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正法法律知識
❶ 社區矯正法共有多少條
法律分析:社區矯正法共有九章六十三條。分為總則,機構、人員和職責,決定和接收,監督管理,教育幫扶,解除和終止,未成年人社區矯正特別規定,法律責任,附則,共九章63條。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 第一條 為了推進和規范社區矯正工作,保障刑事判決、刑事裁定和暫予監外執行決定的正確執行,提高教育矯正質量,促進社區矯正對象順利融入社會,預防和減少犯罪,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❷ 社區矯正法
社區矯正的操作工作是司法行政機關牽頭,公安機關現在處於配合監督的位置、檢察院理論上是獨立監督的主體,因為社區矯正仍是一種刑罰執行的方式。一般在市裡,各個區都有司法局,具體的矯正工作都是有接到的基層司法所來執行的。社區矯正局如果真有一天成為了現實,我覺得也應該是設在司法局裡的一個職能部門,如果這樣統一起來就可以把司法局裡的安幫辦了等一些小的部門拿在社區矯正局的名下。
社區矯正局其實不用另起爐灶。
❸ 社區矯正人員要學習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有三方面:
1、是加強法制意識的培養,在學習社區矯正有關規定的基礎上,主要組織學習了《刑法》、《刑事訴訟法》中的相關規定,以矯正對象提問的方式,切實法律層面的困惑和問題。
2、是促進自我意識的覺醒,要求矯正對象在矯正期間遵守法律、法規規定,從思想上樹立反省意識,積極改正錯誤的觀點和行為,從而達到一個合格、模範公民的標准。
3、是樹立不斷學習的意識,要求矯正對象在矯正期間自覺加強各方面的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法制觀,不斷完善自身,加強人格塑造,為順利融入社會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司法所工作人員以教育與溝通相結合的形式了解了各位矯正對象的生活情況。通過學習,社區矯正對象一致表示,一定按照相關法規好好改造自己,爭做遵紀守法的公民。
(3)矯正法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社區矯正
是指針對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裁定假釋、暫予監外執行這四類犯罪行為較輕的對象所實施的非監禁性矯正刑罰。
社區矯正實施的最初原因是為緩解監獄罪犯過多而產生的壓力。其目的是為通過政府、社會以及愛心人士的幫助,使矯正對象改正惡習,並幫助他們重新回歸社會。社區矯正其非監禁刑罰的性質可以使其在不脫離社會、不脫離生活的情況下,並藉助政府、社區、社會愛心人士以及親人的幫助下能更好的適應社會並且回歸社會,實現再社會化的過程。2003年全國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和山東6個省市實行社區矯正工作試點,已推廣至全國。
❹ 社區矯正法實施辦法
社區矯正法實施辦法具體如下:
1、為依法規范實施社區矯正,將社區矯正人員改造成為守法公民;
2、司法行政機關負責指導管理、組織實施社區矯正工作。人民法院對符合社區矯正適用條件的被告人、罪犯依法作出判決、裁定或者決定;
人民檢察院對社區矯正各執法環節依法實行法律監督;公安機關對違反治安管理規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區矯正人員及時依法處理;
3、縣級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機構對社區矯正人員進行監督管理和教育幫助。司法所承擔社區矯正日常工作。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在社區矯正機構的組織指導下參與社區矯正工作。有關部門、村(居)民委員會、社區矯正人員所在單位、就讀學校、家庭成員或者監護人、保證人等協助社區矯正機構進行社區矯正;
4、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監獄對擬適用社區矯正的被告人、罪犯,需要調查其對所居住社區影響的,可以委託縣級司法行政機關進行調查評估。受委託的司法行政機關應當根據委託機關的要求,對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居所情況、家庭和社會關系、一貫表現、犯罪行為的後果和影響、居住地村(居)民委員會和被害人意見、擬禁止的事項等進行調查了解,形成評估意見,及時提交委託機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第六條 社區矯正人員應當自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生效之日或者離開監所之日起10日內到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報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及時為其辦理登記接收手續,並告知其3日內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區矯正。發現社區矯正人員未按規定時間報到的,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及時組織查找,並通報決定機關。
❺ 社區矯正所涉及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刑法 刑事訴訟法 社區矯正法 社區矯正法實施辦法 本省的社區矯正法實施細則
❻ 社區司法矯正相關知識
有一本書關於社區矯正的書 記住里邊的意義 和工作內容 大都是選擇題
❼ 社區矯正法實施辦法是什麼
社區矯正法實施辦法
第一條為依法規范實施社區矯正,將社區矯正人員改造成為守法公民,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有關法律規定,結合社區矯正工作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司法行政機關負責指導管理、組織實施社區矯正工作。
人民法院對符合社區矯正適用條件的被告人、罪犯依法作出判決、裁定或者決定。
人民檢察院對社區矯正各執法環節依法實行法律監督。
公安機關對違反治安管理規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區矯正人員及時依法處理。
第三條縣級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機構對社區矯正人員進行監督管理和教育幫助。司法所承擔社區矯正日常工作。
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在社區矯正機構的組織指導下參與社區矯正工作。
有關部門、村(居)民委員會、社區矯正人員所在單位、就讀學校、家庭成員或者監護人、保證人等協助社區矯正機構進行社區矯正。
第四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監獄對擬適用社區矯正的被告人、罪犯,需要調查其對所居住社區影響的,可以委託縣級司法行政機關進行調查評估。
受委託的司法行政機關應當根據委託機關的要求,對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居所情況、家庭和社會關系、一貫表現、犯罪行為的後果和影響、居住地村(居)民委員會和被害人意見、擬禁止的事項等進行調查了解,形成評估意見,及時提交委託機關。
第五條對於適用社區矯正的罪犯,人民法院、公安機關、監獄應當核實其居住地,在向其宣判時或者在其離開監所之前,書面告知其到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報到的時間期限以及逾期報到的後果,並通知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在判決、裁定生效起3個工作日內,送達判決書、裁定書、決定書、執行通知書、假釋證明書副本等法律文書,同時抄送其居住地縣級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收到法律文書後,應當在3個工作日內送達回執。
第六條社區矯正人員應當自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生效之日或者離開監所之日起10日內到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報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及時為其辦理登記接收手續,並告知其3日內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區矯正。發現社區矯正人員未按規定時間報到的,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及時組織查找,並通報決定機關。
暫予監外執行的社區矯正人員,由交付執行的監獄、看守所將其押送至居住地,與縣級司法行政機關辦理交接手續。罪犯服刑地與居住地不在同一省、自治區、直轄市,需要回居住地暫予監外執行的,服刑地的省級監獄管理機關、公安機關監所管理部門應當書面通知罪犯居住地的同級監獄管理機關、公安機關監所管理部門,指定一所監獄、看守所接收罪犯檔案,負責辦理罪犯收監、釋放等手續。人民法院決定暫予監外執行的,應當通知其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派員到庭辦理交接手續。
第七條司法所接收社區矯正人員後,應當及時向社區矯正人員宣告判決書、裁定書、決定書、執行通知書等有關法律文書的主要內容;社區矯正期限;社區矯正人員應當遵守的規定、被禁止的事項以及違反規定的法律後果;社區矯正人員依法享有的權利和被限制行使的權利;矯正小組人員組成及職責等有關事項。
宣告由司法所工作人員主持,矯正小組成員及其他相關人員到場,按照規定程序進行。
第八條司法所應當為社區矯正人員確定專門的矯正小組。矯正小組由司法所工作人員擔任組長,由本辦法第三條第二、第三款所列相關人員組成。社區矯正人員為女性的,矯正小組應當有女性成員。
司法所應當與矯正小組簽訂矯正責任書,根據小組成員所在單位和身份,明確各自的責任和義務,確保各項矯正措施落實。
第九條司法所應當為社區矯正人員制定矯正方案,在對社區矯正人員被判處的刑罰種類、犯罪情況、悔罪表現、個性特徵和生活環境等情況進行綜合評估的基礎上,制定有針對性的監管、教育和幫助措施。根據矯正方案的實施效果,適時予以調整。
第十條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為社區矯正人員建立社區矯正執行檔案,包括適用社區矯正的法律文書,以及接收、監管審批、處罰、收監執行、解除矯正等有關社區矯正執行活動的法律文書。
司法所應當建立社區矯正工作檔案,包括司法所和矯正小組進行社區矯正的工作記錄,社區矯正人員接受社區矯正的相關材料等。同時留存社區矯正執行檔案副本。
❽ 社區矯正法心得怎麼寫
摘要 原發布者:樂圖數據
❾ 社區矯正工作相關法律法規
我國目前沒有社區矯正方面的法律。這只是學著們從國外引進的一個概念,並未得到我國立法的認同,目前實踐中做這方面嘗試的,都是各地自己的一些做法,屬於「土政策」——雖然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但有著實際的效果。
❿ 社區矯正法律知識有哪些
一、社區矯正適用對象有哪些
社區矯正是一個外來語,是西方國家首先推行的一種刑事執法模式,我國於2003年開始社區矯正試點工作,2009年在全國全面試行。所謂社區矯正是指與監禁刑罰執行對應的一種非監禁刑罰執行方式,即將符合法定條件的罪犯置於社區內,由專門的國家機關在有關部門、社會組織和志願者的協助下,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內,不脫離社會,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目前,我國社區矯正的對象包括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裁定假釋、暫予監外執行以及被剝奪政治權利在社會服刑的5種罪犯。
二、社區矯正制度在實踐工作中所面臨的主要困難及解決辦法:
1、我國社區矯正試點工作針對的五類對象:「管制,緩刑,假釋,監外執行和剝奪政治權利,這五類對象都應當公安機關來具體執行。但是在實踐上矯正工作成立了矯正小組,具體工作卻是集中在司法局及下屬的司法所。這些司法行政機關在行使職權的時候既沒有法律的明文規定,沒有政府發文,只有「兩院兩部」《關於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的通知》、《關於擴大社區矯正試點范圍的通知》以及2009年出台的《關於在全國試行社區矯正工作的意見》。在美國,許多州制定通過了自己專門的《社區矯正法》。以俄勒岡州舉例來看,該州的《社區矯正法》就矯正機關設立、矯正工作人員職責、以及縣與州在社區矯正工作中的關系都做了詳細規定。建立和完善相關社區矯正法律制度,及早出台切實可行具有實際操作性的法規是推進社區矯正工作的當務之急。一是對現在的《刑法》、《監獄法》和《治安處罰法》等基本法律進行修改;二是制定《社區矯正法》,明確社區矯正的性質以及在我國刑罰體系中的地位和適用對象,明確社區矯正的執法主體、適用條件、適用程序;明確矯正機構與公、檢、法機關相互協調、配合機制。
2、基層司法單位和法院的銜接不夠完善。比如判處管制、被宣告緩刑由人民法院直接作出,人民法院在判處生效後七日內,以特快專遞的方式向罪犯長期固定居住地的司法局基層單位郵寄相關法律文書,但是由於客觀原因,法律文書不能及時送達;比如基層法院在判決緩刑的時候,經常出現被判處緩刑人員不到居住地或者變更居住地以逃避矯正等問題。對於在實踐中的銜接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建議法院明確送達日期,通過法院快遞的方式及時將社區矯正對象的基本檔案送達司法局或者學習一些區縣法院的做法,判決文書及矯正對象的基本檔案可以由司法所當庭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