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加害人應什麼法律責任
『壹』 家庭暴力是一種反社會行為,那麼在一定程度上施暴者觸犯了什麼法律法規
對家庭成員進行虐待,毆打。
遺棄罪。
一、民事責任
《婚姻法》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調解無效,人民法院認定夫妻感情確實破裂。家庭關系中的夫妻發生家庭暴力的,遭受家庭暴力的一方可以依照本款規定起訴離婚。
《婚姻法》第四十六條,遭受家庭暴力的一方,可以要求離婚損害賠償。
在媒體曝光的大量家庭暴力案件中,受害者多為女性。由於男女生理上的差異,在家庭中很難實現男女平等。同時,家庭生活是最私密的領域之一,大多數執法人員沒有執法權,執法成本和風險也很高。這些因素將導致執法不嚴、有罪不罰的局面。在一次又一次的容忍之後,犯罪者將更加肆無忌憚。在對付犯罪者時,受害者不應該屈服,而應該舉起法律的武器。
『貳』 家庭暴力會負哪些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家庭暴力會負的法律責任:
1、要對受害者一方進行離婚損害賠償;
2、如果加害人實施家庭暴力,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3、如果實施家庭暴力人的施暴行為構成犯罪,由人民法院判處刑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 第三十三條 加害人實施家庭暴力,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九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
(二)與他人同居;
(三)實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五)有其他重大過錯。
『叄』 加害人實施家庭暴力的,可能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關鍵看具體情況,及具體情節後果等綜合情況如何,才能確定是承擔一般違法責任或還是刑事責任。
『肆』 家庭暴力是否應承擔刑事責任
法律分析:家庭暴力致人輕傷以上是應承擔刑事責任。家庭暴力是指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暴力虐待行為。它包括對配偶(前夫、前妻、同居人或男女朋友等親密關系)、親子、手足或長者的身體虐待、言語虐待、心理虐待和性虐待。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條 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被害人沒有能力告訴,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除外。
第二百六十條 之一 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殘疾人等負有監護、看護職責的人虐待被監護、看護的人,情節惡劣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有第一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反家庭暴力法》第十六條家庭暴力情節較輕,依法不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由公安機關對加害人給予批評教育或者出具告誡書。
告誡書應當包括加害人的身份信息、家庭暴力的事實陳述、禁止加害人實施家庭暴力等內容。
『伍』 遭遇家庭暴力,法律能提供哪些
遭遇家暴怎麼辦?如何最大限度保護自身權益?
家庭暴力不是家務事,而是違法行為;希望每一個公民或組織發現他人遭受家庭暴力時,都應通過報警等方式積極伸出援手;同時提醒每一個遭到家庭暴力的人,當你遭遇到家暴時,應注意這些事項,最大程度減少傷害:
一、遠離廚房,以免施暴者用銳器傷你;靠近門窗向鄰居及路人求助;注意保護頭、臉、胸、腹等身體重要部位;躲進有電話可求助的房間,如有可能,將施暴者反鎖在門外;同時第一時間撥打110,並保存出警記錄;
二、首先要及時向有關機構反映。反家暴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婦女兒童工作的機構,負責組織、協調、指導、督促有關部門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司法機關、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企業事業單位,應當依照反家暴法和有關法律規定,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
三、直接向公安機關報案也是舉報家庭暴力問題的重要途徑。反家暴法明確,公安機關接到家暴報案後應及時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關規定調查取證,協助受害人就醫、鑒定傷情。
四、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反家暴法首次建立了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當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人民法院應當在72小時內作出裁定,情況緊急的應當在24小時內作出。人身安全保護令的保護范圍可以包括申請人及其相關近親屬。人身安全保護令由人民法院執行,公安機關以及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應當協助執行。
哪些證據可以證明家暴行為
當下,法院一般認定家暴行為的證據主要有以下幾類:一是公安機關的接警記錄;二是受害者自拍受傷的傷情照片;三是醫院的傷情報告;四是證人、證言。五是公安機關出具的告誡書。家暴受害者可收集這些證據向法院起訴。
『陸』 如何追究家庭暴力者的責任
法律分析:1、 家庭暴力情節較輕,依法不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由公安機關對加害人給予批評教育或者出具告誡書。
2、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也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
第十三條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女聯合會等單位投訴、反映或者求助。有關單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訴、反映或者求助後,應當給予幫助、處理。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也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單位、個人發現正在發生的家庭暴力行為,有權及時勸阻。
第十六條 家庭暴力情節較輕,依法不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由公安機關對加害人給予批評教育或者出具告誡書。
告誡書應當包括加害人的身份信息、家庭暴力的事實陳述、禁止加害人實施家庭暴力等內容。
『柒』 家庭暴力的法律後果有哪些
家庭暴力要承擔的法律後果是:
(1)行為人實施家庭暴力,情節嚴重,且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因實施家庭暴力,導致夫妻感情破裂,受害方提出離婚請求的,應當准許;
(3)受害方離婚時,可要求行為人承擔精神損害賠償和物質損害賠償的民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第十三條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女聯合會等單位投訴、反映或者求助。有關單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訴、反映或者求助後,應當給予幫助、處理。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也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單位、個人發現正在發生的家庭暴力行為,有權及時勸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
(二)與他人同居;
(三)實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五)有其他重大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