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規劃的法律效力
『壹』 談談風景名勝區規劃的性質與目標的作用
風景名勝區規劃旨在滿足旅遊需求,保護與合理利用風景資源。中國政府規定,所有風景名勝區必須制定規劃,並獲得指定上級部門的批准,具有法律效力,用作保護、建設和管理的依據。
1950年代末,中國開始對部分區域進行風景名勝規劃,1978年全國范圍內啟動風景名勝區規劃工作。1979年,國家建設委員會批准了關於加強風景名勝保護管理工作的報告,明確提出了風景資源調查與評價、管理體制建設、保護措施、有計劃的開發和建設等任務。
規劃指導思想強調綜合協調,深入調查研究,堅持實事求是,保護自然景觀與文化遺產,促進經濟發展。充分發掘風景資源的特點與價值,合理利用現有景觀,突出自然環境的作用,提供自然與文化美的享受。
風景名勝資源調查和評價是規劃的基礎,包括自然與人文景觀、環境質量、游覽條件和規模發展條件。評價依據包括觀賞、文化和科學價值,環境優劣,游覽服務條件等。
中國將風景名勝區劃分為三級,由國務院、省人民政府和市、縣人民政府分別審定。分級目的是統一政策、標准和做法。
風景名勝區規劃分大綱和總體規劃兩階段進行。規劃大綱內容包括資源調查評價報告、開發利用指導思想論證、管轄范圍建議、專項規劃意見等。總體規劃則包括歷史現狀資料、環境質量評價、風景及環境保護規劃、景點開辟和游覽線路規劃等。
地方政府組織專家、群眾和專業部門對總體規劃方案進行討論、評議和審查,形成技術鑒定報告,據此修改規劃,最終由指定政府部門批准執行。
『貳』 項目環評報告的法律效力
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由由環境保護部門出具,有極強的法律效力。法律依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七條國家根據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程度,按照下列規定對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實行分類管理:(一)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全面、詳細的評價;(二)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輕度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或者專項評價;(三)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很小,不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名錄,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訂並公布。
『叄』 什麼是環境標准環境標准具有什麼特性
環境標準是為了防止環境污染,維護生態平衡,保護人群健康,對環境保護工作中需要統一的各項技術規范和技術要求所做的規定。
特點:
環境標準是對某些環境要素所作的統一的、法定的和技術的規定。環境標準是環境保護工作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環境標准用來規定環境保護技術工作,考核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的效果。
環境標準是按照嚴格的科學方法和程序制訂的。環境標準的制訂還要參考國家和地區在一定時期的自然環境特徵、科學技術水平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環境標准過於嚴格,不符合實際,將會限制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過於寬松,又鉛陪唯不能達到保護環境的基本要求,造成人體危害和生態破壞。
環境標准具有法律效力,同時也是進行環境規劃、環境管理、環境評價和城市建設的依據。
作用
環境標準是保護社會物亂茄質財富和促進生態良性循環,對環境結構和狀態,在綜合考慮自然環境特徵、科學技術水平和經濟條件的基礎上槐培,由國家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準的技術規范,是國家環境政策在技術方面的具體體現,是執行各項環境法律的基本依據。
環境標準是監督管理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行使管理職能和執法的依據。也就是處理環境糾紛和進行環境質量評價的依據,是衡量排污狀況和環境質量狀況的主要尺度。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環境標准
『肆』 環境影響評價法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的關系與區別是什麼
個人理解,環評法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主要區別有四點:1、性質不同內,效力不同。環評法容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作出的,屬於法律層面。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是由國務院作出的,屬行政法規。法律效力大於行政法規,如發生沖突,法律優先執行。2、意義不同,目的不同。環評法意義在於重在預測,預防污染,促進協調發展,重在預判。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主旨是保障環評的實施,防治建設項目的實施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破壞,重在執行。3、范圍不同,內容不同。環評法所說的環評含規劃環評、建設項目環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則指針對建設項目,無規劃環評的執行要求。4、時段不同,側重點不同。環評法要求的環評發生在項目建設前,主要講為什麼要環評、怎麼環評、誰來寫環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要求的內容可以是項目建設前、中、後期,誰審批、如何審批、審批期限、如何公示等,以及環評中提及的措施如何執行、誰來實施,它涵蓋環評、審批、三同時等。總之,環評法是基礎法律,明確基本方向。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是落實環評法要求,保障法律實施而編制的具體辦法。