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違法董事長的法律責任
㈠ 董事長應該負哪些法律責任
在刑法裡面規定了一些單位犯罪,如果相關的違法活動觸犯了刑法,則法人代表也會被判刑。
㈡ 公司違法董事長和法人誰的責任大
兩個根本不是一個法律概念.......
企業法人,在法律上指的是企業本身,自然人不可專能成為法人屬,只能成為法人代表
董事長則是公司董事會設立的最高職務,只能是自然人擔任
法人代表和董事長對比的話,董事長的權利明顯高於法人代表,董事長是公司最高的管理者,而法人代表是公司的負責人,一般來說,董事長同時可以是法人代表,但法人代表未必是董事長
基本上董事長的擔任,要麼是其持有絕對的股份,或者他代表了大多數股份(即持有相當份額股票的股東提名),而法人代表有可能是股東會授權的
㈢ 公司活動嚴重觸犯刑法,而董事長不知情,董事長犯罪了嗎
1-董事長如果並未在總經理犯罪活動中提供任何便利,不應當承擔刑事責任專,總經理屬於個人屬犯罪;
2-你是想說生產、銷售偽劣產品之類的么?屬於單位犯罪的話,董事長作為直接負責人員的話,應當追究相應的刑事責任。不過有些不理解你說的「非故意人為因素」。
補充回答:
如果董事長確實不知情,也未提供任何職務便利,參與到犯罪行為中,則不應當承擔刑事責任。如確如你所說,有失察之責,但也不應當因總經理的個人行為而視為共犯承擔責任。
不過畢竟不知道你所談及的涉嫌罪名為何,畢竟不同刑法罪責對於其構成要件不盡相同,還需要結合犯罪事實,進一步加以認定。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點擊下面的「選為滿意答案」按鈕,謝謝您!
㈣ 公司違法經營,董事長有責任嗎
除非有相反證據證明你對此事毫不知情,否則一般來講是有責任的
㈤ 董事長和法人誰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以法人代表的身份進行的民事行為所承擔的責任都由法人承擔。但行使與法人代表身份無關的民事行為而承擔的責任由自己承擔,法人代錶行使代表權違法法律法規存在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責任。要看具體事項,一般在公司章程規定職責范圍內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20條
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 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㈥ 董事長的刑事風險有哪些
董事長法律風險對於企業、社會和個人都有巨大的破壞力。對於企業而言,由於董事長掌握著公司的控制權,其一舉一動決定公司的生死存亡,董事長法律風險往往會引起公司信任危機爆發,從而引發資金鏈斷裂等一系列連鎖反應。對於社會而言,董事長法律風險往往涉及到利益的方方面面,從上下游的經銷商供貨商到公司的顧客到公司的員工,影響巨大,而且董事長法律風險總是被觸發,其他的經營主體就會進行財產轉移和消極經營,這對經濟發展無疑是重大創傷。對於個人而言,董事長是社會精英和中堅力量,其面臨法律風險是對人才的浪費,更何況會導致財產減損、身陷囹圄。
宏觀法律風險的來源主要有:1、法律變遷。我國法律制度當前正處於快速建設中,法律制度的立改廢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存續,與此相比,董事長的行動方案或行為也會合法或灰色演變為違法發甚至犯罪。例如企業對公眾發行股票,在1993年前是是不禁止的,1993年後則須經批准,而到1997年卻被列入犯罪。又如惡意欠薪,2011年只承擔行政責任,而2011年後上升為刑事處罰。2、法律不確定性。首先是立法技術差所引起的法律文字表達有歧義、法條之間自相矛盾,其次是由於地域差別,法官和執法機關在法律適用上往往差別很大,第三由於業務水平差別,不同法官和執法機關有不同法律選擇。最後是非法律因素如政治因素的影響。3、法律過嚴。目前中國經濟生活中行為的不規范性是一種普遍的現象,這就顯示法律規則本身以及支持條件出了問題,由於司法資源的有限性,司法機關會進行選擇性執法,抓你肯定沒錯,不抓你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從而為普遍違法的董事長增加了難確定的因素。4、經濟轉型。由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二十年,我國大體經歷了價格雙軌制、增量改革、試驗性改革、微觀改革走在宏觀改革前面、經濟改革走在政治改革之前五個歷程,每一個歷程對於董事長來說都充滿法律風險。5、政治轉型。政治轉型在宏觀上由以階級斗爭為綱轉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微觀上體現為地方官員圍繞GDP進行的晉升錦標賽模式,如果公司成為官員為升遷而確定的政績工程,則其因非常規經營而存在大量法律風險,此外,官員為升遷導致的財政虛空會採取贊助、查稅、行政處罰等方式轉嫁給公司。6、政策調控。我國的政策在發展中處於重要地位,甚至決定各個領域的走向,「生於政策、死於政策」是很多董事長的真實寫照。由於政策具有隨意性大、變動頻繁、可能超前或滯後、政策歧視等特性,會使董事長面臨大量法律風險。7、民營企業不公平待遇。民營企業在准入環境、融資環境、行政環境等諸多方面受到法律行政法規的限制,但往往會突破這些限制,從而導致很大的法律風險。
微觀法律風險的主要來源有:1、依附權力。官員通過權力尋租獲得利益,企業通過政府支持高歌猛進,一旦所攀附的權貴倒台,董事長很難置身事外。2、產權不清。由於合夥企業與公司制企混同、股份結構不合理、公司財產與個人家庭財產混同、隱名股東與名義股東混同、借貸關系與股東關系混同、重組整合存在產權不清等問題,從而導致董事長法律風險。3、非法經營。一是走私,利用境內外產品的差價,大肆走私,擾亂國內市場,偷逃國家關稅,謀取巨額暴利;二是涉黑,如組織賣淫、賭博,大都與黑社會性質組織有關;三是傳銷。傳銷活動不僅騙人錢財,而且危害社會穩定,顛覆社會道德。4、侵佔挪用。許多董事長尤其是民營企業,不區分企業和個人財產,隨意從企業取用,還有企業無視企業管理制度,在自己控制的多家企業之間隨意調撥使用資金,而不知道如此做法屬於侵佔挪用。5、弄虛作假。有的董事長為了企業做大做強,往往虛報虛構注冊資本或者抽逃注冊資本,有的董事長為了上市進行虛假操作包裝,上市後又進行虛假報表進行虛假陳述,或者直接操控市場價格。6、偷逃稅收。偷稅漏稅是企業的紅線。有的虛開增值稅發票,有的虛開抵扣稅發票,而且呈專業化企業化規模化趨勢。7、非法融資。有的盲目擴張或者管理不善導致資金緊張而騙取銀行貸款構成貸款詐騙罪,有的利用信用證的時間差採取變通方式融資構成信用證詐騙罪,有的承諾高息吸收社會資金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有的向社會作出無法實現的承諾非法集資構成集資詐騙罪。8、合同詐騙。通過誇大事實或隱瞞真相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一旦合同無法履行,就會構成合同詐騙。9、對抗國家。長期生活在特權圈子容易滋生法外犯事不受處罰的幻覺,並在官匪勾結的籠罩下走上尋釁滋事、妨害作證私藏槍支彈葯甚至黑社會犯罪的道路。10、跳槽辭職。如果尚未脫離關系從事與原公司業務相關,會承擔公司法所規定的法律責任,如果利在原公司的核心技術和核心資源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11、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結構要明確股東、董事和經理人員的權利義務關系,否則極易導致犯罪。
㈦ 公司違法法人代表承擔什麼責任
【法律分析】
如果法定代表人在從事民商活動中有違反法律規定的情形,法定代表人有可能承擔如下民事法律責任:
1、因經營過錯向公司承擔民事賠償責任2、法定代表人因單獨或者共同侵害公司財產需承擔侵權法律責任3、因違法行為而受到的罰款、拘留甚至刑事處罰的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三條 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第十三條 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長、執行董事或者經理擔任,並依法登記。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應當辦理變更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