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精神病的監護人負法律責任嗎

精神病的監護人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時間: 2022-03-27 06:13:21

❶ 精神病傷人受法律責任嗎他的監護人應承擔什麼責任

在發病時候傷人不負法律責任,你如果沒有過錯,他的監護人承擔一切費用。

❷ 精神病患者傷人需要負責法律責任么

精神病人因為自身原因他的行為是不受自己的意識的控制的,在法律上是無行為能力人,就像未成年人一樣。所以對他的行為不用負責任,也負不了責任。但是他的監護人是正常人,所以精神病人殺人的話他的監護人會負相應的法律責任。

❸ 精神病人傷人監護人需要負責嗎

法律分析:精神病患者殺人的,監護人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根據有關法律規定,作為精神病患者的監護人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責任,至使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禍,造成他人經濟損失或人身傷害的,應負責賠償損失或承擔醫療費用,情節嚴重的一並追究行政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精神病殺人時監護人不負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十三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❹ 精神病人可負法律責任

1.間歇性精神病人是復有的時候精神制正常,有的時候病情發作,對在精神正常期間的行為是要負法律責任的,對在病情發作期間的行為才不負法律責任。
2.只有對方有證據證明你打她加重了對方的病情,才需要你負責賠償,否則就不需要賠償。

❺ 監護人承擔哪些法律責任,精神病人的監護人如何指定

如果該精神病人是未成年人,那麼其監護人就是父母
如果該精神病成年已婚後才構成精神病。那麼監護人就是配偶。
沒有父母沒有配偶沒有子女情況下,那麼其成年有能力的兄弟姐妹們就是監護人
以上都沒有的由其居委/街道擔任

❻ 作為精神病人的監護人,需要承擔哪些責任

一、監護人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監護人對未成年人要承擔以下責任:
(一)《民法通則》第133條規定:「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適當賠償,但單位擔任監護人的除外。」
(二)我國《民事通則》第18條第1款規定:「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違背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
(三)《民通意見》第10條規定::監護人的監護職責包括:保護被監護人的身體健康,照顧被監護人的生活,管理和保護被監護人的財產,代理被監護人進行民事活動,對被監護人進行管理和教育,在被監護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或者與人發生爭議時,代理其進行訴訟。
(四)《民法通則》第133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
(五)《未成年人保護法》第8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殘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嬰、棄嬰。」
二、精神病人的監護人如何指定
可知,我國立法上,對精神病人的監護人的指定分為兩種情況:
一是由有關組織指定;
二是由法院指定。其中前一種是後一種的必經程序,即對於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必須由有關組織作出指定,再不服的可人民法院作出撤銷指定的判決,並另行指定監護人;如果未經有關組織指定的,不可以直接請求人民法院作出指定。對精神病人設立監護人首先須確認當事人為精神病人。但精神病人與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屬於兩個不同的范疇。
按照《民法通則》第19條規定,精神病人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精神病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因此宣告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是法院的職權,其他任何機關或組織都不具有這一職權,而且法院的這一職權不能主動行使,必須有利害關系人的申利害關系人申請宣告某一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時,法院受理後應依《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特別程序審理。審理中法院應當首先確認被申請人為精神病人。
依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見》第7條規定,「當事人是否患有精神病,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精神病學鑒定或者參照醫院的診斷、鑒定確認。在不具備診斷、鑒定條件情況下,也可以參照群眾公認的當事人的精神狀態認定,但應以利害關系人沒有異議為限。」對於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應宣告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於完全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則應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對人民法院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精神病人,其近親屬得依《民法通則》第17條規定的順序確定監護人。若近親屬就監護人的確定發生爭議,則應由有關單位或組織指定。
(六)《未成年人保護法》第9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權利,必須使適齡未成年人按照規定接受義務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輟學。」
(七)《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0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適當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導未成年人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煙、酗酒、流浪以及聚賭、吸毒、賣淫。」
(八)《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1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允許或者強迫未成年人結婚,不得為未成年人訂立婚約。
(九)《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9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讓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脫離監護單獨居住。」
(十)《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20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不得放任不管,不得迫使其離家出走,放棄監護職責。」
(十一)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發現未成年人組織或者參加實施不良行為的團伙的,應當及時預以制止。發現該團伙有犯罪行為的,應當向公安機關報告。
(十二)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發現有人教唆、脅迫、引誘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應當向公安機關報告。

❼ 精神病的人和家人不用負法律責任嗎

  1. 經法定程序鑒定抄確認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不負刑事責任。

  2. 精神病人屬於限制、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其對外的民事責任由監護人承擔。


刑法》第十八條【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民法通則》第十三條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第十四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❽ 精神病監護人監護法律責任的問題

我認為,精神病人自己本身是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那麼他的監護人就應該對他履行監護義務。
如果像你說的監護人放棄對其治療,暫停打點滴鼻飼,造成嚴重後果的,如果被「告訴」,肯定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如果你說的沒放棄治療,只是暫停對生命的維持,那麼我問你,暫停幾天啊,生命是有極限的,如果造成嚴重後果,同樣也是要承擔法律後果的。
我說的不一定對,供你參考了。

❾ 這個情況,精神病人殺了人,監護人要負法律責任嗎

1、要確定是否精神疾病,必須是到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私人醫院做的檢查是不行的。
2、你說:在清醒不犯病的情況下殺了他的仇人。那可能他的精神疾病是間歇性的,刑法明確規定,間歇性精神病人在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3、對是否在犯病時候,需要做專業精神鑒定,不是以個人供述為根據。
4、在治好精神分裂症了後殺了他的仇人,此時屬於完全刑事責任能力人,當然自己負法律責任(包括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

熱點內容
2013年行政法50題 發布:2025-05-07 01:18:34 瀏覽:304
n號房換法官 發布:2025-05-07 01:17:53 瀏覽:481
北京法學招聘 發布:2025-05-07 01:00:19 瀏覽:575
公司法有限責任公司設立 發布:2025-05-07 00:40:21 瀏覽:320
保留司法救濟 發布:2025-05-07 00:35:37 瀏覽:694
勞動法實質要件的作用 發布:2025-05-06 23:59:30 瀏覽:217
管理的道德是 發布:2025-05-06 23:59:29 瀏覽:154
孫鵬法學家 發布:2025-05-06 23:33:35 瀏覽:479
勞動合同法監督案例 發布:2025-05-06 23:31:36 瀏覽:834
司法所歸鎮 發布:2025-05-06 23:23:36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