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人身的安全法律責任
^1、道德來責任:就是自己源的良心受到拷問,讓自己的內心「很受傷」^-^,這個需求公民自己素質高啊。
2、法律責任:就是自己的良心約束不了自己的時候,自己被國家暴力機關(公、檢、法)找上門。承擔法律責任是「身不由已」@@
2. 有什麼法律對公民的人身權利的保護有規定
1.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勞動法都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未成年人正處於長身體、求學識、立志向的人生長階段,身體未定型、心智尚稚嫩、社會經驗少、自護能力差.一旦當童工,惡劣的勞動條件和有職業危險的工作環境將會嚴重侵害其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因務工輟學,也會使其終止接受的義務教育.我國法律規定最低就業年齡一般不低於16周歲,就是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我國人力資源的綜合素質.
2.我國刑法第20條規定: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他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3.我國憲法第40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4.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0條規定:對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藏匿、毀棄;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檢查,或者對無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代為拆開外,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開拆.
5.《世界人權宣言》第12條規定: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他的榮譽和名譽不得加以攻擊.人人有權享受法律保護,以免受這種干涉或攻擊.
6.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0條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第42條規定: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決前,新聞報道、影視節目、公開出版物不得披露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的資料.
3. 公民人身權由哪些法律保護的具體是哪些
公民的人身權是指與公民人身不可分離而又沒有直接經濟內容的權益。公民的人身權有兩類:一類是人格權,包括生命健康、人身自由、名譽、姓名、肖像、婚姻、隱私等權利。一類是身份權,包括親屬權、監護權、署名權、榮譽權等。�
《民法通則》規定,我國公民享有的人身權具體有:生命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婚姻自主權、家庭親屬權、男女平等權、著作權、發明權、署名權等。
公民的人身權是公民享有財產權的前提和基礎,沒有人身權,就無法享有財產權。由於人身權具有與個人的人身不可分割這一特徵,決定了人身權除法律明文規定外,不得轉讓。
在我國《民法通則》、《著作權法》以及其相關的司法解釋中有詳細的規定。
可以看看網路關於人身權的具體介紹
4. 法律對公民人身安全的保護是如何規定的
<<刑法>>自232條--262條規定了侵犯公民人身權利 民主權利的罪名及應受到是處罰
公民依法享有身體不受侵害的權利,,包括生命權,身體權.人身自由權,人格權和名譽權等
5. 侵犯公民個人隱私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一、停止侵害的處罰方式
受害人對於正在發生的侵害,如加害人正在宣揚傳播受害人的隱私資料、侵入受害人的私生活領域等,可以請求停止侵害,防止損害結果的發生或擴大等。
二、賠禮道歉的處罰方式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的規定,在適用此種民事責任時,應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三、賠償損失的處罰方式
隱私權的賠償范圍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受害人受到的精神損害進行賠償;二是對受害人因隱私權受到侵害而產生的其他損失進行賠償,主要指財產損失。
法律適用上應類推適用《民法通則》第120條的規定,侵害隱私利益的民事責任方式,應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和賠償損失。侵害他人隱私,造成財產損失的,應按照全部賠償原則,予以全部賠償。侵害他人隱私,致他人精神損害,並且造成嚴重後果的,受害人有權請求精神撫慰金賠償。精神撫慰金的賠償數額,根據侵害人的主觀過錯程度,侵害的具體情節、後果和影響,侵害人的得利情況,侵害人的經濟承受能力以及受訴法院當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綜合考慮予以酌定。
四、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我國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上述信息,情節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6. 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的行為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的行為以及相關刑法處罰主要有以下幾點:
1,拐賣人口,回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141條規答定處罰;
2,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依照刑法第238條規定處罰;
3,以勒索財物為目的綁架他人的,或者綁架他人作為人質的,依照刑法第239條規定處罰;
4,非法管制他人,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體、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依照刑法第144條規定處罰。具體處罰可參考以下的有關法律知識。
7. 當公民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時,公民可以根據那條法律維護自身安全
根據刑法第20條的規定,正當防衛,是指為了保護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採取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
8. 法律對公民的人身權力的保護是如何規定的
人身權是公民權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項權利。一般而言,人身權包括生命健康權、人格尊嚴權、人身安全權、人身自由權、心理健康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肖像權、信用權、婚姻自主權、著作權、監護權等多項具體權利。
9. 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應當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如果不構成犯罪,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如果構成犯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
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從重處罰。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組織、脅迫、誘騙不滿十六周歲的人或者殘疾人進行恐怖、殘忍表演的;
(二)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手段強迫他人勞動的;
(三)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