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依法治國
㈠ 為什麼2015年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
2015年,中國社會經歷了多項重要的變革與發展。這一年不僅被視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同時也標志著全面依法治國的開端,以及「十二五」規劃的最終收官階段。這一年的目標和任務與「四個全面」戰略緊密相關,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
全面深化改革是2015年最顯著的特徵之一。這一年,中國政府加大了改革力度,推動了多項關鍵領域的改革進程,包括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各個層面。政府積極落實各項改革措施,力求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民眾的生活質量。
與此同時,2015年也被視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這一年,中國在法治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加強了法律體系的完善和執行力度,進一步規范了政府行為,保障了公民權益。
「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意味著中國在過去五年中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就。2015年,中國在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環境保護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進步。與此同時,中國政府還積極應對各種挑戰,包括經濟下行壓力、環境污染等問題,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個全面」的提出,為2015年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這一戰略不僅強調了改革、法治、從嚴治黨的重要性,還突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通過實施這一戰略,中國在多個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了堅實基礎。
㈡ 2o15年中國熱點新聞
熱點1——
依法治國:全社會各領域推進落實
十八屆四中全會將「依法治國」提升到全新高度,並提出18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認為,2015年將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在立法、司法、執法等多個環節的改革措施值得期待。
——立法領域。2015年初將公布立法計劃,立法重點包括立法法、食品安全法等人大常委會多次審議的項目,以及四中全會明確的項目,涉及經濟、文化、市場監管、生態文明建設和網路安全等方面。
——司法領域。2015年司法改革的重點是保證新的司法體制如何順利啟動和運轉,如近期成立的最高法院巡迴法庭。此外,領導幹部干預司法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或將有具體的落實措施。
——執法領域。國務院法制辦正在制定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條例,這一條例2015年有望出台,給行政機關實施重大決策提供標准和要求,避免「拍腦袋決策,拍胸脯執行,拍屁股走人」的現象。此外,還將大幅減少市縣兩級的行政執法的種類,大力推進綜合執法。
熱點2——
經濟形勢:新常態中更具可持續性
一個經濟增速雖然換擋、但增長更趨穩健質優的2015年正向我們走來。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洲開發銀行三大國際機構幾乎一致預測——2015年,盡管受信貸和投資增長放緩、房地產市場降溫等因素影響,中國經濟增速會在2014年基礎上進一步放緩,但7%左右的增速無疑更穩健,更具可持續性。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認為,新常態下,增速的放緩為中國經濟提供給了調結構促改革的空間,需要在轉型中以更大的決心和毅力深化改革,重構新的經濟增長點。
熱點3——
政府簡政放權:從「做減法」到「列清單」
2014年政府在「做減法」方面取得了諸多成效,簡政放權、取消大量行政審批項目獲得公眾好評。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理事、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王國華認為,2015年,「列清單」將成為政府推動職能轉變的「新常態」。
——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將層級化。王國華說,目前,上海、安徽等多地已經開始結合地域實際,因地制宜明確權力與責任清單。2015年,這樣的舉措有望在國內廣泛推廣。
——「負面清單」更具針對性。更多地區將通過「負面清單」來劃定「紅線」,並對相關的禁止與限制的內容進行明確。
——「法治」與「服務」有望深度融合。法治與服務理念,將實現有機融合,並貫穿於政府職能轉變的全過程。「列清單」式的治理方式,將為服務型政府的建設提供更多的規范以及保障。
熱點4——
「三農」問題:突破「四面夾擊」推進農業現代化
2014年,中國糧食產量實現「十一連增」。「必須清醒看到當前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嚴峻形勢。」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說,目前,我國主要農產品價格頂到「天花板」,生產成本「地板」剛性抬升,生產補貼和價格補貼逼近約束「黃線」,資源環境亮起了「紅燈」,四面夾擊令糧食供求矛盾更加突出。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農業現代化目前仍是農業發展的突出「短板」。2015年的國家財政投入一個重要投向就是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首要任務,支持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包括加大對產糧、產油和制種大縣的支持、力推高標准農田建設、支持培育新型生產經營主體等。同時,國家還將支持落實農業休養生息政策措施,繼續擴大相關試點,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農業。
熱點5——
收入分配:改革即將提速
備受關注的《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將於2015年年初正式實行,2015年將成為收入分配改革的提速之年。無獨有偶,近日機關事業單位和城鎮職工養老「並軌」改革方案也將付諸實施。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認為,養老金「並軌」,已成為廣義收入分配體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抓手。
「中國未來發展能否避開中等收入陷阱,能否重啟未來發展新動力,都系於分配改革。」財政部財科所所長劉尚希建議,2015年應抓住契機進一步深化收入分配相關改革,包括抓緊推進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改革有關工作,更好發揮稅收調節收入差距作用。
熱點6——
反腐:呈現四大趨勢
經過2014年「疾風暴雨」式的反腐,清華大學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程文浩認為,2015年反腐敗工作將呈現四大趨勢。
——「法治化」:將進一步加強公共權力的普查、清理、確認、公開工作,對於各反腐部門之間的權利義務、分工協作關系,將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
——「社會化」:反腐將不再局限於黨政部門的廉政建設,而致力於構建廉潔社會,為廉政建設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國際化」:中國將加快同更多國家簽訂雙邊司法合作協議,抓住外逃人員的目的地國、中國投資的主要流向國、國際金融樞紐等重要節點進行打擊。
——「信息化」:在大數據時代,各部門通過充分和主動的信息共享,提高對關鍵崗位關鍵人員的監控能力。
熱點7——
國企改革:力度進一步加大
二十餘個省份出台國企改革方案、國資委啟動「四項改革」試點、中石化邁出混改實質性步伐……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各層面關於國資國企改革動作不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表示,2015年國企改革將會在薪酬制度、改革「路線圖」等方面取得突破。
——啟用新的薪酬制度。人社部宣布,72家央企負責人即將率先在2015年初啟用新的薪酬制度,國企改革邁出重要一步。據測算,改革後央企主要負責人薪酬水平將不超過央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7到8倍,而目前央企主要負責人與職工薪酬差距在12倍左右。
——國企改革「路線圖」將出台。隨著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成立,國企改革中央層面已經基本確立各部委的職能和分工,由包括國資委、發改革、財政部和人社部等部委都在積極推進和制定相應的改革方案,預計最快於2015年上半年出台。
熱點8——
高考改革:破局之年亮點多
無論是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還是教育部近日發布的《關於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無不預示著2015年高考將出現諸多變化與調整。
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楊東平認為,2015年可謂是高考改革的「破局之年」。主要的亮點有三個方面。
——更多省份將使用「全國卷」。楊東平指出,地方自主命題的工作量大,並且容易出現命題水平的波動,在國家已經提出方向性要求之際,相信不少地區將結束自主命題。
——獎勵性加分漸消失、「小高考」推遲。2015年起,高考將取消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項目,同時,自主招生將在高考後進行。
——打破「一考定終身」將有更多試點。目前,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的只有兩個省市。楊東平認為,2015年將至少會再有一至兩個省市被納入改革試點之中。學業水平考試以及綜合素質評價的引入,也將是2015年高考改革的亮點。
熱點9——
養老並軌:細化方案「補低縮差」
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了《國務院關於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我國將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立與城鎮職工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雙軌」變並軌的改革,預計涉及約4000萬機關事業單位人員。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認為,2015年細化的養老金並軌方案或將出台,「補低縮差」原則將在方案中體現。改革將側重於「補低」,以實現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和企業職工養老金之間的差距的縮小。而為了減少改革阻力,或將避免降低事業單位既有的養老福利。此外,將實行央立方向、地方定細則,以漸進式推進方案「落地」。
㈢ 哪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
復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制、全面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化解各種矛盾和風險,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實現現代化,根本要靠發展,發展必須有合理的增長速度。同時,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關口,體制機制弊端和結構性矛盾是「攔路虎」,不深化改革和調整經濟結構,就難以實現平穩健康發展。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切實抓好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第一要務。必須堅持不懈依靠改革推動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
㈣ 2015年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什麼法律或者文獻對我們生活有什麼影響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2015年依法治國的全面推進和深入實施,正在並且必將在以下方面深刻影響和改變百姓生活:
在立法方面,今年將有一大批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定或修改出台,將直接影響或改變百姓的生活。例如,立法法的修改,稅收法定原則和地方政府規章許可權等明確規定,進一步確立了立法機關的權力以及保護公民權利的基本原則。又如,廣告法的修改,將對明星代言產品如果損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要依法承擔連帶責任,對醫葯廣告、煙草廣告等做出更嚴格的限制,對虛假廣告等的規范限制,都將極大地維護消費者的相關權利。大氣污染防治法的修改,將進一步強化和明確政府的環保責任、排放總量控制和排污許可、重點領域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重污染天氣的預警和應對、法律責任,對依法解決霧霾頻發、重污染天氣頻現等老百姓深惡痛絕的天氣污染問題具有重大作用。
1、修改後的環境保護法,強化了政府對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職責,完善了生態保護紅線、污染物總量控制、環境監測和環境影響評價、跨行政區域聯合防治等環境保護基本制度,強化了企業防治污染的主體責任,加大了對環境違法行為的法律制裁,被稱為「史上最嚴環保法」。這部環保法的嚴格實施,將給我們每一個人帶來更加美好愜意的生活環境,帶來更多的青山綠水。
2、實施24年後第一次修改通過的行政訴訟法,進一步擴大了受案范圍,暢通了訴訟渠道,完善了案件管轄制度,規范了訴訟程序。這部法律的嚴格實施,將切實破解「民告官」的困局,引導公民通過法律途徑和法治方式保護自身權益,促進法治政府建設。
3、《刑法修正案(九)》將在11月1日正式實施,本次刑法的修改有許多細節的變化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變化一:銷售個人信息將入刑;
變化二:替考將入刑;
變化三:對於飆車等危險駕駛的情形更細化;
變化四:採用「終身監禁」自由刑,對某些貪官可以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
變化五:收買婦女、兒童的行為一律入刑,這完全是順應民間的舉措;
變化六:網路不應是犯罪分子的「天堂」和「樂土」,刑法修正案(九)特別重視打擊網路犯罪,將網路視為打擊犯罪活動的重要「戰場」;
變化七:犯行賄罪的很難不坐牢了。受賄、行賄不分家,沒有行賄,就沒有受賄。在政府官員貪污受賄犯罪活動「屢禁不止」的情況下,僅僅「重拳治吏」不足以遏制政府官員受賄犯罪活動「日益猖獗」的勢頭,客觀上也確實應該嘗試通過對行賄人判處罰金、加重行賄人刑罰的方式來遏制官員受賄的犯罪活動。
㈤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5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什麼的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5次會議通過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
1.依法治國的重要性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中共中央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提出的重大方針,也是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保障。有利於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維護人民利益。
總結: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於加強依法治國,保障人民權益,推動司法體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舉措和要求。這一決定的通過,為中國的法治建設和社會進步提供了重要指導,對於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