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消費者要懂得法律知識

消費者要懂得法律知識

發布時間: 2022-03-31 06:44:52

『壹』 想了解生活中比較需要的法律常識,比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勞動法合同法等等,帶點案例解析易懂的最好。

看書是沒有什麼大用處的、最主要的是實踐、但是如果沒有律師證又實踐不了、所以你最好是看中央12台的法律講堂!

『貳』 消費者怎麼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法律分析:消費者合法維護權利的方式如下:1、作為消費者,要有基本的法律知識,要有維權意識,不僅要學法、守法,還要用法,敢於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2、消費者在購物消費時,要記得索要發票並保存好。3、在發生消費爭議時,要及時向律師等相關專業人員咨詢,尋求法律幫助,等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三十九條 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叄』 消費者保護法律知識咨詢

可以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四十五條 對國家規定或者經營者與消費回者約定包修、包答換、包退的商品,經營者應當負責修理、更換或者退貨。在保修期內兩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經營者應當負責更換或者退貨。
對包修、包換、包退的大件商品,消費者要求經營者修理、更換、退貨的,經營者應當承擔運輸等合理費用。

『肆』 作為消費者,我們應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作為消費者,要有基本的法律知識,要有維權意識,不僅要學法、守法,還要用法,敢於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消費者在購物消費時,要記得索要發票並保存好。

3、在發生消費爭議時,要及時向律師等相關專業人員咨詢,尋求法律幫助。

4、在發生爭議時,可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4條明確規定,可以通過五種途徑解決:

(1)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2)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

(3)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4)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4)消費者要懂得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消費者權益保護的五種途徑

1、協商和解

是指在發生爭議後,經營者與消費者兩方以平等自願為前提,針對有關爭議進行相關協商,以求得達成公平合理的解決爭議協議的一種方式。協商和解具有高效、簡便、經濟等優點,而且程序簡單、節省時間和精力。

2、調解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規定的保護消費者權益的調解,主要是指消費者協會的調解。消費者協會調解一般由消費者協會、經營者和消費者三方參加,消費者協會起著居中調解的作用,也可以提出解決糾紛的有關方案或者建議,但是並不能代替消費者或者經營者做出有關決定。

3、申訴

當消費者認為自己合法的消費權益受到損害時,可以向行政機關要求予以相關的保護。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制定的相關行政規章,都可以作為行政部門及相關人員履行自己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法律依據。

4、仲裁

經營者和消費者如果有相關仲裁協議,即可根據仲裁協議將爭議提交給仲裁機構,由仲裁機構進行裁決。仲裁一般由仲裁機構、經營者和消費者此三方參加,仲裁在程序上不像訴訟嚴格,當事人享有較大自主權,很多環節可以被簡化,有關文書的格式甚至裁決書的內容和形式,也可以靈活處理。

5、訴訟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規定的訴訟途徑,一般指的是民事方面的訴訟。即消費者在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人民法院解決消費爭議,從而維護自己合法的消費權益。即在國家審判權力介入之下,依法對消費糾紛通過國家的司法程序進行解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伍』 關於315應該知道哪些法律常識

【消費者權益日的由來】
1983年,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確定每年的3月15日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這是基於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於1962年3月15日在美國國會發表了《關於保護消費者利益的總統特別咨文》,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費者的「四項權利」,即:有權獲得安全保障;有權獲得正確資料;有權自由決定選擇;有權提出消費意見。肯尼迪提出的這四項權利,以後逐漸為世界各國消費者組織所公認,並作為最基本的工作目標。

【消費者享受哪些權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享有以下9項權利:
1.安全權: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

2.知情權:消費者享有知悉商品真實情況的權利。

3.選擇權:消費者享有自由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

4.公平交易權: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5.求償權: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時,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

6.結社權:消費者享有依法成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的權利。

7.獲得知識權:消費者享有獲得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的權利。

8.受尊重權: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

9.監督權:消費者享有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進行監督的權利。有權檢舉、控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有權對保護消費者工作提出批評、建議。

『陸』 咨詢一下懂法的朋友,一個普通公民日常需要懂的哪些法律常識啊

有幾種 交通規則 消費者權益保護 人身權 財產權 隱私權 是比較常用的法律常識 其他還有一些刑事犯罪有那些(知道大概就可以) 民事侵權有那些 基本上你知道這些你就是懂法的了

『柒』 作為消費者我們應具備哪些法律知識

一、時效。1、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訴的時效。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頒發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受理消費者申訴暫行辦法》規定:「消費者知道或者應該知道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超過一年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不予受理。2、向人民法院起訴時效。《民法通則》規定:身體受到傷害、商品質量不合格、租金被延付或者拒付、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訴訟,訴訟時效為一年。如果過了五年再來申訴或者訴訟,已經喪失了法律賦予的權利。3、「三包」(即商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時效。其中有7天、15天、30天、90天幾個時效規定,消費者應當熟記。<1>商品自購買之日起7日內,發生性能故障,消費者可以選擇退貨、換貨或者修理。(退貨時,銷售者應當按照發票價格一次退清貨款。)<2>商品自銷售之日起15日內,發生性能故障,消費者可以選擇換貨或者修理。(注意:退貨時機已過。換貨時,銷售者應當免費為消費者調換同型號同規格的產品。銷售者因無同型號同規格產品、消費者不願意調換其他型號、規格產品而要求退貨的,銷售者應當予以退貨。)<3>在三包有效期內修理時,由於修理者自身的原因使修理期超過了30日的,由修理者免費為消費者調換同型號同規格的產品,費用由修理者承擔。修理者修理的產品要保證能夠正常使用30日以上。<4>在「三包」有效期內修理時,因生產者未提供零配件,自送修之日起超過90日(行動電話超過60日)未修好的,修理者應當免費為消費者調換同型號同規格的產品。<5>「三包」有效期:Α《部分商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中,除收錄機、吸排油煙機主機為半年外,電視機、自行車、錄像機、空調等16種商品主機的「三包」期為1年,主要部件分別為1——3年。Β《行動電話機商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中,除電池、外接有線耳機分別為6個月、3個月外,主機和其他配件的「三包」期為1年。C《固定電話機商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中,除無繩電話充電電池為半年外,整機和功能裝置的其他部件的「三包」期為1年。二、證據。證據就是與所購商品有關的發票、合格證、使用說明書、保修卡、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廠家或銷售商的承諾、警示或者安全標識(標志)等。消費者認為產品存在缺陷,應當請國家質量檢驗機構進行檢驗,出具質量檢驗報告。消費者認為由於產品或者服務的缺陷造成了損害,應當提供相關的證據。如:造成人身傷害、殘疾、死亡的,要提供醫療單位和醫生的診斷證明,為治療所支付費用的單據,以及誤工費、生活補助費等證據,安葬死者所支付費用的單據。三、應注意的主要事項。1、不要超過「三包」期限。尤其是不要超過7天退貨的時限。王先生購買了一部某名牌手機,使用三天出現了「死機」現象。銷售小姐教他卸下電池,此現象立刻消失。依法操作,果然靈驗,就沒當回事。誰知到了第8天「那煩人的事又出現了」,他再次向銷售小姐反映,被告知「是正常現象,機子好著哩!」到了第10天,第三次「死機」,此時王先生對該手機徹底失望了,提出退機。但銷售小姐卻以超過7天為由拒絕了。王先生向12315申訴,12315工作人員調查,銷售小姐陳述7天以內未接到任何不正常的反映,王先生亦拿不出相關的證據,所以只好換機。換機後1天,那部機子的問題又在該機重現。王先生即刻到12315申訴。由於證據確鑿,銷售商雖有爭辯,也只好按照規定退機。2、不要貪圖便宜。購買的「處理品」出現質量問題,不能按照「三包」規定處理,12315不予受理相關的申訴。假如因購買的「處理品」造成人身傷害,銷售者應當承擔法律責任,消費者應經過訴訟保護自己的權利。3、消費者不要私下交易。由於消費者不具備銷售主體資格,所以不屬於工商行政管理的對象,12315自然不受理類似的申訴。如果因私下交易的商品造成了人身傷害又協商解決不了的,只有到人民法院去打官司。4、一定要索要發票。發票等同於消費者與經營者進行商品交易的合同,並且是有關經營者實施了銷售行為和銷售相關商品的直接證據。因此,該發票一定要載明銷售商的名稱以及銷售人員的姓名,商品的品牌、型號、規格、價款等,還需正規的稅務發票。5、不要擅自拆動商品。商品如果出現質量缺陷,要證明屬於製造或者設計方面的問題,就要保持出現質量缺陷的原狀。有的消費者自以為懂得相關的知識就動手「修理」,不僅把「聾子」治成了「啞巴」,而且因此無法證明銷售商或者生產者的責任,失去了求償的權利和機會。6、不要超過申訴時效。在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不同時效內,消費者享受不同的權利。首先,自購買商品和接受服務之日起7天、15天以內,是維權最關鍵的兩個時限;其次,在「三包」的有效期內實行免費修理,消費者朋友一定要充分地掌握這些規定,切莫要喪失維護自己權利的良機。7、申訴要求要合情、合理、合法。有一個消費者買了套西服,穿了將近一周,感到款式、顏色均不合意,要求換另一種品牌,銷售商拒絕,到12315申訴,也未受理。

『捌』 消費者法律知識,歡迎專家回答~!

商場的行為已經構成了不正當競爭,且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但商場的行為僅只是民事及行政上的責任,尚不到犯法的程度.只是說是違法.

首先,你在與其訂貨的時候,應該有簽訂預購或買賣合同.所以在合同中應該就有體現出價格等事項,你可以依此向商場要求供應同等貨物,若商場要求你更換其他刑號款式的貨物,你可以先向當地12315即消協申訴,讓消協與其溝通解決,假如無法得到解決的,就只有訴之官司了.

訴訟有好也有壞,好的是一定可以保障你的利益,且讓這家商場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的評價受損.但是壞的是時間比較久,且如果你不懂法律,這種消費者權益的官司往往要聘請律師來打,但是律師費用不低,至少也在二至三千.那麼成本就高了,是不是值得你就應該再琢磨了.

所以,還是勸你三思而後行了,看消協能不能幫你了..

最後祝好運,若有具體問題可發消息給我.

『玖』 國家提倡人們要加強法律意識,生活中需要懂得哪些法律常識

現在是八五普法
一般涉及較多的
就是民法典,他是合同法、擔保法、民法通則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等九部法律合並的修改法律
其他法律根據需要,可以咨詢律師就可以

熱點內容
刑法偽造公章 發布:2025-05-05 12:00:43 瀏覽:802
法院對應什麼 發布:2025-05-05 11:59:38 瀏覽:592
依法治國沒人信 發布:2025-05-05 11:53:58 瀏覽:11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搶奪 發布:2025-05-05 11:30:12 瀏覽:825
法院外觀 發布:2025-05-05 10:55:16 瀏覽:394
蘭州離婚律師在線咨詢 發布:2025-05-05 10:51:25 瀏覽:648
行政法原則馬懷德 發布:2025-05-05 10:43:05 瀏覽:713
我替單位在收款處簽字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5-05 10:27:52 瀏覽:967
法規之聲 發布:2025-05-05 10:25:43 瀏覽:433
司法局葉青 發布:2025-05-05 10:18:54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