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哪些微信內容轉發要負法律責任

哪些微信內容轉發要負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3-23 15:03:51

① 微信轉發文章屬於違規行為么

轉發文章這個行為本身應該不屬於違規行為。但是總是轉發關於政治,宗教及社會敏感話題或者是謠言等的話應該屬於違規行為(尤其是被人舉報後)。甚至轉發的文章是謠言或不實內容且轉發人數到達一定數量甚至可能觸犯法律。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② 微信語言被逐條轉發出去了,會有什麼責任

微信語言被逐條轉發出去了會有什麼責任,我覺得沒有什麼責任的,既然是別人發給你,就是可以轉發的。

③ 法律規定微信轉發多少次是違法的

法律規定微信轉發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內容500次是違法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 利用信息網路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後果的;

(三)二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又誹謗他人的;

(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拓展資料:

微信轉發涉及個人隱私或侮辱他人的內容時,則涉嫌侵犯了他人的人格權,人格尊嚴又包括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姓名權和隱私權等。當人身權受到侵害時,請求司法保護是公民最基本的權利。它包括的內容比較廣泛。 但主要上指人的生命、健康、人格、名譽和人身自由等權利,以及與人身直接有關的權利.。

④ 微信轉發負面評論的違反什麼紀律

⑤ 對方散布微信內容是否觸犯法律

判斷對方散布微信內容是否觸犯法律,違法的內容涉及如下:

  1. 違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的;

  2. 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一的;

  3. 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

  4. 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

  5. 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宣揚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6. 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

  7. 散布淫穢、色情、賭博、暴力、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8. 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

  9. 煽動非法集會、結社、遊行、示威、聚眾擾亂社會秩序;

  10. 以非法民間組織名義活動的;

  11. 不符合《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及遵守法律法規、社會主義制度、國家利益、公民合法利益、公共秩序、社會道德風尚和信息真實性等「七條底線」要求的;

  12. 含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內容的:

    1.發布、傳送、傳播、儲存侵害他人名譽權、肖像權、知識產權、商業秘密等合法權利的內容;

    2.涉及他人隱私、個人信息或資料的;

    3.發表、傳送、傳播騷擾、廣告信息及垃圾信息或含有任何性或性暗示的;

    4.其他違反法律法規、政策及公序良俗、社會公德或干擾微信正常運營和侵犯其他用戶或第三方合法權益內容的信息。

⑥ 在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傳播謠言要負什麼責任

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誹謗行為「情節嚴重」,從而為誹謗罪設定了非常嚴格的量化的入罪標准。

也就是說在微信、微博或者其他社交軟體上傳播誹謗他人的消息,當點擊量與轉發次數超過一定數量時,就會被認定為誹謗罪。根據我國《刑法》246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2015年11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在現行刑法第291條中增加了一款:「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拓展資料:

光憑法條的原文想必不少人還是對此沒有一個直觀的概念,以下例子幫助大家理解這條新增法條的主要內容 。

例:某網民為了增加自己微信公眾號的點擊量,故意編造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的消息,並大肆在微信朋友圈上傳播,造成該地區人們出現恐慌,影響日常生活工作。

從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該網民為了謀取個人利益,編造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的假消息,符合法條中所述「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然後其又在微信上大肆傳播,滿足「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這兩個行為已經具有構成犯罪的主觀條件,再加之其傳播的消息造成了該地區人們的恐慌,影響日常生活工作,滿足「嚴重擾亂社會秩序」,該網民已經構成了犯罪,將受到相關的處罰。

嚴厲打擊各類網路謠言行為的同時,警方希望廣大網民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增強自律意識、法律意識,規范網路言行,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為社會營造一個和諧、文明、清朗的網路環境。

⑦ 在微信造謠傳謠是不是負法律責任

根據現行刑法抄第291條第襲二款的規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5條的規定,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條規定,利用信息網路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破壞社會秩序的,依照刑法第293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定,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編造虛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虛假信息,在信息網路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路上散布,起鬨鬧事,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的,依照刑法第293條第一款第(四)項的規定,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⑧ 未經別人同意,在微信朋友圈私自轉發別人視頻或照片負法律責任嗎

這是一種侵犯個人肖像,隱私權的行為,如果對方因此受到某種侵害。 名義上,或利益上的損失,你就違反了法律的規定,對方提供維權相關證據,你就得負法律責任。

⑨ 微信里哪些屬於違規內容

微信運營違規內容有很多,比如:虛假類信息、誘導分享信息、涉嫌暴力、黃色以及政府相關內容等都有可能被舉報。所以還是老大老實的做好。輕則封號7天,重則永久封號。

微信在使用過程中丟失數據可以使用天盾微信聊天記錄恢復軟體恢復微信聊天記錄:
打開天盾微信聊天記錄恢復軟體。
1.首先,設置微信版本為「**版本微信」。(安卓版或蘋果版)
2.然後,數據目錄選擇剛才導出時所保存的文件夾,再點擊「讀取數據」按鈕。
3.界面將會顯示該手機上所有登陸過的微信號碼,最後選擇一個想恢復聊天記錄的微信號後點擊「查看記錄」按鈕。
4.彈出的新窗口上將會顯示該微信號所有的微信好友及所有的聊天記錄,但此時顯示出來的只是未刪除的聊天記錄。接下來,先點擊「掃描刪除聊天記錄」,然後點擊「確定」。
5.請耐心等待掃描恢復即可,恢復完畢,點擊「確認」。顯示成功恢復了xx條已刪除的微信聊天記錄。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宣告失蹤 發布:2025-05-10 07:53:43 瀏覽:149
法官同意退還訴訟費 發布:2025-05-10 07:29:15 瀏覽:561
交通法規扣分處理 發布:2025-05-10 07:17:50 瀏覽:6
道德大道理 發布:2025-05-10 07:17:48 瀏覽:174
如果要上婚姻法 發布:2025-05-10 07:14:06 瀏覽:984
劉春霞律師 發布:2025-05-10 07:09:11 瀏覽:232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存在的基礎 發布:2025-05-10 07:08:31 瀏覽:147
法碩法學貼吧 發布:2025-05-10 07:06:18 瀏覽:979
在河道中傾倒淤泥的相關法律法規 發布:2025-05-10 06:53:42 瀏覽:828
虛偽表示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0 06:33:22 瀏覽: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