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簡述稅收法律責任的不轉嫁性

簡述稅收法律責任的不轉嫁性

發布時間: 2022-03-20 16:59:56

⑴ 請簡述稅收轉嫁與供求價格彈性的關系.

從稅負轉嫁到農作物的角度來看,供給價格彈性高的商品稅負轉嫁更容易,反之稅負轉嫁更難。對需求價格彈性低的商品征稅,更容易轉嫁稅負,反之,稅負轉嫁難度更大。如果把商品的供給彈性和需求彈性放在一起分析,當供給彈性大於需求彈性時,賣方的稅收負擔大部分可以轉嫁。當供給彈性小於需求彈性時,賣方的大部分稅負只能由自己承擔。
一、稅收的性質
稅收是指國家為了向社會提供公共產品,滿足社會共同需求,依法參與社會產品、義務性和無償性財政收入分配的規范形式。稅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稅收是國家(政府)公共財政最重要的形式和來源。稅收的本質是國家憑借公權力,按照法律規定的標准和程序,參與國民收入分配,強行獲取財政收入而形成的特殊分配關系。它反映了在一定的社會制度下,國家與納稅人在稅收征管利益分配上的一種特定的分配關系。
二、稅收特徵
稅收的強制性是指國家作為社會管理者,藉助政治權力和政治權力,通過頒布法律或法令來實施稅收。有納稅義務的社會團體和成員必須遵守國家強制性稅收法律法規。在國家稅法規定的限度內,納稅人必須依法納稅,否則將受到法律的制裁,這是稅收法律地位的體現。強制性的特徵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分稅制關系的建立是強制性的,即稅收徵收完全以國家擁有的政治權力為基礎;另一方面,稅收徵收過程是強制性的,即如果有稅收違法行為,國家可以依法進行處罰。
稅收分為國稅和地稅。地方稅分為資源稅、個人所得稅、個人意外所得稅、土地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車船使用稅、房產稅、屠宰稅、城市土地使用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企業所得稅、印花稅等。

⑵ 簡答題:試述稅收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

稅收法律關系包括三方面的內容。
第一,稅收法律關系的構成。
第二,稅收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與消滅
第三,稅收法律關系的保護。

⑶ 注冊稅務師中主體資格的特定性介紹一下啊

(一)主體資格的特定性
作為代理人必須是經批准具有稅務代理執業資格的注冊稅務師和稅務師事務所。作為被代理人一方必須是負有納稅義務或扣繳稅款義務的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
(二)代理活動的公正性
(三)法律約束性
(四)執業活動的知識性和專業性
(五)執業內容的確定性
注冊稅務師不得代理應由稅務機關行使的行政職權。
(六)稅收法律責任的不轉嫁性
稅務代理關系的建立並不改變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對其本身所固有的稅收法律責任的承擔。在代理過程中產生的稅收法律責任,無論出自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原因,還是由於注冊稅務師的原因,其承擔者均應為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
但是這種法律責任的不轉嫁性,並不意味著注冊稅務師在執業過程中可以對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權益不負責任,不承擔任何代理過錯。委託方可以通過民事訴訟程序向代理人提出賠償要求。
(七)執業有償服務性
注冊稅務師的執業原則:(1)自願委託原則;(2)依法代理原則;(3)獨立、公正原則;(4)維護國家利益和保護委託人合法權益的原則。

⑷ 「注冊稅務師能夠掌握企業的哪些商業秘密」

摘要 稅收法律責任的不轉嫁性

⑸ CTA中稅收法律責任的不轉嫁性介紹一下

稅務代理關系的建立並不改變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對其本身所固有的稅收法律版責任的承擔。在代理權過程中產生的稅收法律責任,無論出自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原因,還是由於注冊稅務師的原因,其承擔者均應為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
但是這種法律責任的不轉嫁性,並不意味著注冊稅務師在執業過程中可以對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權益不負責任,不承擔任何代理過錯。委託方可以通過民事訴訟程序向代理人提出賠償要求。

⑹ 簡述稅收「三性」及相互關系

稅收三性是財政學里邊的

⑺ 注冊稅務師是干什麼的

注冊稅務師主要是負責以下工作的:

注冊稅務師可以提供代辦稅務登記、納稅和退稅、減免稅申報、建賬記賬,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申請,利用主機共享服務系統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代為製作涉稅文書,以及開展稅務咨詢(顧問)、稅收籌劃、涉稅培訓等涉稅服務業務。

(7)簡述稅收法律責任的不轉嫁性擴展閱讀

行業特點

(一)主體資格的特定性

作為代理人必須是經批准具有稅務代理執業資格的注冊稅務師和稅務師事務所。作為被代理人一方必須是負有納稅義務或扣繳稅款義務的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

(二)代理活動的公正性

(三)法律約束性

(四)執業活動的知識性和專業性

(五)執業內容的確定性

注冊稅務師不得代理應由稅務機關行使的行政職權。

(六)稅收法律責任的不轉嫁性

稅務代理關系的建立並不改變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對其本身所固有的稅收法律責任的承擔。在代理過程中產生的稅收法律責任,無論出自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原因,還是由於注冊稅務師的原因,其承擔者均應為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

⑻ 稅收法律責任具體包括哪些內容

(一)經濟責任
所謂經濟責任,是指對違反稅法的行為人在強制其補償國家經濟損失的基礎上給予的經濟制裁。
追究經濟責任的主要形式有兩種:
(1)罰款;
(2)加收滯納金。所謂滯納金,是指稅務機關對違反稅法的規定,不按期繳納稅款或未能及時、足額繳納稅款的當事人加收的處罰。
(二)行政責任
所謂行政責任,是指對違反稅法的當事人,由稅務機關或由稅務機關提請有關部門依照行政程序所給予的一種稅務行政制裁。行政責任的追究一般以稅務違法行為發生為前提,這種稅務違法行為不一定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對違反稅法的當事人追究行政責任,通常是在運用經濟制裁還不足以消除其違法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的情況下採取的。
追究行政責任的方式具體有以下兩種:
(1)行政處罰;
(2)行政處分。
(三)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是對違反稅法行為情節嚴重,已構成犯罪的當事人或直接責任人所給予的刑事制裁。追究刑事責任以稅務違法行為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為前提。經濟責任和行政責任通常是由稅務機關依法追究的,而刑事責任則是由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是稅收法律責任中最嚴厲的一種制裁措施。

⑼ 稅收法律責任有哪些特點

稅收法津關系是國家與納稅人之間在稅收活動中發生的,由稅法確認和調整,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以征納關系為內容的權利義務關系。換言之,國家與納稅人之間的征納關系是一種特殊的經濟關系,這種經濟關系一經稅法確認,就由經濟關繫上升為法律關系,征納關系就要受到稅法的制約和調整,從而形成稅收法律關系。稅收法律關系具有如下特徵:
——稅收法律關系的實質是稅收分配關系在法律上的表現。從財政角度看,稅收是一種收入分配關系,國家取得財政收入的直接目的是實現國家的職能。稅收法律關系反映並決定於稅收分配關系,屬於上層建築范疇。當一種稅收分配關系隨著社會形態的更替而被新的稅收關系所取代,必然引起舊的稅收法律關系的消滅和新的稅收法律關系的產生。
——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一方始終是國家。稅收法律關系實質上是納稅人與國家之間的法律關系,但由於稅務機關代表國家行使征稅權,稅收法律關系便表現為征稅機關和納稅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權利義務對等表現為非直接性。這是稅收法律關系與民事法律關系在內容上的區別。在民事法律關系中,主體權利義務的設立與分配既完全對等又表現出直接性;在稅收法律關系中,法律賦予稅務機關較多的稅收執法權,從而使稅務機關成為權利主體,納稅人成為義務主體。其實,稅收法律關系並非是一種完全單向性的支配關系,即是說,納稅人在一般情況下是義務主體,但在某些特定場合又可能轉化為權利主體,不對等不是絕對的。問題的關鍵在於,納稅人在權利義務的分配上表現出非直接性。
由此可見,在稅收法律關系中,征納雙方是既統一、又對立。統一是指納稅人為國家生財,征稅人為國家聚財,國家以此從事各項建設,滿足包括納稅人在內的全體國民所享有公共需要的利益。在增加社會財富這一點上,征納雙方的目的是同一的。國家稅收離不開創造稅源的納稅人,而納稅人也離不開國家為其提供的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和生活環境,因而也離不開稅務的管理、監督和檢查。對立是指就每一個具體的納稅人而言,由於稅收權利義務的對等或分配關系的非直接性和非明晰性,往往使一些納稅人認為稅收是對其財產的強行掠奪,或認為稅收是犧牲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來補償社會整體利益,因而極易造成納稅人與國家之間的利益沖突。所以,稅收的強制性便成為稅收徵收與繳納活動中的明顯特徵。這是享受與付出、自覺與強制之間的二律背反。
正是由於稅收法律關系中征納雙方權利義務的這種既統一又對立的矛盾性,致使在稅收實踐中形成不同類型的稅收征納關系。第一種是維系型的征納關系。表現為納稅人明知難脫納稅的法律責任,又不願損失自身利益,便抱著坐等收稅的態度,被動服從稅務征管。形成這種關系的原因主要是納稅人對稅收法律缺乏深刻的認識和征稅人的單純征管思想。
第二種是沖突型的征納關系。突出表現為納稅人對征稅人的征稅行為抵觸或者敵視。藐視稅法,肆意偷稅、逃稅、騙稅,甚至以暴力手段抗稅,使稅收秩序受到嚴重干擾。形成這種關系的原因,從納稅人方面看,主要是納稅人稅法意識淡薄,個人私利作祟。從稅務方面看,一是稅務行政缺少應有的公開性,納稅人無從知曉稅收政策法規及自己的合法權益,無從知曉所繳稅款的去向用途,在未正確理解社會主義稅收的性質和意義的情況下,納稅人「談稅色變」,對稅務機關和稅務人員有很強的逆反心理;二是少數稅務人員吃、拿、卡、要和濫施罰責等違紀違法行為引起納稅人不滿,使征納矛盾尖稅化;三是一些稅務人員把稅法的強制性當作個人可以任意發揮的權威,在執法過程中態度生硬,作風蠻橫,武斷粗暴,疏遠了征納雙方的感情,惡化了稅收征納關系。
第三種是建設型的征納關系。表現為稅務機關文明徵稅,公開辦稅,嚴格執法,優質服務,積極扶持,擴大稅源。納稅人樹立起科學的稅收觀,以「我是納稅人」的自豪感和責任感自覺守法納稅,積極主動履行納稅義務。這種征納關系具有規范協調的特點,即征納流程通暢,征納行為規范。不論是稅務機關還是納稅人都以稅法為依據約束各自的行為,征納雙方在各自的權利義務范圍內遵循規程,依法行事;在雙方關系正常的基礎上和睦相處,配合默契,步調一致,能從國家大局出發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尊重。建設型的稅收征納關系是符合法制要求和市場經濟規則的良性稅收征納關系,是一種在稅收法律約束下的權利義務關系。
稅收征納關系首先是體現特定分配關系的法律關系。與單純的行政方法相比,法律方法能給稅務管理帶來效率。但僅僅仰仗法律的權威,以某些刻板的模式和簡單的方法來處理一切征納關系則會妨礙效率。如果稅務人員能夠運用各自的公關藝術和人際關系技能,便會補償這種被影響的效率。稅收征管實踐中大量的事實證明,在尊重稅收法律規范的前提下,稅收征管效率是與稅務機關和納稅人關系的融洽程度成正比、與征納雙方之間的矛盾程度成反比的。稅收法律規范作為處理稅收征納關系的基準,是對正式組織行為所規定的准則,但是稅收征管的全過程不僅僅取決於稅收法律關系對征納雙方的約束,而且取決於各種非法律規范因素的影響,如企業的法人代表及財務人員的個性和價值觀、納稅個體的利益比較、征納雙方的信任程度等。這些因素或多或少地會導致征納行為的偏差,而這些偏差是難以通過規定某種稅
收法律關系加以克服的,只有創造性地運用公共關系才能解決這些問題。因此,要建立建設型的稅收征納關系,在運用稅收法律規范的同時,也需要適當地運用稅收公共關系。
稅收公共關系是稅務機關為了塑造組織形象,運用科學的、藝術的傳播和溝通手段,在自己和納稅人之間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種互相理解、支持和依存的關系。稅收公共關系具有如下特徵::
——稅收公共關系是稅務機關與納稅人之間的一種社會關系。稅收公共關系作為特定的社會客觀存在是通過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表現出來的,這種活動是有效地協調稅務機關與納稅人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科學活動,它強調活動的群體性、民主性和科學性;強調主客體的一致性,即強調建立和維護稅務機關和納稅人之間的統一關系。
——稅收公共關系是一種特殊的管理職能。作為一種管理職能,稅收公共關系具有連續性和計劃性,幫助稅務機關建立並保持與納稅人之間的交流、理解、認可和合作;參與處理各種事件時盡可能地協調征納雙方的矛盾;幫助稅務機關了解納稅人的納稅能力,並對之作出反應;確定並強調稅務機關為納稅人服務的責任,更好地實現征納雙方的共同利益。
——稅收公共關系以樹立稅務機關的良好形象為基本目標。通過科學的、有計劃、有步驟的公共關系活動,在納稅人心目中塑造稅務機關創新、務實、廉政、高效的良好形象,贏得納稅人的理解、信任、依存和支持,營造理想的稅收環境,是稅收公共關系追求的效果和基本目標。
——稅收公共關系運用傳播手段進行信息交流活動。傳播是聯結稅收公共關系主體和客體的橋梁,傳播和溝通是實現稅收公共關系的基本手段,新的統一的稅收公共關系建立的過程,是一個運用科學的傳播手段進行信息交流的過程。
基於以上稅收公共關系的特徵,一般來說,在解決沖突型征納關系時,重在運用法律規范,但也不能排除運用公共關系;在維系型征納關系向建設型征納關系轉化的過程中,將主要依靠稅收公共關系來進行。

⑽ 稅收法律責任的主要形式包括哪些

稅收法律責任,是指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因違反稅收法律制度的行為所引起的不利法律的後果,分為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兩種。

行政法律責任

稅法中的行政法律責任是行政違法引起的,用以調整和維護行政法律關系,具有一定的懲罰性。對於納稅主體而言,其行政法律責任形式主要是行政處罰。對於征稅主體而言,稅務機關承擔的行政法律責任,主要有行政賠償責任和撤銷違法決定等,稅務機關工作人員承擔的行政法律責任主要是行政處分。

行政處罰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責令限期改正。這是稅務機關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所規定義務的當事人的譴責和申誡。主要是起到教育的作用,有一定的處罰作用,為稅收法律、法規廣泛採用。

(2)罰款。罰款是對違反稅收法律、法規,不履行法定義務的當事人的一種經濟上的處罰。由於罰款既不影響被處罰人的人身自由及其合法活動,又能起到對違法行為的懲戒作用。因而是稅務行政處罰中應用最廣泛的 一種。因此,運用這一處罰形式必須依法行使,嚴格遵循法律、法規規定的數額、限度、許可權、程序及形式。

(3)沒收財產。沒收財產是對行政管理相對一方當事人的財產權予以剝奪的處罰。有兩種情況:一是對相對人非法所得的財物沒收。二是財物雖系相對人所有,但是其用於非法活動。

(4)收繳未用發票和暫停供應發票。

(5)停止出口退稅權。

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是對違反稅法行為情節嚴重,已構成犯罪的當事人或直接責任人所給予的刑事制裁。追究刑事責任以稅務違法行為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為前提。經濟責任和行政責任通常是由稅務機關依法追究的,而刑事責任則是由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是稅收法律責任中最嚴厲的一種制裁措施。

刑法規定稅務刑事處罰分為五種主刑(即死刑、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和三種附加刑(即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

熱點內容
合同法中賠償金的范圍 發布:2025-05-10 18:52:27 瀏覽:280
卡租借他人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0 18:46:11 瀏覽:438
今天與林法官 發布:2025-05-10 18:44:46 瀏覽:620
現代司法理念 發布:2025-05-10 18:44:41 瀏覽:404
金融中國網法治 發布:2025-05-10 18:44:39 瀏覽:951
楊雪元律師 發布:2025-05-10 18:29:47 瀏覽:167
通知函有什麼樣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0 18:29:46 瀏覽:464
有法律效力的合同範本 發布:2025-05-10 18:24:01 瀏覽:849
法律法規辨識 發布:2025-05-10 18:19:28 瀏覽:602
律師非訴收費 發布:2025-05-10 18:18:02 瀏覽: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