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證券欺詐的法律責任

證券欺詐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3-19 07:20:32

㈠ 證券欺詐的構成

根據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證券欺詐的構成應包括這樣幾個要件:行為人的過錯、受害人的損失、行為人的過錯與受害人的損失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從因果關系出發,只有行為人的行為直接造成了投資者的財產損失,才能構成證券欺詐,因為任何一種證券違法犯罪行為最終都會導致投資者利益的損失,所以,不能把那些間接引起投資者損失的行為以至把所有的證券違法犯罪都視為證券欺詐,都追究其民事責任。某些證券違法違規行為雖被法律所禁止,並被行政或刑事處罰,但這種行為並未對其他投資者造成直接的財產損失,則不構成證券欺詐行為,不承擔民事責任,如法律明文規定不得持有股票或買賣股票的人持有或買賣股票,法律禁止的證券商的融資融券行為。顯然並非所有的證券違法犯罪行為都是證券欺詐行為,證券欺詐與證券違法犯罪的關系是交叉涵蓋的關系。

㈡ 論證券欺詐發行的法律責任的論文怎麼寫

不用這么復雜的理解吧。

欺詐就是原本就很爛的公司盈利不怎麼樣,但是通過各種手段編輯財務報告欺騙監管部門。IPO募集資金。圈到錢。最慘的就是投資者,把錢融給了一個爛公司。

㈢ 證券從業人員作出虛假陳述或信息誤導的,應當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根據證券法規定,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交易服務機構、專社會中介屬機構及其從業人員,或者證券業協會、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證券交易活動中作出虛假陳述或者信息誤導的,責令其改正,處以3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除責令改正,處以罰款外,還應當依法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㈣ 證券交易中欺詐客戶的民事責任有哪些

法律分析:所謂證券欺詐行為,是指在發行、交易、管理或者其他相關活動中發生的內幕交易、操縱市場、欺詐客戶、虛假陳述等行為。目前,證券欺詐中的民事責任主要為侵權責任,其構成主要以損害事實、因果關系、過錯為要件,侵權損害賠償是承擔證券欺詐行為民事責任的主要方式。證券欺詐行為一般給受害人造成的是金錢的損失,針對這種損失法律上最有效的補救就是損害賠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 第七十六條 證券交易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獲取內幕信息的人,在內幕信息公開前,不得買賣該公司的證券,或者泄露該信息,或者建議他人買賣該證券。

持有或者通過協議、其他安排與他人共同持有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收購上市公司的股份,本法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內幕交易行為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的,行為人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㈤ 在證券交易中的實施虛假陳述,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在證券交易中作虛復假制陳述的,責任人要承擔以下責任:
1、民事賠償責任。
投資人,如股東、公司等,因信息披露義務人的虛假陳述,而遭受損失的,可以要求其賠償差額損失、傭金損失、印花稅損失及相應的利息損失。
2、行政責任。
(1)證券服務機構,如券商做虛假陳述的,責令改正,沒收業務收入,暫停或吊銷營業執照,並處罰款。對負責人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於警告、撤銷證券從業資格,並處罰款。
(2)對發行人、上市公司等信息披露義務人作虛假陳述的,責令改正,警告,並處罰款。
3、刑事責任。
按照《刑法》規定,信息披露義務人,在證券交易活動做虛假陳述的,容易涉嫌欺詐發行股票、債券罪,或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一經查處屬實的,就要受到刑罰的處罰,如坐牢、罰款等。
因此,從事證券交易相關活動的人員,最好不要實事求是,不要作虛假陳述,以免被追究法律責任。倘若已經被抓被捕的,建議盡早委託刑事辯護律師協助處理,積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當然了,對投資人而言,要是因相關人員虛假陳述而遭受損害的,亦可收集證據資料,咨詢經濟糾紛律師,通過法律途徑向責任人追償。

㈥ 證券公司違背法律規定承擔法律責任有哪些

以下證券行為要承擔法律責任:未經法定機關核准,擅自公開或者變相公開發行證券的;發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非法開設證券交易場所的證券行為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一百八十三條
證券公司承銷或者銷售擅自公開發行或者變相公開發行的證券的,責令停止承銷或者銷售,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一百萬元的,處以一百萬元以上一千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處暫停或者撤銷相關業務許可。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的,應當與發行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並處以五十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的罰款。

㈦ 證券糾紛的侵權責任有哪些

證券糾紛中,證券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二百二十條等法條規定了民事責任。例如如果公司的收購人及其控股股東等人員違規收購股份等證券,造成公司和股東損失的,需要承擔賠償的民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一百九十六條
收購人未按照本法規定履行上市公司收購的公告、發出收購要約義務的,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五十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並處以二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
收購人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利用上市公司收購,給被收購公司及其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百二十條
違反本法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和繳納罰款、罰金、違法所得,違法行為人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優先用於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㈧ 如何提起證券欺詐責任糾紛訴訟

您好,證券欺詐行為屬於侵權行為,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9條規定,可由被告住所地、侵權行為發生地或侵權結果地法院管轄。
【法律適用】
處理證券欺詐責任糾紛的法律依據主要是《侵權責任法》、《證券法》、《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受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侵權糾紛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和最髙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的相關規定。
【確定該案由應當注意的問題】
證券詐行為破壞了證券交易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違背了誠信原則,損害了證券交易的效益和效率,擾亂了證券交易秩序,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極大地損害了廣大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直接影響了證券市場的繁榮穩定。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㈨ 證券交易中欺詐客戶應負的法律責任

賠償損失

㈩ 證券法的法律責任

新《證券法》對違反證券法行為的法律責任進行了全面的修訂,使之更加系統化,更具有可操作性。 《證券法》規定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證券違法行為主要有:
(1)未經法定的機關核准,擅自公開或者變相公開發行證券的;
……(46項) 《證券法》規定承擔法律責任的形式主要有:責令停止;責令改正;責令依法處理;責令關閉;退還資金;依法賠償;取締;撤銷證券任職或從業資格;暫停或撤銷相關業務許可;暫停或撤銷自營業務許可;撤銷證券業務許可;吊銷公司營業執照;警告;罰款;依治安處罰條例處罰;沒收;行政處分;刑事處分等等。其中,罰款有的是在一定標准內按一定比例罰款,最高達20%;有的按一定標準的倍數罰款,最高達5倍;有的按金額罰款,最高達人民幣60萬元;有的則是按其非法買賣的證券等值以下罰款等等。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有關規定,情節嚴重的,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可以對有關責任人員採取證券市場禁人的措施。所謂證券市場禁人,是指在一定期限內直至終身不得從事證券業務或者不得擔任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制度。
違反《證券法》的規定,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和繳納罰款、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同時支付時,先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依法收繳的罰款和沒收的違法所得應全部上繳國庫。
當事人對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或者國務院授權部門的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違反《證券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我國《刑法》規定為偽造、變造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罪,編造並傳播證券交易虛假信息罪,誘騙投資者買賣證券罪,操縱證券交易價格罪,中介組織人員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中介組織人員出具證明文件重大失實罪等。

熱點內容
泰安法院拍賣 發布:2025-05-11 05:03:37 瀏覽:222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關於不忠的定義 發布:2025-05-11 05:02:50 瀏覽:727
河海大學法學怎麼樣 發布:2025-05-11 04:55:31 瀏覽:101
民法典對我們有什麼作用 發布:2025-05-11 04:52:33 瀏覽:595
公安交警執法規范 發布:2025-05-11 04:52:15 瀏覽:649
淺談社會矛盾分析法 發布:2025-05-11 04:40:43 瀏覽:616
新的婚姻法女方提出離婚一方不離 發布:2025-05-11 04:39:11 瀏覽:758
鄂州律師電話 發布:2025-05-11 04:39:02 瀏覽:483
法院小說鄭 發布:2025-05-11 04:37:42 瀏覽:111
浙江德名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11 04:36:46 瀏覽: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