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規和授權行政法規的區別

行政法規和授權行政法規的區別

發布時間: 2025-08-14 02:34:10

㈠ 行政授權和行政委託的區別

行政授權和行政委託的區別如下

  1. 法律依據

    • 行政授權:必須有明確的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依據。如果沒有法定依據,則視為行政委託。
    • 行政委託:不強調有明確的法定依據,只要不違背法律精神和目的即可,相對靈活。
  2. 法定方式

    • 行政授權:方式有兩種,一是直接授權,二是間接授權,即法律、法規規定由行政機關授權某組織實施行政處罰。通常需要通過法律文件來明確授權關系。
    • 行政委託:方式較為靈活,由行政主體在行政管理活動中以具體的委託決定來進行。更注重實際操作,可以通過具體的委託決定來確立委託關系。
  3. 所創設法律關系

    • 行政授權:使得被授權的組織取得了行政主體的資格,可以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並承擔行政法上的法律後果。
    • 行政委託:不會發生行政職權和職責的轉移,受委託的組織並不因此而取得行政法上獨立的行政主體資格。只是將部分行政任務交由受委託組織完成,並不改變其原有的法律地位。

㈡ 法律法規授權與行政委託的區別

行政授權與行政委託區別有以下四點:
1、對象不同。行政授權的對象包括機構和組織,行政委託的對象包括機關、機構、組織和個人。
2、依據不同。行政授權依據法規或規章的授權,行政委託沒有明確依據,只要不違背特別規定即可。
3、方式不同。行政授權可以通過直接授權的方式,行政委託可以通過實際委託的方式,也可以通過推定委託的方式,若授權依據不足的,推定為委託。
4、後果不同。行政授權使被授權的機構獲得行政主體的資格,行政委託被委託的機構並沒有獲得行政主體的資格。法律依據
《行政許可法》第二十三條
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在法定授權范圍內,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許可。被授權的組織適用本法有關行政機關的規定。

㈢ 行政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區別

法律分析:行政法律與行政法規的區別:

(1)、行政法律是中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最重要的法律形式,也是社會主義法律制度的基礎。根據現行憲法、立法法和組織法的規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有權制定法律,國務院有權制定行政法規,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以及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

(2)、依據立法法所確立的法律與行政法規之間立法許可權劃分的原則,法律與行政法規在立法許可權的效力上雖然存在從屬關系,但是,法律與行政法規在立法事項上卻存在著一定的交叉關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九十七條 改變或者撤銷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的許可權是:

(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它的常務委員會制定的不適當的法律,有權撤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違背憲法和本法第七十五條第二款規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撤銷同憲法和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有權撤銷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有權撤銷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違背憲法和本法第七十五條第二款規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三)國務院有權改變或者撤銷不適當的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

(四)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它的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和批準的不適當的地方性法規

(五)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撤銷本級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適當的規章

(六)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有權改變或者撤銷下一級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適當的規章

(七)授權機關有權撤銷被授權機關制定的超越授權范圍或者違背授權目的的法規,必要時可以撤銷授權。

㈣ 行政法與行政法規的關系

行政法規是行政法部門的表現形式之一。具體原因如下:
1、行政法:有關國家行政管理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由調整行政管理活動中國家機關之間、國家機關同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公民之間發生的行政關系的規范性文件組成的。行政法作為一個法律部門,是規范和調整行政法律關系的法律的總稱。行政法(法律部門)與行政法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調整行政關系的行政法規屬於行政法部門,不調整行政關系的行政法規不屬於行政法部門;
2、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總稱,是法的淵源之一。行政法是由眾多的單行的法律、法規和規章以及其他規范性文件構成的。
行政法可以分為一般行政法和特別行政法兩個部分:
1、一般行政法:對一般的行政關系加以調整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特別行政法則指對各專門行政職能部門管理活動適用的法律、法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一條
【立法目的】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訴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㈤ 國家行政機關的職權立法與授權立法有哪些主要區別

行政立法權包括職權立法和授權立法。
職權立法是指隨著社會的發展,某些立法權利已經轉化為行政權的一部分,是行政權的固有組合。
授權立法是指行政主體對此項立法事項並不享有立法權,而是由法律授權由行政機關行使。現在意義上的行政立法制度更多的體現為職權立法,職權立法的主題廣泛,不僅限於中央行政機關,而且部分地方行政機關也享有立法權,甚至地方的人大立法也納入行政立法的范疇。
經授權的立法與職權立法之間存在以下區別:
1、范圍不同。職權立法范圍限定在國務院職權之內,經授權立法涉及到本來屬於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權范圍。但是經授權的立法只能在授權范圍內制定行政法規,也並非所有的法律保留事項均可制定為行政法規,如犯罪與刑罰、公民政治權力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以及司法制度都屬於法律絕對保留。同時,國務院不得將其獲得的授權再轉授給其他機關,根據授權制定的行政法規應及時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2、形式不同,即名稱不同。法律配套行政法規和實施行政管理職能行政法規的名稱一般為「條例」或「規定」,而經授權制定行政法規名稱為「暫行條例」或「暫行規定」。
3、效力不同。如果前兩種行政法規與法律發生沖突,則當然無效,應當適用法律;如果經授權制定的行政法規與法律發生沖突,則應當提起全國人大常委會裁決。原因在於,國務院經過授權制定的行政法規相當於准法律,其立法權本來就屬於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所以,准法律與法律發生沖突,應當由授權機關裁決適用。

熱點內容
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勞動法 發布:2025-08-14 19:04:19 瀏覽:921
西南法律碩士就業 發布:2025-08-14 18:56:09 瀏覽:664
維修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14 18:46:09 瀏覽:112
律師晚上加班 發布:2025-08-14 18:13:38 瀏覽:494
法律民事責任分類 發布:2025-08-14 18:13:37 瀏覽:214
企業勞動合同法 發布:2025-08-14 18:11:30 瀏覽:963
南海區律師 發布:2025-08-14 18:11:30 瀏覽:103
經濟法試題老張 發布:2025-08-14 17:26:48 瀏覽:707
公職人員法治檔案 發布:2025-08-14 17:20:38 瀏覽:34
勞動法工傷喪失部分勞動能力 發布:2025-08-14 17:19:35 瀏覽: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