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內部承包虧損的法律責任
❶ 企業怎麼起訴內部承包項目經理工程虧損,公司想用法律手段起訴項目經理,項目經理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按照承包協議。如果沒有承包協議,很難起訴。
❷ 工程虧損,分包老闆發不起工資,工人去工地要錢,分包老闆有法律責任嗎
你好朋友,從法律角度講,分包老闆有直接責任的,望採納
❸ 工程內部承包導致承包人拖欠項目部管理人員工資,請問誰來負責工資清償責任
一般來說,工程內部承包指的是將工程發包給公司在職員工(簽訂有勞動合同、為其繳納社保等),公司與承包人對工程施工管理,包括人員工資都在承包合同中予以明確約定。如果出現拖欠工資的情況,項目部管理人員可以先向內部承包人討要工資,內部承包人拒絕支付的,可以直接起訴公司,甚至可以將公司和內部承包人一起起訴到法院。公司支付管理人員工資後,再根據內部承包合同向承包人追償。
❹ 建築工程裡面,企業內部承包是什麼意思 是否違法呢
為就特定的生產資料及相關的經營管理權所達成的雙方權利義務的約版定,不違法。權
內部承包為企業作為發包方與其內部的生產職能部門、分支機構、職工之間為實現一定的經濟目的,而就特定的生產資料及相關的經營管理權所達成的雙方權利義務的約定。
作為一種內部經營方式,內部承包合同實際上是為明確公司與員工權利義務關系而進行的分工,而這種分工並不為法律和行政法規所禁止。由於內部承包從一定程度上能夠解決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責、權、利相統一的問題,達到提高企業職工積極性、主動性。
(4)工程內部承包虧損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內部承包的影響:
1、作為承包關系的一種,企業內部承包與企業承包經營由於合同主體在法律地位上的不完全平等,決定了兩者均體現著一種縱向的經營關系。
2、承包股東在承包經營期間,掌握著發包公司部分決策權、人事權、監督管理權。當這種權力失去必要監督,完全為承包股東的個人利益服務時,必然產生權力的濫用。
3、承包股東在交納承包費後就享有一定自主經營管理的權利,監事(會)作為發包公司的監察機構,依然要信守發包公司與承包股東之間的約定。
❺ 建設工程內部承包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應
法律分析:建築工程內部承包合同有沒有效,主要看內部承包的承包方是否具有建築工程承包的資質,不具有資質的合同無效。內部承包,一種廣泛的應用的經營模式。內部承包是指建築企業與項目經理或項目經理部人員簽訂內部承包合同,由建築施工企業負責質量、技術、安全、財務的監督,承包人自行組織人、財、物,完成承包工程的施工,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向企業繳納一定管理費的經營模式。
法律依據:《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據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認定無效:(一)承包人未取得建築業企業資質或者超越資質等級的;(二)沒有資質的實際施工人借用有資質的建築施工企業名義的;(三)建設工程必須進行招標而未招標或者中標無效的。承包人因轉包、違法分包建設工程與他人簽訂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應當依據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及第七百九十一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認定無效。
❻ 建設工程內部承包合同有哪些法律風險怎麼避免
建設工程內部承包制的風險隱患與應對辦法-工保網
建設工程內部承包制屬於合法的企業經營管理模式,這種模式能夠有效釋放企業生產力,推動企業發展,但同樣存在相應的風險隱患。建築施工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能一味追求粗放式的擴張,還應加強企業自身的監督管理,十指握緊,才能出拳有力。
▎本文系工保網原創作品,作者龔保兒。部分內容綜合自互聯網,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處理。若需轉載或引用請後台回復「轉載」!
❼ 內部承包經營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
只要是平等主體間在意思表示一致的情況下簽訂的合同,如果不違反憲法和法律,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公民個人之間,公民和集體經濟組織之間簽訂的承包合同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任何人都不得主張無效。
❽ 公司內部員工承包工程賠錢了公司承擔責任嗎
是你簽的承包合同,不論虧損與盈利,都由承包人承擔一切責任,公司沒有責任。
❾ 工程負責人與項目經理誰該承擔法律責任
實踐中企業法人往往與項目經理簽訂內部承包合同來確定各自的權利義務,而司法實務中有人用內部承包合同中約定的「損失由項目經理負責」等條款來推定項目經理應負訴訟中的實體責任。那麼項目經理是否應因內部承包合同而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內部承包,承包經營是經濟體制改革以來企業普遍實行的方式之一。內部承包是指對企業內部的生產經營單位實行承包經營。
例如商業上百貨公司把自己的百貨店供應站承包出去,建築企業把自己的項目經理部承包。但是內部承包並不改變發包方企業本身的法律地位。而僅僅是改變了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方式。承包人在承包期間是以企業的名義而不是以個人的名義對外進行民事交往,因民事交往產生的權利由企業享有,產生的義務由企業承擔,而企業的財產是承包人對外進行民事交往的一般擔保。因此當承包人對外創設民事法律關系時,該民事法律關系的一方主體是企業而不是承包人。在建設施工合同中表現的最突出的就是與發包方簽訂合同的肯定是具有建築資質的施工企業,而不是項目經理部或項目經理本人,進行結算的也是建築企業,而不是項目經理個人。
華律網
因此項目經理與施工企業之間簽訂的合同無論怎樣約定,都是對其雙方發生約束力。這是合同的相對性所決定,而不能對合同外的第三人產生法律上的約束力。即內部合同的約定不對抗合同關系之外的第三人。因此項目經理在經營期間與第三人產生的法律關系所產生的債務仍應由建築企業來承擔。但建築企業承擔責任後可依據內部合同進行追償。
❿ 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在建工程損失與糾紛,從法律上講,發包人和承包人各承擔哪些
發包人承擔的不可抗力事件導致的費用主要包括:工程本身的損害、因工程損害導致第三人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施工場地內施工材料及待安裝設備的損害以及工程所需清理修復費用等,承包人機械設備損壞、停工損失則由承包人自行承擔,雙方的人員傷亡由各自所在單位負責。
法律分析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是指發包方和承包方為完成商定的施工工程,明確相互權利、義務的協議。依該合同,施工單位應完成建設單位交給的施工任務,建設單位應按照規定提供必要條件並支付工程價款,它是工程建設質量控制、進度控制、投資控制的主要依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項:1、工程范圍。2、建設工期。3、中間交工工程的開工和竣工時間。一項整體的建設工程,往往由許多的中間工程組成,中間工程的完工時間,影響著後續工程的開工,制約著整個工程的順利完成,在施工合同中需對中間工程的開工和竣工時間作明確約定。4、工程質量。5、工程造價。工程造價因採用不同的定額計算方法,會產生巨大的價款差額。在以招標投標方式簽訂的合同中,應以中標時確定的金額為准;如按初步設計總概算投資包干時,應以經審批的概算投資中與承包內容相應部分的投資(包括相應的不可預見費)為工程價款;如按施工圖預算包干,則應以審查後的施工圖總預算或綜合預算為准。在建築、安裝合同中,能准確確定工程價款的,需予明確規定。如在合同簽訂當時尚不能准確計算出工程價款的,尤其是按施工圖預算加現場簽證和按時結算的工程,在合同中需明確規定工程價款的計算原則,具體約定執行的定額、計算標准,以及工程價款的審定方式等。6、技術資料交付時間。工程的技術資料,如勘察、設計資料等,是進行建築施工的依據和基礎,發包方必須將工程的有關技術資料全面、客觀、及時地交付給施工人,才能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7、材料和設備的供應責任。8、撥款和結算。施工合同中,工程價款的結算方式和付款方式因採用不同的合同形式而有所不同。在一項建築安裝合同中,採用何種方式進行結算,需雙方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協商,並在合同中明確約定。對於工程款的撥付,需根據付款內容由當事人雙方確定,具體有如下四項:預付款;工程進度款;竣工結算款;保修扣留金。9、竣工驗收。對建設工程的驗收方法、程序和標准,國家制定了相應的行政法規予以規范。10、質量保修范圍和質量保證期。施工工程在辦理移交驗收手續後,在規定的期限內,因施工、材料等原因造成的工程質量缺陷,要由施工單位負責維修、更換。國家對建築工程的質量保證期限一般都有明確要求。11、相互協作條款。施工合同與勘察、設計合同一樣,不僅需要當事人各自積極履行義務, 還需要當事人相互協作,協助對方履行義務,如在施工過程中及時提交相關技術資料、通 報工程情況,在完工時,及時檢查驗收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七百八十八條 建設工程合同是承包人進行工程建設,發包人支付價款的合同。建設工程合同包括工程勘察、設計、施工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七百八十九條 建設工程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