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約定截圖是否有法律效力
『壹』 截圖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按照今年公布明年施行的《法典》中相關規定,截圖也可作為法律的證據,也具有法律效力。我們期盼早日實施。
『貳』 關於民事訴訟中微信截圖的法律效力
只有在法庭經過質證的證據才會被採納。根據證據規定,你說的截圖真偽不明,無法作為證據。
『叄』 微信上的聊天記錄截圖,可以作為法律證嗎
可以。
為了統一司法實踐中互聯網電子證據舉證、認定標准,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法院(廣東自由貿易區南沙片區人民法院)在全省率先出台《互聯網電子數據證據舉證、認證規程》(下稱規程),讓一直困擾法院審理的電子證據認定難題有了新解決路徑。
電子證據類型大幅度擴張,從電話錄音、視頻錄像向互聯網電子數據證據類型擴展,逐步成為主要電子證據類型。據南沙法院統計,電子證據中最主要的證據形式是微信證據。
占所有涉電子證據案件的65%,其次是電子郵件和簡訊,分別佔14%,支付寶和QQ共占約7%。在涉及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金融類糾紛中,也出現電子合同這一新的證據類型。
規程參考已經頒布施行的電子簽名法以及尚在審議過程中的「電子商務法」,結合實踐中出現較多的證據類型,將互聯網電子數據證據限定為簡訊、電子郵件、QQ、微信、支付寶或其他具備通訊、支付功能的互聯網軟體所產生的,能夠有形的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信息。
(3)微信約定截圖是否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對於微信中的聊天記錄,規程要求,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要素包括幾個方面:
1、使用終端設備登錄本方微信賬戶的過程演示,用於證明其持有微信聊天記錄的合法性和本人身份的真實性。
2、聊天雙方的個人信息界面,藉助微信號不可更改的特點,並結合個人信息界面中顯示的手機號碼、頭像等信息固定雙方當事人的真實身份。
3、完整的聊天記錄,根據微信聊天記錄在使用終端中只能刪除不能添加的特點,根據雙方各自微信客戶端中完整聊天信息進行對比,以驗證相關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實性。
法院在採信微信相關的證據時,由於微信並未強制進行實名認證,但根據當事人提供的對方微信號、綁定的手機號碼以及聊天中透露的相關信息內容,法官可以結合日常生活經驗,綜合相關信息,適用高度蓋然性原則分析認定微信使用者的身份。
對於微信聊天記錄的真實性問題,則可以通過雙方各自所持有的微信聊天記錄,對比分析是否存在刪除篡改關鍵內容的情況,據此作出事實認定。
『肆』 微信截圖能作為證據嗎謝謝
現在截圖也能造假,PS隨便一P就成,本人學過UI現在就可以做出一張。所以能不能當證據就不好說了。
個人看法我覺得應該不能。
『伍』 微信截圖可以作為欠款證據嗎
微信截圖可以作為證據使用,但並不足以證明是對方借款。
微信證據實質為存儲於電子設備中的電子數據,也就是說它是存儲於電子介質中的一種模擬信號,當微信證據存在人為因素或者技術介入時,微信中的信息極其容易被人篡改、偽造、破壞或者毀滅。因此,在辨明微信證據的真偽後,一定要適時轉移到其他存儲設備中並備份,然後再結合其他證據形成證據鏈提交給法院,盡量避免微信證據因不穩定性而導致其效力喪失。
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微信截圖作為電子數據,是一種有效的證據形式,在訴訟中可以作為證據使用。對方欠錢不還,向法院尋求救濟的方式有兩種:
1.提起訴訟,寫起訴狀到法院進行立案;
2.也可以向法院申請支付令的方式來維權。
拓展資料
從法律關系來說,借款的法律關系是清新、明確、單純的,而欠款的法律關系可能比較復雜,欠款「背後」的背景情況可能要復雜得多;
欠款和借款的性質是不一樣的,它們形成的原因不同,借條證明借款關系,借款主要是因借貸而產生;欠條證明欠款關系。
以借據和欠款憑據來說,兩者的效力是不一樣的,對於債權人來說,其權利安全程度也是不一樣的。
如果對方出具給你的是欠條,假設打起官司來,那麼,可能牽扯到比較復雜的背景和法律關系,
比如,假設對方賴賬,說是因為賭博欠債寫下的欠條,問題就復雜些;而借條就不會產生這么多問題。
利息支付問題,有關借款的利息利率問題,《合同法》第211條明確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欠款的利息利率問題卻沒有統一的規定,
逾期欠款,是指超過歸還期限還沒有歸還的現金、債券等。此詞主要在銀行、國家借貸中使用。當事人在借款合同中對借款期限、借款期間的利息及逾期借款利息有約定的,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應從其約定。
欠錢不可以通過訴訟解決,欠錢不還是民事糾紛,那麼就可以通過訴訟來解決。
(1)收集相關證據證明債務屬實。
(2)向法院起訴,申請訴前財產保全。
(3)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4)庭審、判決。人民法院對公開審理或者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一律公開宣告判決。
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宣告判決時,必須告知當事人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的法院。
(5)勝訴後,如果對方在判決生效後規定期限內沒有還錢,可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如果對方拒不執行,法院可以根據案情對對方採取拘留、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等強制措施履行。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陸』 微信截圖能作為證據嗎
從我的經歷來告訴你,這個不能作為主要證據。
說一下我的經歷吧,我之前那個公司在我辭職以後,一直沒有給結工資,每次要,老闆說話都是客客氣氣的,理由一般都是「我在外地,回去給你處理」、「我在忙,一會兒給你回電話」、「哎呀,你終於打來電話了,我電話多,不知道哪個是你,把你的銀行卡號發給我吧,馬上給你結」、「財務不在,等她回來給你結」等等,一來二去,好幾個月就過去了,工資一直沒結,那意思就是不想給了吧。我就打了本地勞動監察大隊的電話投訴,人家說必須有正式的勞動合同才能受理,微信聊天記錄和轉賬記錄都不能作為證據。
我心裡不服,就去找公司所在地的街道辦勞保所去投訴,他們給的結果也是微信截圖不能作為證據。他們建議我去小區所在的社區居委會投訴,讓居委會的人幫忙協調一下。
說明了情況之後,居委會的老師表示很同情我,於是讓我填寫一份投訴表,又提供了身份證復印件,並填寫一份承諾書,保證自己所述完全屬實。之後這位老師約了另一位幫忙去協調。協調了兩次,那老闆說話還挺不客氣,最終在兩位老師的努力勸說之下,工資結了,雖然沒有預想的多,總算了了一樁心事。
『柒』 微信截圖是否屬於電子證據有法律效力嗎
微信截圖是可以作為證據的
但是法院應該對該截
圖的真偽進行核實。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63條規定,證據包括:(-)
當事人的陳述;(二)書證;(三)物證;(四)視聽資
料;(五)電子數據;(六)證人證言;(七)鑒定意見;
)勘驗筆錄。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
定》第十四條電子數據包括下列信息、電子文件
(一)網頁、博客、微博客等網路平台發布的信
(二)手機簡訊、電子郵件、即時通信、通訊群組
等網路應用服務的通信信息;
(三)用戶注冊信息、身份認證信息、電子交易記
錄、通信記錄、登錄日誌等信息
(四)文檔、圖片、音頻、視頻、數字證書、計算
機程序等電子文件
(五)其他以數字化形式存儲、處理、傳輸的能夠
證明案件事實的信息。
『捌』 截圖是否具有法律效應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版都是證據。包括:(一)權物證;(二)書證;(三)證人證言;(四)被害人陳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六)鑒定意見;(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
(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微信聊天截圖,作為電子數據,是近年來出現的新的證據形式,但是由於電子數據本身的不穩定性,其證明力一般,需要結合其他證據來對待證事實予以佐證。
『玖』 現在微信截圖能作為法律證據嗎
微信截圖是可以作為證據的,但是法院應該對該截圖的真偽進行核實。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63條規定,證據包括:(一)當事人的陳述;(二)書證;(三)物證;(四)視聽資料;(五)電子數據;(六)證人證言;(七)鑒定意見;(八)勘驗筆錄。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十四條 電子數據包括下列信息、電子文件:
(一)網頁、博客、微博客等網路平台發布的信息;
(二)手機簡訊、電子郵件、即時通信、通訊群組等網路應用服務的通信信息;
(三)用戶注冊信息、身份認證信息、電子交易記錄、通信記錄、登錄日誌等信息;
(四)文檔、圖片、音頻、視頻、數字證書、計算機程序等電子文件;
(五)其他以數字化形式存儲、處理、傳輸的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信息。
『拾』 微信截圖有沒有法律效力
在一定程度上上,微信的截圖也是可以當做證據的,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