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法工廠法律責任
㈠ 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法律責任方式有哪幾種,各自的定義
安全生產法的法律責任方式有三種:
1、民事責任,因違法生產造成人身損害賠償的,承擔民事責任;
2、行政責任,未按照安全生產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生產造成人身、財產損失的,安全主管部門將會對單位及主管人員進行行政處罰;
3、刑事責任,因違規生產造成重大事故的,將會追究責任人的刑事責任。
(1)違法工廠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相關條例:
根據《安全生產法》規定:
第五十三條 因生產安全事故受到損害的從業人員,除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的,有權向本單位提出賠償要求。
第十七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具備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不得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第八十七條 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處分;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一)對不符合法定安全生產條件的涉及安全生產的事項予以批准或者驗收通過的;
(二)發現未依法取得批准、驗收的單位擅自從事有關活動或者接到舉報後不予取締或者不依法予以處理的;
(三)對已經依法取得批準的單位不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發現其不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而不撤銷原批准或者發現安全生產違法行為不予查處的;
(四)在監督檢查中發現重大事故隱患,不依法及時處理的。
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工作人員有前款規定以外的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行為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十九條 承擔安全評價、認證、檢測、檢驗工作的機構,出具虛假證明的,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在十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十萬元的,單處或者並處十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給他人造成損害的,與生產經營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十二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未履行本法規定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導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依照下列規定處以罰款:
(一)發生一般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三十的罰款;
(二)發生較大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四十的罰款;
(三)發生重大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六十的罰款;
(四)發生特別重大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八十的罰款。
㈡ 該如何舉報工廠違法
如果涉嫌違法可以收集證據到有關機構進行舉報,但是如果有證據造假或者情況不屬實的話就可能會構成誣陷罪。誣陷罪全稱為誣告陷害罪,是指故意捏造犯罪事實,向公安、司法機關或者有關國家機關告發,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行為。
法律分析
誣告陷害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實,作虛假告發,意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行為。「捏造」,是指無中生有,虛構犯罪事實,意圖使被誣告者受到錯誤偵查、起訴、審判等。「虛假告發」,是指行為人將捏造的犯罪事實向有關單位進行告發。告發的形式有多種多樣,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可以是署名的,也可以是匿名的。誣告陷害罪在主觀方面必須是故意,具有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故其行為不僅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權利,同時侵犯了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誣陷罪的其構成要件有以下幾點:
責任形式為故意,要求行為人明知自己所告發的確實是虛假的犯罪事實。當行為人估計某人實施了犯罪行為,認識到所告發的犯罪事實僅具有可能性時而予以告發的,不認定為本罪。由於不處罰過失誣告行為,所以,錯告或檢舉失實的,不成立犯罪。
必須具有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意圖);但不要求將該目的作為其行為的唯一目的或者主要目的,只要行為人存在該目的即可。「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不等同於意圖使他人受刑罰處罰。行為人雖然明知自己的誣告行為不可能使他人受刑罰處罰,但明知自己的行為會使他人被刑事拘留、逮捕等,意圖使他人成為犯罪嫌疑人而被立案偵查的,也應認定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兩款的規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三條 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兩款的規定。
㈢ 工廠違法老闆沒事工人被抓,工人應負什麼責任
沒有責任
㈣ 在個起廠子犯錯了扣工資嗎我會承擔法律責任嗎
你在個人企業廠子里犯了錯誤,扣工資是會按照廠里規章制度執行的,你問會不會承擔法律責任?這是要看你所犯的錯誤嚴重與否,如果是造成了人員傷亡或嚴重經濟損失,致使工廠停工或生產痰瘓,這是必須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㈤ 工廠每周上班加班時間累計超過44小時算不算違法行為,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在非法工廠上班,勞動者是受害者,沒有違法犯罪,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㈥ 工廠法律責任人承擔那些法律責任
工廠的法律責任人就是工商登記的法人代表,是該企業的全權代表,要對社內會承擔經營活動的有容關法律責任,如社會安定、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責任,產品的價格、質量、安全、客戶信息責任,員工的福利、安全、生活保障責任等。
㈦ 工廠里一個員工違規操作導致一人死亡 工廠需要承擔什麼責任
在工作場所受傷的一般認定為工傷,用人單位承擔賠償責任。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道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內關的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容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法律分析
工傷不考慮職工是否違章操作、是否存在過錯,全部責任均由用人單位承擔。去勞動局鑒定工傷。在工作期間受傷,無論當事人是何種情況,在經濟上(即醫療、救治、喪葬等費用)都由單位負責,所以職工操作失誤導致的工傷一般來講是由用人單位來承擔。本國工傷保險實行無過錯、無責任補償原則,即發生工傷,不管行為人有無過錯,只要有損害結果,就應認定為工傷。員工凡屬意外疏忽,即使是違反企業的操作規程或行為,對負傷、致殘、死亡負有責任或過錯,只要不是自殺或自殘都應當認定為工傷,並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在工傷認定和傷殘能力之前,還需要申請勞動仲裁,認定事實勞動關系。構成傷殘的,賠償項目主要有醫療費、停工留薪期工資、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法律依據
《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四)患職業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㈧ 中什麼法律在追究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方式
1、民事責任,因違來法生產自造成人身損害賠償的,承擔民事責任;
2、行政責任,未按照安全生產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生產造成人身、財產損失的,安全主管部門將會對單位及主管人員進行行政處罰;
3、刑事責任,因違規生產造成重大事故的,將會追究責任人的刑事責任。
㈨ 工廠撤消及法律責任
1,如果是有限責任公司的話,一般不會追究企業法人的個人責任,除非有證據證明該法人從事違法活動
2,這張白條,可以作為證據使用,不蓋指紋沒有什麼關系,沒有公證必要,公證處也不會受理這樣的公證
3.撤銷企業需要很多的程序,包括股東會議等等許多內容,不是有無公章能處理的,同時,小股東可以通過起訴來撤銷企業,但這個比較復雜,你需要當面咨詢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