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稅不繳的法律責任
① 欠稅不交的後果是什麼
法律分析:欠稅不交如果是偽造賬簿構成偷稅的,稅務機關將會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稅的部分,而且還要加罰滯納金,並且處以不繳或者少繳稅部分的50%到5倍的罰款。以暴力或者威脅手段拒不繳納的構成抗稅罪,情節輕微沒有觸犯到刑法的,由稅務機關給予追繳稅款並處以拒絕繳納稅款1倍到5倍的罰款。情節嚴重觸犯到刑法的將會受到刑事處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六十三條 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或者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七條 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的,是抗稅,除由稅務機關追繳其拒繳的稅款、滯納金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輕微,未構成犯罪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拒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拒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② 逃避追繳欠稅行為的界定及其法律責任
1.逃避追繳欠稅定義: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妨礙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稅款的行為,屬於逃避追繳欠稅行為。
2.法律責任:由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以欠繳稅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扣繳義務人的法律責任
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應收而不收稅款的,由稅務機關向納稅人追繳稅款,對扣繳義務人處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稅款50%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③ 欠稅不交的後果
法律分析:稅務機關對於欠稅的單位和個人,首先會在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上發布欠稅公告並將欠稅行為納入信用檔案;稅務機關對於所欠稅款,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並責令限期補繳;欠稅人在稅務機關指定期限內為補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將會處以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收繳並停供發票,這個只針對從事生產、經營的欠稅納稅人;稅務機關對逾期未補繳的納稅人可以採取凍結賬戶、扣押查封財產等強制執行措施,且稅務機關享有一定的優先權、代位權和撤銷權;稅務機關對於未結清稅款、滯納金,又不提供擔保的納稅人,可以通知出境管理機關阻止其出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零三條 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致使稅務機關無法追繳欠繳的稅款,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欠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欠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④ 納稅人欠稅不繳的涉稅風險有哪些
欠稅要加收滯納金
《稅收征管法》規定,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期限解繳稅款的,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繳納外,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如果是善意取得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已抵扣稅款的補收,則不加收滯納金。《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納稅人善意取得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已抵扣稅款加收滯納金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7]1240號)規定,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納稅人善意取得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處理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0]187號)規定,納稅人善意取得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指購貨方與銷售方存在真實交易,且購貨方不知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是以非法手段獲得的。納稅人善意取得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如能重新取得合法、有效的專用發票,准許其抵扣進項稅款;如不能重新取得合法、有效的專用發票,不準其抵扣進項稅款或追繳其已抵扣的進項稅款。納稅人善意取得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被依法追繳已抵扣稅款的,不屬於稅收徵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條「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情形,不適用該條「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繳納外,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的規定。
限期繳納逾期的要採取強制措施
《稅收征管法》及實施細則規定,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繳納或者解繳稅款的,納稅擔保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繳納所擔保的稅款的,由稅務機關發出限期繳納稅款通知書,責令繳納或者解繳稅款的最長期限不得超過15日。
逾期仍未繳納的,經縣以上稅務局(分局)局長批准,稅務機關可以採取下列強制執行措施:(一)書面通知其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從其存款中扣繳稅款;(二)扣押、查封、依法拍賣或者變賣其價值相當於應納稅款的商品、貨物或者其他財產,以拍賣或者變賣所得抵繳稅款。稅務機關採取強制執行措施時,對前款所列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未繳納的滯納金同時強制執行。
在強制執行過程中,稅收優先於無擔保債權,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納稅人欠繳的稅款發生在納稅人以其財產設定抵押、質押或者納稅人的財產被留置之前的,稅收應當先於抵押權、質權、留置權執行。納稅人欠繳稅款,同時又被行政機關決定處以罰款、沒收違法所得的,稅收優先於罰款、沒收違法所得。執行過程中的滯納金也有稅收優先權,《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稅收優先權包括滯納金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8]1084號)規定,按照稅收征管法的立法精神,稅款滯納金與罰款兩者在徵收和繳納時順序不同,稅款滯納金在征繳時視同稅款管理,稅收強制執行、出境清稅、稅款追征、復議前置條件等相關條款都明確規定滯納金隨稅款同時繳納。稅收優先權等情形也適用這一法律精神,《稅收征管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的稅收優先權執行時包括稅款及其滯納金。
欠稅將無限期追征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欠稅追繳期限有關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5]813號)及其稅收征管法的有關規定,納稅人有依法繳納稅款的義務。納稅人欠繳稅款的,稅務機關應當依法追征,直至收繳入庫,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豁免。稅務機關追繳稅款沒有追征期的限制。
另外,該文件指出,欠稅不受稅收征管法第52條有關追征期限的規定,即因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計算錯誤等失誤,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追征稅款、滯納金;有特殊情況的,追征期可以延長到五年。是指因稅務機關或納稅人的責任造成未繳或少繳稅款在一定期限內未發現的,超過此期限不再追征。納稅人已申報或稅務機關已查處的欠繳稅款,稅務機關不受該條追征期規定的限制,應當依法無限期追繳稅款。
欠稅將按期公告
《欠稅公告辦法(試行)》(稅務總局令第9號)規定,公告機關應當按期在辦稅場所或者廣播、電視、報紙、期刊、網路等新聞媒體上公告納稅人的欠繳稅款情況。
欠稅按對象實行按期公告,(一)企業或單位欠稅的,每季公告一次;(二)個體工商戶和其他個人欠稅的,每半年公告一次。(三)走逃、失蹤的納稅戶以及其他經稅務機關查無下落的非正常戶欠稅的,隨時公告。
企業或單位欠稅的,公告企業或單位的名稱、納稅人識別號、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姓名、居民身份證或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經營地點、欠稅稅種、欠稅余額和當期新發生的欠稅金額。
根據以上規定,這11家欠稅的高樂夫球場欠稅在200萬元以上,應當在地(市)級稅務局按季度在廣播、電視、報紙、期刊、網路等新聞媒體公告。
欠稅企業重大事項須報告
《稅收征管法》規定,納稅人有欠稅情形而以其財產設定抵押、質押的,應當向抵押權人、質權人說明其欠稅情況。抵押權人、質權人可以請求稅務機關提供有關的欠稅情況。
欠繳稅款數額較大的納稅人在處分其不動產或者大額資產之前,應當向稅務機關報告。欠繳稅款數額較大,是指欠繳稅款5萬元以上。
欠繳稅款的納稅人因怠於行使到期債權,或者放棄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或者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而受讓人知道該情形,對國家稅收造成損害的,稅務機關可以依照合同法第七十三條、第七十四條的規定行使代位權、撤銷權。
欠繳稅款的納稅人或者他的法定代表人需要出境的,應當在出境前向稅務機關結清應納稅款、滯納金或者提供擔保。未結清稅款、滯納金,又不提供擔保的,稅務機關可以通知出境管理機關阻止其出境。
消極對待欠稅可能帶來處罰
《稅收征管法》規定,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妨礙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欠繳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另外,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在規定期限內不繳或者少繳應納或者應解繳的稅款,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未繳納的,稅務機關除採取強制執行措施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外,可以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⑤ 欠稅300萬不交能判刑嗎國稅欠稅不交後果判刑後罰金
當事人有繳納稅款的法定義務,不繳納屬於違法。稅務機關應依據《稅收征管法》專第四十條的規定屬,追繳納稅人不繳或少繳的應納稅款、滯納金,它依據上述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對納稅人未按期進行納稅申報,但按期繳納了稅的,其行為違反了納稅申報管理規定,稅務機關可根據《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二條的規定進行處罰;對納稅人按期如實進行納稅申報,但逾期未繳納稅款,其行為違反了稅款徵收的管理規定,稅務機關應根據《稅收征管法》第四十條、第六十八條的規定,採取相應的措施;對納稅人進行了納稅申報,但申報不實,屬虛偽納稅申報,如形成不繳或少繳稅款的,依偷稅行為論處;如未形成不繳或少繳稅款的,可不按偷稅論處,按依《稅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追究法律責任。
⑥ 個人欠稅不交的後果
法律分析:1、公告:稅務機關對於欠稅的單位和個人,首先會在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上發布欠稅公告並將欠稅行為納入信用檔案。
2、加收滯納金:稅務機關對於所欠稅款,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並責令限期補繳。
3、罰款:欠稅人在稅務機關指定期限內為補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將會處以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4、收繳並停供發票,這個只針對從事生產、經營的欠稅納稅人。
5、強制執行:稅務機關對逾期未補繳的納稅人可以採取凍結賬戶、扣押查封財產等強制執行措施,且稅務機關享有一定的優先權、代位權和撤銷權。
6、阻止出境:稅務機關對於未結清稅款、滯納金,又不提供擔保的納稅人,可以通知出境管理機關阻止其出境。
7、若稅務機關在採取上述措施後仍不還追繳欠繳的稅款,則納稅人已構成逃避追繳欠稅罪。數額在一萬元到十萬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並處或單處欠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數額超過十萬,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欠繳罰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徵收的各種稅收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⑦ 欠稅不交,生意不做了,應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稅法中的「欠稅」概念,是指超過稅務機關核定的納稅期限,沒有按時繳納稅款、拖欠稅款的行為。這里的納稅期限是指實體法中規定的納稅期限。欠繳稅款既影響國家稅款的及時入庫,又佔用了國家稅款,破壞了稅法的嚴肅性,應該承擔法律責任。
對不按期繳納或者解繳的,稅務機關應當責令其限期繳納或者解繳。在現實中,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或者解繳稅款的情況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①非故意的。
有的是不知道應該納稅,有的是知道但由於各種原因不能按期繳納或者解繳。
②故意的。
納稅人或者扣繳義務人出於一定的目的佔用稅款,不按期繳納或者解繳。對這兩種情況,不論是否是故意的,稅務機關都要責令其限期繳納,如果過期仍不繳納,也沒有提出延期繳納申請,或者提出延期繳納申請,稅務機關沒有批准,對納稅人及扣繳義務人上述行為給予一定的處罰,避免其無償佔用國家稅款。
對欠稅要負的法律責任,《稅收徵收管理法》有多處規定:
①第六十五條對逃避追繳欠稅規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刑法也對其規定了明確的制裁措施。
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延緩徵收稅款要負法律責任。如第八十三條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提前、延緩徵收或攤派稅款的,由其上級機關或者行政監察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③明確在規定的期限內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法律責任。如《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八條規定:「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在規定期限內不繳或者少繳應納或者應解繳的稅款,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未繳納的,稅務機關除依照《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四十條的規定採取強制執行措施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外,可以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
所謂逃避追繳欠稅,是指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超過稅務機關核定的納稅期限,沒有按時繳納稅款,並在稅務機關追繳稅款期間,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妨礙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稅款的行為。《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五條規定:「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妨礙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欠繳稅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逃避追繳欠稅,是指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妨礙稅務機關追繳所欠稅款的行為。這類行為的特點是:納稅人有能力繳納欠繳的稅款但謊稱無力給付,而採取轉移、隱匿財產的手段加以逃避。盡管這類行為的發生是以欠繳稅款為前提,但其與欠稅的不同在於,欠稅是無力繳納,而逃避追繳欠稅是有繳款能力而不繳納。區別兩者的關鍵是:逃避追繳欠稅的行為人採取了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而妨礙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欠稅行為人則未採取上述手段。兩者主觀方面也不完全相同,即逃避追繳欠稅具有逃避納稅而非法獲利的目的,欠稅行為一般只是暫時拖欠稅款,而無逃避納稅的故意。盡管逃避追繳欠稅行為與偷稅都是在暗中進行的,但偷稅隱瞞的是計稅依據(即稅基),而逃避追繳欠稅隱瞞的是繳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