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保險條款與協議的法律效力

保險條款與協議的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2-03-26 17:58:01

① 什麼養的合同和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如何判斷合同與協議在法律效力上有哪些區別

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是指合同發生法律效力普遍應具備的條件。
合同是雙方或多方的民事行為,有效合同是合法的民事行為即民事法律行為,因此民事法律行為應具備的條件,也就是合同生效的一般條件。
民法通則》第55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2)意思表示真實;(3)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

協議是合同的同義詞,但在法律規范上多用合同一詞。我國合同法上所說的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由此可見,合同就是具有特定內容的協議,同樣具備上述特徵的協議就是合同。 實踐中,合同可以以不同的名稱出現,如合同,合同書,協議,協議書,備忘錄,名字並不重要,關鍵是看其內容。但在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協議」是個特定的概念

② 保險公司簽訂的補充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 財產

這個要看協議的具體內容:
法律協議書要生效,需要具備如下條件:
(1)合同當事人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合同當事人必須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以及締約能力,才能成為合格的合同主體。若主體不合格,合同不能產生法律效力。
(2)合同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
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是指行為人的意思表示應當真實反映其內心的意思。合同成立後,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實往往難以從其外部判斷,法律對此一般不主動干預。缺乏意思表示真實這一要件即意思表示不真實,並不絕對導致合同一律無效。
(3)合同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合同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主要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合同的內容合法,即合同條款中約定的權利、義務及其指向的對象即標的等,應符合法律的規定和社會公共
利益的要求。二是合同的目的合法,即當事人締約的原因合法,並且是直接的內心原因合法,不存在以合法的方式達到非法目的等規避法律的事實。
(4)具備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合同生效必須具備的形式要件
所謂形式要件,是指法律、行政法規對合同形式上的要求,形式要件通常不是合同生效的要件,但如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將其作為合同生效的條件時,便成為合同生效的要件之一,不具備這些形式要件,合同不能生效。當然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③ 保險法出台以前簽訂的合同還有法律效力嗎

中國人壽大病住院附加險保險期間是一年,屬於短期的健康險類,條款中一般規定保險人保留調整本保險費率的權利,說的是在新的保險期間開始的時候,保險公司可以根據市場的盈虧變化來調整保險費率,而在發生保險的一年期限內不會有變化。在這一年期滿之後,客戶也可以考慮繼續投保這一險種,也可以不再參加,也就是投保自由,它和長期的儲蓄類保險是有明顯的區別的。
保險公司從法律角度可以這么做,只是如果在你購買主險及附件之初,保險公司業務人員沒有將附加險的性質給你清晰的解釋,讓你明白存在保險費年度浮動的可能性,個人認為保險公司履行合同是有重大暇疵的,也是缺誠信的體現,個人從道義上理解你的心情並支持你。

④ 保險合同有哪些條款沒有法律效力

保險合同是投保來人與保自險人約定保險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投保人是指與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並按照保險合同負有支付保險費義務的人。保險人是指與投保人訂立保險合同,並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責任的保險公司。保險合同也是有規律可循的,因為保險合同也是合同的一種,必然有法律文件相類似的特點,比如權利描述,通信地址的變更,糾紛的處理和管轄權,不可抗力條款,殘疾的定義和司法鑒定,其他定義的解釋等等條款。

⑤ 與公司私下簽訂協議不交養老等保險,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沒有法律效力,繳納社保是用人單位不可推卸的義務,不只是針對勞動者,同樣針對國家。

勞動法規定:
第七十二條 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逐步實行社會統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第一百條 用人單位無故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限期繳納;逾期不繳的,可以加收滯納金。
只要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本人就應該參加社會保險。

⑥ 附加條款與基本條款的法律效力

基本條款
抄是指襲保險人根據不同險種規定的關於保險合同當事人權利義務的基本事項,它通常印製在保險單上,構成保險合同的基本內容。
附加條款
是指在基本條款的基礎上,保險合同雙方當事人對權利義務的補充規定,它通常對基本條款的內容加以擴大或者限制。例如,擴大承保責任、減少基本條款規定的除外責任或者承保范圍等,以滿足投保人的需要。通常,保險人事先印製附加條款的相應格式,在與投保人就特別約定的事項達成一致並填寫完畢後,將其粘貼在保險單上。

⑦ 保險公司的人簽給我保證賠償的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在當前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審理過程中,保險公司一般認為自己不應當承擔訴訟費用,具體法律依據是中國保監會《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款》(下稱《保險條款》)第十條第四項:「因交通事故產生的仲裁或者訴訟費用以及其他相關費用屬於交強險責任免除的項目,作為保險公司不負責賠償和墊付。」
然而,從交強險的立法設計來看,其保護的利益核心是不特定的事故第三者受害人,其訂約的目的就是為了使事故受害人迅速、直接獲得保險合同確定的保障。而此類訴訟的提起,正緣於保險公司怠於行使人身損害賠償義務,因此,作為對違背立法原意的懲罰,理應由保險公司對訴訟費買單。
同時,我國《保險法》第五十一條規定:「責任保險的被保險人因給第三者造成損害的保險事故而被提起仲裁或者訴訟的,除合同另有約定外,由被保險人支付的仲裁或者訴訟費用以及其他必要的、合理的費用,由保險人承擔。」按照「上位法優於下位法」的原則,該法條的適用效力顯然優於《保險條款》第十條第四項,因此,司法實踐中,對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的訴訟費用,法院通常判決由保險公司埋單。
相關知識延伸閱讀:保險理賠程序
1、立案查勘
保險人在接到出險通知後,應當立即派人進行現場查勘,了解損失情況及原保險理賠稽核因,查對保險單,登記立案。
2、審核證明和資料
保險人對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提供的有關證明和資料進行審核,以確定保險合同是否有效,保險期限是否屆滿,受損失的是否是保險財產,索賠人是否有權主張賠付,事故發生的地點是否在承保范圍內等。3、核定保險責任
保險人收到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的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請求,經過對事實的查驗和對各項單證的審核後,應當及時作出自己應否承擔保險責任及承擔多大責任的核定,並將核定結果通知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4、履行賠付義務
保險人在核定責任的基礎上,對屬於保險責任的,在與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達成有關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額的協議後十日內,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義務。保險合同對保險金額及賠償或者給付期限有約定的,保險人應當依照保險合同的約定,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義務。
保險人按照法定程序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義務後,保險理賠就告結束。如果保險人未及時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義務的,就構成一種違約行為,按照規定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即「除支付保險金外,應當賠償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這里的賠償損失,是指保險人應當支付的保險金的利息損失。為了保證保險人依法履行賠付義務,同時保護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的合法權益,明確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都不得非法干預保險人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義務,也不得限制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取得保險金的權利。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⑧ 如何認定保險合同的法律效力

依據《保險法來》第十三條規定自,投保人提出保險要求,經保險人同意承保,保險合同成立。保險人應當及時向投保人簽發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應當載明當事人雙方約定的合同內容。當事人也可以約定採用其他書面形式載明合同內容。依法成立的保險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投保人和保險人可以對合同的效力約定附條件或者附期限。

保險合同的效力認定是通過對其所進行的調查來完成的。保險合同的效力調查,是以我國《保險法》、《合同法》等法律規范為依據,結合保險公司與投保人所簽訂的保險合同條款來進行的。通過對保險合同效力的調查而形成的認定,在總體上,可分為有效合同的認定與無效合同的認定、有效合同中的部分無效條款認定等情形。

保險合同的效力調查與認定沒有固定模式,只能以個案方式存在。因此,對積累案件資料和案例分析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⑨ 請問中國平安保險條款是否具有法律效應

嚴格來說,只有雙方已經簽訂了合同,合同對應的條款才能夠約束雙方的權益.如果發生糾紛可以作為有力憑證參與司法裁定.不能說條款有法律效應.對於其他人而言條款只是一個金融產品的說明書.

熱點內容
縣民法典宣傳 發布:2025-07-28 20:17:56 瀏覽:822
江蘇省預防未成年犯罪條例 發布:2025-07-28 20:11:54 瀏覽:256
法律服務案例庫首個 發布:2025-07-28 19:59:48 瀏覽:786
道德經治企 發布:2025-07-28 19:54:06 瀏覽:103
西方國家法治 發布:2025-07-28 19:54:05 瀏覽:997
大三報考司法考試 發布:2025-07-28 19:49:22 瀏覽:84
民法五要素 發布:2025-07-28 19:42:49 瀏覽:847
法院太慢 發布:2025-07-28 19:42:46 瀏覽:916
在職研究生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28 19:39:03 瀏覽:365
2017注會經濟法考後討論 發布:2025-07-28 19:35:55 瀏覽: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