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教師法律知識培訓發言稿

教師法律知識培訓發言稿

發布時間: 2022-04-02 09:09:46

❶ 說說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怎樣做好依法執教i

教育的力量是偉大的,它不僅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也可以改變一個國家的發展前景。教育的性質和方向問題,是一個國家發展教育事業的根本問題。我國《教育法》[①]明確規定:「國家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遵循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發展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從教育基本法的高度對我國教育事業的性質和方向作出這樣的規定,充分反映了國家的根本利益和人民的堅定意志。作為一名師范生,我們應該學法、知法、懂法、守法;作為一名未來的小學教師,守著祖國含苞待放的花朵,我們應該以身作則;作為一名未來的社會工作者,我們更應該知道自己應承擔的義務,並合理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一、依法執教

所謂「依法執教」, 就是教師要依據法律法規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其含義有二,一是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在法律法規所允許的范圍內進行;二是教師要善於利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教師要守法,嚴格遵守《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法律法規,尊重少年兒童的合法權益和人格尊嚴,關心愛護全體學生,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要做到: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尊重家長,廉潔從教,為人師表。

「依法執教」的實質,就是要求教師從嚴格守法的高度,在全部職業行為始終堅持正確的方向。這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首要准則。依法執教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依法執教是依法治教的重要內容;依法執教是人民教師之必需。

二、教師應如何做

教師是一個社會成員,承擔著為社會培育人才的重任。教師要實現依法執教,首先要提高教育法律意識,增強教育法制觀念。教育法學作為科學中的一門獨立學科,是法學和教育學的交叉學科。教師在學習過程中,首先對一些重要的法律概念、法律理論應做重點理解和掌握。應完整准確地把握其本質含義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其次,要正確處理好學習教育法律專門知識和一般法律知識的關系。教育法律專門知識和一般法律知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所以,既要學習一般法律知識,也要掌握具有特殊性的教育基本知識。

(一)要懂法

即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法律法規。受教育權是《憲法》賦予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教師必須遵守法律的這項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規已經頒布二十多年了,上面明明白白規定了學校、老師和學生的權利和義務,要求教師依法執教。尊重少年兒童的合法權益和人格尊嚴,關心愛護全體學生,不歧視後進生。學生是未成年人,是受教育者,難免會遇到問題,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尤其是我們在面對差生或所謂的「問題學生」時,更應當選擇適當的角色融入到學生中去,幫助他們,同時還要有耐心,做好「問題會反復,方法會無效」的心理准備,再次幫助他改正缺點。

如我小學時的英語教師王秋菊老師,她對班上的每一位同學都沒有放棄過。記得班裡英語最差的是魏彬,他也並不愛學習英語,但王老師並沒有對他放任自流,而是每晚去他家幫他講課,聽寫單詞(因為學校在村子裡,老師住校,離同學家很近),他的英語雖然沒有提升的很快,但經過老師的努力,他的英語成績真的有所長進。眾所周知,改正缺點、養成好習慣絕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的是在經過多次反復之後才能改正的,特別是對十幾歲的初中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二)不違法

教師違法,法律上的後果自不必說,在教育實踐中也與教師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馳。學生說教師的行為「嚴重傷害了他們的心靈」,師生矛盾進一步激化,學生和學校的對立情緒加深。這是教育的失敗,是學生的不幸,是教師的悲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出現不能依法執教甚至違法執教的現象。其中,體罰、變相體罰學生的現象依然存在,有的甚至十分嚴重。這樣的事例不是沒有發生過在我們的教育系統中。蘇州媒體今年曾經報道過吳中區光福中心小學一英語教師因學生默錯單詞而罰抄幾千遍的新聞,震驚社會。教師自覺不自覺地侵犯學生的各項合法權益的現象比比皆是。隨意地停學生的課、把學生趕出教室,尤其是剝奪學生休息娛樂的權利、布置大量作業進行題海戰等現象不勝枚舉。可以說,依法執教目前還遠未得到真正落實,依法執教仍然任重而道遠。

  1. 記得老師在課上說過,一個學生在課上犯困了,老師讓他站五分鍾之後讓他坐下,就不算體罰,如果讓他站一節課,就是體罰。二者起到的作用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讓他頭腦清醒,那為什麼不選擇前一個做法呢。

❷ 教師需要學習哪些法律知識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這部法律的基本精神就是用法律來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保障教師待遇和社會地位的不斷提高;加強教師隊伍的規范化管理,確保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斷優化和提高。
2、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是為了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發展職業教育,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制定的法規。
3、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是為了發展高等教育事業、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制定的法規。
4、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是為了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提高全民族素質,根據憲法和教育法而制定的法律。
5、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養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制定的法律。

❸ 教師學習掌握教育法律知識重要性是什麼

近年來,因校園傷害事故而引起的學生與學校之間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日益增多,並且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因此,教師學會正確的防範和處理,對學生、學校以及教師自身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❹ 教師提升法律素養有什麼重要意義

1、教師提升法律素養有利於對提高自己權利和義務的認識以及對某種行為是否合法的評價,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日常生活及管理學生和對學生日常生活的教育教導。

2、教師提升法律素養有利於提高教師對法律的正確認識,有利於教師更好的教育學生,可以幫組教師進行教學工作。

3、教師提升法律素養有利於對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和做法有著正確的認知,提高教師的守法性,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方便的教育學生。

4、教師提升法律素養有利於對學生進行教育,通過合法的手段教育學生,保證了學生的公民權利不受侵害,更有利於給學生樹立榜樣。

(4)教師法律知識培訓發言稿擴展閱讀:

1、法律意識不是自發形成的,它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學習和自覺培養的結果,也是法律文化傳統潛移默化的影響的結果,它是法律素養的主觀方面。良好的公民法律意識能驅動公民積極守法。

2、公民只有具有了良好的法律意識,才能使自己的守法行為由國家力量的外在強制轉化為公民對法律的權威以及法律所內含的價值要素的認同,從而就會嚴格依照法律行使自己享有的權利和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

3、公民只有具有了良好的法律意識,才能充分尊重他人合法、合理的權利和自由。就會積極尋求法律途徑解決糾紛和爭議,自覺運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和利益;就會主動抵制破壞法律和秩序的行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律素養

❺ 教師法律法規

你離開學校三年,沒有辦理任何手續,從人事管理制度上說屬於長期曠工,按照規專定應當開除處理。學校在屬這么長的時間內為冒領你的工資而不對你的行為進行處理,也是嚴重違紀行為,如果領導將工資據為己有就涉嫌貪污犯罪。
雖然你想將工資留給學校,作為學校的一筆資金來幫助貧困學生和獎勵優秀學生出發點是好的,但這種行為無論是從法律上、還是道德上都是不允許的,因為沒有付出勞動就無權取得報酬,即該工資不是你的你無權作出任何的處分行為,本質上是對國家財產的侵佔,是一種違法行為。從道德上說,將不屬於自己的財產進行「行善」是一種偽善。
建議打消這種念頭,避免被追究法律責任。你應該申請辦理辭職,不屬於你的那份工資過去被冒領你沒有參與,你沒有責任,如今制度混亂不等於將來就不會被查處,時間越長冒領的工資越多責任就越大。

❻ 學習法律知識的體會

最近,我認真學習了我國於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我們知道,長期以來《教師法》雖然存著,但許多侵犯我們教師合法權益的事情時有發生,例如毆打、辱罵、誹謗教師、拖欠工資等等,而我們教師迫於時代和社會的壓力,能夠主動利用這件法律武器去捍衛自己的人卻不多,這說我們明教師只知法、守法是不夠的,還要用法,因為用法也是我們的基本權利之一。我們教師作為一支具有高素質的社會隊伍,學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們教師必修的一門功課。下面談談我學習《教師法》的一些淺薄的體會。一、更新了自己對法律的認識,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認為教師就是為社會為學生服務的,吃點虧是可以吞下去,現在我不會再這么認為了,因為,每個人都享有一定的權利,「平等」的口號不應是嘴上說說而已,落到實處才擁有意義,否則有法也等於無法了。二、我認識到了我們教師所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教師法》不僅幫助我們教師得到她們的所得,也讓我們教師有了行為上的准則,只有學習好它才能保證教師享有自己的權利。另外,我也知道了我們教師在享有權利的同時,也應履行一定的義務。在學習了《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後,讓我更明確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該履行的義務和遵守的行為規范。在工作中,嚴格規范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讓學生滿意,家長放心,社會認可,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不諷刺,挖苦,不威脅、責難家長。時刻以教師的道德行為規范來要求自己,不穿奇裝異服,處處「身正為范」。對於後進生,不拔苗助長,不諷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我意識到: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淀學養。有句話說的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復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教書和學習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師的人生,還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用愛心去澆灌、呵護。總之,我們會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多學習法律知識,用與我們密切相關的《教師法》、《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護法》來規范和鞭策自己,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這樣才得以使我們的事業走向輝煌使我們的教育對象健康成長。

❼ 如何提高教師的法律意識

學點法律知識呀!看書\看報\看電視\上網路等等,只要有心,法律意識是完全可以提高的.

❽ 法律知識課心得體會

最近,我認真學習了我國於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我們知道,長期以來《教師法》雖然存著,但許多侵犯我們教師合法權益的事情時有發生,例如毆打、辱罵、誹謗教師、拖欠工資等等,而我們教師迫於時代和社會的壓力,能夠主動利用這件法律武器去捍衛自己的人卻不多,這說我們明教師只知法、守法是不夠的,還要用法,因為用法也是我們的基本權利之一。我們教師作為一支具有高素質的社會隊伍,學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們教師必修的一門功課。下面談談我學習《教師法》的一些淺薄的體會。

一、更新了自己對法律的認識,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認為教師就是為社會為學生服務的,吃點虧是可以吞下去,現在我不會再這么認為了,因為,每個人都享有一定的權利,「平等」的口號不應是嘴上說說而已,落到實處才擁有意義,否則有法也等於無法了。

二、我認識到了我們教師所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教師法》不僅幫助我們教師得到她們的所得,也讓我們教師有了行為上的准則,只有學習好它才能保證教師享有自己的權利。另外,我也知道了我們教師在享有權利的同時,也應履行一定的義務。在學習了《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後,讓我更明確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該履行的義務和遵守的行為規范。在工作中,嚴格規范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讓學生滿意,家長放心,社會認可,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不諷刺,挖苦,不威脅、責難家長。時刻以教師的道德行為規范來要求自己,不穿奇裝異服,處處「身正為范」。對於後進生,不拔苗助長,不諷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我意識到: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淀學養。有句話說的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復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教書和學習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師的人生,還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用愛心去澆灌、呵護。

總之,我們會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多學習法律知識,用與我們密切相關的《教師法》、《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護法》來規范和鞭策自己,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這樣才得以使我們的事業走向輝煌使我們的教育對象健康成長。

❾ 談談中小學教師如何做到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執教

依法執教就是教師要依據法律法規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即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要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進行。教師要講法律。用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教育教學要遵循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執教要把法定的職業規范轉化為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以法律為尺度,嚴格依照法律進行教師職業行為選擇。 學習了《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後,對於教師應該怎樣依法執教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的第一條就是愛國守法。其中「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就給我們教師提出了依法執教的理論根據。 近年來,教師體罰學生,給學生、家長、學校造成不良影響的事件不斷見諸報端。這些行為不僅侵害了學生的合法權益,傷害了學生的健康心靈,而且使教師自己也在埋怨、指責、憤怒中受到傷害。而且還使得師生關系緊張。嚴重影響、破壞了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給教育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我想,如果我們的老師都能知法、守法,樹立良好的師德,給學生更多的關愛,師生之間的關系就一定會融洽、和諧的。 「學生」,顧名思義,學習生的東西,這是是一個成長的的過程,這個過程具有可塑性,他們這個年齡不犯點錯誤,可以說不正常。重要的是他們犯了錯誤之後,我們教育工作者怎樣來教育管理的問題。我們在教育懲罰的時候就應該恪守教育法律法規的底線,不能過度。 一、要依法執教,首先就要認真學習教育法律法規, 了解相關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形成法制觀念,具備依法執教能力,從而提高法律素養,是提升教師職業道德水平的基礎與保證。在我國,關於教師職業的法律要求和對教師從教的法律保障,還處於逐步發展和完善之中。 「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教師應當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這不僅是對教師職業性質的規定,同時是對教師職業理想作出的一種原則上的規定。教師職業責任是教師從事職業活動過程中應該承擔的義務或責任。教師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1) 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2) 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3) 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 (4) 關心愛護全體同學,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5) 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 (6) 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根據《教師法》的規定,如果教師見到侵害學生合法權益的現象發生時應該制止而沒有制止,那麼教師不僅要承擔道義上的責任,而且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教師職業則要求教師有為人師表的敬業風范。教師職業紀律基本上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類: (1) 遵守教學時間的規定,不遲到,不拖堂,不提前下課; (2) 遵守教學計劃的規定,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3) 遵守教學態度的規定,認真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認真開展課外活動; (4) 遵守禁止體罰的規定,不打罵學生,不亂罰款,亂收費,等等。法律是規范人們行為方式的重要工具,教師如果違反了職業紀律,那麼就要受到相應的處罰。《教師法》第三十七條規定,教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行政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 (1) 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給教育教學工作造成損失的; (2) 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 (3) 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教師有前款第 (2) 項、第 (3) 項所列情形之一,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 我們在做學生思想工作要注重換位思考。我班有位學生小軍,曾兩次留級,有小偷小摸行為,動不動就打架。家長對他喪失了信心。但我分析後認為:小軍自尊心很強,打架多是自尊心受到傷害時發生;盡管成績差,但每次作業都堅持完成;他熱愛勞動,能吃苦,這些是他身上的閃光點。我抓住這些教育他如何從父母嚴厲的教誨中理解長輩對自己的良苦用心;如何從老師的嚴格要求中領會老師的殷切期望;如何從與同學的交往中看到自己的不足。還及時把他的進步告訴家長,介紹給同學,使他感到成長的快樂,漸漸地他成為了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試想,如果就小軍的現狀,可能很多教師都會討厭,責罵,或者聽之任之,或者乾脆把他拒之門外。沒有換位思考,耐心教導,後果可想而知。 三、教師要以慈母心對待學生 老師批評、懲罰學生,大多是為了學生好,為了糾正學生的不規范行為。可是在批評懲罰學生時,往往會出現個別差異所帶來的頂撞,逆反或是不接受的情況。這樣便有可能出現教師粗暴的對學生實施更強制、更強烈的懲罰,導致懲罰過度。但如果我們一直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自己時時都站在孩子家長的角度去看待學生的錯誤,那麼批評話語就不會那樣尖酸刻薄,懲罰方式就不會那麼過激。 記得魏魏的《我的老師》文章里的蔡芸芝老師有一次這樣「懲罰」一位學生:「她的教鞭像要落下來,孩子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夥笑了,她也笑了。」看似重罰,卻輕輕地落下,這樣獨特的懲罰只有慈母般的教師才能做到,學生會從這樣「懲罰」中體會到老師的關心、慈愛。帶著慈母般的心,以家長的心態去批評、去懲罰學生,就不會出現體罰現象了。 對違紀學生適度的批評與懲罰是必要的。它猶如對樹木成長的剪枝過程,它可以促使學生在適度的批評與懲罰過程中認識錯誤,進而規范自身行為,促使其健康成長。但是必須要把握教育法律法規的底線——度。

熱點內容
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影響 發布:2025-07-22 17:28:18 瀏覽:599
道德經分段 發布:2025-07-22 17:28:13 瀏覽:437
民事訴訟法檢察院公益訴訟 發布:2025-07-22 17:21:33 瀏覽:29
2014法學大學排名 發布:2025-07-22 17:16:38 瀏覽:588
財務管理和經濟法 發布:2025-07-22 17:16:35 瀏覽:506
南京市水庫保護條例 發布:2025-07-22 17:16:01 瀏覽:49
機關事業單位工資管理條例 發布:2025-07-22 16:40:38 瀏覽:632
忻城歐洞鄉法律援助的事例 發布:2025-07-22 16:39:08 瀏覽:835
人民公安紀律條例 發布:2025-07-22 16:21:21 瀏覽:714
勞動法公司財產 發布:2025-07-22 16:21:21 瀏覽: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