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的行為代表公司法律責任嗎
『壹』 員工違反公司規定參與違法行為,法人代表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這可能已經構成犯罪,建議報警處理。A單位與法定代表人在沒有明確授權或者指使的情況下不需要承擔責任。
單位承擔民事責任。無刑事責任。
『貳』 作為公司員工,代表公司與客戶簽訂的合同出現問題要負法律責任嗎
代表公司簽合同的話,如果是公司授權的,則公司承擔法律後果,個人不承擔,公司沒授權的,個人承擔法律後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定:
第九條當事人訂立合同,應當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當事人依法可以委託代理人訂立合同。
第四十八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
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四十九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
(2)員工的行為代表公司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違約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定:
第一百零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一百零八條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第一百零九條當事人一方未支付價款或者報酬的,對方可以要求其支付價款或者報酬。
第一百一十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對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
(二)債務的標的不適於強制履行或者履行費用過高;
(三)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未要求履行。
『叄』 關於公司員工代表公司簽字的法律生效問題
法定代表人不需要有公司的授權,有權代表公司對外簽訂合同協議或其他文件。如果內是公容司員工、部門負責人、總經理,對外簽訂合同協議或其他文件,必須有公司授權。但在司法實踐中,一般情況下,只要是對方有證據證明或公司承認為本公司員工、部門負責人或總經理,法院就承認代表公司簽字的效力。如果給公司帶來損失,由公司追究簽字的責任。
原因:1、法定代表人是公司的法定的代表人,有權代表公司。
2、公司員工、部門負責人或總經理構成表見代理。
『肆』 作為公司員工,代表公司與客戶簽訂的合同出現問題要負法律責任嗎下面員工私自和消費者以個人名義簽合同
摘要 員工以公司的名義簽訂合同,並私自收了定金屬於假公濟私百分之百是違法的,這是侵佔了公司的利益,公司可以追究該員工的法律責任,輕則可以辭退,重則可以報警或者起訴,這種事情千萬不能幹,因為不可能長期隱瞞下去。員工可以在公司授權的情況下,代公司簽定合同並收取定金,這就是屬於公司行為了。
『伍』 公司行為和個人行為怎麼判斷,兩者的法律責任有什麼不同
公司行為就是公司人員為公司做事的行為。
個人行為就是公司人員為自己做事。
兩者的法律責任有很大不同:公司行為公司應當承擔責任,個人行為公司不承擔責任,只能自己為自己負責。
『陸』 公司員工行為是否代表公司
公司員工的行為是否代表公司這要看是怎樣的界定,如果是公司的員工在處理公司的事務的時候,他所代表的言行舉止以及一些所有的行動都是代表公司的,如果他是在自己的私生活或者自己的。私人空間處理問題的時候,那麼他的行為就是不代表公司的。
『柒』 公司可以起訴員工職務行為嗎
公司起訴員工在履行職務行為中為公司造成的損失、或者履行職務行為中的違法、違規(違反公司章程規定)、違約行為,法律是支持的。
『捌』 員工違規操作造成的法律責任由誰負
我公司認為:我們曾經多次教育員工在工作期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嚴禁高空拋物,且事發後,我公司已將該保潔員辭退,王某的醫療費用應當王某自己向該名保潔員索賠,與我公司無關。請問楊律師,按照法律規定,我公司是否應賠償王某的醫療費。
某物業管理公司
按照我國《民法通則》第四十三條的規定「企業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法律條款的這一規定,即指法人行為的民事法律責任由法人承擔。確定貴公司是否需要承擔王某的醫療費用,首先要確定貴公司的保潔所實施的行為是否屬法人行為。我們日常所說的法人行為,其實都是通過法人的法定代表和其他具體工作人員來實施的,法人本身是不能實施任何行為的。法人的工作人員為了履行工作職責而實施的行為,我們認為都是法人行為。通常有人認為,員工只有在法人許可范圍之內的行為才能認定為法人行為,超出法人許可范圍之外,員工實施的行為只能是員工的個人行為。但是從嚴格的法律意義講,員工在工作時間之內,從事工作職責范圍內的一切活動,無論該活動是否已經超出了法人規定的行為規范之外,都是法人行為,法人均對此承擔民事法律責任。必須明確,法人對工作人員的超出許可范圍以外的行為只承擔民事法律責任,若工作人員的行為觸犯刑法,其刑事法律責任將由行為人自負。
『玖』 如果公司內部員工違法 公司法人有責任嗎 公司是有限責任公司
違法按其性質和危害程度的不同,可分為刑事違法、民事違法和行政違法等
1、對於刑事違法行為,需要主觀上有犯罪的故意或者過失,公司內部員工與公司法定代表人共同故意實施刑事違法行為,屬於共同犯罪,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2、對於民事違法,公司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
3、對於行政違法,公司工作人員只有以公司名義對外實施違法行為的時候,公司才承擔責任。
《刑法》
第二十五條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論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按照他們所犯的罪分別處罰。
《侵權責任法》
第三十四條 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
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行政處罰法》
第三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並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
沒有法定依據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處罰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