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股公司的法律責任
① 關聯公司的法律責任
從純理論抄的角度而言,控制公司對從襲屬公司的控制無非採取兩種方式:一是操縱從屬公司的經營決策,二是控制從屬公司的財務。並且,以上兩方式往往是交織在一起使用的。
在第一種情況下,由於控制公司的操縱行為,使得從屬公司喪失或幾乎喪失了獨立的經營權,從屬公司的意志不再獨立。
在第二種情況下,控制公司一般是將從屬公司的財產像對待自己的財產一樣任意處置,從屬公司的財產不再獨立,從而使從屬公司喪失了獨立承擔責任的物質基礎。
出現以上兩種情形時,控制公司都應當對從屬公司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這是因為,由於控制行為的存在,已經使得控制公司與從屬公司之間形成了事實上的同一體,在這種情況下,「與其說控制公司對從屬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倒毋寧說是控制公司應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② 分公司和子公司的區別及其法律責任的承擔
分公司和子來公司的區別自:主要有設立方式不同、法律地位不同、受控制方式不同、承擔債務責任方式不同、訴訟中的法律效果不同。
子公司是指一定數額的股份被另一公司直接或依協議支配、控制的公司。
分公司是指在資金、業務、人事等方面受總公司管轄而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分支機構,在法律上、經濟上沒有獨立性,僅僅是總公司的附屬機構。
責任承擔:
子公司要承擔民事責任,分公司不承擔民事責任,其法律依據是我國《公司法》第13條的規定:「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分公司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公司可以設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企業法人資格,依法獨立地承擔民事責任」。
③ 集團公司法律責任有哪些
公司法抄里並沒有寫明集團公司的概襲念,
實際上集團公司也就是一個單獨的公司法人而已,只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有較多的下屬企業,或者關聯、控股公司,實質上構成一個利益群體.
集團公司的法律責任實際上跟一樓說的類似.
看它和相關企業是何關系,集團公司本身只多自身負責,如果相關公司為非公司法人,即集團公司的分公司,那麼集團公司將為該分公司的一切行為負責.
如果相關公司為子公司,如果集團公司已完成出資義務,則在其出資范圍內承擔責任.
④ 企業的法律責任
一、企業有關員工的法律責任:
1、必須為員工購買社會保險(包括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保險);
2、企業必須為員工簽訂勞動合同;
3、員工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
(4)控股公司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法定代表人作為公司股東或者股份公司發起人的法律責任
《公司法》規定,股東的主要義務有股東出資義務、不得濫用股東權利的義務、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有限責任)的義務、不得損害公司利益的義務等。
第二十八條股東應當按期足額繳納公司章程中規定的各自所認繳的出資額。股東以貨幣出資的,應當將貨幣出資足額存入有限責任公司在銀行開設的賬戶;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應當依法辦理其財產權的轉移手續。
股東不按照前款規定繳納出資的,除應當向公司足額繳納外,還應當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
第八十四條發起人不依照前款規定繳納出資的,應當按照發起人協議承擔違約責任。
第二十條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
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第二十一條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其關聯關系損害公司利益。
違反前款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⑤ 公司股東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公司股東承擔的責任有:
1.按期繳納所認繳的資本;
股東出資在注冊公版司的時候,會權選擇認繳出資額,先實繳一部分,剩餘部分則按期繳納,在公司章程規定的年限內,繳全注冊資本。
2.遵守公司章程;
企業應按照企業基本情況編制《公司章程》,股東和法人都必須要遵守公司章程上的條例。
3.公司注冊後、不能擅自抽回出資額;
4.追加出資額的義務及出資額的填補義務;
5.對公司債務負有限責任;
6.對公司及其他股東誠實信任。
不得對公司及其他股東弄虛作假、要實事求是。
⑥ 集團公司的法律責任
公司法里並沒有寫明集團公司的概念,
實際上集團公司也就是一個單獨的公司法人而已,只不過版在大多數情況權下有較多的下屬企業,或者關聯、控股公司,實質上構成一個利益群體.
集團公司的法律責任實際上跟一樓說的類似.
看它和相關企業是何關系,集團公司本身只多自身負責,如果相關公司為非公司法人,即集團公司的分公司,那麼集團公司將為該分公司的一切行為負責.
如果相關公司為子公司,如果集團公司已完成出資義務,則在其出資范圍內承擔責任.
⑦ 如何追究控股公司的連帶責任
控股公司是指通過持有某一公司一定數量的股份,而對該公司進行控制的公司。控股公司按控股方式,分為純粹控股公司和混合控股公司。純粹控股公司不直接從事生產經營業務,只是憑借持有其他公司的股份,進行資本營運。混合控股公司除通過控股進行資本營運外,也從事一些生產經營業務。 控股公司具有與兼並活動不同的若干特點: 1.它不需要100%地收購被控企業的股權,甚至不需收購半數股權就能實現有效控制; 2.它不用通告被兼並企業當局和經過艱苦的談判,只是通過購買股票,而通常可以分批購買,因此,實現控制手段最簡單; 3.控股公司控制下的各個企業,在法律上都是各自獨立的經濟實體,它們同控股公司在經濟責任上是完全獨立的,相互之間沒有連帶責任。因此,控股公司中各企業的風險責任不會相互轉嫁。 5.由於控股公司中各個企業都是獨立的,因此需要各自申報納稅,所以存在雙重納稅的可能。 此外,控股公司在組織上也較兼並公司鬆散。
⑧ 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責任和義務
兩者是獨立的法人,法律未規定相互之間的權利義務,應視兩者之間簽訂的合同具體而定。
兩者關系
1、子公司受母公司的實際控制
母公司對子公司的重大事項擁有實際決定權,能夠決定子公司董事會的組成,可以直接行使權力任命董事會董事。
2、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關系基於股份的佔有或控制協議而產生
一般說來,擁有股份多的股東對公司事務具有更大的決定權。因此,一個公司如果擁有了另一個公司50%以上的股份,就能夠對該公司實行實際控制。在實踐中,大多數公司的股份較為分散,因此,只要擁有一定比例以上的股份就能取得控制地位。除控制股份之外,通過訂立某些特殊的契約或協議,也可以使某一個公司控制另一個公司。
3、母公司、子公司各為獨立的法人
子公司雖然處於受母公司實際控制的地位,在許多方面受到母公司的制約和管理,有的甚至實際上類似於母公司的分支機構,但在法律上,子公司屬於獨立的法人,以自己的名義從事經營活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子公司有自己的公司章程,有董事會等公司經營決策機構。子公司有自己的獨立財產,其實際佔有、使用的財產屬於子公司,有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子公司和母公司各以自己全部財產為限承擔各自的責任,互不連帶。
母公司作為子公司的最大股東,僅以其對子公司的出資額為限對子公司在經營活動中的債務承擔責任。設立子公司必須嚴格按照設立公司的要求提出申請,依法取得營業執照、辦理相關手續後方可營業。
(8)控股公司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一、總公司與分公司
1、概念
總公司管理分公司,對所屬分公司在生產經營、資金調度、人事管理等方面行使指揮、管理、監督的權利,具有法人資格,可以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分公司是與總公司相對應的法律概念,是指在業務、資金、人事等方面受總公司管理,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分支機構。分公司在法律、經濟上沒有獨立性,屬於總公司的附屬機構。
2、聯系與區別
(1)分公司沒有自己的獨立財產,其實際佔有、使用的財產是總公司財產的一部分,列入總公司的資產負債表。
(2)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不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3)分公司的設立程序與一般意義上的公司設立程序不同,設立分公司只需辦理簡單的登記和開業手續。
(4)分公司沒有自己的公司章程,沒有董事會等公司經營決策機構。
(5)分公司名稱為總公司名稱後加分公司字樣,其名稱中雖有公司字樣,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司。
二、子公司與分公司
1、設立方式不同。
子公司由公司股東按照《公司法》的規定設立,應當符合《公司法》對公司設立條件和投資方式的要求。分公司由總公司在其住所地之外向當地工商機關申請設立,屬於設立公司分支機構。
2、法律地位不同。
子公司是獨立的法人,具有法人資格,擁有獨立的名稱、公司章程和組織機構,對外以自己的名義從事經營活動。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沒有獨立的名稱、公司章程和組織機構,以總公司分支機構的名義從事經營活動。
3、受控制方式不同。
母公司對子公司一般不直接控制,而是通過任免子公司董事會成員、作出投資決策等方式影響子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分公司的人事、業務、財產受總公司的直接控制,在總公司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活動。
5、承擔債務責任方式不同。
子公司作為獨立的法人,以子公司的全部財產為限對其債務承擔責任。分公司由於沒有自己獨立的財產,與總公司在財務上統一核算,因此,其經營債務由總公司負責清償,即總公司以其全部財產為限對分公司在經營活動中的債務承擔責任。
5、領取的營業執照不同。
子公司領取的是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有法定代表人姓名字樣。分公司領取的是營業執照,有負責人字樣。
6、產品包裝標注不同。
子公司在產品外包裝上必須標注自己的名稱和住所。分公司可以標注自己的名稱、住所,也可以同時標注總公司的名稱、住所,還可以只標注總公司的名稱、住所。
⑨ 實際控制人的法律責任:
實際控制人的法律責任主要包括:1、特定情形下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賠償責任;2、特定情形下對所控制的營利法人承擔賠償責任;3、配合法院的調查詢問;4、特定情形下被施以失信懲戒;5、特定情形下的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條第二款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條第三款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