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款承諾具有法律效力么
㈠ 第三人使用貸款後向銀行承諾承擔還款有法律效力嗎
這要是有書面的嫌疑和承諾完全具備法律效力。但是你的名下。如果他還不清款你也同樣受到牽連銀行可以先行支付你,然後你再找他要錢。
㈡ 承諾具有法律效力嗎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54條、民事法律行為是指公民、法人為了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義務所實施的合法行為。
56條、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其它形式。法律規定使用特定形式的,應當依照其規定。
57條、民事法律行為自成立之日起具備法律效力,行為人除非依照法律規定或對方當事人同意,不得隨意變更或解除。
綜上所述,口頭承諾系公民、法人為了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義務所實施的合法行為的一種。
根據上述法律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其它形式。
因此,可以認定口頭承諾具有法律效力,其效力自承諾開始,也就是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生效。承諾之人受承諾的約束,除非依照法律規定或對方當事人同意,口頭承諾之人不得對自己的承諾隨意變更或解除。
這亦符合民事法律行為應當遵守誠實信用原則的司法精神之體現。法律的淵源來自於一個國家的社會道德,我國自古就有「人無信而不立」。這亦體現了,社會道德與法律對於信守承諾的看重!
然而,客觀事實與你能夠證明的客觀事實未必一致!接受承諾一方,如果不能證明口頭承諾的客觀存在,恐怕維權方面講面臨巨大障礙。
所以,很多時候,無論是在實踐之中還是法律方面,都盡量主張將相關承諾落實與紙面上。
關於民事法律行為,包括口頭承諾,只要在其行為實施之時,不存在欺詐、脅迫、重大誤解、顯失公平、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等符合無效或可撤銷、可變更的情形下
該民事法律行為依法成立,依法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包括口頭承諾)自成立之日具有法律約束力
㈢ 承諾書具有法律效力嗎
有效的承諾書具有法律效力。
㈣ 還款承諾書有法律效力嗎
還款承諾書實際上是合同的一種,當然具有法律效力,但是,有效的承諾書必須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是當事人真實意願的反映。承諾書的內容應當是當事人內心真實意思的表達,不能被強迫或威脅或利誘、欺騙等。
2,沒有違反相關法律規定;承諾書的內容必須合乎法律的規定,不能違反法律或行政法規的禁止性規定,否則可能導致承諾書無效。
3,沒有侵犯他人利益。承諾人只能基於自己有權處分的物進行處分,而不能因此侵犯到了他人的合法利益。
(4)貸款承諾具有法律效力么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三條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㈤ 債務的承諾書有法律效力嗎
債務的承諾書的內容不違反國家現行法律法規、社會道德以及公序良俗, 就具有法律效力。
實際上, 債務承諾書就相當於協議書一樣。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協議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
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只要協議不屬於以上無效升是可撤銷情況都是有效。
㈥ 貸款承諾書是否具有法律效應
如果簽字就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承諾不能兌現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㈦ 保證擔保承諾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案情回放]
2009年張某因需資金周轉,向某信用社申請貸款。2009年9月29日,張某、李某與某信用社簽訂了抵押擔保借款合同一份,約定張某向某信用社借款30000元,借款期限一年,月利率6.6375‰,逾期利率為9‰,李某以自己擁有的房屋為該筆借款提供抵押擔保,李某同時出具了抵押擔保承諾書。在簽訂該抵押擔保合同時,王某也出具了保證擔保承諾書,自願為該筆借款提供保證擔保。
借款到期後,張某未歸還此筆借款本息,經某信用社催促,張某、李某、王某均在催款通知書上簽名,之後三人仍未還款。某信用社提起訴訟。
[專家點評]
該保證擔保承諾書是王某在李某與某信用社簽訂抵押擔保合同時出具的,並且自願為該筆借款提供保證擔保,符合保證合同的書面性、要式性、從屬性特徵。我國《擔保法解釋》第22條第1款規定:第三人單方以書面形式向債權人出具擔保書,債權人接受且未提出異議的,保證合同成立。
本案中某信用社與張某、李某在自願基礎上簽訂的抵押擔保借款合同,在借款申請書中就約定了王某是該筆借款的擔保人,在該抵押擔保借款合同簽訂時王某自願為該筆借款提供保證擔保並向某信用社出具了保證擔保承諾書,依該保證擔保承諾書約定,該承諾書作為借款合同的附件,等同於正式保證擔保合同,借款到期後,某信用社向張某催款時,王某又自願在催款通知書上簽名。因此該保證擔保承諾書符合這一法律規定,合法有效。
㈧ 承諾函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承諾函的法律效力:承諾函屬於合同一種,符合法律規定的承諾函具有法律效力。有效的承諾書必須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是當事人真實意願的反映。
2、沒有違反相關法律規定。
3、沒有侵犯他人利益。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九條
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
第四百八十條
承諾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是,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通過行為作出承諾的除外。
第四百八十三條
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四百八十四條
以通知方式作出的承諾,生效的時間適用本法第一百三十七條的規定。
承諾不需要通知的,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的要求作出承諾的行為時生效。
㈨ 承諾函具有法律效力嗎
承諾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還需滿足一定條件。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承諾以通知方式作出的,在對話通知相對人知道其內容時或非對話通知到達相對人時生效。若承諾以非通知方式作出的,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的要求作出承諾的行為時生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七條
以對話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對人知道其內容時生效。
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達相對人時生效。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採用數據電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相對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時生效;未指定特定系統的,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數據電文進入其系統時生效。當事人對採用數據電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時間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
第四百八十三條
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四百八十四條
以通知方式作出的承諾,生效的時間適用本法第一百三十七條的規定。
承諾不需要通知的,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的要求作出承諾的行為時生效。
㈩ 承諾書有法律效力嗎
有法律效應。承諾書實際上是合同的一種,具有法律效力。有效的承諾書必須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是當事人真實意願的反映。承諾書的內容應當是當事人內心真實意思的表達,不能被強迫或威脅或利誘、欺騙等。
2,沒有違反相關法律規定;承諾書的內容必須合乎法律的規定,不能違反法律或行政法規的禁止性規定,否則可能導致承諾書無效。
3,沒有侵犯他人利益。承諾人只能基於自己有權處分的物進行處分,而不能因此侵犯到了他人的合法利益。
(10)貸款承諾具有法律效力么擴展閱讀
1、諾成合同與實踐合同
以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即告成立的,為諾成合同。除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尚須實物給付,合同始能成立,為實踐合同,亦稱要物合同。
2、合同的法律特徵
①合同是雙方的法律行為。即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互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就是將能夠發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現於外部的行為)。
②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須達成協議,即意思表示要一致。
③合同系以發生、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為目的。
④合同是當事人在符合法律規范要求條件下而達成的協議,故應為合法行為。
合同一經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雙方當事人之間就發生了權利、義務關系;或者使原有的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當事人一方或雙方未按合同履行義務,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擔違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