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民事法律效力和合同法的區別

民事法律效力和合同法的區別

發布時間: 2022-03-13 04:39:56

㈠ 合同效力和民事法律行為效力

合同效力是法律賦予依法成立的合同所產生的約束力。
合同效力,指依法成立受法律保護的合同,對合同當事人產生的必須履行其合同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合同的法律拘束力,即法律效力。這個"法律效力"不是說合同本身是法律,而是說由於合同當事人的意志符合國家意志和社會利益,國家賦予當事人的意志以拘束力,要求合同當事人嚴格履行合同,否則即依靠國家強制力,要當事人履行合同並承擔違約責任。
合同的效力可分為四大類,即:有效合同,無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可變更、可撤銷合同,合國效力的表現。

民事法律行為,一般稱法律行為,是指民事主體為了設立、變更或者終止民事法律關系而實施的行為,按不同標准可以進行不同分類,在我國,民事立法確認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用的形式包括明示形式和默示兩大類。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規定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具體包括:行為人合格、意思表示真實、內容合法和形式合法。在實施民事法律行為過程中,約定某種客觀情況作為所附條件或所附期限而影響其效力的民事法律行為,約定條件的叫做附條件民事法律行為,而約定期限的即為附期限民事法律行為。
認定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分為以下三種情況:(1)因欠缺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而實施的民事行為稱為「無效民事行為」;(2)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針對欠缺有效條件而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銷的民事行為稱為「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3)法律行為雖已成立,但是否生效尚不確定,有待享有形成權的第三人作出追認或者拒絕的意思表示使之有效或無效的法律行為,這種法律行為稱為「效力待定的法律行為」。

㈡ 協議和合同在法律上有什麼區別

從其區別角度來說,協議是簽訂合同的基礎,合同又是協議的具體化。所謂協專議是指有關國家屬、政黨、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者個人,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訂立的一種具有政治、經濟或其關系的契約。合同與協議雖然有其共同之處,但兩者也有其明顯區別。合同的特點是明確、詳細、具體,並規定有違約責任;而協議的特點是沒有具體標的、簡單、概括、原則,不涉及違約責任。合同與協議是兩個既有共同點又有區別的概念,不能只從名稱上來區分,而應該根據其實質內容來確定。如果協議的內容寫得比較明確、具體、詳細、齊全,並涉及到違約責任,即使其名稱寫的是協議,也是合同;如果合同的內容寫得比較概括、原則、很不具體,也不涉及違約責任,即使其名稱寫的是合同,也不能稱其為合同,而是協議。

㈢ 協議和合同有一樣的法律效力嗎

合同與協議都具有一樣的法律效力。合同與協議有效的條件主要有: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當事人各方意思表示真實且一致;
3、協議書內容與簽訂程序均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九十條
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當事人均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合同成立。在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合同法中一人以上和兩人以上的區別及法律效力

合同法中一人以上和兩人以上的合同主體沒有區別,都是合同主體版,簽字或者蓋章後就產生權法律效力。
《合同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合同法》第三條規定: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

㈤ 法律效益和法律效力的區別,一般說合同的話,是指具有法律效力嗎

你好,大律師網 小編為你解釋:以下回答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法律效力,是指法內律所蘊涵的、相對容於一定的對象(與范圍)的作用力。
法律效益,指法律的實施是否給人們或社會帶來某種有效的利益和好處,是否滿足了人們或社會的某種需要或目的。
舉例:效力,比如法律規定你必須納稅,你不納稅就處罰你。
效益,比如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未成年人,給未成年人法律效益。

㈥ 協議與合同的法律效力有什麼區別

協議與合同的法律效力區別如下:1、性質不同,合同雙方的意思都表示一致而達成的一種契約;2、效力不同,需要公證的協議只是把協議的效力固定並強化;3、法律效應不同,訂立協議書,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從制度上乃至法律上,把雙方協議所承擔的責任固定下來。合同的特點是明確、詳細、具體,並有違約責任;而協議的特點是沒有具體標的、簡單、概括、原則,不涉及違約責任。合同是平等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協議是簽訂合同的基礎,合同又是協議的具體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四條
合同是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
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有關該身份關系的法律規定;沒有規定的,可以根據其性質參照適用本編規定。

㈦ 什麼養的合同和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如何判斷合同與協議在法律效力上有哪些區別

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是指合同發生法律效力普遍應具備的條件。
合同是雙方或多方的民事行為,有效合同是合法的民事行為即民事法律行為,因此民事法律行為應具備的條件,也就是合同生效的一般條件。
《民法通則》第55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2)意思表示真實;(3)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

協議是合同的同義詞,但在法律規范上多用合同一詞。我國合同法上所說的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由此可見,合同就是具有特定內容的協議,同樣具備上述特徵的協議就是合同。 實踐中,合同可以以不同的名稱出現,如合同,合同書,協議,協議書,備忘錄,名字並不重要,關鍵是看其內容。但在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協議」是個特定的概念

㈧ 合同法和經濟合同法有什麼區別經濟合同法現在還有效嗎

目前已經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這個概念,此法律已經被《中華版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所權代替。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1999年3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十五號公布 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附 則
第四百二十八條 本法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經濟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合同法》同時廢止。

㈨ 合同和協議有什麼異同兩者的法律效力是一樣的嗎

協議與合同有什麼區別 ?

答:合同與協議是同一概念,協議是人們一種習慣上的叫法,類似的提法還有契約,如房契、地契。

合同法第2條對合同所作的定義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由此可見,合同就是具有特定內容的協議,用來約定當事人相互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同樣具備上述特徵的協議就是合同。實踐中,合同可以以不同的名稱出現,如合同,合同書,協議,協議書,備忘錄,名字並不重要,關鍵是看其內容。

熱點內容
工商法人變更表 發布:2025-05-15 22:29:27 瀏覽:675
法律知識講座讀後感350 發布:2025-05-15 22:25:45 瀏覽:933
法官龍井 發布:2025-05-15 21:54:47 瀏覽:464
民法典企業培訓 發布:2025-05-15 21:37:16 瀏覽:142
婚前房產婚後公證給女方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15 21:35:56 瀏覽:533
文化和道德關系 發布:2025-05-15 21:24:04 瀏覽:207
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系條例施行細則 發布:2025-05-15 21:23:28 瀏覽:94
刑事訴訟法第7條 發布:2025-05-15 21:23:05 瀏覽:427
井研縣律師 發布:2025-05-15 20:50:58 瀏覽:437
高景芳法學 發布:2025-05-15 20:43:03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