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口頭協議有法律效力民法通則

口頭協議有法律效力民法通則

發布時間: 2022-03-15 03:10:14

Ⅰ 這樣的口頭協議有法律效力

口頭協議有效。
民事法律規定,訂立合同的形式有兩種:第一種是口專頭形式,第二種則是屬書面形式。以口頭形式訂立的協議或者合同,只要是出於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則為有效的。例外情形:當法律明確約定合同的形式是要式合同,即必須簽訂書面合同形式的,若當事人只作出口頭表達,未簽訂要式的書面合同的,視為未達成協議。_

Ⅱ 關於口頭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問題!

如果有證據能證明存在口頭協議,口頭協議具有法律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
第四十四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
但如果沒有人證(兩個以上無利害關系的人)和無證來證明口頭協議的存在,是很難認定有口頭協議的。

(2)口頭協議有法律效力民法通則擴展閱讀:

概念:口頭協議是協議的一種,但有其非常明顯的局限性,它是指不用書面的形式,通過口頭達成的協議,這種協議一般是有法律效應的。

口頭協議與書面形式的合同相對應。

法律規定有些種類的合同是必須用書面方式簽定的,否則一定要有第三方當事人證明或口供.

口頭協議也是合同形式中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條關於「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的規定。

人們除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採用書面形式的合同外,均可採用口頭形式訂立合同或協議。

口頭協議,只要其內容不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一方沒有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雙方不是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雙方不是以合法的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沒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訂立合同的主體具有民事行為能力和民事權利能力;

意思表示真實,這個合同就成立並具有法律效力,受法律保護。

Ⅲ 請問口頭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口頭協議有效。
民事法律規定,訂立合同的形式有兩種:第一種是口頭回形式,第二答種則是書面形式。以口頭形式訂立的協議或者合同,只要是出於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則為有效的。例外情形:當法律明確約定合同的形式是要式合同,即必須簽訂書面合同形式的,若當事人只作出口頭表達,未簽訂要式的書面合同的,視為未達成協議。_

Ⅳ 口頭承諾具有法律效力嗎

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54條:民事法律行為是指公民、法人為了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義務所實施的合法行為。
二、第56條: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其它形式。法律規定使用特定形式的,應當依照其規定。
三、第57條:民事法律行為自成立之日起具備法律效力,行為人除非依照法律規定或對方當事人同意,不得隨意變更或解除。

綜上所述,口頭承諾系公民、法人為了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義務所實施的合法行為的一種。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其它形式。因此,可以認定口頭承諾具有法律效力,其效力自承諾開始,也就是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生效。承諾之人受承諾的約束,除非依照法律規定或對方當事人同意,口頭承諾之人不得對自己的承諾隨意變更或解除。然而,客觀事實與你能夠證明的客觀事實未必一致!接受承諾一方,如果不能證明口頭承諾的客觀存在,維權方面恐將面臨巨大障礙。

(4)口頭協議有法律效力民法通則擴展閱讀:

承諾應當具備的條件

一、承諾必須由受要約人作出。要約是要約人向特定的受要約人發出的,受要約人是要約人選定的交易相對方,受要約人進行承諾的權利是要約人賦予的,只有受要約人才能取得承諾的能力,受要約人以外的第三人不享有承諾的權利。

二、承諾須向要約人作出。承諾是對要約的同意,是受要約人與要約人訂立合同,當然要向要約人作出。如果承諾不是向要約人作出,則作出的承諾不視為承諾,達不到與要約人訂立合同的目的。

三、承諾的內容須與要約保持一致。這是承諾最核心的要件,承諾必須是對要約完全的、單純的同意。因為受要約人如果想與要約人簽訂合同,必須在內容上與要約的內容一致,否則要約人就可能拒絕受要約人而使合同不能成立。如果受要約人在承諾中對要約的內容加以擴張、限制或者變更,便不能構成承諾,而應當視為對要約的拒絕。但認為同時提出了一項新的要約,稱為反要約。在這種情況下,受要約人變成了要約人,原來的要約人變成了受要約人。在實際的商事活動中,要討價還價,一項交易可能要經過要約、反要約的反復多次才能成功。

四、承諾必須在要約的有效期內作出。如果要約規定了承諾期限,則承諾應在規定的承諾期限內作出,如果要約沒有規定承諾期限,則承諾應當在合理的期限內作出。如果要約的承諾期限已過,或者已超過一個合理的時期,則不應再作出承諾。如果承諾期限已過而受要約人還想訂立合同,當然也可以發出承諾,但此承諾已不能視為是承諾,只能視為是一項要約。原來的要約人不再受原要約的拘束,他可以不答應受要約人,當然也可以答應,如果答應,是作為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的要約。

Ⅳ 口頭協議在法律上有效嗎

熱點內容
對法官超期不判怎麼辦 發布:2025-08-15 05:48:00 瀏覽:433
網路散播政治謠言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5 05:34:01 瀏覽:831
我國金融監管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15 05:16:14 瀏覽:973
法官背上 發布:2025-08-15 05:05:53 瀏覽:41
搭乘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5 05:04:38 瀏覽:700
福建法院網 發布:2025-08-15 05:04:38 瀏覽:92
經濟法基礎行政處罰 發布:2025-08-15 04:51:38 瀏覽:631
新沂市律師 發布:2025-08-15 04:47:12 瀏覽:176
書法院職責 發布:2025-08-15 04:47:12 瀏覽:397
新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19條 發布:2025-08-15 04:41:26 瀏覽: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