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企業社會責任產生法律

企業社會責任產生法律

發布時間: 2022-03-27 09:23:55

1. 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規制

目前國際上對企業社會責任普遍認同的含義是: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利益負責的內同時,還要容承擔對員工、社會和環境的責任,包括遵守商業道德、生產安全、保證產品質量、職業健康、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節約資源等。有關企業社會責任的規范主要包括三個層次:國家頒布的、有強制力的法律規范;企業自身制定的共同體規則;市場所要求的一般性道德。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規制就是在法律規范的層面研究企業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並將企業應該承擔的最低限度的道德義務具體化為明示的法律規范。

2. 企業的社會責任是什麼為什麼要承擔企業責任

一、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的基本單位,理應成為相應的社會責任主體。企業是現代社會分工體系中專門從事生產與服務的經濟主體,承擔著生產、流通、分配等社會再生產的基本職能,必須按照社會需要提供合格的產品和服務。

那些提供假冒偽劣產品的企業,不僅沒有盡到責任,而且破壞社會分工、擾亂社會秩序。

從社會結構層面來看,企業作為基本經濟單位的社會經濟格局一旦形成,也就形成了相應的技術分工格局和產業鏈,形成了企業之間、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權利和責任關系。

每個企業都是社會經濟肌體的一個部分,須各負其責,否則就會擾亂社會經濟秩序,影響社會經濟健康發展。

二、企業發展的外部性決定了企業須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企業發展涉及許多利益相關者,從而形成復雜的責任與利益關系。

企業發展依賴於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和市場發育等,這些構成企業發展的社會條件。同時,企業運營對交通、環境及居民生活有重要影響,會產生許多公共成本,並且難以通過簡單的市場交易實現相應的補償。

這就是企業發展的外部性,其中的外部經濟容易被社會吸納,而外部不經濟往往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如環境污染問題。現實中還存在許多「搭便車」現象。

這些沒有通過契約規范體現出來的利益損失,大都需通過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加以彌補。這是社會和諧的必要條件,也是企業贏得長遠發展的重要途徑。事實上,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會獲得廣泛的社會認同,從而生成更強的持續發展能力。

三、企業公民的社會身份決定了企業具有承擔社會責任的法律義務。在現代社會,企業被賦予公民的社會身份,作為法人組織享有民事權利與行為能力,從而必須承擔相應的民事義務。企業作為社會生產和服務的組織者,擁有相應的社會資源支配權。

這些本來屬於人們共有的社會資源,由於企業的產生而被聚集在一起,為企業所支配和使用,企業自然應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盡管企業也付出了一定的費用,但這些要素和資源並不是都能用金錢購買的,金錢只能彌補其中一部分有形成本。

四、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企業作為契約的集合,並不是完全對等的主體的聯合,企業組織者在其中占據著主導地位,享有社會賦予的主導權利。

人們加入企業僱傭關系成為雇員後,都須接受一種暗含的職責,即遵守企業的規則及僱主的指令。這種非對等聯合只能通過企業組織者的責任擔當加以彌補,否則就可能影響社會和諧。

另一方面,組織者因為企業的存在而享有更多的收益剩餘及其支配權力,這為企業承擔責任提供了物質前提和組織保障。企業作為契約關系的主導方、組織利益的支配者,需要履行相應責任,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2)企業社會責任產生法律擴展閱讀:

「十一五」規劃提出:「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格力電器總經理董明珠代表就此提交議案提出:企業在自主創新中一方面要腳踏實地,另一方面更要主動承擔社會責任。

董明珠認為,企業在自主創新中責任重大。一方面,在技術研發和自主創新方面,要腳踏實地、多干實事、少說空話、長期作戰,要耐得住寂寞;

另一方面,不僅要關注現實的消費需求,更要關注消費者的根本需求,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用企業力量推動社會發展,讓行為對未來負責。

董明珠分析說,中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缺失,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首先,內外資企業享受不同的政策待遇,使得部分企業家急功近利追逐優惠政策,而不願潛心鑽研經營和技術進步;

其次,國家的相關出口政策沒有對自主品牌和貼牌出口產品形成差異扶持,導致市場競爭力下降;另外,一部分企業家耐不住製造業的艱辛,經受不住其他行業的誘惑,半途而廢。

董明珠表示:「鼓勵企業進行自主創新,承擔社會責任,可以為中國創立世界領先的民族品牌打下堅實的技術基礎。」

董明珠建議:設立「中國工業家」獎,每年評選一次,專項獎勵製造業界具有獨特精神內涵的企業領導人,成就中國從製造業「大國」邁向「強國」的民族夢想。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董明珠代表:企業要承擔社會責任

3. 法律法規怎麼做,企業社會責任法律法規

在法律法規中所規定的企業所應履行義務,就是企業的社會責任。這種責任一般體現在勞動法系、社會法系及行政規章中。

鏈接:《社會責任相關適用法律法規一覽表》

網頁鏈接

4. 企業參與社會責任建設具有法律強制性,對嗎

企業社會責抄任的理念超脫狹隘的股東至襲上主義,是對傳統企業理論個人本位的修正和補充,企業社會責任更加關注的是企業對社會利益的增進和維護,社會本位應當是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論基礎。
對於法律並沒有強制性要求的行為和義務相關的企業社會責任,無法通過國家強制力來保障實現,但仍然可以通過道德色彩濃厚的軟法來對其進行規制。
在堅持個人本位與社會本位相結合的原則下,應建立以企業社會責任為導向的自律機制,完善以政府為主導的企業社會責任他律機制。

5. 法律和企業的社會責任問題

  1. 你可以要求公司與你簽訂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規定:「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勞動者提出或者同意續訂、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三)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且勞動者沒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續訂勞動合同的。」

根據你描述的情況看,你可以要求單位與你簽訂無期限的勞動合同。


2. 如果單位不和你簽訂無期限的勞動合同的法律後果。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3. 你可以與單位協商,也可以向勞動局投訴或向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


公司的做法是違反法律規定的,你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6. 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有哪些

1.企業對股東的責任

企業與股東的關系逐漸具有了企業與社會的關系的性質,企業對股東的責任也具有了社會性。

2.企業對員工的責任

企業對員工的責任屬於內部利益相關者問題,企業必須以相當大的注意力來考慮雇員的地位、待遇和滿足感。

3.企業對消費者的責任

企業與消費者是一對矛盾統一體,企業利潤的最大化最終要藉助於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來實現。

4.企業對社區的責任

企業是社會的組成部分,更是所在社區的組成部分,與所在社區建立和諧融洽的相互關系是企業的一項重要社會責任。

5.企業對政府的責任

企業要扮演好社會公民的角色,自覺按照政府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合法經營並照章納稅,承擔政府規定的責任和義務,接受政府依法的監督和干預。

6.企業對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責任

企業一定要站在全局立場上,堅持可持續發展,高度關注節約資源,並要下決心改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循環經濟,調整產業結構。

7.企業對科技發展的責任

企業要高度重視引進技術的的消化吸收和科技研發,加大資金與人員的投入,努力做到創新以企業為主體。

(6)企業社會責任產生法律擴展閱讀

企業社會責任的相關情況

1.企業的社會責任來源於它的社會權力。由於企業對諸如少數民族平等就業和環境保護等重大社會問題的解決有重大的影響力,因此社會就必然要求企業運用這種影響力來解決這些社會問題。

2.企業應該是一個雙向開放的系統,即開放的接受社會的信息,也要讓社會公開的了解它的經營。為了保證整個社會的穩定和進步,企業和社會之間必須保持連續、誠實和公開的信息溝通。

3.企業的每項活動、產品和服務,都必須在考慮經濟效益的同時,考慮社會成本和效益。也就是說,企業的經營決策不能只建立在技術可行性和經濟收益之上,而且要考慮決策對社會的長期和短期的影響。

4.與每一活動、產品和服務相聯系的社會成本應該最終轉移到消費者身上。社會不能希望企業完全用自己的資金、人力去從事那些只對社會有利的事情。

5.企業作為法人,應該和其他自然人一樣參與解決一些超出自己正常范圍之外的社會問題。因為整個社會條件的改善和進步,最終會給社會每一位成員(包括作為法人的企業)帶來好處。

熱點內容
公司法有限責任公司設立 發布:2025-05-07 00:40:21 瀏覽:320
保留司法救濟 發布:2025-05-07 00:35:37 瀏覽:694
勞動法實質要件的作用 發布:2025-05-06 23:59:30 瀏覽:217
管理的道德是 發布:2025-05-06 23:59:29 瀏覽:154
孫鵬法學家 發布:2025-05-06 23:33:35 瀏覽:479
勞動合同法監督案例 發布:2025-05-06 23:31:36 瀏覽:834
司法所歸鎮 發布:2025-05-06 23:23:36 瀏覽:531
合同法的撤銷 發布:2025-05-06 23:23:27 瀏覽:523
法醫法院 發布:2025-05-06 23:08:46 瀏覽:721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153 發布:2025-05-06 23:07:03 瀏覽: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