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協的判決是否有法律效力
1. 區消費者協會消費者權益爭議調解書有法律效力嗎
仲裁調解書和仲裁裁決書的法律效力,既有相同的方面又有不同之處。
相同的方面表現在:(1)結束仲裁程序。仲裁調解書和仲裁裁決書送達後,均表明勞動爭議已從仲裁法律程序上解決了雙方當事人的爭議,即意味著仲裁程序的結束。(2)確定了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產生了實體法上的後果,雙方當事人應自覺履行。(3)當事人不得再以同一理由、同一事實向仲裁機關申請仲裁。如有上述情況申請仲裁的,勞動爭議仲裁機關不予受理。但對確有錯誤或經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可向仲裁機關提出,按仲裁監督程序處理。(4)具有強制執行效力。《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31條規定 ,「當事人對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和裁決書,應當依照規定的期限履行。一方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人民法院為執行調解書和裁決書而發出的協助執行通知書,有關單位和人員必須執行。
不同之處表現在:(1)生效的時間不同。「調解書自送達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仲裁裁決書並不是送達後立即生效,而是當事人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不起訴的,裁決書即發生法律效力。(2)提起訴訟的權利不同。當事人雙方或其中一方不得就調解書的內容向人民法院起訴,而對裁決書,當事人對其不服或有異議,可在法定的期限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2. 判決書或裁定書中本院認為的內容,可否是判決或裁定的結論,法律效力如何
判決書或裁定書中本院認為的內容,不能作為判決或裁定的結論,但是具有一定法律效力。
根據2002年4月1日開始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九條第一款第四項之規定,下列事實,當事人無需舉證證明:(四)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
法院判決書或者裁定書中,「本院認為」的部分,屬於對判決結論的說理和解釋。從說理和解釋推導出判決結論。
「本院認為」的說理和解釋部分,可以在說理的同時,直接寫明判決結論。這里的寫明判決結論是判決書寫作的問題涉及認證是否充分的問題,不涉及法律效力。判決書的效力體現在判決結論部分。
(2)消協的判決是否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判決主文是人民法院就當事人的訴訟請求作出的結論,而判決書中的「本院認為」部分,是人民法院就認定的案件事實和判決理由所作的敘述,其本身並不構成判項的內容。
證據說理是判決書說理論證的起點。「證據與事實相統一、事實與法律相統一」是判決書說理的最基本要求。認定的事實必須有相應的證據證明,適用的法律必須基於相應的事實。
簡言之,證據證明事實,事實適用法律。一方面,證據說理是事實說理、得出裁判結論的前提;另一方面,證據說理也是判決書說理的必然要求。
為保證判決書證據的說理性,撰寫判決書時必須做到以下幾點,即:內容上必須包含雙方都提供了什麼證據、法院認定了什麼證據、認定證據內容是什麼、其證明力如何以及法院未予認定的證據及其原因所在。
參考資料來源:石家莊仲裁委員會—最高法院案例:判決書中的「本院認為」部分不能作為執行依據
3. 消協是否可以做出行政處罰
消協不可以做出行政處罰。
消費者保護協會是社會組織,不是國家行政機關,不具有行政處罰權。
中國消費者協會於1984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是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的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全國性社會組織。
中國消費者協會的宗旨是: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引導廣大消費者合理、科學消費,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七條 消費者協會履行下列公益性職責:
(一)向消費者提供消費信息和咨詢服務,提高消費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引導文明、健康、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消費方式;
(二)參與制定有關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強制性標准;
(三)參與有關行政部門對商品和服務的監督、檢查;
(四)就有關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問題,向有關部門反映、查詢,提出建議;
(五)受理消費者的投訴,並對投訴事項進行調查、調解;
(六)投訴事項涉及商品和服務質量問題的,可以委託具備資格的鑒定人鑒定,鑒定人應當告知鑒定意見;
(七)就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支持受損害的消費者提起訴訟或者依照本法提起訴訟;
(八)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通過大眾傳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評。
各級人民政府對消費者協會履行職責應當予以必要的經費等支持。
消費者協會應當認真履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職責,聽取消費者的意見和建議,接受社會監督。依法成立的其他消費者組織依照法律、法規及其章程的規定,開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活動。
4. 消費者協會投訴是否有用
有用。2019年第三季度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23萬件,投訴解決率77%;其中售後服務投訴占總問題的近三成。
中國消協稱,三季度消協組織受理消費者投訴236144件,解決181832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33157萬元人民幣。其中,因經營者有欺詐行為得到加倍賠償的投訴584件,加倍賠償金額128萬元人民幣。
(4)消協的判決是否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消費者投訴的方式:
一,是統一熱線號碼,實現一號對外。以12315一個號碼對外提供市場監管投訴舉報服務。
二,是統一運行平台,完善功能模塊。逐步整合原工商、質檢、食品葯品、物價、知識產權等部門對外設置的互聯網、微信、手機APP等網路投訴舉報接收渠道,通過總局統一建設運營管理的全國12315平台,實現全渠道、全業務、全系統投訴舉報集中匯集。
三,是統一工作機構,實現五級貫通。市場監管總局明確全國12315平台管理和數據分析工作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場監管部門明確12315指揮和數據分析工作機構;市(地、州、盟)市場監管部門明確12315指揮工作機構;縣(區、市)明確12315工作機構;基層市場監管分局(所)明確12315工作站。
5. 12315調解協議是否有法律效力
行政調解應該是不具備法律效力的。只有法律訴訟才有效力。
不過對於商家的行為,你還是可以繼續向12315反映,他們會受理的。一個小小的商家,工商局怎麼可能調解不了,那隻能說,商家在工商局是有關系了……
6. 網上公布判決書是否有法律效力
有法律效力。
國家司法改革,已經推出了裁判文書網上發布制度。
2016年,最高院發布了《關於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
7. 中國消費者協會的文件有沒有法律效力
中國消費者協會的文件具有行業規范與指導效力,往往也成為裁判依據。
中國消費者協會於1984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是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的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全國性社會組織。消費者協會和其他消費者組織是依法成立的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的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社會組織。
8. 已經生效的民事判決書是否可以作為證據使用有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
可以作出證據使用。在一個案件的審理過程中,如果本案的事實已被人民法院發生專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屬,可以直接作為證據使用而無需舉證證明了,但是,對方當事人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該生效判決的除外,這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有相關規定。
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九條:
下列事實,當事人無需舉證證明:
(一)眾所周知的事實;
(二)自然規律及定理;
(三)根據法律規定或者已知事實和日常生活經驗法則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實;
(四)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
(五)已為仲裁機構的生效裁決所確認的事實;
(六)已為有效公證文書所證明的事實。
前款(一)、(三)、(四)、(五)、(六)項,當事人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