機構偽造檢驗數據或出具虛假證明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有權依法作出罰款、沒收違法所得、取消檢驗資格的行政處罰。
Ⅹ 第三方檢測機構未發現工程存在的問題怎麼索賠
您好,所提問題屬於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
1.第三方檢測機構所承擔的法律責任
依據《產品質量法》第五十七條規定,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認證機構出具的檢驗結果或者認證證明不實,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2. 施工單位所承擔的法律責任
依據《合同法》第281條 因施工人的原因致使建設工程質量不符合約定的,發包人有權要求施工人在合理期限內無償修理或者返工、改建。經過修理或者返工、改建後,造成逾期交付的,施工人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依據《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26規定,「施工單位對建設工程的施工質量負責。建設工程實行總承包的,總承包單位應當對全部建設工程質量負責;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施工、設備采購的一項或者多項實行總承包的,總承包單位應當對其承包的建設工程或者采購的設備的質量負責。」第二十七條規定,「總承包單位依法將建設工程分包給其他單位的,分包單位應當按照分包合同的約定對其分包工程的質量向總承包單位負責,總承包單位與分包單位對分包工程的質量承擔連帶責任。」第三十二條規定,「施工單位對施工中出現質量問題的建設工程或者竣工驗收不合格的建設工程,應當負責返修。
依據《建設工程合同司法解釋》第11條規定,「因承包人的過錯造成建設工程質量不符合約定,承包人拒絕返修、返工或者改建,發包人請求減少支付工程價款的,應予支持。」
以上就是對問題的回答,如果現實中您不幸遇到了相關的糾紛,其實對糾紛的解決辦法有很多,但如果您選擇走法律程序,最好委託專業律師提供法律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