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微傷幾天過後不追究法律責任
⑴ 輕微傷拒不賠償怎麼追究法律責任
明智的做法還是賠錢的好,把人打成輕微傷肯定是違法行為,只要對方得到法院的判決,可以強制執行,法院可以強制執行任何一人的財產用於賠償受害人。
輕微傷的賠償主要有:1、醫療費;2、護理費;3、伙食補助費;4、誤工費。只要把這些進行賠償就可以了。對賴著不出院的人也有辦法,就是不理他也不賠他,等著他出院後到法院起訴;起訴後,你方要求技術鑒定,評估對方傷情應當住院幾天。
鑒定後,超出鑒定天數的住院費、醫療費、誤工費、伙食補助金等,由對方自己承擔;你方只承擔法律規定的住院期的損失。輕微傷需要住院的時間是有標準的。
⑵ 輕傷多久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
故意傷害致人輕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罪經過五年不再追究刑事責任。根據刑法規定,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犯罪經過五年不再追訴。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⑶ 和別人打架無意傷害,對方不追究責任,刑事拘留多少天
刑拘是要追究刑事責任被判刑的,如果是行政拘留,你可能被拘留15天完事。達到了追究刑事責任的程度,既然是對方不追究你的責任不告你,但法律是不允許的,司法機關認為必須追究的你的刑事責任的話,對方不告你一樣追究你的刑事責任。
⑷ 法律上沒有構成輕微傷但是多次進行毆打六個月以上真的不再追究法律責任嗎
沒有構成輕微傷,但毆打人不對甚至多達六個月以上,對他人身心身體都造成傷害,也要追究法律責任對於慣犯行政處罰或追究法律責任。
⑸ 輕微傷從報案到結案多長時間
輕微傷從報案到結案多長時間,沒有統一的標准,要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輕微傷的不是刑事案件,可以直接起訴要求賠償的。輕微傷屬於刑事自訴的范疇,可以提起自訴要求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當然公安機關也有權利進行治安處罰。
法律分析
輕微傷涉及到復雜的案件是需要延長審理期限的,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適用特別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或公告期滿後三十日內審結;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上述審限的,報本院院長批准。醫療費的賠償數額,按照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實際發生的數額確定。器官功能恢復訓練所必要的康復費、適當的整容費以及其他後續治療費,賠償權利人可以待實際發生後另行起訴。但根據醫療證明或者鑒定結論確定必然發生的費用,可以與已經發生的醫療費一並予以賠償。護理期限應計算至受害人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時止。受害人因殘疾不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據其年齡、健康狀況等因素確定合理的護理期限,但最長不超過二十年。需要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必須是造成了輕傷以上的傷害,而對於輕微傷是不追究相關刑事責任的,對於相關案件的處理,應當嚴格基於實際的犯罪事實後果來進行賠償處理,具體情況結合實際而定。
法律依據
《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一百六十五條 公安機關辦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過三十日;案情重大、復雜的,經上一級公安機關批准,可以延長三十日。辦理其他行政案件,有法定辦案期限的,按照相關法律規定辦理。為了查明案情進行鑒定的期間,不計入辦案期限。對因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不明或者逃跑等客觀原因造成案件在法定期限內無法作出行政處理決定的,公安機關應當繼續進行調查取證,並向被侵害人說明情況,及時依法作出處理決定。
⑹ 輕微傷就不能追究刑事責任 嗎
對於故意毆打、傷害違法行為,不構成輕傷的按照治安案件處罰,不追究刑事責任,若隨意毆打他人,破壞社會秩序,致二人以上輕微傷的,則構成尋釁滋事罪。
《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三條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一)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
(二)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或者六十周歲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尋釁滋事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條隨意毆打他人,破壞社會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節惡劣」:
(一)致一人以上輕傷或者二人以上輕微傷的;
(二)引起他人精神失常、自殺等嚴重後果的;
(三)多次隨意毆打他人的;
(四)持凶器隨意毆打他人的;
(五)隨意毆打精神病人、殘疾人、流浪乞討人員、老年人、孕婦、未成年人,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
(六)在公共場所隨意毆打他人,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七)其他情節惡劣的情形。
(6)輕微傷幾天過後不追究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對故意傷害罪中傷害的分析
故意傷害罪中的傷害,並不包括輕微傷害在內,在一般情況下,對被害人造成的損傷是輕傷還是輕微傷,決定了對人應否追究刑事責任,應否認定為故意傷害罪。
因此,區分輕傷害與輕微傷害的界限是有十分重要意義的,區分輕傷害和輕微傷害主要應根據以下原則來進行:凡是損傷伴有輕度器官功能障礙,受傷當時或治療過程中對生命均無危險,或治療後只使勞動能力有輕度下降的,都屬於輕傷。
凡是損傷僅僅引起機體暫時和輕微的反應,基本不影響器官功能,一般均能自行修復的,就屬於輕微傷害(表皮擦傷、剝脫、小范圍的皮下血腫以及一些極輕微的骨折等),輕傷害與輕微傷害區別的主要標志之一,就是看其能否由行修復。
⑺ 輕微傷立案後多長時間無法定罪
根據法律規定,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造成輕微傷的,行為人承擔的是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並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也就沒有立案後多久無效的問題了。只有刑事案件才會有立案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治安管理處罰法》四十三條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一)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二)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或者六十周歲以上的人的;(三)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
⑻ 輕微傷可以追究刑事責任嗎
輕微傷不構成刑事案件,沒有刑事責任。
一般輕微傷可以由公安進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後不再處罰;若調解不成可處罰款或15天以下行政拘留。輕微傷是各種外界因素作用於人體,造成局部組織、器官結構的輕微損害或輕度短暫功能障礙的損傷。一般輕微傷癒合後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及容貌體態無影響或影響輕微。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屬於自訴案件,自訴案件主要還是鼓勵和解,所以原告只要自願撤訴被告就不必負法律責任,在實踐中,如果真的是輕微傷,一般只要達成了賠償協議並執行了,一般不會判刑。所以輕微傷最好的辦法就是和對方協商賠償解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三條 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並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並處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一)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
(二)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14周歲的人或者60周歲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⑼ 對方是輕微傷,我要負什麼責任
按照你所描述的,屬於正當防衛不應承擔責任。有什麼疑問,你也可以搜索一下我用戶名中的網站,那裡有很多律師可以為您提供免費的咨詢,希望能夠幫到您!
⑽ 輕微傷獲賠後還能保留追求法律責任的權利嗎
輕微傷就是拘留,既然已經賠償,這事估計已經結束,再追究責任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