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責任是指法律關系違反
A. 違犯教育法教育法的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是什麼
1.違反教育法的行政法律責任
行政法律責任,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違反行政法律規范,構成行政違法而應當依法承擔的否定性的法律後果。我國現行的教育法的相當一部分是以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為一方,調整教育活動中的行政關系,具有行政法的屬性,違反教育法的行為就帶有行政違法性,所以行政法律責任是違反教育法最主要的一種法律責任。
根據有關教育法律法規的規定,違反教育法的行政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主要有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兩類。
(1)行政處分
行政處分是行政機關對本機關違法的工作人員,或行政監督機關對行政系統機關工作人員所施行的紀律上的懲戒措施。
根據1957年頒布的《國務院關於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暫行規定》,國家行政機關所屬工作人員有下列違法失職行為,尚未構成犯罪的,可以給予紀律處分:
a.違反國家的政策、法律、法令和政府的決議、命令、規章、制度的;
b.玩忽職守,貽誤工作的;
c.違反民主集中制,不服從上級決定、命令,壓制批評,打擊報復的;
d.弄虛作假,欺騙組織的;
e.撥弄是非,破壞團結的;
f.喪失立場,包庇壞人的;
g.貪污盜竊國家財產的;
h.浪費國家資財,損害公共財務的;
i.濫用職權,侵犯人民群眾利益,損害國家機關和人民群眾聯系的;
j.泄露國家機密的;
k.腐化墮落,損害國家機關威信的;
l.其他違反國家紀律的行為。
行政處分的具體方式,包括以下幾種:警告、記過、記大過、降職、撤職、開除留用察看、開除等。
(2)行政處罰
行政處罰是由特定的國家行政機關或法定授權的其他組織,對違反特定的行政法規但尚未構成犯罪的當事人給予的一種懲戒、制裁措施。它是特定的國家行政機關或法定授權的其他組織進行管理、履行維護公共秩序職能的一種具體行政行為。行政處罰包含以下幾層意思:
a. 行政處罰是行政機關的行為。這一點使它與民事處罰、刑事處罰相區別。因為刑事處罰和民事處罰都是由人民法院作出的。
行政處罰雖然是由行政機關作出,但並不是任何機關都有行政處罰權。行政處罰是一種職權。只有法律、法規規定享有處罰權的行政機關才能進行行政處罰。
b.行政處罰是對行政管理相對人的處罰。這一點使它與行政處分相區別。
c.行政處罰是對行政管理相對人違反行政法律法規的行為的處罰。只有法律、法規規定必須處罰的行為才可以處罰,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就不能處罰。
d.行政處罰所採取的只能是行政制裁。行政處罰只能針對那些情節輕微尚未構成犯罪的違法行為。行政上的違法行為一旦超出行政的范圍、構成刑事犯罪的行為,應給予的是刑事制裁。
按照行政處罰的內容,行政處罰可以分為精神罰、財產罰、人身罰和行為罰等。
精神罰,是一種影響名譽的行政法律責任承擔方式。它包含有財產性和人身自由的性質,其目的在於引起違法者精神上的注意。其主要形式有:警告、通報批評、消除不良影響等。
財產罰,是要求違法者承擔財產上的責任,即以經濟手段懲罰其所從事的違法行為。其主要形式有:罰款、沒收、繳納懲罰性和補償性費用等。
行為罰,是一種剝奪或限制行政違法者特定的行為能力的處罰方式。其主要形式有:停止生產、暫停營業、限期整頓、關閉企業;吊銷許可證、停止或緩發許可證、扣繳或吊銷營業執照;扣留或吊銷職務證書、駕駛執照;取消資格;責令返回不合格產品等。
人身罰,是對行政違法者的人身自由加以限制。如行政拘留、勞動教養等。
2.違反教育法的民事法律責任
違反教育法的民事法律責任,是指教育法律關系主體違反教育法的規定,破壞了平等主體之間正常的財產關系或人身關系,依照法律規定應承擔的民事法律責任。這是一種以財產責任為主要內容的責任。
《教育法》第81條對違反教育法的民事責任作了原則性規定。
3.違反教育法的刑事法律責任
違反教育法的刑事法律責任,是指教育法律關系主體實施的違反教育法的行為,同時又觸犯了刑法,達到犯罪程度時,所必須承擔的法律後果。這種責任的承擔方式是刑事制裁即刑罰。
《教育法》第七十一條、第七十二條、第七十三條、第七十六條對挪用、剋扣教育經費和擾亂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破壞校舍、場地及其他財產、招生中徇私舞弊的行為追究刑事責任作了規定。《義務教育法》第十六條及其《實施細則》第7章規定對下列行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1)侵佔、剋扣挪用義務教育經費;(2)擾亂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的教學秩序,情節嚴重的;(3)侵佔或破壞學校校舍、場地和設備情節嚴重的;(4)侮辱、毆打教師、學生情節嚴重的;(5)體罰學生情節嚴重的;(6)玩忽職守致使校舍倒塌、造成師生傷亡事故,情節嚴重的。
在對以上各種違法行為追究刑事責任時,「情節嚴重」是必要條件,但在不同的行為中,其含義是不同的。
B. 什麼是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行為人實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為所必須承擔的法律後果。負刑事責任意味著應受刑罰處罰。這是刑事責任與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道德責任的根本區別。
具備犯罪構成要件(見犯罪)是負刑事責任的依據。犯罪主體和主觀方面要件必須是達到法律規定的年齡、精神正常的人主觀上存在故意或過失,犯罪客體和客觀方面要件必須是行為人的行為侵犯了刑事法律保護的社會關系,並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即已構成犯罪,行為人才應負刑事責任。如果行為不具備犯罪構成要件,不危害社會,或者法律明文規定不負刑事責任,則無刑事責任可言。例如,無責任能力人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或因正當防衛,緊急避險,履行有益於社會的業務上的行為。刑法規定的行為人對自己實施的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的年齡,稱為刑事責任年齡。各國對此規定不一。印度刑法規定從7歲開始負刑事責任,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刑法規定為9歲,多數國家規定為14歲。《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已滿十六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歲不滿十六歲的人,犯殺人、重傷、搶劫、放火、慣竊罪或者其他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歲不滿十八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還規定,對犯罪時不滿18歲的人不適用死刑。已滿16歲不滿18歲的,如果所犯罪行特別嚴重,可以判處死刑緩期2年執行。
行為人能夠辨認和控制自己的行為並能承擔刑事責任的能力稱為刑事責任能力。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精神和智力正常而無障礙的,即具有刑事責任能力,應當承擔刑事責任。除未成年人外,精神病人在發病期間不能辨認和控制自己的行為,無刑事責任能力,不應追究其刑事責任。但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醉酒的人只是暫時減弱了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並非喪失了這種能力,他對所實施的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由於生理缺陷,他們的刑事責任能力有所減弱,對於他們所實施的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C. 法律責任和刑事責任的區別是什麼
刑事責任,是依據國家刑事法律規定,對犯罪分子依照回刑事法律的規定追究的法律責任。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答1、管制。管制是刑法規定的一種相對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刑罰中最輕的一種。2、拘役。拘役是一種短時間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由法院根據刑法對犯罪情節與危害後果較輕的人判處的刑罰判決,公安機關就近執行,一般為拘役所執行。3、有期徒刑。有期徒刑是刑法規定的一種對大部分犯罪人普遍適用的、高度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刑期為六個月以上,十五年以下。4、無期徒刑。無期徒刑也即沒有期限的徒刑,是對罪行較重的人終身監禁的刑罰。5、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對罪行特別嚴重犯罪人的罪行依法判處了死刑,但又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犯罪分子,宣告緩期兩年執行的刑罰。6、死刑。對罪大惡極,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犯罪判處剝奪生命的極刑;一般採取注射、電擊、槍斃的方法執行,家屬可以收屍。死刑的執行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D. 什麼是刑事責任
您好,
什麼是刑事責任的功能
所謂刑事責任的功能,指刑事責任在制定刑法和處理犯罪中所起的積極作用,可以從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兩方面加以考察。通說認為,從刑事立法看,刑事責任是衡量行為是否規定為犯罪和如何規定刑罰的依據;從刑事司法看,刑事責任是決定是否適用刑罰和如何適用刑罰的標准。刑事責任是介於犯罪和刑罰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它的功能就在於對犯罪和刑罰的關系起調節作用。具體而言,刑事責任的這種調節功能表現為:犯罪的實施與否決定刑事責任的存在與否,犯罪所反映出的嚴重程度決定著刑事責任的程度。從功能上說,犯罪、刑事責任、刑罰三個概念各自獨立,不能互相取代。
刑事責任的功能如何考量
刑事責任的功能主要是從其理論價值來考量的,中國刑事責任理論來源於蘇俄刑法理論,和大陸法系、英美法系的理論都有著較為重大的區別。
實際上,在中國刑法適用中,刑事責任的實際操作的作用並不突出,往往是判定犯罪構成後就直接判定刑罰或其他處罰方式,只有在考慮到欠缺刑事責任能力和年齡的情況下才著重考慮這方面的理論分析,而且中國犯罪構成中的犯罪主體要件已經就可以解決問題了,所以中國刑事責任的功能大多是存在於刑法理論研究中。
而大陸法系的刑事責任通常表述為罪責或者有責性,是犯罪構成要件三要件中的最後一個要件,承擔著最後一次刑法評價的實際功能,英美法系的刑事責任如前所處也包含犯罪論的內容,而中國刑事責任是獨立的內容,主要承擔的是指導功能,故而考慮到中國犯罪構成的邏輯缺陷,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實際上大陸法系的犯罪構成三要件更應當成為中國努力借鑒的方向;前述的對刑事責任理論的構建改進更多的是一種權宜之計,亦即罪責平行說可以成為中國刑事責任論向大陸法系的一個跳板,因為它首先把刑事責任提高到高於刑罰的角度,使之從刑罰論的統治下解脫了出來,這對於其將來歸入犯罪構成是有積極意義的。
當然,若中國完成了向兩大法系刑事責任論的轉變後,刑事責任的概念也許又將因為新形勢而改變,亦即刑事責任作為一種刑事負擔來理解也必然是從蘇聯法影響下的中國刑法理論的角度來談的。
而目前情況下,強調刑事責任會又有益於凸顯非刑罰處罰方式的地位,從而可以推進中國刑法的去政治化的社會化改革。
E. 刑事責任是指違反刑法所應當承擔的責任
嗯,你說的很對,刑事責任就是違反了刑法,違反了刑法就要承擔刑事責任,違反了刑事責任百分之百的都要被判刑
F. 刑事責任和法律責任啥區別
刑事責任是法律責任的一部分,因為法律責任還包括刑事責任之外的民事等責任
刑事責任一般比較嚴重,是違反了刑法規定以後所要承擔的責任
而法律責任不一定很嚴重,可以視具體情節
G. 刑事責任包括哪些
有期徒刑,是刑罰的一種,是我國《刑法》規定的五大主刑罰之一(其他四種回分別是管制、拘役、無答期徒刑、死刑(其中死刑又分為死緩和死刑立即執行)。它指在一定期限內剝奪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並監禁於一定場所的刑罰。判處有期徒刑的罪犯要送交監獄執行,在被交付執行刑罰前,剩餘刑期在三個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為執行。有期徒刑的期限,一般為六個月以上十五年以下。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監獄或者其他執行場所執行;凡有勞動能力的,都應當參加勞動,接受教育和改造。罪犯被交付執行刑罰的時候,應當由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在判決生效後十日以內將有關的法律文書送達公安機關、監獄或者其他執行機關。有期徒刑,也是比較常見的刑罰,刑法規定的四百多個罪名中,基本上都可以適用有期徒刑。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三條主刑的種類如下:(一)管制;(二)拘役;(三)有期徒刑;(四)無期徒刑;(五)死刑。
H. 行政責任與民事責任、刑事責任是什麼關系
行政責任與民事責任、刑事責任是法律上3個不同的概念,也存在著交叉之處。
1.民事責任是指民事主體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民事責任包括合同責任和侵權責任。
2.行政責任是指個人或者單位違反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規定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行政責任包括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
3.刑事責任是指違反刑事法律規定的個人或者單位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4.民事責任重在補償性,而刑事責任重在懲罰性,行政責任重在處罰。民事責任的前提是有損害發生,而刑事責任不論傷害與否,均承擔懲罰性責任。
5.民事責任主要是一種財產責任,而刑事責任主要是剝奪人身自由,甚至生命,行政責任主要是處罰處分。
(8)刑事責任是指法律關系違反擴展閱讀:
民事責任是指是民事主體違反了民事義務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民事義務包括法定義務和約定義務,也包括積極義務和消極義務、作為義務和不作為義務。民事責任主要是由三個部分的內容構成,包括締約過失責任、違約責任、侵權責任。
刑事責任是指犯罪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主刑和附加刑兩刑事責任包括照刑事法律的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主刑,是對犯罪分子適用的主要刑罰,它只能獨立使用,不能相互附加適用。主刑分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獨立適用,不能附加適用。
行政責任是指犯有一般違法行為的單位或個人,依照社律法規的規定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行政責任主要有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兩種方式。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或其他行政主體依法定職權和程序對違反行政法規尚未構成犯罪的行政管理相對人給於行政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
I. 什麼是法律責任 ,刑事責任,行政責任如何區分
法律責任個是個大概念,他包括刑事責任、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
刑事責回任,說簡單一點就是違反了刑法答的規定,行為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國家給予的否定評價),再簡單一點就是,根據刑法規定,應當給予行為人什麼樣的刑事處罰,通俗的說法就是被判多少年刑。但是刑事責任也有隻宣告成立犯罪,但不給於刑事處罰的(即不判刑的。
行政責任就是違反了行政法的規定,給予行為人什麼樣的行政處罰。比如,行為人逃稅,稅務局給予行為人罰款1000元,稅務局給予的處罰就是行為人承擔了行政責任。
J. 法律責任分為刑事責任、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它們三者之間的區別有哪些
民事責任是指民事主體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民事責任包括合同責任和侵權責任。合同責任是指合同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所應當承擔的責任;侵權責任是指民事主體侵犯他人的人身權、財產權所應當承擔的責任。民事責任的責任形式有財產責任和非財產責任,包括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支付精神損害賠償金、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以及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這些責任形式既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行政責任是指個人或者單位違反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規定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行政責任包括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行政處分是行政機關內部,上級對有隸屬關系的下級違反紀律的行為或者是尚未構成犯罪的輕微違法行為給予的紀律制裁。其種類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留用察看、開除。行政處罰的種類有:警告、罰款、行政拘留、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等。
刑事責任是指違反刑事法律規定的個人或者單位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刑事處罰的種類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這5種主刑,還包括剝奪政治權利、罰金和沒收財產3種附加刑。附加刑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與主刑合並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