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對企業法律責任

對企業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3-20 10:54:17

1. 企業的法律責任

一、企業有關員工的法律責任:

1、必須為員工購買社會保險(包括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保險);

2、企業必須為員工簽訂勞動合同;

3、員工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

(1)對企業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法定代表人作為公司股東或者股份公司發起人的法律責任

《公司法》規定,股東的主要義務有股東出資義務、不得濫用股東權利的義務、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有限責任)的義務、不得損害公司利益的義務等。

第二十八條股東應當按期足額繳納公司章程中規定的各自所認繳的出資額。股東以貨幣出資的,應當將貨幣出資足額存入有限責任公司在銀行開設的賬戶;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應當依法辦理其財產權的轉移手續。

股東不按照前款規定繳納出資的,除應當向公司足額繳納外,還應當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

第八十四條發起人不依照前款規定繳納出資的,應當按照發起人協議承擔違約責任。

第二十條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

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第二十一條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其關聯關系損害公司利益。

違反前款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2. 企業法人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企業法定代表人責任:
民事責任:在代表該企業的場合,其個人簽名即導致企業承擔責任的後果;如果企業破產並負有個人責任,法人代表會受限制等等。
行政責任:虛假出資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罰款等。
刑事責任:法定代表人出現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等情形時承擔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十一條
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代表法人從事民事活動的負責人,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後果由法人承受。
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權力機構對法定代表人代表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3. 企業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一、企業有關員工的法律責任:
1、必須為員工購買社會保險(包括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保險);
2、企業必須為員工簽訂勞動合同;
3、員工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

4. 企業法人承擔的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法人需要承擔責任如下:

1、企業的法人代表在不同的場合要承擔不同的法律責任,種類多樣。

譬如,在代表該企業的場合,其個人簽名即導致企業承擔責任的後果;如果企業破產並負有個人責任,法人代表會受到將來再辦企業時的諸多限制;如果企業觸犯了有關法律的規定,可能法人代表的人身會受到限制,例如拒不執行法院判決法人代表被拘留;法人犯罪,法定代表人會受刑事處分,等等,以上只是列舉,不完全。

2、該法人如無成立上的缺陷(譬如出資瑕疵),其虧損責任應由法人自己承擔,既不是股東也不是法人代表。當然如果是國有企業,法人代表如有失職行為,嚴重程度達到刑法追究的程度或應給予行政處分時除外;

3、個人獨資的法人,只要能分清法人財產與個人財產,亦不需法人代表承擔民事責任。有限公司形式的法人在負債時,由公司以全部財產承擔,不需股東個人承擔,成立時有出資瑕疵的情形除外。4、因經營過錯向法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5、法定代表人因單獨或者共同侵害單位財產可能承擔的民事侵權法律責任;

6、因違法行為而受到的民事制裁--罰款、拘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八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進行訴訟。其他組織由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訴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一條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應當報告當前以及收到執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財產情況。被執行人拒絕報告或者虛假報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對被執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關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七條 被執行人為單位的,可以對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限制出境。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財產調查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五條 為查明被執行人的財產情況和履行義務的能力,可以傳喚被執行人或被執行人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實際控制人、直接責任人員到人民法院接受調查詢問。對必須接受調查詢問的被執行人、被執行人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或者實際控制人,經依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場的,人民法院可以拘傳其到場;上述人員下落不明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相關規定通知有關單位協助查找。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第六條 記載和公布的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應當包括 作為被執行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或組織機構代碼)、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姓名;作為被執行人的自然人的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證號碼;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和被執行人的履行情況;被執行人失信行為的具體情形;執行依據的製作單位和文號、執行案號、立案時間、執行法院;人民法院認為應當記載和公布的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其他事項。

5. 企業法定代表人有什麼法律責任

企業法定代表人的責任:1、代表企業從事民事活動,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負責;2、按照法律和企業章程的規定履行義務;3、接受企業全體成員和有關機關的監督。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五條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公司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不受侵犯。第十三條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長、執行董事或者經理擔任,並依法登記。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應當辦理變更登記。

6. 企業遇到法律責任風險應怎麼做

(一)經營領導層法律風險防範意識的培養和提高
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缺乏系統的法律知識。其經營管理都是在實踐中摸索前進,遇到問題時就尋求律師幫助,爭取勝訴。企業法律風險的防範需要對經營決策人員和一線員工進行法律知識培訓,培養其法律思維方式,注重依法治理企業。
(二)推行法律顧問制度,完善企業治理機構
目前,實踐中中小企業在法律風險防範上主要採用如下三種模式:
一是在企業內設置法務機構,由具備法律知識的專職人員組成,負責公司法律事項的審查,提供決策建議,對公司業務有一定的決策權。此種模式由於相關人員對公司事務較為熟悉,公司命運又與其息息相關,責任心較強,處理問題較為及時。但是,由於業務領域的限定性,專業水平普遍不高,在專業性較強的領域不如職業律師。
二是外聘常年法律顧問,提供法律咨詢、草擬審查合同文本、辦理相關法律程序性事項。法律顧問對企業的法律風險密切關注,負責法律風險的預警、提示
和防控,對於規模較小、風險發生率又較高的企業來說較為實用。但是由於本身與企業無切身利害關系,責任心不強,有些企業對法律顧問還不夠重視,而且花費成本大概每年三五萬元左右,企業將其作為「不必要的開支」對待,沒有普及。
三是聘請訴訟代理人或委託人,在企業法律風險轉化為現實時,由律師代理訴訟或爭議解決,這是一種事後救濟方式。這種方式看似問題出現時有效性極高,需投入的成本較少。是實力不足的中小企業普遍選擇的模式。當然,這種事後救濟的缺陷是不言而喻的,他可能因為企業省去了幾萬元的費用而造成幾十萬元的損失。
從本企業的現實情況來看,常年法律顧問的模式對法律風險的防範較為有效,費用相對較為合理。當然,選擇何種方式,對於企業再說並沒有一個通行的規則,需要企業從自身需求出發,通過成本與效益的權衡,綜合考慮風險發生幾率和風險嚴重程度作出選擇。
(三)全面風險防範機制的確立
法律風險的防範需要建立由企業經營人統一負責,包括事前預防、事中監控到事後救濟的全面機制,並且更加註重事前預防,防患於未然。從對法律風險的控制來說,訴訟往往是企業解決危機和風險的最後選擇,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無奈之舉,在訴訟中作為當事方是否會勝訴具有不確定性,除需要遵守嚴格的程序制約和較大的訴訟費用外,最主要的是企業具有充分的證據。所以,事後救濟不如事先預防,輕預防、重訴訟的做法實不可取。

7. 企業的法律責任種類及費用

法律分析:企業有關員工的法律責任:1、必須為員工購買社會保險(包括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保險);2、企業必須為員工簽訂勞動合同;3、員工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條

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8. 有限責任公司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有限公司債務承擔法律規定:
1、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2、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但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於股東自己的財產的除外;
3、其他法律規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三條
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第六十三條
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於股東自己的財產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9. 公司法規定的承擔法律責任有哪些

公司法規定公司的財產責任:法律規定,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法律依據】
《公司法》第三條
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熱點內容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財政法律制度 發布:2025-05-10 23:37:48 瀏覽:869
考公司法 發布:2025-05-10 23:30:21 瀏覽:242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九條 發布:2025-05-10 23:24:29 瀏覽:552
開展衛生法律法規的活動 發布:2025-05-10 23:22:41 瀏覽:880
彭澤法律援助 發布:2025-05-10 23:21:03 瀏覽:237
法律意見書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0 23:05:18 瀏覽:169
勞動法修訂時間 發布:2025-05-10 23:04:21 瀏覽:198
大學生道德觀現狀 發布:2025-05-10 23:04:16 瀏覽:984
最新勞動法哪條明確2175 發布:2025-05-10 23:02:12 瀏覽:571
2016交通法律法規知識 發布:2025-05-10 22:56:37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