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稅務局的法律知識
❶ 關於稅務的基本知識
稅務基礎知識有:
1.納稅期限:納稅期限是稅法規定的納稅人、扣繳義專務人發生納稅義務或屬者扣繳義務以後向國家納稅款或者解繳稅款的期限。
2.納稅義務發生時間:是指稅法規定的納稅人應當承擔納稅義務的起始時間。
3.起征點:又稱征稅起點,指稅法規定的計稅依據應當征稅的數量界限(起點)。計稅依據數額達不到起征點的不征稅,達到起征點的按照計稅依據全額征稅。
4.納稅自查:基本內容包括三個方面:
①自查執行國家稅收法律法規、政策的情況;
②自查遵守財會制度和財經紀律的情況;
③自查生產經營管理和經濟核算情況。
5.發票:是指在購銷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中,開具、收取的收付款憑證。
6.企業所得稅:顧名思義,企業所得稅是對企業所得(大約可理解為利潤,雖然嚴格來說不一樣)征稅。
7.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❷ 咨詢一個稅務方面的法律知識!
就事件主體來說,銷售人員不負連帶責任。但是,確實有證據證明銷售人員以此要挾超過5000元,這構成刑事犯罪,可以舉報。
建議補繳稅款,並舉報銷售人員。
❸ 國家稅務總局的定義在哪個法律中規定
國家稅務總局的抄定義在中華人民襲共和國稅法中定義的。
國家稅務總局是國務院主管稅收工作的直屬機構,正部級。前身是財政部稅務總局(正局級),成立於1950年,1988年改名為國家稅務局,為國務院直屬機構(副部級),1993年定名為國家稅務總局。
國家稅務總局的主要職責是:
1、擬定稅收法律法規草案,制定實施細則;提出國家稅收政策建議並與財政部共同審議上報、制定貫徹落實的措施。
2、參與研究宏觀經濟政策、中央與地方的稅權劃分,提出完善分稅制的建議;研究稅負總水平,提出運用稅收手段進行宏觀調控的建議;制定並監督執行稅收業務的規章制度;指導地方稅收征管業務。
3、組織實施稅收徵收管理體制改革;制定徵收管理制度;監督檢查稅收法律法規、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
4、組織實施中央稅、共享稅、農業稅及國家指定的基金(費)的徵收管理;編報稅收長遠規劃和年度稅收收入計劃;對稅收法律法規執行過程中的征管和一般性稅政問題進行解釋;組織辦理工商稅收減免及農業稅特大災歉減免等具體事項。
5、開展稅收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參加涉外稅收的國際談判,草簽和執行有關的協議、協定。
6、辦理進出口商品的稅收及出口退稅業務。
❹ 納稅人向稅務局提供相關證據資料的法律依據是哪條哪款
稅法
我國現行稅收法律體系是在原有稅制的基礎上,經過1994年工商稅制改革逐漸完善形成的。現共有23個稅種,按其性質和作用大致分為七類:
流轉稅類
包括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主要在生產、流通或者服務業中發揮調節作用。
資源稅類
包括資源稅、城鎮土地使用稅。主要是對因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差異而形成的級差收入發揮調節作用。
所得稅類
包括企業所得稅、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主要是在國民收入形成後,對生產經營者的利潤和個人的純收入發揮調節作用。
特定目的稅類
包括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筵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土地增值稅、耕地佔用稅,主要是為了達到特定目的,對特定對象和特定行為發揮調節作用。
財產和行為稅類
包括房產稅、城市房地產稅、車船使用稅、車船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屠宰稅、契稅,主要是對某些財產和行為發揮調節作用。
農業稅類
包括農業稅、牧業稅,主要是對取得農業或者牧業收入的企業、單位和個人徵收。
關稅
主要對進出我國國境的貨物、物品徵收。 上述稅種中的關稅由海關負責徵收管理,其他稅種由稅務機關負責徵收管理。農業稅、牧業稅、耕地佔用稅和契稅,1996年以前一直由財政機關負責徵收管理,1996年以後改由稅務機關徵收管理。
上述23種稅,除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是以國家法律的形式發布實施外,其他各稅種都是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權立法,由國務院以暫行條例的形式發布實施的。這23個稅收法律、法規組成了我國的稅收實體法體系。
除稅收實體法外,我國對稅收徵收管理適用的法律制度,是按照稅收管理機關的不同而分別規定的:
由稅務機關負責徵收的稅種的徵收管理,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發布實施的《稅收徵收管理法》執行; 由海關機關負責徵收的稅種的徵收管理,按照《海關法》及《進出口關稅條例》等有關規定執行。
上述稅收實體法和稅收徵收管理法律制度構成了我國現行稅法體系。
❺ 法律問題(關於稅收)
1 如果是在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繳納那2000元稅款不繳納的話 罰6000是合法的
再說不能出現不知道有2000元應繳的稅款這回事吧 會計是干什麼的
2 可以復議 但是法律規定復議期間不影響原來做出的行政處罰
稅收征管法: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在規定期限內不繳或者少繳應納或者應解繳的稅款,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未繳納的,稅務機關除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的規定採取強制執行措施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外,可以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❻ 稅務機關義務包括哪些
稅務機關的義務:
1、稅務機關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開征、停徵、多征或少征稅款,或擅自決定稅收優惠;
2、稅務機關應當將徵收的稅款和罰款、滯納金按時足額並依照預算級次入庫,不得截留和挪用;
3、稅務機關應當依照法定程序征稅,依法確定有關稅收徵收管理的事項;
4、稅務機關應當依法辦理減稅、免稅等稅收優惠,對納稅人的咨詢、請求和申訴作出答復處理或報請上級機關處理;
5、稅務機關對納稅人的經營狀況負有保密義務;
6、稅務機關應當按照規定付給扣繳義務人代扣、代收稅款的手續費,且不得強行要求非扣繳義務人代扣、代收稅款;
7、稅務機關應當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實施和解除稅收保全措施,如因稅務機關的原因,致使納稅人的合法權益遭受損失的,稅務機關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
(6)關於稅務局的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稅務機關徵收的對象包括: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土地增值稅,消費稅,車輛購置稅。
稅務機關的權力:
1、稅務管理權。包括有權辦理稅務登記。有權審核納稅申報,有權管理有關發票事宜等;
2、稅收徵收權。這是稅務機關最基本的權利,包括有權依法徵收稅款和在法定許可權范圍內依法自行確定稅收征管方式或時間、地點等;
3、稅務檢查權。包括有權對納稅人的財務會計核算、發票使用和其他納稅情況、對納稅人的應稅商品、貨物或其他財產進行查驗登記等;
4、稅務違法處理權。包括有權對違反稅法的納稅人採取行政強制措施,以及對情節嚴重、觸犯刑律的,移送有權機關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5、稅收行政立法權。被授權的稅務機關有權在授權范圍內依照一定程序制定稅收行政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作出行政解釋等。
6、代位權和撤銷權。此次在新修訂的稅收征管法中,為了保證稅務機關及時、足額追回由於債務關系造成的,過去難以徵收的稅款,賦予了稅務機關可以在特定情況下依法行使代位權和撤銷權。
❼ 稅務局是干什麼的
摘要 稅務局是主管稅收工作的政府機構。所有稅務局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徵收各種稅務包括營業稅、城建稅、契稅、房產稅、土地增值稅、資源稅、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等。國家稅務局除了征稅以外,還有包括起草稅收法律法規草案及實施細則並提出稅收政策建議、開展稅收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負責組織實施稅收徵收管理體制改革等職能。
❽ 納稅人和稅務機關的權利與義務
一、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的權利
1、有權向稅務機關了解國家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以及納稅程序等。
2、有權要求稅務機關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情況保密。
3、納稅人依法享有申請減稅、免稅、退稅的權利。
4、對稅務機關所做出的決定,享有陳述權、申辯權;依法享有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請求國家賠償等權利。
5、有權控告和檢舉稅務機關、稅務人員的違法違紀行為。
二、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的義務
1、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2、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如實向稅務機關提供與納稅和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有關的信息。
3、應當接受稅務機關依法進行的稅務檢查。
三、稅務機關和稅務人員的權利
1、負責稅收徵收管理工作。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主管全國稅收徵收管理工作。各地國家稅務局和地方稅務局應當按照國務院規定的稅收徵收管理范圍分別進行徵收管理。
2、稅務機關依法執行職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撓。
四、稅務機關和稅務人員的義務
1、應當廣泛宣傳稅收法律、行政法規,普及納稅知識,無償地為納稅人提供納稅咨詢服務。
2、應當加強隊伍建設,提高稅務人員的政治業務素質。
3、必須秉公執法、忠於職守、清正廉潔、禮貌待人、文明服務,尊重和保護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權利,依法接受監督。
4、不得索賄受賄、徇私舞弊、玩忽職守、不征或少征應征稅款;不得濫用職權多征稅或者故意刁難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
5、應當建立、健全內部制約和監督管理制度。
6、上級稅務機關應當對下級稅務機關的執法活動依法進行監督。
7、各級稅務機關應當對其工作人員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和廉潔自律准則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8、稅務機關負責徵收、管理、稽查、行政復議的人員的職責應當明確,並相互分離、相互制約。
9、稅務人員徵收稅款和查處稅收違法案件,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或者稅收違法案件有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10、應當為檢舉人保密,並按照規定給予獎勵。
11、應當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情況保密。
征納稅作為稅收制度的體現,反映了國家與納稅人之間的經濟關系,我國法律對稅務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都作了明確規范。作為納稅人,只有正確了解自身的稅務方面的權利和義務,才能合法保障權益。
❾ 關於稅收的知識。
稅收:是國家為了來實現其職能自,按照法定標准,無償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手段,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參與國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種特定分配關系。
稅收這一概念的要點可以表述為五點:
1.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2.稅收分配的依據是國家的政治權力;
3.稅收是用法律建立起來的分配關系;
4.稅收採取實物或貨幣兩種徵收形式;
5.稅收具備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三個基本特徵。
稅收具有三種主要職能:
1.籌集國家財政收入是稅收的基本職能。國家憑借政權,運用稅收從國民收入中提取一部分社會純收入,以保障國民經濟的再生產。
2.經濟的職能。稅收在籌集國家收入的同時,可以調節社會資源在不同經濟成分,不同地區,不同單位和個人之間的分配,以實現社會發展的經濟目標。
3.監督職能。稅收分配涉及生產、流通、分配各個領域,通過收入增減,稅源變化靈敏地反映國民經濟的發展變化趨勢,並以各種有效措施促進社會生產的正常進行。
❿ 關於國稅的知識
國稅方面要等到國稅證發下來以後.看你是什麼性質了,如果是純服務業國稅每季報企業所得稅;如果有國稅項目就要每月報增值稅.
公司成立後,還是請一位有經驗的會計吧,他會隨時提醒你什麼事情不合稅法,但作為老闆還是要多了解稅收知識,不然會阻礙你公司發展的.稅務要為難你是很容易的,所以要和稅務局的人搞好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